课件44张PPT。1 神权下的自我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思考,这里的“人”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世界”
被发现指的是15世纪末的新航路的开辟;
“人”
被发现指的是14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自主梳理主干1、概括文艺复兴的背景、含义、实质。
2、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
3、从文学和艺术的角度,列举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成就。
4、归纳文艺复兴的影响。 特点:处于基督教神权统治,神学束缚之下 中世纪(5世纪—14世纪):西欧封建时代8/3/2019中世纪的表情原罪来世观念禁欲主义阅读材料,概括文艺复兴运动主要有哪些原因?材料一 14世纪时,意大利中、北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崛起的商人阶级由于拥有财富而创造了为财富服务的新思维,提出了关照人的生命与尊严的价值观。
材料二 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传统更多地保留在意大利。…… 而且意大利各城市同拜占庭、阿拉伯一直有着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因此意大利人更容易接触古希腊手稿和艺术古迹。
材料三 14世纪中叶,黑死病在意大利蔓延,造成2500万人死亡,黑死病促使人们反省。
①②③一、人性的复苏:文艺复兴经济根源: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阶级基础:出现了新兴资产阶级;
文化结构:意大利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继承者;
直接原因:黑死病带来的反思;
印刷术的传入
1、文艺复兴的背景:思考:为什么要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原因:
新兴资产阶级力量还比较弱小,自身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取代基督教文化。
……“文艺复兴”是一场复古运动吗??形式: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之名;
实质: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一、文艺复兴2、概况
时间:14~17世纪
范围:发源于意大利,扩展到欧洲;
旗帜(核心):人文主义
(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薄伽丘《神曲》先驱彼特拉克《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西斯廷圣母》莎士比亚《十日谈》但丁达·芬奇《大卫》《摩西》拉斐尔《哈姆雷特》3、在文学、美术领域的成就意大利初期文学三杰 但丁
彼特拉克
“人文主义之父” 薄伽丘
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
——恩格斯《神曲》《歌集》《十日谈》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主张发展人的个性。(1)文学三杰 “绿鹅”的故事
一位父亲丧妻后带着年幼的儿子至山中修行,以杜绝人欲横流的尘世生活的诱惑。
儿子十八岁时,父亲第一次带他进城,儿子见到前面走来了一群美丽的姑娘,头一次见到女性的儿子问:“这是什么?”父亲怕儿子起邪念,要他赶紧低下头,说到:“它们叫绿鹅,是祸水,不可接近”。
儿子默然,走了很久后冷不丁的说:“父亲,如果你爱我的话,看在主的份上,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它们是多么美丽可爱啊!”老头儿这才明白——人的自然天性无法被宗教教条泯灭。
反对禁欲主义,肯定人的自然天性你们这些贪得无厌的人,竟然拿上帝的物品去倒换金银 ……
教皇尼古拉三世……
是如此的贪婪成性,死后双脚将被火烧,从脚跟慢慢烧到脚尖。但丁《神曲》我不想变成上帝,
或者居住在永恒中,
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
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
这是我所祈求的一切。
我自己是凡人,
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歌集》抨击教皇教会的腐朽, 提倡现世的幸福1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哈姆雷特》(2)莎士比亚的戏剧
莎士比亚赞美人的理性与力量,歌颂人的伟大历程: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
1、反对禁欲苦修,抨击教会的腐败
2、提倡人的自然天性,提倡现世幸福
3、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4、崇尚理性
意大利美术三杰 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艺术作品——一扫中世纪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人性力量温情 对象的表情和含义,完全跟了你的情绪而转移。你悲哀吗?这微笑就变成感伤的,和你一起悲哀了。你快乐了吗?她的口角似乎在牵动,笑容在扩大,她面前的世界好像与你的同样光明同样快乐。
——傅雷《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8/3/2019阅读材料思考文艺复兴的影响 材料一:恩格斯说:“在人文主义的伟大思想光辉和永恒艺术魅力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因为文艺复兴期间人文主义者的启发,欧洲随之而来的是商业革命,宗教改革,政治革命,并且开创了一个理性的时代,世界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思想,为近代科学的兴起奠定思想基础,文艺复兴后出现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三定律,伽利略自制望远镜观察天体等。①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推动了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兴起。
②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4、文艺复兴的影响
积极影响:③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总:是欧洲历史上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8/3/2019阅读材料思考文艺复兴的影响材料二:在16世纪初,当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已经达到高峰的时候,道德堕落跟随个性的高度发展成为了一种流行。道德心与利己主义混杂起来,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无法清晰的将荣誉感和对于荣誉的渴望区别开来。这种精神常常表现出肆无忌惮的利己主义。
文艺复兴运动宣扬的是资产阶级世界观和人性论,同劳动人民的思想和要求存在很大距离。 消极影响:①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
造成个人私欲的膨胀和社会混乱;②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③没有完全否定王权、教权、没有合理的改变现实社会的方案小结——文艺复兴1、根源 :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
2、时间:14-17世纪
3、发源地:意大利(后扩展到西欧)
4、成就:文学三杰、美术三杰
5、核心:人文主义
6、矛头:天主教会
7、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8、作用:思想解放、打破教会思想束缚
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这反映出
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
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
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
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A“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
A.鄙视贫穷
B.认为财富即道德
C.揶揄上帝
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D15世纪学者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这反映了在该地( )
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
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
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传播
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各种科目的复活实质是对古希腊罗马人文精神的传承。文艺复兴16世纪的德国兴起于17世纪公元前5C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于是,艺术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这里的“艺术家”是( )
A.文艺复兴时期画家
B.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
C.法国印象主义画家
D.20世纪现代主义画家
这些作品体现了对现实中“人”的关注,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A自主梳理主干5、归纳宗教改革的背景、及开始的标志。
6、宗教改革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并分析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二、与上帝直接对话:宗教改革教皇出售“赎罪券”,激起愤慨。文艺复兴的推动。德意志是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激化了社会矛盾。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马天主教的束缚。(根本原因)“德国是教皇的奶牛” “物必先腐而后生虫,教会之所以出现改革的诉求,皆因自身的腐败” ——摘自《西方宗教史》
第82条 既然教皇修筑教堂是为了解救无数的灵魂,那么,他何不将一切灵魂解脱,使炼狱不留一个人呢?
第86条 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他自己不拿钱来造教堂,而要花费可怜的老百姓的钱呢?
第89条 既然教皇是为了拯救人们的灵魂,而不是为了金钱,那以前买过赎罪券的人为什么没有得救呢?
史料阅读:《九十五条论纲》节选2、开始标志: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3、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 ①信仰耶稣就可得救。
(即信仰得救、因信称义)
② 人人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
③简化宗教仪式;
④否定教会高于国家。4、扩展:新教(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
5、性质: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也是一场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6、影响:
①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②使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
③为启蒙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④在政治、经济上加强了君主专制,
加强了新兴的民族国家。
小结易错点:
这两场运动都不反对宗教信仰,
只反对天主教会对人思想的束缚。路德的主张实际上是要求尊重人,尊重每个人自己对信仰的理解,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判断,而不是盲目服从教会的说教,这与文艺复兴倡导的对人性的尊重在思想上都是促进了人文主义的发展。 注意课前提示:人文主义的具体内涵
1、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2、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主要内涵下列各项,体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共同点的是
A、反对宗教信仰
B、体现了人文精神
C、否定教皇权威
D、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制度B【史料】 (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不承认罗马的教王,反对教权的政府。
──高一涵《欧洲政治思想史》
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问题】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宗教改革中人文主义的诉求,并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诉求: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关系: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传播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宗教改革’一词像‘文艺复兴’一词一样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解释为对教会某些弊病做出的反应……这些弊病很容易激怒人们,但它们只是新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下列表述与材料主题意思相符的是( )
A.宗教改革是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来进行的
B.宗教改革一词没有准确地揭示这场运动的性质
C.宗教改革因教会出售赎罪券而引发
D.宗教改革没有对天主教进行彻底的改革B文艺复兴运动是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进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改革教会某些弊病)掩饰下的一场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宗教改革一词没有准确地揭示这场运动的性质。这是斯塔夫里阿诺斯想要表达的意思1521年,德国维登堡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版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图意在
A.抨击罗马教廷
B.推销“赎罪券”
C.反对宗教改革
D.倡导宗教宽容A宗教改革马丁·路德提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的观点。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人们应严格遵守基督教的仪式
B.在宗教信仰上应遵循牧师指导
C.每个人都可以和上帝直接沟通
D.人们应自觉传播基督教的教义
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C英国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指出:“依《圣经》之言, 英格兰王国是一个整体,而教士、贵族、公众都是它的成员”“王朝隶属于上帝,非此不能有繁荣。”这主要可以反映出宗教改革运动( )
A.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B.动摇了欧洲人对上帝的信仰
C.推动了《圣经》在英国的传播
D.使英国王权归属于教权之下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