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结构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假如你在研究中发现一种新的单细胞生物并鉴定该生物的分类,则以下何种特性与你的鉴定有关:( )
①核膜的有无 ②核糖体的有无 ③细胞壁的有无 ④细胞内遗传物质的有无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单细胞生物可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主要区别在于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无论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都有核糖体,遗传物质都是DNA,都有一部分生物有细胞壁。
2.下列有关化合物或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菌细胞中不存在既含有蛋白质又含有核酸的结构
B.DNA、RNA被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有7种
C.核仁是与核糖体形成有关的细胞器
D.洋葱的根尖细胞中无叶绿体,但用根尖细胞可以培养出含叶绿体的植物体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选D。细菌细胞中存在既含有蛋白质又含有核酸的结构——核糖体,A项错误;DNA、RNA被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有磷酸、脱氧核糖、核糖和五种碱基,共8种,B项错误;核仁不是细胞器,C项错误;根尖细胞含有全套的遗传信息,D项正确。
3.水稻叶肉细胞中的DNA存在于
A. 细胞核、叶绿体和高尔基体 B. 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
C. 内质网、线粒体和细胞核 D. 细胞核、核糖体和线粒体
【答案】B
【解析】DNA在叶肉细胞中存在于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答案是B。
【考点定位】DNA在细胞中的分布
4.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许多植物会储存大量的油脂。这些油积累在一种由内质网衍生而来的油质体中(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油质体内的油是植物的储能物质
B. 油脂可被苏丹III染液染为橙黄色
C. 内质网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
D. 油质体中的油在两层磷脂分子之间积累
【答案】C
【解析】油质体内的油(脂肪)是植物的储能物质,A正确;油脂可被苏丹III染液染为橙黄色(橘黄色),B正确;内质网是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C错误;由图可知,油质体中的油在两层磷脂分子之间积累,D正确。
5.模型作为一种认识手段和思维方式,是科学认识过程中抽象化与具体化的辩证统一。下图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原核生物,A错误;噬菌体是专门寄生于细菌体内的病毒,B正确;蓝藻属于原核细胞,C错误;生态系统属于生命系统,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需要考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和分辨能力,能够准确辨别不同选项中的两个概念是包含关系,还是其他关系。
6.以下细胞结构中,RNA是其结构组分的是( )
A. 液泡 B. 核糖体
C. 高尔基体 D. 溶酶体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液泡是单层膜的细胞器,故A错误。核糖体是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的,故B正确。高尔基体和溶酶体也都是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故C、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结构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7.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衰老解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
B.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的中心
C. 细胞核是DNA和RNA储存、复制的主要场所
D. 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不具有选择性
【答案】A
【解析】衰老解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A正确;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B错误;细胞核是DNA储存、复制的主要场所,C错误;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具有选择性,D错误。
8.在载玻片上写上“9>6”,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 )
A.9>6 B.6<9 C.6>9 D.9<6
【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后,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将“9>6”,旋转180°后得到是9<6。D正确。A、B、C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教材中生物学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把握材料和试剂的选择,熟练完成相关实验的能力。
9.科学家对生物膜结构进行了漫长的探索历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欧文顿通过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实验,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 罗伯特森认为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而且是动态的
C. 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模型认为生物膜上的磷脂和蛋白质是可以流动的
D. 科学家提取人红细胞的脂质铺成单分子层,得出细胞膜中的脂质排列成2层
【答案】B
【解析】欧文顿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过上万次的实验,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溶于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A项正确;罗伯特森利用电子显微镜看到了清晰“暗—亮—暗”的三层结构,他提出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而且是静态的,B项错误;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生物膜上的磷脂和蛋白质是可以流动的,C项正确;科学家提取人红细胞的脂质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好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得出细胞膜中的脂质排列成2层, D项正确。
【点睛】本题借助科学发展史进行考查,这提醒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除了要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外,还要关注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活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而不是O
B.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C.脱水缩合形成的多肽中含有几个肽键就称为几肽
D.代谢越旺盛的细胞,核仁与核孔的数目越多,核仁的体积越大
【答案】D
【解析】A.活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而不是C,组成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C,A错误;B.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B错误;C.脱水缩合形成的多肽中含几个氨基酸,就称为几肽,氨基酸的数目多于肽键的数目,C错误;D.核孔是数量、核仁的大小与代谢有关,代谢越旺盛的细胞,核仁与核孔的数目越多,核仁的体积越大,D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中的化合物
11.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看,一块草地中的一只青蛙属于
A、草原生态系统 B、种群 C、群落 D、个体
【答案】D
【解析】高等植物由6种器官构成个体。高等动物由各个系统构成个体。种群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简称群落。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2.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在遗传学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首先通过实验得出该结论的科学家是
A. 沃森和克里克 B. 施莱登和施旺 C. 孟德尔 D. 艾弗里
【答案】D
【解析】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A项错误;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学说的建立者,B项错误;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提出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C项错误;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首先得出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的结论,D项正确。
13.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由细胞构成的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B. 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都能发生生成水的反应
C. 人体衰老的细胞与细胞核体积均变小,新陈代谢减弱
D. 具有生物活性的线粒体放在葡萄糖溶液中可以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B
【解析】由细胞构成的生物,其遗传物质只能是DNA,A错误;氨基酸在核糖体上脱水缩合能产生水,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葡萄糖在聚合形成纤维素的过程中能产生水,内质网是脂质的合成场所,因此也能生成水,B正确;人体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变大,新陈代谢减弱,C错误;葡萄糖不能直接在线粒体内进行氧化分解,D错误。
14.下列有关甲型H1N1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都含有C、H、O、N、P
B.都含有核酸和蛋白质
C.都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D.都必须寄生在细胞中才能繁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甲型H1N1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的成分都是核酸和蛋白质,B正确;其元素组成都含有C、H、O、N、P,B正确;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C错误;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细胞中才能繁殖,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病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5.下图中a、b、c、d为细胞器,3H-亮氨酸参与图示过程合成3H-X。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示中,膜面积会发生变化的细胞器有a、b、d
B. 3 H-X分泌到细胞外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C. 图中含有核酸结构的细胞器是a、c
D. c中有多种酶,它们分子结构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指导酶合成的基因不同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该图是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a是核糖体,b是内质网,c是线粒体,d是高尔基体。分泌蛋白的活性和分泌过程中内质网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将蛋白质运输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将蛋白质进一步加工后,再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将蛋白质运输到细胞膜,因此该过程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膜面积会发生变化,A错误;3 H-X分泌到细胞外与膜的流动性有关,B正确;核糖体和线粒体中含有核酸,C正确;c(线粒体)中有多种酶,它们分子结构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指导酶合成的基因不同,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16.下列有关核糖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中存在碱基A与T配对
B.核糖体是各种酶的合成场所
C.细菌中的核糖体,有的游离于细胞质基质,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
D.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的细胞结构是核仁
【答案】D
【解析】核糖体中进行蛋白质的合成,mRNA和tRNA之间的碱基进行配对,因此只有碱基A与U配对,不存在碱基A与T配对。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而有些酶的化学本质是RNA。细菌是原核生物,不含内质网。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17.细胞膜是细胞的重要结构,关于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B. 乙醇通过细胞膜需要消耗ATP
C. 氨基酸借助膜蛋白可通过细胞膜
D. 蛋白质分子可以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
【答案】B
【解析】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A正确;二氧化碳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需要载体的协助,C正确;蛋白质分子可以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也可以镶在表面或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D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名师点睛】
18.下列有关“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光合作用一定要在叶绿体中 ②需氧呼吸一定在线粒体中
③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④酶在强酸环境下都一定会失去活性
A.全部正确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⑤ D.全都不对
【答案】D
【解析】略
19.细胞学说主要阐明了( )
A. 细胞的多样性
B. 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C.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D. 生物界的多样性
【答案】B
【解析】细胞学说指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主要阐明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B正确,A、C、D均错误。
20.如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②是产生核糖体、mRNA和蛋白质的场所
B.不同的细胞内,核仁的大小和数量都是一样的
C.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核孔,脱氧核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D.核孔对物质的运输具有选择性,并且要消耗能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②是核仁,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故A错误;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核仁体积大,故B错误;核孔是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故C错误;核孔对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识图的能力。
21.英国科学家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美国科学家托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科学家阿达·约纳特3人共同获得200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其在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下列有关核糖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都有核糖体分布
B.核糖体是蛔虫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唯一共有的无膜结构的细胞器
C.发菜的核糖体一部分游离于细胞质基质中,一部分附着在内质网上
D.通常情况下,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发生在核糖体上
【答案】D
【解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用于合成蛋白质,但核糖体属于亚显微结构,必需借助于电子显微镜观察,A正确;蛔虫细胞属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共有的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中心体,B错误;发菜属于原核细胞,唯一的细胞器是核糖体,都游离于细胞质基质中,C错误;氨基酸脱水缩合发生在核糖体上,D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名师点睛】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共同点:细胞膜、核糖体和DNA。2、中心体分布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3、带藻字的植物中,蓝藻(如色球藻、念珠藻、颤藻等)属于原核生物,单细胞绿藻(如衣藻、小球藻)属于真核生物。4、多个核糖体合成多条多肽链的翻译,提高了合成肽链的速度。
22.研究表明临床上心房颤动(房颤)的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引发的运输障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房颤可能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异常有关
B. 核孔复合体是大分子物质如DNA、蛋白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C. 核孔运输障碍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物的基因发生突变
D. 核苷酸分子进入细胞核,与核孔复合体有关
【答案】C
【解析】由题意知,心房颤动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因此房颤与核质间的信息交流异常有关,而核膜为双层膜,包含四层磷脂分子,A错误;核孔是RNA、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而DNA分子不能通过核孔进出,B错误;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最根本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导致的,C正确;核苷酸等小分子有机物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通过核膜,不需要通过核孔,D错误。
23.组成染色体和染色质的主要物质是
A. 蛋白质和 DNA B. DNA 和 RNA
C. 蛋白质和 RNA D. DNA 和脂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核中有DNA和蛋白质紧密结合成的染色质,染色质是极细的丝状物,存在于细胞分裂间期,在细胞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呈圆柱状或杆状,这时叫染色体。
【详解】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故选A。
【点睛】
本题的知识点是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染色体和染色体的组成成分,对于染色质和染色体组成成分的记忆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24.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膜的成分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
B.细胞内的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
C.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均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D.为细胞内的生化反应提供相对稳定的环境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膜主要是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组成,A正确;细胞内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一定的联系,如分泌蛋白分泌过程,B正确;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依赖于受体,但有的受体在膜上,有的受体在膜内,C错误;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为细胞内的生化反应提供相对稳定的环境,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膜系统,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5.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蓝藻细胞虽然没有叶绿体,但仍能进行光合作用
B.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能观察到叶绿体和中心体
C.分泌蛋白合成后在内质网和细胞质基质中加工
D.中心体和线粒体是既有核酸又有膜的细胞结构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蓝藻细胞是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但是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故A正确;在动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故B错误;分泌蛋白合成后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不能在细胞质基质中加工,故C错误;中心体没有核酸和膜结构,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6.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遗传信息库,只控制细胞的遗传
B.染色质的成分只有DNA和蛋白质
C.核糖体的组成部分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D.高等植物成熟细胞都有细胞核
【答案】C
【解析】由于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所以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A错误;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B错误;核糖体的组成部分包括RNA和蛋白质,其中RNA在细胞核合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C正确;高等植物细胞成熟的筛管细胞没有细胞核,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名师点睛】细胞核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染色质.核膜由双层膜构成,膜上有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孔道.核仁在不同种类的生物中,形态和数量不同,它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7.
实验目的
材料或方法
A
观察线粒体/细胞质壁分离
人口腔上皮细胞
B
研究细胞膜的流动性
荧光标记法
C
检测新鲜豆浆的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并水浴加热
D
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酸性重铬酸钾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观察线粒体可以用人口腔上皮细胞,而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应用成熟植物活细胞,故A错误。研究细胞膜的流动性可以用荧光标记法,用不同荧光标记鼠和人细胞膜,然后看荧光混合程度,故B正确。检测蛋白质可以用双缩脲试剂,但不需要水浴加热,故C错误。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用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二氧化碳,而酒精的有无是用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检测会出现灰绿色,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学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28.如果鉴定一种新发现的单细胞生物的类别,不需要考虑以下哪些特性
①是否具有细胞壁 ②是否含有磷脂分子 ③是否含有核糖体 ④是否具有核膜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原核细胞和植物细胞有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①正确。凡是细胞生物都有细胞膜,细胞膜中都含有磷脂,②错误。细胞生物都含有核糖体,③错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而真核细胞有核膜,④正确,因此能判断的是①④,不能判断的是②③,故B正确,A、C、D错误。
二、非选择题
29.以下四图表示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鳞片叶的紫色表皮细胞、人口腔上皮细胞、大肠杆菌细胞和衣藻细胞。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四种细胞结构的统一性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
(2)a、b和d三种细胞中能通过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是________细胞。盐酸在该实验中的作用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3)c细胞不同于另外三种细胞的最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
(4)四种细胞中属于自养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提取纯净的细胞膜时常选择的材料为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
【答案】 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 b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促进染色质中DNA和蛋白质的分离 无核膜 d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只有细胞膜,无其它膜结构
【解析】本题结合图形考查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的成分等知识,要求考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分析、判断出a是高等植物细胞,图中的1是细胞质,2是细胞核,3是细胞膜,4是细胞壁,5是液泡;b是高等动物细胞,图中的1是细胞质,2是细胞核,3是细胞膜;c是原核细胞,d是低等植物细胞,可据此分析答题。
(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图中四种细胞结构的统一性体现在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
(2)a细胞的液泡内含有紫色物质、d细胞含有绿色的叶绿体,两者都不适合作为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材料;b细胞不存在含有色素的结构,不存在颜色干扰,适合作为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材料;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1)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2)促进染色质中DNA和蛋白质的分离,有利于染色。
(3)图中的abd三种细胞均属于真核细胞,c细胞是原核细胞,原核细胞不同于真核细胞的最主要区别是无核膜(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4)图中b动物细胞和c细菌细胞中都没有叶绿体也不含光合色素,无光合作用能力,也无化能合成作用能力,两者均属于异养型;a紫色洋葱鳞片叶的紫色表皮细胞存在于与地下不见光部分,也不含叶绿体,无光合作用能力,也属于异养型;,只有d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型。
(5)由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有细胞膜,无其它膜结构,适合作为提取纯净的细胞膜的材料。
30.如图是动物某分泌细胞.向细胞内注射用放射性同位素3H标记的亮氨酸,一段时间后,在细胞外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分泌蛋白质.请回答下列问题:(在[]内填写图中序号,并在序号后写出该结构的名称)
(1)最初的时间里被H3标记的亮氨酸会出现在[ ] .
(2)此后放射性物质依次出现在(写标号) .
(3)图中标示的结构中,与分泌蛋白的加工有关的是[ ] 和[ ] .
(4)[2] 的作用是 ,最终与[ ] 融合.
【答案】(1)6
(2)5 4 2
(3)[5]内质网[4]高尔基体
(4)囊泡 运输[1]细胞膜
【解析】
试题分析:1、图示是动物某分泌细胞,其中1表示细胞膜;2表示高尔基体“出芽”形成的囊泡;3表示线粒体;4表示高尔基体;5表示内质网;6表示核糖体;7表示核膜.
2、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解:(1)根据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放射性物质依次出现在6核糖体.
(2)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放射性物质依次出现在6核糖体、5内质网、4高尔基体、2囊泡.
(2)图中标示的结构中,与分泌蛋白的加工有关的是[5]内质网和[4]高尔基体.
(3)[2]囊泡的作用是运输,最终与[1]细胞膜融合.
故答案为:(1)6
(2)5 4 2
(3)[5]内质网[4]高尔基体
(4)囊泡 运输[1]细胞膜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31.下图是细胞间的3种信息交流方式,请据图回答:
(1)图A表示通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随①________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表面的②_________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2)图C表示相邻两植物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④表示_____________。
(3)由以上分析可知: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各个细胞之间都维持功能的协调,才能使生物体健康地生存。这种协调性的实现不仅依赖于___________的交换,也有赖于信息的的交流。
【答案】
(1)血液(循环) 受体 (2)胞间连丝 (3)物质和能量
【解析】
(1)图A表示通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随①血液运输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表面的②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是间接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
(2)图C表示相邻两植物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④表示胞间连丝。
(3)由以上分析可知: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各个细胞之间都维持功能的协调,才能使生物体健康地生存。这种协调性的实现不仅依赖于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也有赖于信息的的交流。
【考点定位】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方式
3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又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据图回答:
(1)动、植物细胞的最主要区别是看其有无 。以上4个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 ,(填图中的字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填图中字母)。
(2)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其含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细胞壁 CD AD 叶绿素 藻蓝素
【解析】
试题分析:
(1)细胞壁是植物所有细胞都有的细胞结构,叶绿体、液泡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具有的。以上4个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C细菌和D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A含叶绿体的植物细胞和D蓝藻细胞。
(2)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其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题图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回答以下有关实验的问题。
Ⅰ.根据“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把取出的口腔上皮细胞放入 (0.9%的生理盐水、蒸馏水)
(2)水解时加入8%盐酸的目的是:盐酸能改变_______________,加速染色体进入细胞,同时使___________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3)在鉴定蛋白质、糖类的实验中所使用的试剂中,与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用法相似的是 试剂。
(4)实验材料也可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来做,但要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叶的___(填“外”或“内”)表皮细胞,原因是 。
Ⅱ.现有无标签的稀蛋清,葡萄糖,淀粉和淀粉酶溶液各一瓶,可用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和淀粉溶液 将他们鉴别出来。(注:淀粉酶是蛋白质,可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5)用一种试剂将上述四种溶液区分为2组,这种试剂是__________,其中发生显色反映的一组是________________溶液,不发生显色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溶液。
(6)用 ____________试剂区分不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溶液,其中显色的是葡萄糖。
Ⅲ.在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中,常选的实验材料是 , 因为其内 。
【答案】Ⅰ.(1)0.9%的生理盐水 (2)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 (3)斐林试剂 (4)内 避免紫色细胞中原有颜色的干扰
Ⅱ. (5)双缩脲试剂 稀蛋清和淀粉酶 葡萄糖和淀粉 (6)斐林试剂
Ⅲ.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不含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解析】Ⅰ.(1)人体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浓度是0.9%,因此把取出的口腔上皮细胞放入0.9%的生理盐水中,能保持口腔上皮细胞正常形态。如果放入蒸馏水中,口腔上皮细胞会吸水胀破。(2)由于染色剂是大分子物质,而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所以在水解时加入8%的盐酸,目的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3)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用法是混合使用,现配现用,这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的用法相同。(4)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中含有色素,使细胞呈现紫色,如果用外表皮,会干扰染色后的实验现象。因此选用内表皮细胞,避免紫色细胞中原有颜色对实验现象的干扰。
Ⅱ.葡萄糖属于还原性糖,用斐林试剂鉴定;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要将无标签的稀蛋清,葡萄糖,淀粉和淀粉酶溶液分为2组,应选用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反应的是含蛋白质的溶液,即稀蛋清和淀粉酶。然后用斐林试剂鉴定出葡萄糖。淀粉酶可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属于还原性糖,加入斐林试剂会出现砖红色沉淀。所以在试管中滴加的是淀粉溶液,能将其水解成麦芽糖,在加入斐林试剂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淀粉酶溶液。
Ⅲ.在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中,常选的实验材料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因为其内不含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中生物膜干扰。
【考点定位】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及有机物的鉴定、制备细胞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