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光合作用》
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下
新知导入
人们喜欢在家里或者办公桌上摆放绿植,仅是为了点缀美观吗?
净化空气
绿植为什么能净化空气?
新知讲解
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
水
光合作用
阳光(光能)
有机物(化学能)
氧气
二氧化碳
氧气
1、定义: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表达式
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
+
氧气
光
叶绿体
光合作用实际的过程十分复杂,它包括许多化学反应。
3、光合作用的实质
把简单的无机物制成了复杂的有机物,并放出氧气。
把光能变成储存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
① 物质的转化
② 能量的转化
4、光合作用的意义
(1)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和人类有机物的来源。
无机物
有机物
(2)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和人类的能量来源
(3)光合作用又是生物和人类获得氧气的一个来源
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
一、光合作用的条件
光照、叶绿体
1、如何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和叶绿体
光合作用会产生淀粉,可以用碘液进行检验
转化法
碘能使淀粉变成蓝色
2、实验过程
(1)把盆栽的银边天竺葵置于黑暗中一昼夜。
(2)第二天,用2张大小相等的铝箔在叶片绿色部分的相同的位置从上下两面盖严,并用大头针固定。
(3)再放在光照下4小时左右后,摘下来两片叶子并在酒精中水浴加热。
利用呼吸作用消耗原有的有机物,排除原来淀粉的干扰。
叶片边缘呈白色,不含叶绿体
除去叶绿素,防止干扰观察淀粉变蓝,但叶绿素有机物只溶于酒精
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燃点低,隔水加热可预防烧杯中酒精燃烧,以免出现危险。
(4)到叶片褪成黄白色时,取出叶片用水洗净后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去掉碘液,便于观察
(5)分析:
①叶片部分用铝箔盖严,其余部分未盖铝箔,此处的变量是 。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而覆盖铝箔处未变蓝色,这说明叶片见光的部分产生了 。这也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
光照
淀粉
光照
②使用银边天竺葵,此处要控制的变量是 。叶片绿色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白色部分未变蓝色,这说明叶片见光的部分产生 。这也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
叶绿体
淀粉
叶绿体
结论: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
实验过程:一昼夜,两面遮,三步走
水浴加热—清水漂洗—碘液检验
思考与讨论:
在绿色植物中,只有叶片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吗?
有叶绿体就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幼嫩的茎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其他绿色部分也可以。
二、光合作用的产物
淀粉、氧气
1、如何验证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收集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用点火星的卫生香检验
2、如何验证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1)在一只烧杯中放入清水,将金鱼藻(或其他水生绿色植物)放于水中,将漏斗盖于金鱼藻上。
(2)将整个装置放在阳光下。注意观察金鱼藻有无气泡产生。这些气泡中的气体会收集在试管中。当试管中充满气体时,用大拇指在水中盖住试管口,将试管取出。
(3)将点燃的卫生香放入试管,观察卫生香燃烧的情况。
实验现象
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卫生香立即猛烈地燃烧起来
结论: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
三、光合作用的原料
二氧化碳、水
1、此项探究中,设计改变的因素是 ________ ,最后观察植物有误无淀粉生成。
2、此项探究需对照实验吗?怎样来设置对照组?
取两个透明塑料袋,一个装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另一个装少量清水,分别套在叶片上。
3、如何防止植物吸入空气中二氧化碳?
塑料袋口应扎紧,用胶带密封,内有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探究一:植物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NaOH)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可除去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
1、选择一株生长健康的天竺葵,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昼夜。
2、在植物上选定两片叶子,按确定的方案控制变量,然后放到阳光下照射4小时。
3、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 ,褪成黄白色时取出,滴上碘液,观察现象。
4、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1.观察到的现是: 。
装清水的塑料袋内叶片变蓝色,装氢氧化钠溶液塑料袋的叶片不变蓝色
2.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
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CO2
4、怎样的实验现象可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进行淀粉试验,装清水的塑料袋内的叶片能变蓝色,而装氢氧化钠溶液的塑料袋的叶片不变蓝色。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实验过程】
【实验分析】
结论: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实验过程】
1、设计改变的因素是 ______
水分
2、将天竺葵暗处理1昼夜(耗近叶片中的淀粉)
3、设置对照实验:
A叶片将其主脉切断,(将水分供应阻断);
B叶片不做任何处理。
4、在相同条件下光照4小时左右。
5、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 ,褪成黄白色时取出,滴上碘液,观察现象。
探究二:植物光合作用是否需要水?
【实验现象】
A叶片不变蓝色,B叶片变蓝色。
结论:光合作用需要水
A
B
读图P112:
说说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相互关系并完成表格
吸收
吸收
放出
放出
制造
分解
释放
贮藏
是
否
需光照
有光无光
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来自于光合作用制造的
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来自于光合作用储存的
光合作用是呼吸作用的基础
但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是光合作用吸收原料和输送养料的动力保证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依存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二氧化碳(吸收/放出)
氧气(吸收/放出)
有机物(制造/分解)
能量(贮藏/释放)
是否需要叶绿体
是否需要光照
1、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吗?
思考与讨论:
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在无光条件下,只进行呼吸作用。
2、对于一株绿色植物来说,一天中什么时候是体内有机物量最多?
傍晚的时候
3、新疆产的水果又大又甜,这与新疆白天温度高,夜晚温度低有什么关系?
白天温度高促进光合作用,夜晚温度低抑制呼吸作用,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课堂练习
1、新疆哈密地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很大,这样那里
出产的瓜果甜,这是因为---------------------------( )
A.光合作用旺盛,呼吸作用强烈。 B.光合作用旺盛,呼吸作用弱。
C.光合作用弱,呼吸作用强烈。 D.光合作用弱,呼吸作用弱。
2.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白天只进行光合作用,而不进行呼吸作用;
B.植物晚上只进行光合作用,而不进行呼吸作用;
C.活的植物体有时进行光合作用,时刻进行呼吸作用。
D.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两个相互独立没有联系的过程;
C
B
拓展提高
如图表示春季某蔬菜大棚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曲线,假设6时日出、18时日落。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大棚内CO2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棚内蔬菜的光合作用和 作用。
(2)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请你推测,一昼夜空气中氧气浓度最高的时刻位于图中的 点。
呼吸
C
课堂总结
用知识框架的形式将本节课的知识呈现出来。
板书设计
一、光合作用的原理
1、光合作用的概念
2、光合作用的表达式
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
+
光
叶绿体
3、光合作用的实质
① 物质的转化
② 能量的转化
无机物
光能
化学能
氧气
有机物
二、光合作用的意义
1. 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和人类的有机物来源。
2.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和人类的能量和获取氧气的来源。
三、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
(1)条件:
在光照下进行;
在叶绿体中进行;
(2)产物:
有机物;
氧气;
(3)原料:
二氧化碳;
水;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的关系,推动着植物全部的生命活动。
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题3.6《光合作用》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3.6《光合作用》
课题 光合作用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八年级下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作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 了解动物的呼吸作用。 3. 了解植物的呼吸及植物的呼吸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物、植物呼吸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的实验证明,领悟实验证明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通过实验证明,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
重点 动物和植物的呼吸作用。
难点 1. 实验证明动物和植物的呼吸作用中二氧化碳增多。 2. 呼吸和呼吸作用的区别。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人们喜欢在家里或者办公桌上摆放绿植,仅是为了点缀美观吗? 问:绿植为什么能净化空气? 学生回答:净化空气 学生回答:绿植可以让二氧化碳转变成氧气。 引起兴趣
讲授新课 1、定义: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2、写出光合作用的表达式 补充:光合作用实际的过程十分复杂,它包括许多化学反应。 3、光合作用的实质 ① 物质的转化 把简单的无机物制成了复杂的有机物,并放出氧气。 ② 能量的转化 把光能变成储存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 问:说说光合作用的意义 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 一、光合作用的条件:光照、叶绿体 问:1、如何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和叶绿体 2、实验过程 (1)把盆栽的银边天竺葵置于黑暗中一昼夜。 (2)第二天,用2张大小相等的铝箔在叶片绿色部分的相同的位置从上下两面盖严,并用大头针固定。 (3)再放在光照下4小时左右后,摘下来两片叶子并在酒精中水浴加热。 (4)到叶片褪成黄白色时,取出叶片用水洗净后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5)分析: ①叶片部分用铝箔盖严,其余部分未盖铝箔,此处的变量是 。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而覆盖铝箔处未变蓝色,这说明叶片见光的部分产生了 。这也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 ②使用银边天竺葵,此处要控制的变量是 。叶片绿色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白色部分未变蓝色,这说明叶片见光的部分产生 。这也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 实验过程:一昼夜,两面遮,三步走 思考与讨论:在绿色植物中,只有叶片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吗? 二、光合作用的产物 1、如何验证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2、如何验证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1)在一只烧杯中放入清水,将金鱼藻(或其他水生绿色植物)放于水中,将漏斗盖于金鱼藻上。 (2)将整个装置放在阳光下。注意观察金鱼藻有无气泡产生。这些气泡中的气体会收集在试管中。当试管中充满气体时,用大拇指在水中盖住试管口,将试管取出。 (3)将点燃的卫生香放入试管,观察卫生香燃烧的情况。 三、光合作用的原料 探究一:植物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 探究二:植物光合作用是否需要水? 读图P112:说说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相互关系并完成表格。 思考与讨论: 1、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吗? 2、对于一株绿色植物来说,一天中什么时候是体内有机物量最多? 3、新疆产的水果又大又甜,这与新疆白天温度高,夜晚温度低有什么关系? 学生写出 学生回答:(1)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和人类有机物的来源。 (2)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和人类的能量来源 (3)光合作用又是生物和人类获得氧气的一个来源 光合作用会产生淀粉,可以用碘液进行检验,碘能使淀粉变成蓝色 学生完成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有叶绿体就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幼嫩的茎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其他绿色部分也可以。 收集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用点火星的卫生香检验 学生完成实验得出现象: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卫生香立即猛烈地燃烧起来 结论: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 学生完成实验得出结论: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学生完成实验得出结论:光合作用需要水 学生回答:但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是光合作用吸收原料和输送养料的动力保证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依存 学生回答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构建知识,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念。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自主小结,并逐步完善和形成概念图 回顾
板书 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的概念 2、光合作用的表达式 3、光合作用的实质 4、光合作用的意义 5、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 6、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6《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进行的时间是( )
A.白天 B.白天和黑夜 C.有光时 D.黑夜
2.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有机物里的能量释放出来
B.分解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成有机物里的能量
C.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成有机物里的能量
D.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把有机物里的能量释放出来
3.科学家发现一种名为“绿叶海天牛”的动物在摄取藻类后,能够将藻类的某一细胞结构置于自己的细胞内,从而使自身也能进行光合作用。该细胞结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液泡 D.叶绿体
4.如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表示氧气 B.Y表示二氧化碳
C.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D.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5.在金鱼缸中放一些新鲜绿色水草,主要目的是( )
A.清洁鱼缸里的水 B.提供新鲜的食料
C.增加水中氧的含量 D.起杀菌作用
6.在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要对图甲中的叶片进行脱色处理,处理方法如图乙所示。图乙中大烧杯内盛放液体A,小烧杯内盛放液体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叶片未遮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不变蓝
B.本实验前无需进行黑暗处理
C.液体A是酒精,液体B是清水
D.本实验脱色处理的目的是让现象更明显
7.如图所示,甲装置是验证在有光照条件下O2 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乙和丙是另外两个装置,通常可作为甲的对照实验的装置是( )
A.只有乙 B.只有丙 C.乙和丙都是 D.乙和丙都不是
8.某实验小组试图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实验以观察倒置的装满水的试管中有无气泡产生作为观察指标。在这个实验中,最简便的装置组合为(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9.一绿色植株在黑暗中放置24 h,选择一片绿叶,把主叶脉剪断(如图),然后将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2~4 h,发现B区不能正常制造淀粉,其中原因是B区叶片缺少( )
A.叶绿素 B.光 C.二氧化碳 D.水
10.某同学在夏季天气晴好的一天,分别于清晨、正午、傍晚、深夜四个时间从同一棵绿色植物上各取一片绿叶,并从每片叶上取下同样大小的圆片,再将这四个圆片放入酒精中煮一下,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加碘液染色,染色最深的应是何时取下的圆片( )
A.清晨 B.傍晚 C.深夜 D.正午
11.现将一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如图甲)于晴天的凌晨置于室外,并进行24小时的气体分析测定,得出某气体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乙),该气体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氮气
12.下面是光合作用的实验过程。
①选一盆银边天竺葵(叶边缘呈白色),预先放在黑暗处48 h,取出后把黑色圆形的纸片夹到叶片的绿色部分(如图),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2~3 h,再摘下该叶片,取下黑纸片。
②将该叶片放入某溶液中加热脱色。
③脱色后叶片用清水冲洗。
④冲洗后在整张叶片上滴上碘液。
分析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银边天竺葵叶缘呈白色的原因是
。
(2)实验时把天竺葵预先放在黑暗处48 h的目的是
。
(3)叶片放在酒精中水浴加热,其目的是 。
(4)滴上碘液后,叶片上__b__(填图中字母)部位变蓝色, 部位不变蓝色。
(5)比较a、b两处实验结果,可证明 ;比较b、c两处实验结果,可证明 。
13.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请分析作答。
(1)若要探究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应该选择的实验装置组合是 ;若要探究氧气是由绿色植物在光下产生的,应该选择的实验装置组合是 。
(2)甲装置试管中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说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出 。
(3)有同学利用甲装置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实验结果如下表。
光源与试管的距离(厘米) 10 20 30 40 50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65 35 15 6 1
据实验结果分析,若要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4)利用丁装置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应对装置进行 处理。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墨水滴向 (填“左”或“右”)移动。
(5)请你写出呼吸作用反应式: 。
14.如图表示春季某蔬菜大棚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曲线,假设6时日出、18时日落。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大棚内CO2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棚内蔬菜的光合作用和 作用。
(2)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请你推测,一昼夜空气中氧气浓度最高的时刻位于图中
的 点。
15.“嫦娥一号”绕月成功,为我国载人登月奠定了基础,但在长期的航天飞行中,比较难解决的是宇航员的供氧问题。科学家发现,在太空舱内“饲养”小球藻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在一般光照条件下,每千克小球藻(鲜重)经光合作用每小时约可释放氧气0.64 g,并产生相应质量的葡萄糖。(光合作用最简表达式为6CO2+6H2OC6H12O6+6O2)
(1)小球藻细胞与宇航员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
(2)每千克小球藻在光照条件下,1小时可产生 葡萄糖。
(3)过去人们一直对于光合作用产物O2的来源感到疑惑。若宇航员利用中子数不同的两种氧原子18O和16O标记水和二氧化碳分子中的氧原子,进行如图实验。
请你判断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 (填字母)。
A.CO2
B.H2O
C.部分来自CO2,部分来自H2O
D.无法判断
参考答案:
1.C 2. C 3. D 4. C 5. C 6. D 7. B 8. B 9.D
10.B 11. A
12. (1)细胞中没有叶绿体
(2)消耗原有的有机物
(3)使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可排除叶绿素的颜色对实验的影响
(4)b ac
(5)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 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13.(1) 甲乙 甲丙
(2) 氧气
(3) 适当增加光照强度
(4)遮光(或黑暗) 右
(5)有机物+氧气水+二氧化碳+能量
14. (1)呼吸
(2)C
15. (1) 有无细胞壁和叶绿体
(2) 0.6g
(3)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