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 课件(共30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 课件(共30张幻灯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5-17 07:4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工业地域的形成
1.运用案例理解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三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原因。
2.了解工业集聚和分散的主要表现形式、原因和优势,以及工业地域联系的主要形式。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探究工业联系
印染厂
织布厂
纺纱厂
棉纺
棉布
成品布



棉花
投入-产出的联系
探究结果
铁矿石
焦煤
生 铁


焦化厂
烧结厂

铸 钢
钢 材

炼钢厂
轧钢厂
投入--产出的联系
探究结果
探究结果
零部件生产与组装厂之间的联系(分厂与总厂的关系)
投入-产出的联系
探究结果
空间利用上的联系

工业联系



生产工序上(投入-产出)的联系
一家工厂生产的产品是另一家工厂的原料




空间利用上的联系
共同利用工业区的基础设施以及其它生产、生活服务设施
共同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


工业集聚
工业联系

形成:具有工业联系的工厂往往近距离地聚集起来
作用:
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
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思考探究:工业集聚的优缺点各有哪些?
答案:优点:①有利于加强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②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取得规模效益。③充分利用基础设施;④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缺点:①加剧工业用地、能源、水等供应紧张状况;②加剧环境污染;③造成交通拥堵等。

工业集聚
工业地域
工业联系

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
按形成分类:
类型 特点
自发形成 以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为基础,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
规划建设 共用空间和信息
按性质分类:
类型 特点
发育程度高 内部工业联系比较复杂,工业地域面积大、协作企业多、生产规模大
发育程度低 工业联系简单,规模小,工厂少
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总结
工业集聚
工业联系


工业地域
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称为工业地域。
工业地域分类
(1)自发形成:有生产工序上联系的工厂
(2)规划建成:先建基础设施,再吸引投资者建厂。
(我国许多地方的新兴技术开发区)
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总结
a.发育程度较高(大范围)的工业地域
特点:工业地域面积大,协作企业多,生产规模大
钢铁工业城: 鞍山 包头 芝加哥(美国)
石油城:大庆 克拉玛依 阿伯丁(英国)
汽车城:长春 十堰 底特律(美国)
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总结
b.发育程度较低(小范围)的工业地域
特点:工业联系简单, 规模小,工厂少
如面粉厂、制糖厂、糕点厂、糖果厂
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总结
工业地域类型的层次划分
按工业组合发展程度、工业结构、工业生产水平,或按工业与地区资源开发和区域综合发展等因素有关,可以划分为工业点、工业区、工业枢纽、工业城市等不同层次的地域组合类型。
工业区
工业枢纽
工业点
工业城市
补充
除了生产联系和空间联系外,还有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信息联系
工厂之间的信息联系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将越来越重要。


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1.工业分散
被动型分散
原因:老工业区用地、用水紧张,环境污染严重,迫使部分企业迁出
优点:缓解老工业区用地用水紧张状况,减少环境污染
举例:首都钢铁公司从北京迁往河北省的曹妃甸

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1.工业分散
主动型分散
A.
原因:体积小、重量轻、价格昂贵的零部件生产企业与产品组装厂之间的分散(运输量小,运费占成本少,不要求工业集聚)
优点:充分利用各地的区位优势(市场、原料、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举例: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与电子产品组装工厂之间,可以相距较远
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1.工业分散
主动型分散
B.
原因: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的产品生产,其各种零部件生产厂家 也可以分布在许多地方,甚至形成跨地区、跨国的网络企业
优点:充分利用各地的区位优势(市场、原料、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举例:汽车制造业与其零部件生产工厂之间往往表现为分散,甚至遍布世界上的许多国家
跨国公司
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2.工业的地域联系
由于工业的分散现象,引发了工业的地域联系。
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使工业的地域联系更为紧密。
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
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2.工业的地域联系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




工业分散
原因:
老工业区的发展趋于饱和状态
有生产联系的工业企业为了充分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而形成
企业类型:
体积小、重量轻、价格昂贵的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与电子产品组装工厂可以相距较远
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其零部件厂可分散各地
结果:引发工业的地域联系
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的联系
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工业分散是工业过度集聚后产生的现象,其结果又形成了新的工业地域。四者之间的关系具体图解如下:

同样是汽车生产企业,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或地区其生产布局的形式也不相同,如福特公司在全球分散布局,寻找最优区位,降低生产成本;我国的汽车工业多以集聚方式布局,减少运费,便于交流和技术创新,获取规模效益

特别提醒
分组活动结果一






案例:鞍山钢铁城




工业联系
工业集聚
工业地域
工业区
工业城市
案例1:鞍山钢铁城
总结:
分组活动结果二


工业联系
工业分散
跨国公司








案例:大众汽车跨国公司
案例2:跨国公司“大众汽车”
工业地域联系
总结:
工业集聚和工业分散的对比
工业集聚和工业分散的对比
? 原因 优点 缺点
工业集聚 运输量大的核心厂与协作厂之间存在投入—产出的联系;共用基础设施或劳动力资源 减少运费和能耗,降低成本;加强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 环境污染严重,能源资源供应紧张
工业分散 工业企业过度饱和,地价、工资上涨,资源紧张,污染严重;产品的运费价格低或产品的零部件种类繁多 利用廉价土地、原材料,占领市场,寻求最优区位,利于环境保护 增加运输成本,难以发挥规模集聚效应
两个角度分析工业分散
区位选择规律目的
不同企业不同时期区位选择目的不同,常见的规律如下:
工业区位选择 主要区位因素
选择在发展中国家或落后地区 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土地价格低
选择人口众多的大城市或发达地区 市场广阔
选择在发达地区 科技发达、资金充足
分散规律
  工业分散时一般会把处于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进行转移,而把产品设计、研发、品牌等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保留在本地区。产业转入地应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增加产品竞争力,增强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