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空气与氧气(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及氧气性质验证)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节 空气与氧气(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及氧气性质验证)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5-15 19:07:57

文档简介

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及氧气性质验证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的比较
比较 方法 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利用氯酸钾制氧气 利用双氧水制氧气
制取装置比较 (

) (

)
文字表达式 (
加热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
二氧化锰
) (
加热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
二氧化锰
)双氧水 氧气+水
化学方程式 (

)2KMnO4 K2MnO4+MnO2+O2↑ (

) (
MnO
2
)2KClO3 2KCl+3O2↑ (
MnO
2
)2H2O2 2H2O+O2↑
装置名称 ①试管;②酒精灯;③铁架台;④导管;⑤集气瓶;⑥水槽;⑦分液漏斗;⑧锥形瓶
收集氧气的方法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适用范围:收集不溶于水和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适用范围: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ρ气体>ρ空气)
装置气密性检查比较 热膨胀法: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双手捂住大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双手之后,在导管口形成一端倒吸的水柱,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液差法1:用止水夹夹住橡胶管,向长颈漏斗加水,如在长颈漏斗下端形成一端稳定的水柱,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液差法2: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分液漏斗加水,如在分液漏斗下端形成一端稳定的水柱,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不同点 不同点
试管口有一团棉花 试管口没有棉花

二、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
方法 比较 排水法 排液法 排空气法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装置图
适用范围 适用于收集不溶于水(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是排液法的一种) 液体可以为水、煤油、酒精等(不与要收集的气体反应) 适用于收集不与空气发生化学反应且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ρ气体>ρ空气) 适用于收集不与空气发生化学反应且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ρ气体<ρ空气)


三、利用高锰酸钾(KMnO4)制取氧气实验中的若干问题
1.为什么该实验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答:防止高锰酸钾粉末随气流进入导管,引起导管堵塞,导致试管破裂。
2.为什么该实验的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答:防止冷凝水倒流到灼热的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破裂。
3.为什么该实验的导管稍伸入试管即可?
答:有利于试管内的空气排出。
4.为什么该实验要先预热试管?
答: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5.为什么该实验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答: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破裂。
6.为什么该实验要等气泡均匀且连续冒出后再收集?
答:为了排尽试管内的空气,防止收集的氧气不纯。
7.如何检验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
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8.如何检验氧气已收集满?
答: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四、空气中物质的检验
氧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气体的集气瓶中,若木条燃烧更旺盛,则证明空气中有氧气。
水蒸气:将无水硫酸铜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若无水硫酸铜变蓝,则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二氧化碳:将空气通入二氧化碳中,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空气中有二氧化碳。

五、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若干问题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装置 实验现象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并放出大量的热。
反应 文字表达式 (
点燃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化学方程式 (
点燃
)3Fe+2O2 Fe3O4
若干问题 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 增大铁丝受热面积,减少散热
为什么要在集气瓶中留有少量水或在底部铺一层细沙? 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而使瓶底破裂
为什么要待火柴将要燃烧完时,再伸入集气瓶? 避免火柴燃烧消耗氧气,降低氧气的浓度,导致铁丝不能燃烧
铁丝为什么要系上火柴,它的作用是什 么? 火柴的作用是预热,使铁丝在伸到集气瓶中时有足够的温度


2.硫在氧气中燃烧
装置 实验现象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反应 文字表达式 (
点燃
)硫+氧气 二氧化硫
化学方程式 (
点燃
)S+O2 SO2
若干问题 为什么要在燃烧匙上铺一层细沙? 防止硫和金属燃烧匙发生反应,损坏燃烧匙
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这说明了什么? 物质浓度越高,反应越剧烈







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装置 实验现象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反应 文字表达式 (
点燃
)碳+氧气 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 (
点燃
)C+O2 CO2


4.镁在氧气中燃烧
装置 实验现象
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反应 文字表达式 (
点燃
)镁+氧气 氧化镁
化学方程式 (
点燃
)2Mg+O2 2MgO


5.磷在氧气中燃烧
装置 实验现象
磷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白烟,并放出大量热。
反应 文字表达式 (
点燃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化学方程式 (
点燃
)4P+5O2 2P2O5



MnO2
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及氧气性质验证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的比较
比较
方法
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利用氯酸钾制氧气 利用双氧水制氧气







文字
表达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双氧水 氧气+水
化学
方程

2KMnO4 K2MnO4+MnO2+O2↑ 2KClO3 2KCl+3O2↑ 2H2O2 2H2O+O2↑
装置
名称
①试管;②酒精灯;③铁架台;④导管;⑤集气瓶;⑥水槽;⑦分液漏斗;⑧锥形瓶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适用范围:收集不溶于水和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适用范围: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ρ 气体>ρ 空气)










热膨胀法: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双手捂住大试管,若导管口有气
泡冒出,松开双手之后,在导管口形成一端倒吸的水柱,则证明装置
气密性良好。

液差法 1:用止水夹夹住橡胶
管,向长颈漏斗加水,如在长颈
漏斗下端形成一端稳定的水柱,
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液差法 2:将导管一端浸入水
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分液
漏斗加水,如在分液漏斗下端形
成一端稳定的水柱,则证明装置
气密性良好。



不同点

试管口有一团棉花 试管口没有棉花


加热
加热
二氧化锰
△ MnO2
二氧化锰
二、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
方法
比较
排水法 排液法
排空气法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装置图

适用范围
适用于收集不溶于水
(不易溶于水)且不
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
气体(是排液法的一
种)
液体可以为水、煤
油、酒精等(不与要
收集的气体反应)
适用于收集不与空气
发生化学反应且密度
大于空气的气体。
(ρ 气体>ρ 空气)
适用于收集不与空气
发生化学反应且密度
小于空气的气体。
(ρ 气体<ρ 空气)

三、利用高锰酸钾(KMnO4)制取氧气实验中的若干问题
1.为什么该实验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答:防止高锰酸钾粉末随气流进入导管,引起导管堵塞,导致试管破裂。
2.为什么该实验的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答:防止冷凝水倒流到灼热的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破裂。
3.为什么该实验的导管稍伸入试管即可?
答:有利于试管内的空气排出。
4.为什么该实验要先预热试管?
答: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5.为什么该实验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答: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破裂。
6.为什么该实验要等气泡均匀且连续冒出后再收集?
答:为了排尽试管内的空气,防止收集的氧气不纯。
7.如何检验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
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8.如何检验氧气已收集满?
答: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四、空气中物质的检验
氧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气体的集气瓶中,若木条燃烧更旺盛,则证明空气中有氧气。
水蒸气:将无水硫酸铜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若无水硫酸铜变蓝,则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二氧化碳:将空气通入二氧化碳中,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空气中有二氧化碳。
五、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若干问题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装置 实验现象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并放出大
量的热。


文字表达式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化学方程式 3Fe+2O2 Fe3O4




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 增大铁丝受热面积,减少散热
为什么要在集气瓶中留有少量水或
在底部铺一层细沙?
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而使瓶底破裂
为什么要待火柴将要燃烧完时,再
伸入集气瓶?
避免火柴燃烧消耗氧气,降低氧气的浓度,导致铁丝不能燃烧
铁丝为什么要系上火柴,它的作用
是什
么?
火柴的作用是预热,使铁丝在伸到集气瓶中时有足够的温度

2.硫在氧气中燃烧
装置 实验现象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
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
成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 硫+氧气 二氧化硫
化学方程式 S+O2 SO2
若干
问题
为什么要在燃烧匙上铺一层细沙? 防止硫和金属燃烧匙发生反应,损坏燃烧匙
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
烈,这说明了什么?
物质浓度越高,反应越剧烈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装置 实验现象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能使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 碳+氧气 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 C+O2 CO2

4.镁在氧气中燃烧
装置 实验现象

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一种白
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 镁+氧气 氧化镁
化学方程式 2Mg+O2 2MgO

5.磷在氧气中燃烧
装置 实验现象

磷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白烟,并放出大量热。


文字表达式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化学方程式 4P+5O2 2P2O5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