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 ——引领思想解放潮流的先驱者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线索:
一个主题、一个方向、三个阶段。
“一个主题”就是“中国向何处去?”即:自鸦片战争以来到20世纪初这一历史阶段中,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了追求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与繁荣,向西方学习,寻求思想变革的心路历程(探索救国救民道路)。 “一个方向”就是“向西方学习”。
“三个阶段”就是“器物→制度→思想文化”。先进的中国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的器物,通过维新变法运动学习西方的制度,通过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这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19世纪后半期的世界潮流是什么? 经济上,由传统农业向机器大生产过渡
思想上,由传封建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变
政治上,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
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学习器物
学习制度
顺乎世界之潮流新思想(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民主共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知识框架工业文明朝霞农业文明的夕阳根据材料指出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谈谈你的看法。材料:上自皇帝和统治阶级士大夫,下到贫苦小民,都坚信西洋人是没有文化的野蛮民族,长着猫一样奇怪颜色的眼睛,胡子跟眉毛都是红色的。更可怕的事:英国王位竟可以由女儿继承,女王逝世后,再由女王的子女继承,认为英夷显然是无父无君的蛮夷之邦。他们吃的牛奶、酪浆不容易消化,胶结在肚子里,必须吃大黄和大量饮茶,才能使它化解。
——柏杨《中国人史纲》 当时的国人了解世界吗?1、背景(原因):P48
(1)国势:鸦片战争前,国势日衰,矛盾尖锐。
(2)知识分子:读书人大多远离社会现实。
(3)统治阶级:清朝长期闭关锁国,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妄自尊大,不能自拔。
(4)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对中国的冲击加剧。一、“睁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2、代表人物及主张: “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意义:“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3、特点:主要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器物层面);
目的:探求强国御辱之策。
4、评价:
(1)启发人们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2)认识到西方的军事技术的先进性,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3)没有把思想真正付诸实践。二、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3、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1、时间:19世纪60年代2、背景: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式4、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5、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6、重大实践活动: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创办近代学堂,遣派留学生等。7、评价
(1)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付诸实践,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2)只学技术不学制度,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三、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1、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1)背景: 洋务运动的开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的传入。王韬、郑观应(2)代表即主张:(3)影响:为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维新:提倡新事物,反对旧事物,特指政治上的改革运动。政治: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洋务运动的开展使早期维新思想产生。2、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思想逐渐走向成熟)(1)背景(2)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⒈反对君主专制
⒉主张君主立宪制
⒊变法图存
⒋发展资本主义借孔子宣传维新变法理论,积极推动维新变法运动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维新派中的激进派,批判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课堂探究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1)康有为主观上想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
(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导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始终弱小;
(3)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3)思考:维新变法运动产生了什么影响?政治方面: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爱国运动
思想方面:
⒈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敢于放眼世界,追求新思想,提倡西学特别是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民权平等学说传播,促进人民觉醒,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⒉批判封建制度,客观上有利于革命思想传播。★维新派与林则徐、魏源的思想有何异同?都主张向西方学习,挽救国家维护封建专制制度改变封建专制制度,走资本主义道路西方的先进技术西方的政治制度爱国救亡运动爱国救亡运动、资本主义改良运动 孙中山1866年出生在广东香山县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受其大哥孙眉资助到香港西医书院读书,毕业后成为一个高明的医生,但后来他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而“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从此放弃了医生的职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四、走向共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一)兴起与传播(1)《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民族危机空前加剧。(2)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一些知识分子逐渐认识到,要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就必须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1、背景2、传播方式创办刊物、印发小册子、组织团体革命团体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报刊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国”的主张。(1)孙中山3、代表人物及主要活动(2)章太炎(3)邹容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革命者!革命哉!(二)民族共和方案的确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建立民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正式被确立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共同奋斗的宏伟目标。(三)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1)时间:1905-1907年
(3)内容:(2)阵地:革命派的《民报》;改良派的《新民丛报》②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③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①要不要推翻清政府;①大大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为民主革命的爆发做好了舆论准备。(4)实质:围绕三民主义展开。(5)影响:②许多知识分子放弃了君主立宪思想,拥护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比较维新派与革命派救国方案的异同。同:(目的)
①向西方学习,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②主张改变封建专制制度。
③挽救民族危机。
异:(方式、政体)
维新派主张实行维护清王朝统治前提下进行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
革命派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
资产阶级共和国。课堂探究本课小结林则徐
魏源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孙中山师夷长技以制夷维新变法,君主立宪暴力革命,民主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