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阶段性测试卷(3.4-3.6)
一、选择题(共15题;共30分)
1.如图表示人体内肺泡周围气体交换和运输的过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肺是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B.?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
C.?血液流经肺泡周围后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D.?二氧化碳和氧气是通过扩散作用进行交换的
2.放在一密闭玻璃容器中的干冰一会变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关于这个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观察到容器的外壁上出现了小水珠
B.?如果在该容器加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变成蓝色
C.?在该变化过程中分子间的间隙增大,分子的数目增加
D.?这个变化的本质是分子破裂成了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了新分子
3.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能达到目的是(?? )
A.?煤炉火上放一盆水,就能防止CO中毒
B.?用无色酚酞试液检验溶液是否显酸性
C.?用石灰乳与硫酸铜溶液混合配制防治植物病害的波尔多液
D.?用燃烧的小木条放入集气瓶中来检验CO2是否集满
4.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二氧化碳时,它们的收集方法相同的是( )
A.?排水集气法??????????????????B.?向下排空气法??????????????????C.?排食盐水集气法??????????????????D.?向上排空气法
5.据报道,某网吧由于管理不善发生火灾,现场除三位学生外无一生还.这三位学生采取的措施是一边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一边卧在地上向外爬行.他们逃生主要是利用了( )
A.?湿毛巾可以供给水分
B.?湿毛巾能吸收二氧化碳
C.?卧在地上是因为地面附近气压低
D.?地面附近有毒气体较少,而湿毛巾可以防止灼热的空气烫伤呼吸道并吸收毒烟.
6.下列装置是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的是()
A.?????????????????B.?????????????????C.?????????????????D.?
7.如图是人体膈肌在胸腔内的位置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膈肌从甲到乙时,膈肌收缩????????????????????????????????B.?膈肌从甲到乙时,呼气
C.?膈肌从乙到甲时,吸气???????????????????????????????????????D.?膈肌从乙到甲时,肺扩张
8.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熟石灰能与酸反应﹣改良酸性土壤??????????????????????B.?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
C.?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可用作干燥剂??????????????????D.?活性炭具有吸附剂﹣用于除去异味
10.人吞咽时,能够遮住喉的入口,防止食物进入气管的结构是( )
A.?会厌软骨??????????????????????????????????B.?纤毛??????????????????????????????????C.?喉结??????????????????????????????????D.?软腭
11.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放有金鱼藻,用该装置可以收集到某种气体.下列说法中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该反应的过程是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个过程
C.?该气体一个重要的用途是制取碳酸饮料???????????????D.?如图,此时试管内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
12.萝卜的根地上部分绿色,地下部分白色.由此可推测,与叶绿素的形成有关的是( )
A.?光??????????????????????????????????????B.?温度??????????????????????????????????????C.?水分??????????????????????????????????????D.?空气
13.上个世纪,科学家希尔为了探究光合作用在哪里进行,曾经设计类似下图实验。把刚采摘的且生长旺盛的树叶捣碎,采用某种方法获得含有叶绿体的滤液,分成三等份。把其中两份直接放入A、B培养皿,第三份除去叶绿体后放入C培养皿。将三个培养皿置于同一地点,A、C培养皿接受光照,B培养皿遮光处理。一段时问后,观察到A培养皿中产生气泡,其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C培养皿中未产生气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下列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 ? )
A.?培养皿A中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
B.?培养皿B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乏二氧化碳
C.?通过比较A、C培养皿中的现象,可知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通过比较A、B培养皿中的现象,可知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14.如图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某种物质,其中能储存在果实里并能提供能量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15如图所示是研究植物某一生命活动过程的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可用于检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CO2
B.?装置甲的作用是吸收鼓人空气中的CO2 , 避免对实验造成干扰
C.?装置丙中的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装置丁中也会出现浑浊现象
D.?若装置丙不遮光,从装置丁出来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二、填空题(共6题;共22分)
16.在化学学习中,我们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来认识物质性质与变化.
(1)透过________现象,我们感受到了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2)根据右图实验,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________;
?
(3)通过对O2、CO2气体制取的研究,我们发现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是有规律的.如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
17.炎炎夏日,喝上一杯汽水会给我们带来清爽凉快的感觉.下面是同学们常喝的一种雪碧汽水瓶上的标签:
品名 雪碧汽水(清爽柠檬味)
配料 碳酸水(水、二氧化碳)、果葡糖浆、白砂糖、柠檬酸、香料、苯甲酸钠
保质期 18个月
注意 禁止加热,避免阳光直晒及高温
(1)对于雪碧汽水中的柠檬酸,他们很想知道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他们筛选、整理出了以下记录:柠檬酸是一种无色晶体,能溶于水,化学式为C6H8O7 , 水果中所含的柠檬酸可促进消化.由此可知,柠檬酸是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一个分子中共________?个原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2)小光、小明、小亮三位同学在痛快地喝着酸甜可口的雪碧汽水时发现,一旦拉开雪碧汽水瓶盖上的拉环,汽水就会自动喷出.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是随着压强的降低而________的.对于逸出的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他们设计了实验进行了验证,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过程.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8.人体在吸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________,使胸腔容积?________,肺随之?________,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________,气体便被吸入,呼气时完全相反。
19.呼吸系统包括________。
20.如图,是叶片的横切面,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叶片中起运输功能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在叶片的上下表面涂上一层凡士林,会直接影响到叶片的光合作用,这是因为光合作用的原料________无法从________(填序号)进入叶片内.
(3)将植物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摘下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用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叶片的颜色是________,这是因为叶片产生了________.
21.?结合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将________?转化为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完成此过程的“有机物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器”是细胞中的________?.此外,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都具有的另一种“能量转换器”是________?.
(2)甲乙两地出产同一种甜瓜,甲地的甜瓜比乙地的含糖量高.经调査,在甜瓜生长的季节,甲乙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而温度条件差别较大,详见下表:
平均温度(℃) 甲地 乙地
白天 33 33
晚上 12 22
据以上资料分析,相比乙地温度,甲地白天与之相同,而晚上要低一些.两地白天甜瓜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基本一样多,而甲地甜瓜晚上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________?,所以甲地甜瓜积累的有机物________?.(填“较多”或“较少”)
(3)居室栽培植物已形成现代文明的一种时尚,是人们休闲和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
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角度分析,在卧室里摆放多盆绿色植物的做法科学吗?________?.
(4)绿色植物直接或间接地为生物圈中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并对维持大气中的________?平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________?散失水分,这在水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三、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14分)
22.小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植物为实验材料,设计如下实验步骤:①将植物A、B两张叶片分别用含石灰水和清水的薄透明塑料袋扎住,然后放到黑暗处48小时。②…③将A、B两张叶片置于酒精溶液中水浴加热,至叶片褪成黄白色时,取出叶片并用清水洗净后,滴上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请完善小李同学的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
(1)写出实验步骤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A、B两张叶片置于酒精溶液中加热,这样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预期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了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变量外,请再列举两个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其他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某科学拓展课小组为研究某种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用少量的NaHCO3(水溶液呈弱碱性)和BTB(BTB是一种酸碱指示剂,BTB的弱碱性溶液颜色可随其中CO2浓度的增高由蓝变绿再变黄)加水配制成蓝色溶液,并向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使溶液变成浅绿色,之后将等量的绿色溶液分别加入到7支试管中,其中6支加入生长状况一致的等量水草,另一支不加水草,密闭所有试管。各试管的实验处理和结果见下表。
试管编号 1 2 3 4 5 6 7
水草 无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距日光灯的距离(cm) 20 遮光* 100 80 60 40 20
50min后试管中溶液的颜色 浅绿色 X 浅黄色 黄绿色 Y 浅蓝色 蓝色
*遮光是指用黑纸将试管包裹起来,并放在距日光灯100cm的地方。
若不考虑其它生物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50min后1号试管的溶液是浅绿色,说明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由________引起的。 ?
(2)表中2号试管的溶液的颜色X应该为黄色,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3)小组同学根据50min后5号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判断在其所处的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你认为他们观察到的颜色Y应该为________。
24.小科从标签得知雪碧成分中有水、二氧化碳、柠檬酸、柠株酸钠等。在查阅资料知道1体积雪碧中含有约3体积二氧化碳,柠檬酸的含量约为2.8g/1000mL。柠檬酸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6H8O7+3Na2CO3=2C6H5O7Na3+3CO2↑+3H2O。
他用一瓶500mL的雪碧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步骤四
操作过程 倒出三分之二雪碧,测其pH 在剩余雪碧中加入约6gNa2CO3 立即盖上瓶盖、摇匀 测溶液pH
现象或结果 pH约为3 产生大量气泡 气泡消失,瓶子略瘪 pH约为9
【发现问题】CO2去哪儿了?
【提出猜想】①CO2被溶解了;②CO2与H2O发生了反应;③CO2与Na2CO3溶液发生了反应。
小思否定了猜想①和②,其理由是原CO2在溶液中已经饱和。
【设计实验】对猜想③进行实验探究。
编号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实验装置 ?
操作过程 Na2CO3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 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滴加CaCl2溶液 收集一瓶CO2 , 加入30ml饱和Na2CO3溶液中,盖上瓶盖摇匀 加入将实验三的溶液低温蒸发、干燥,得到的白色粉末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产生白色沉淀 无明显变化
瓶变瘪,瓶底有晶体析出 A试管口有水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根据实验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设计实验一的作用是________。
(2)实验四中A试管口略乡下倾斜,其目的是________。
(3)根据实验探究得出:CO2与Na2C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四、解答题(共4题;共27分)
25.大量排放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己得到公认。控制大气中CO2含逞刻不容缓。
(1)在自然界碳循环中,大气中 CO2被消耗转化为有机物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其过程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
(2)一些城市在大型建筑的屋顶种植当地草类,花卉等植物,并配置相应的传感器与灌溉技术来降温,从而减少空调使用,这种“绿色屋顶”可以降温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科学家提出用某些溶液来吸收CO2,从而将CO2从工业尾气中“捕捉” 出来,适合“捕捉” CO2的溶液有________?等;
(4)某实验小组想制取一定质量的CO2进行研究,现有质量分数为80%的碳酸钙20克,稀盐酸足量,最多可以制得CO2 ________L(该温度和气压下,二氧化碳密度为2g/L)
26.?? 研究人员发现:夏日晴朗的白天,甘蔗会出现光合作用的“午休现象”,小麦不会出现“午休现象”,如图所示。进一步研究发现:800 多种开花植物与甘蔗一样会出现光合作用的“午休现象”,它们多起源于温度较高的陆地环境。藻类、苔藓类、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与小麦一样没有“午休现象”。请结合相关知识,对夏日晴朗的白天,甘蔗出现光合作用的“午休现象”进行解释。
27.冬天,菜农在蔬菜大棚里种植了黄瓜、番茄等蔬菜.请分析回答:
(1)在天气晴朗、温度适宜、肥料和水分充足的条件下,为提高蔬菜的产量,常采取的简易措施是________ 。
(2)夜间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可以提高产量,这是因为温度较低时蔬菜________减弱,减少了有机物的消耗.
(3)在大棚内壁上会观察到有大量的水珠,这些水珠来源于________和________ 。
28.现有三瓶气体已失去标签,分别是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中的一种,请你用最简单的方法区别?
答案
一、选择题
1. C 2.D 3.C 4. D 5. D 6. B 7. A 8.B 10. A 11. C 12. A 13. B 14. D 15. D
二、填空题
16.(1)墙内开花墙外香
(2)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3)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17.(1)三;21;192
(2)降低;用导气管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逸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18.收缩?;?扩大;扩张?;减小
19.鼻腔、咽、气管、肺、支气管
20.(1)③(2)二氧化碳;④(3)蓝色;淀粉
21.(1)无机物;叶绿体;线粒体(2)少;多(3)不科学(4)碳﹣氧(5)气孔
三、实验探究题
22.(1)放在阳光下4小时
(2)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3)叶片A没有变蓝色,叶片B的变为蓝色
(4)水分、光照(合理即可)
23.(1)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2)水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溶液中CO2浓度高于3号试管(3)浅绿色
24.(1)与实验二作对照(2)防止试管口冷凝的水倒流导致试管底部破裂
(3)CO2+Na2CO3+H2O=2NaHCO3
四、解答题
25.(1)光和作用;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2)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热量,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3)氢氧化钠溶液(4)3.52
26.解:外因:①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水是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而二氧化碳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入的②夏日晴朗的白天光照强,温度高,蒸腾作用强, 水分散失过多③自我保护,气孔关闭,减少蒸腾作用④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造成光合作用的速率下降
内因:⑤植物进化的过程中,发生变异,其中光合作用会出现“午休现象”的植物适应了温度较高的陆地环境,存活了下来。⑥存活下来的植物通过遗传将“午休现象” 传递给下一代。
27.(1)通风(2)呼吸作用(3)植物体的蒸腾作用;土壤中水分的蒸发
28.分别插入燃着的木条,燃得更旺的氧气;正常燃烧的空气;火焰熄灭的二氧化碳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