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你注意过常见的新闻体裁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吗?知道新闻采编过程是怎样的吗?
消息二则
毛泽东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 泽 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
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新闻:又称消息,是报纸最常用的文章样式。它用事实说话
,及时报道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从广义上讲,包括:
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讲,就是指消息。
2、新闻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
结果。
3、新闻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1)标题:常利用多行形式。分为:主标、引标、副标三种。
(2)导语: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
消息的核心内容。
必不
可少
“ 三特征、五结构、六要素 ”
(3)主体: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4)背景和结语: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没有明显标志。
4、新闻的特征:用事实说话(基本特征)、迅速及时、简明扼要。
5、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注音和解释词语
要塞
(sài)
溃退
ku ì
摧枯拉朽:
摧毁枯草朽木。比喻腐朽势力或事物很容易被摧毁。
锐不可当:
锋利无比,无法阻挡,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无法抵挡。
一、阅读课文,找出新闻的各个组成部分。
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诸城进击中。
结语:人民解放军……的命令。
二、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特点?
简洁、概括。
三、找出这则新闻的要素。
时间:1949年4月20日
地点:长江前线
人物: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事件: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四、“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答: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著名通讯社名称:新华社(中国) 美联社(美国)
路透社(法国) 塔斯社(俄罗斯)
共同社(日本)
五、找出新闻的导语部分,说说它在文中的特点及作用。
特点:简洁,概括,把主要事件简明扼要的概括出来了。
作用:为了尽快向读者报告重要的新闻事实,吸引读者的注意。
本文主体部分有什么特点?
以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依据逐步推进,直至现在的“进击中”,脉络清晰,节奏明快,富有视觉动感。
这篇文章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有一个凸显事件的开头,又有一个铿锵有力的结尾,叫倒金字塔与金字塔相结合结构。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九四九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 我人民
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顽
抗, 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月的苦心经营后,于4月20日悍然
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 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发布了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
时, 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
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战况。22日夜,毛泽东
又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九江
江阴
安庆
芜湖
西路军
(35万)
中路军
(30万)
东路军
(35万)
1、标题:
简洁、概括 。其中 “百万”、“横渡” 二词气势磅礴,胜利豪情跃然纸上。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无坚不摧的力量和压倒一切敌人的气势。
2、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著名通讯社名称:新华社(中国) 美联社(美国)
路透社(法国) 塔斯社(俄罗斯)
共同社(日本)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事件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
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
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标题:
(第1、2两句)
(剩余部分)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主体:
导语:
渡江概况
(从四个方
面概括)
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
中路军首战告捷
西路军所向无敌
(重点)
东路军战绩辉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渡江区域
战役全局
课文结构
1.标题中的“横渡长江”改为“胜利渡江”行不行?
2.这则新闻写完了不发表,等待渡江役胜利之后再发表,不就可以改为“胜利渡江了吗?
真实性
及时性
概括出该消息的背景和结语。
背景: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议。
开头的黑体字部分是什么内容?
是“电头”部分,交待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和地点。
你能概括这则新闻的中心吗?
这篇新闻,气势磅礴,全面地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的渡江战役,这是中国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这一历史,让我们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结语:人民解放军于23日全体渡过长江。
本文是一篇消息(狭义新闻),它真实、及时、简要地报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全面介绍了渡江三路军的进军的时间、地点、战线、战况,使人对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之概貌有所了解。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等都颇有讲究,值得细心体味。文中的语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
请找出下面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
新华社厦门9月3日电(记者刘华、李慧颖)国家主席习近平3日在厦门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
习近平欢迎普京来华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和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习近平强调,我今年7月访问俄罗斯期间,同总统先生就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达成重要共识。两国各部门正在全面落实两国元首共识,推动各领域合作取得新成果。中方愿同俄方携手努力,推动中俄关系迈上新的更高水平,助力两国各自发展振兴,合力维护地区及世界和平稳定。
标题
导语:
国家主席习近平3日在厦门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
主体:
“习近平欢迎普京来华……合力维护地区及世界和平稳定。”
当堂演练
《消息两则》所报道的大军渡江和渡江战役,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
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
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毛泽东最广为流传的八句话:
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最豪迈最傲气的一句话---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
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最谦虚的一句话---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最充满信任的一句话---你办事我放心
最无奈的一句话--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牛刀小试
请你就校园内发生的事情拟写一则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