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5-14 19:3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B.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人类应建立一种环境伦理意识
C.公平性是指同代人、代际之间、不同国家之间对可持续发展所尽的义务是公平的
D.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
2.图甲是人类社会演进示意图,图乙是人地关系示意图。结合甲、乙两幅图回答下题。


我国在江南丘陵地区修建了大量梯田,下列生态环境的变化哪些不是其直接造成的(  )
A.森林减少 B.生物多样性减少 C.水土流失加剧 D.土壤盐渍化严重
3.下图是广西某制糖厂生产流程图,据此回答下题。

该生产模式的好处是(  )
A.促进了三大产业的有机结合 B.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就业机会
C.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D.保护了当地的植被,减轻了土地沙漠化
4.人类在不同文明时期,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和处理,正确的是( )
A.采猎文明时期,人类大量猎取动植物,人地关系极不协调
B.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已经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
C.工业文明时期,由于科学进步,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D.近代,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步系统和科学
5.《孟子?公孙丑》提出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体现了人地关系的何种思想( )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定胜天论 C.可持续发展论 D.天人相关论
6.环境问题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是从(  )
A.原始社会开始 B.农业社会开始
C.工业社会开始 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开始
7.可持续发展思想源远流长,下列文字能反映该种思想的有(  )
①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②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 ③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 ④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循环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发展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农作方式。下图为某地循环农业模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8.这种农业生产模式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协调性原则
9.该农业模式的优势是(   )
A.实现资源综合循环利用 B.无任何污染废弃物
C.减少农业的田间管理 D.杜绝农作物患病虫害
10.黄梅戏《天仙配》中唱到“我挑水来你浇园”“你耕田来我织布”。下列对该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们依赖环境,主要从事采集、渔猎活动 B.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
C.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 D.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1.关于世界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展中国家不存在环境问题
B.大气、海洋、生物圈遭到污染,人类生存环境不会受到影响
C.世界环境问题的解决要依赖发达国家
D.解决世界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
12.中国资源相对短缺主要表现在( )
A.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B.资源的利用率低
C.资源的总量少 D.资源的种类少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秦汉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秦汉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人地关系是( )
A.基本协调 B.开始出现明显不协调 C.环境污染严重 D.生态破坏
14.现代社会,长江中下游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是( )
①河网密布,地块小,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②经济发达,农业不受重视 ③人均耕地少 ④酸性土壤,单产量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农业要求不违农时,农作物必须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播种和收割。下表是某农机公司统计的2012年我国部分地区小麦的收割时间。完成以下问题。
地区
收割开始时间
地区
收割开始时间

山东
5月26日
北京
6月12日

湖北
5月18日
辽宁
7月13日



15.影响四个地区小麦收割时间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 B.热量 C.地形 D.劳动力数量
16.材料中孟子的思想体现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是(   )
A.公平性 B.持续性 C.共同性 D.联系性
分析下列人地关系的三种不同观点,回答下列各题。

17.下列有关观点一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观点一诞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现代
B.观点一以通过农业生产破坏自然环境为其主要影响
C.观点一以通过工 业活动造成环境污染为其主要影响
D.观点一的后果是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
18.下列有关观点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观点二也就是地理环境决定论 B.观点二产生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时代
C.观点二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D.观点二认为人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

人们把循环经济形象地称为“静脉产业”,这些企业将生活和工业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如同将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送回心脏的静脉。读循环经济模式图。
完成下列各题。

19.下列行为能较好体现循环经济的是(   )
①消费者选用具有环保标示的产品 ②城市垃圾焚烧发电、集中填埋
③生产企业减少商品的过度包装 ④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有关a过程的结果,说法正确的是(   )
A.提供再生资源 B.产生新的废弃物 C.减少污染 D.节约自然资源
21.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根本区别在于 ( )
A.粮食产量高 B.种植业比重下降,而林、牧业发达
C.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 D.机械化、电气化水平高
读下列表格完成下面小题。

22.下列四地与表格中四类地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对应正确的是(  )
A.浙江——④ B.内蒙古——① C.广东——③ D.重庆——②
23.下列措施中对治理①类地区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起积极作用的是(  )
A.沿海防护林工程 B.南水北调 C.西电东送 D.青藏铁路

读我国某海域年均溶解氧等值线图,回答下题。

24.该海域水体年均溶解氧的分布规律是:( )
A.溶解氧数值与距离陆地的远近成反比
B.离人类活动中心越近,溶解氧数值越低
C.溶解氧最低值区与海水养殖业发展区的分布相一致
D.溶解氧最低值区与海水温度低值区的分布相一致
25.造成该海域溶解氧数值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
④城市生活废水排放 ②海水养殖业的过度发展
③运输油轮的大量泄漏 ④工业废水排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下图为“我国某地乡村聚落环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6.依据图中信息,关于聚落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建在丘陵北坡地带,多地形雨 B.顺应地势特点修建,便于排水
C.临近河流,聚落呈团块状分布 D.植被破坏导致荒漠化日趋严重
27.该区域开发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建筑物增多,季风受阻减弱,降水增多 B.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C.过度樵采,荒漠化加剧 D.占用耕地,粮食自给率下降

二、综合题
28.结合下面热点材料和下面两图,回答问题。
甘肃是我国能源、矿产和原材料老工业基地。甘肃自然条件较差,生态脆弱。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高强度开发,主要依赖资源优势的发展,成了不可能走下去的路子。在此背景下,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由高耗能、高排放、资源型的旧“两高一资”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资源永续利用的新“两高一资”转变,是甘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甘肃“两型社会”建设的必然选择。


(1)在河西新能源基地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开发哪些新能源,并指出这些能源的共同特点。
(2)在张掖地区制种产业和酿酒葡萄种植发展过程中易导致哪些生态问题,为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3)结合图乙,分析该地循环经济是如何体现可持续发展内涵的。
2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参果喜光热,不耐高温,光照不足会延迟成熟;根系发达,并能分泌酸性物质;富含硒、锌等微量元素,口感甜润、皮薄汁多,是国际公认的优质保健水果。
云南石林县石漠化严重,这里的石漠化土地属于成土母质(岩石被风化后形成的疏松风化物,是形成土壤的原始物质),从没有长过庄稼。这样的石漠土质,却成为最适宜人参果生长的“沃土肥田”,出产的人参果品质好,并且经过三到五年的连续种植后,能够适合其他农作物的种植。
为提高经济效益,当地人参果示范基地采用单枝吊蔓技术种植,即在大棚顶部拉上铁丝,将吊绳绑在铁丝上,另一端绑在植株基部,将植株绕在吊绳上(图a)。图b为人参果常规种植。

(1)分析石漠土质对人参果品质的有利影响。
(2)说明采用单枝吊蔓种植的原因。
(3)分析人参果种植对改造当地石漠化土地的作用。
(4)请对当地人参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上图中A地区是青藏高原主要的农业县之一,海拔在2066~4299米之间,山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80%以上,有多条支流由北向南注入湟水干流。
材料二?? 上图中B地区绝大部分海拔在4000米以上。该地区农用地几乎全部为牧草地,1985年可利用草地面积约11172平方千米,分为四、五、六三个等级,分别占可利用草地总数的9.26%、52.13%和38.61% ;1997年可利用草地面积约为10793平方千米,四级优质牧草地已经消失,五级、六级草地分别占当年可利用草地总面积的48. 3%和 51.7% 。
材料三?? 2016年3月15日国务院批复《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总体规划》,重点规划建设格尔木、德令哈、乌兰、大柴旦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
材料四?? 青海省过去的经济模式是挖矿、卖原料,把初级产品输入东部地区进行加工。盐湖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还含有钾、镁、锂、硼等资源。
(1)比较青海省境内长江、黄河水能资源的主要差异,并说明主要原因。
(2)说出A地区主要的农业部门,选择其一说明其发展的自然条件。
(3)说出B地区的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具体表现。针对该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述其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4)简述建设格尔木、德令哈、乌兰、大柴旦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的优势区位条件。
31.据下列材料,完成以下各题。
达里诺尔湖面海拔1226米,该湖泊水生生物很少,但在该湖盛产一种鱼叫瓦氏雅罗鱼,俗称滑子鱼,喜栖息于水流较缓、底质多砂砾的水域。滑子鱼为杂食性鱼类,以高等植物的茎叶和碎屑为主,喜集群活动,在早春时节,水温迭4—8℃就开始产卵,所产卵只能在淡水中存活。当地政府每年限定捕捞量和捕捞时间,除冬季外严禁捕捞。如图为达里诺尔湖分布示意图。

(1)判断达里诺尔湖水的咸淡并说明理由。
(2)推测达里诺尔湖滑子鱼集中分布位置并分析其原因。
(3)简析达里诺尔湖水产养殖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4)关于本地区渔业的发展有以下两种观点。请你任选一种说明理由。
观点一:促进渔业产业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观点二:限制渔业发展,以保护生态环境。
试卷第2页,总9页
试卷第1页,总9页

参考答案
1.C2.D3.B4.D5.B6.C7.C8.B9.A10.C11.D12.A13.A14.B15.B
16.B17.D18.C19. C 20. C 21.C22.D23.C24.B25.B
26.B27.B
28.(1)风能、太阳能。清洁、无污染、可再生。
(2)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合理控制产业规模,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流域内合理规划用水。(答案合理即可)
(3)废渣、矿渣、电石渣、盐渣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减少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排放,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体现了生态可持续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促进经济的发展,体现了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链的延长,增加了就业的机会,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9.(1)石漠化土地以沙石为主,透气性好(土质疏松,利于扎根生长);利于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果实有机质积累;石头风化物提供较多的矿物质,使果实富含微量元素;土地未经过种植,人为污染少(未受人为污染)。(3点即可)
(2)吊蔓种植通风透气,减少病虫害;减少阴阳面,糖分更多且分布更均匀,口感更好,品质优(果形匀称,着色均匀;光照均匀,果实光泽度好)【增加光照也可以】;由于人参果果皮薄,可以减少地表对果实表皮的破坏;增加生长空间,提高产量。(1、3点减少病虫害和减少地表对果实的破坏为必答点)
(3)发达的根系,固定成土母质,减缓水土流失;根系分泌酸性物质,可加速石头风化,进土壤的形成;增加土地中的微生物量,也能增土壤有机质。
(4)引进和培育人参果优良品种(加快吊蔓等种植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开发人参果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借助互联网,发展“农户+互联网”模式,扩大消费市场;结合人参果采摘等打造人参果旅游文化节,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从生产(生态保护)、加工、营销(品牌建设)、知名度四方面答题)
30.(1)青海省境内黄河比长江水能资源丰富。原因:青海省境内黄河流经地势第一级与第二级过渡地带,落差大(长江流经青海省境内部分在青藏高原面上,落差小)。
(2)种植业(耕作业)、畜牧业、林业
种植业:河谷地区海拔较低,光热资源比较丰富;地形较平坦(灌溉水源丰富;土层较深厚)。
畜牧业:海拔较高、热量与水分条件较差的山地,适合牧草生长。林业:海拔较高的南坡热量较充足,降水较丰富。(3)草场退化(生态破坏、土地荒漠化)。具体表现:草场总面积减少,优质牧草减少。
措施:科技——促进畜牧业科技发展,加大草原建设投入,强化人工草地建设,优良品种培育;放牧方式——科学轮牧(围栏封育、季节性休牧、舍饲和半舍饲、积极推行牧区繁育、农区育肥);数量——适度放牧;减灾防灾——增强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4)近原料产地(矿产资源丰富);近燃料产地(近水电站);交通便利(位于交通枢纽);政策支持(生态环境保护需要)。
31.(1)该湖为咸水湖(半咸水湖)。理由:地处内陆,距离海洋远,降水少;位于半干旱地区,蒸发旺盛;只有河流流入,无河流流出,矿物质盐类不断积累 (2)集中分布在该湖的东北部。原因:东北部有河流注入,带来丰富的饵料;该处湖水盐度较低且连接河流,利于鱼产卵繁殖;水流较缓,底质多砂砾 (3)该湖为内陆湖盐度较高,不适于鱼类大量生存;滑子鱼需洄游产卵,不适于人工养殖;该地区纬度较高温度低,鱼类生长较慢;当地人口少,市场需求量小(或为保护该地自然生态环境,不易于大规模发展水产养殖业) (4)观点一:延长产业链,增加经济附加值;促进旅游、水产品加工等(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当地人们经济收入;促进就业;有利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了当地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了环境保护能力。观点二:过度捕捞华子鱼,易导致华子鱼灭绝;华子鱼数量减少容易导致野生鸟类食物不足(从而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渔业发展容易造成水体污染,导致生态环境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