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本系列作品由利剑科学工作室原创,版权归21世纪教育网和编者(利剑科学)所有,谢绝一切形式的转载!如果资料中有问题,你可以联系编者(利剑科学)进行互动交流,共同提高!需要更多资料请关注“利剑科学文集”,请点击:
https://www.21cnjy.com/space.php?uid=5367292
也可关注“利剑科学工作室”,请点击:
https://book.21cnjy.com/book.php?mod=studio&op=detail&stid=7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A
A
B
A
C
D
A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D
A
B
A
C
D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24.(1)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不溶于水
(2)不能,生成二氧化碳,气压不变
25.(1)将广口瓶先装满水带进洞中,在洞中将水倒掉并擦干,瓶口向上,盖好瓶盖
(2)C
(3)1%
(4)向洞中通风,或在洞内放上二氧化碳气体吸收装置
四、解答题(26题6分,27题5分,28题7分,共18分。)
26.(1)温度
(2)温室效应
(3)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00%=7.5%
27.解:设100克食盐中含碘酸钾的质量为x,KIO3+5Kl+3H2SO4═3K2SO4+3I2+3H2O214????????????????? ?? 762x????????????????? ? 0.0254g∴214:x=762:0.0254g,解之得:x=0.0071g,1000g食盐中碘酸钾的质量为:0.00719g×10=0.071g,答:该食盐中每1kg含碘酸钾0.071g,符合国家标准.
28、
深度思维训练部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D
A
D
B
B
二、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
6.(1)H2O2MnO2H2O+O2↑
(2)保证装置的气密性(或防止生成的气体从漏斗中逸出)
7.(1)有氧气参加了反应 (2)使该反应在密闭的装置中进行
8.(1)密闭(或封闭、不漏气)
(2)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是蜡烛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一:
m(蜡烛)+m(氧气)=m(剩余的蜡烛)+m(二氧化碳和水),
m(蜡烛)>m(剩余的蜡烛),
电子秤第一次是测蜡烛的质量,蜡烛燃烧生成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气体扩散到空气中,第二次测得的是剩余蜡烛的质量,所以电子秤的示数变小;
实验二:
m(蜡烛)+m(氧气)+m(装置)=m(剩余的蜡烛)+m(二氧化碳和水)+m(装置)
m(蜡烛)+m(装置) 电子秤第一次是测蜡烛和装置的质量,蜡烛燃烧生成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气体
被碱石灰吸收,第二次测得的是剩余的蜡烛、装置和生成的二氧化碳、水的质量之
和,所以电子秤示数变大。
(答出要点即可)(其它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9.(1)防止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意思相近均给分) B ( 2 ) P 点前
10.(1)9
(2)29℃时,此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相等。
(3)上
三、解答题(第9题5分,第6题,共11分。)
11.(1)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故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在相同的时间内所收集到的气体的浓度会较小;
(2)氧气不易溶于水,而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若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一部分气体会与水反应,故相同时间内收集的二氧化碳较少.
12.(1)分液漏斗 (2)B
(3)生成氧气的质量为:498.6g﹣497g=1.6g,
2H2O22H2O+O2↑
68 32
X 1.6g
,
x=3.4g,
该双氧水溶液中质量的质量分数为:×100%=6.8%,
精准测试9:八下第3章《空气与生命》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2.下列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78%??②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但不能供给呼吸??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是一种可燃性气体 ④二氧化碳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最好的气体肥料?⑤在实验室中两种气体可以用相同的装置制取
A.②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⑤
3.超细的铁微粒是一种纳米颗粒型材料,可在低温下将 CO2 分解为炭。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C.该反应的另一产物可能是O2 D.超细铁微粒在反应中可能做催化剂
4.下图所示的反应,下列有关这几个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都是氧化反应 B、都是缓慢反应
C.都生成了氧化物 D、都利用了氧气的氧化性
5.吴宇森主导的电影《赤壁》中有这样的一个场面:吴蜀联军在船上装满枯枝浇足油,借着东南风向曹军驶去,接近曹军时点燃船上枯枝弃船而走。火借风势,火船宛如火龙一样冲向连在一起的 曹军木船。一眨眼,曹军水寨已经烧成一片火海。下列关于火海形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东南风降低了木船的着火点 B.枯枝和油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可燃物
C.东南风为木船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D.相连的曹军木船没有及时隔离
6.下列化学反应可用右图表示的是( )
A.H2CO3 △ CO2↑+H2O B.2H2SO3 + O2 =2H2SO4
C.2HClO 光照 2HCl+O2↑ D.CaCO3 高温 CaO+CO2↑
7.下列实验现象只能反映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8.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既可采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也可采用分解氯酸钾的方法。上述两种方法的主要共同点有( )
①采用MnO2均可改变其反应速率???????? ②反应都不需加热
③都利用含氧化合物分解来达到目的??? ④两种方法所需仪器相同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9.实验室制取CO2应选择的装置是(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②⑤
10.如图是小明整理的与氧气化学性质有关的部分笔记,他归纳了以下四点,其中不合理的是( )
A.都是单质与单质反应 B.都是氧化反应
C.都生成了化合物 D.都生成了气体
11.科技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生成物的化学式可用C2H2O表示
D.参加反应的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1
12.如图是模拟人体膈的升降与呼吸关系的装置,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装置中编号3模拟肺
B.装置中编号4模拟横膈膜
C.手向下拉4,小气球2变小
D.手向下拉4,模拟的是呼气过程
13.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之一。下列装置及实验(天平未画出)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14.现将10 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 gA完全反应后生成8 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
A.1∶l B.2∶1 C.5∶l D.4∶l
15.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效率的影响,某实验小组用盆栽天竺葵设计了以下四种实验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 )
A.黎明前,将同处一环境中的甲株用黑网罩上,乙株暴露,光照数小时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比较二者蓝色的深浅
B.黎明前,将甲株放在南面阳台,一株放在北面阳台,光照数小时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比较二者蓝色的深浅
C.黎明前,选取同株天竺葵上的两片叶,甲叶用黑网罩上,乙叶暴露,光照数小时后,用碘蒸气处理,比较两叶片蓝色的深浅
D.黎明前,选取天竺葵上的一片叶,部分区域双面夹上黑纱布条,其余区域暴露,光照数小时后,用碘蒸气处理,比较两类区域蓝色的深浅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6.根据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装置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
(2)要获得一瓶干燥的氧气,图甲装置中导管的连接顺序为a→ 。
(3)下列关于硫燃烧实验(如图乙)的相关描述合理的有 (填序号)。
①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②硫燃烧是剧烈氧化的现象
③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不同 ④集气瓶底部留有水可以碱少燃烧产物对空气的污染
17.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及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共同组成化合物,其化学式为 。
18.下图是某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请回答:
⑴?曲线BC段表示 (填“吸气”或“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
⑵在曲线AB段的变化中,胸腔的体积 。
⑶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坐标系中的 点。
19.请完成下列各题。
⑴化学方程式2A+B=C+2D中,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3,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1,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0。则D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⑵若反应中206gA与71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60gC,则生成D的质量是 。
20.如图所示,在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
A表示的气体是 ,B表示的气体是 。
21.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⑴)把D处夹紧,E处打开,当光照一段时间后,绿色植物会产生一种气体,该气体的检验方法是 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
⑵若要加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有光照的条件下可在A装置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和稀盐酸(此时把D打开)
22.小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制得的氧气来探究白磷燃烧的条件。
(1)指出图甲装置中存在的错误是 。
(2)乙中的白磷不燃烧,丙中的白磷燃烧,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6分。)
23.某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绿色植物在呼吸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生成。试回答:
⑴A处洗气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所起的作用 。
⑵B处广口瓶内石灰水的作用 。
⑶C处玻璃罩为什么不能透光? 。
⑷能表示这个实验获得成功的两个主要现象是: 。
24.下图是实验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红磷与氧气反应后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该固体极易溶于水,而木炭与氧气反应后生成气体二氧化碳,该气体在水中溶解性不大。下图为两个同学设计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示意图。
⑴图Ⅰ实验除了可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5的结论外,还可以得出有关氮气性质有: 。
⑵图Ⅱ装置燃烧匙中放点燃的木炭,可以得到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5的结论吗?为什么?
。
25.某校课外活动小组,欲测定一待旅游开发的岩洞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假设洞内空气中不含除二氧化碳外的其他酸性气体)。进行了如下右图实验:
(1)取样。他们准备从岩洞的底部取样,请你设计用广口瓶从洞中取回一瓶空气样品的方法: 。
(2)测定用150mL的注射器从广口瓶中抽取100mL气样,按上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若乙装置中NaOH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且实验结束后,量筒内水的体积为99mL,此数据是 的体积数(用序号填写)
A.二氧化碳 B.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
C.空气中除二氧化碳外的所有气体
(3)计算:洞底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 ;
(4)为营造更好的旅游环境,让岩洞向游客开发,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降低该岩洞内二氧化碳的含量: 。
四、解答题(26题6分,27题5分,28题7分,共18分。)
26.2017年5月,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储量丰富,热值高,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被称作“未来的能源”。
(1)可燃冰通常出现在深海海底以下数百至一千多米的沉积层内,据推测可能是地层断裂导致气体逸出,上升的气流与海洋深处的冷水接触而形成。基于以上信息,可燃冰形成需要的基本条件有气源、压强和 。
(2)可燃冰开采不当,会对地球环境带来严重破坏,如大规模的海底滑坡、大量甲烷逃逸到大气中等。甲烷气体进入大气会带来严重的 ,造成全球气温上升。
(3)现在普遍认为可燃冰的化学式是CH4·8H2O,请列式计算可燃冰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27.在食盐中加入适量碘酸钾(KIO3),可有效防治碘缺乏症,从2001年10月1日起,我国规定每千克食盐中碘酸钾的含量应在0.06—0.08g之间。某研究小组称取食盐样品100g,加入足量碘化钾发生如下反应: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测得生成碘单质0.0254g,请计算100g样品中KIO3的含量,并判断样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28.肥田粉的主要成分中硫酸铵。现在一包标有含氮量为20.0%的肥田粉样品,小庆和小鸿为了计算该肥田粉中硫酸铵的质量分数,他们称取7.5克样品,分别采用下列方法:
(1)请你根据小鸿的实验结果,计算样品中硫酸铵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至0.1%)
(2)你的计算结果和小庆的计算结果 (填“相同”或“不相同”),原因是 。
深度思维训练部分(满分50分,测试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一定质量的某物质充分燃烧,消耗了32g氧气,同时只生成44g二氧化碳和18g水,则该物质中( )
A.只含有碳元素 B.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碳元素质量分数为85.7% D.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6:1:8
2.某维生素具有抗坏血病的作用,该维生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取该维生素8.8g可与8g氧气刚好完全反应,生成13.2gCO2和3.6gH2O。该维生素的化学式是( )
A.C6H8O6 B.C6H8O C.C7H8O D.C8H16O4
3.将15克A物质、24克B物质、8克C物质混合加热,发生化学反应,经分析得知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含有A8克,C30克,还有一种物质D.若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为28、32、44、18,则它们之间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
A.A+B=C+D B.A+2B=2C+D C.A+3B=C+2D D.A+3B=2C+2D
4.用I2O5可以测定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I2O5+5CO═I2+5CO2,根据生成CO2的多少,可以判定CO的含量,关于这个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I2O5的质量等于生成I2的质量
B.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中的氧原子总数等于生成的CO2中氧原子的总数
C.参加反应的I2O5和CO的质量比等于生成I2和CO2的质量比
D.反应物所含元素种类与生成物所含元素种类不同
5.将6克碳和18克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充分反应后得到的气体是( )
A.一氧化碳 B.氧气和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二、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
6.对实验进行改进是创新的表现方式之一。某校科学探究小组的同学用实验室三种漏斗(分液漏斗、长颈漏斗、普通漏斗)装配了A、B、C三套的装置,对固液不加热型气体装置进行探究。请认真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⑴A、B装置均可用作实验室制O2、CO2气体的发生装置。请写实验室用A、B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 。
⑵C装置不能用作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可在C装置中加装一个小试管,把C装置改装成D装置就能制取气体的目的。则D装置中小试管的作用是 。
7.早在17纪,质量守恒定律被发现之前,英国化学家波义尔曾做过一个实验:在敞口的玻璃容器中燃烧金属时,得到了金属灰,然后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比原金属质量增加了。
(1)试解释金属灰质量比原金属质量增加的原因 。
(2)由于波义尔称量方法上的原因,他错过了发现质量恒定的机会,后来被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发现,便没有被公认。你认为罗蒙诺索夫的实验方法应该如何改进。
。
8.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实验一:把蜡烛放在电子秤上,记录数据后将其点燃(如图一),几分钟后发现电子秤的示数变小了。
(2)实验二:将图二所示的装置罩在蜡烛上方,记录数据后再点燃蜡烛(如图三)。与实验一燃烧相同的时同,发现电子秤的示敷变大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以上两个实验可知,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通常应在 容器内进行。
(2)请你运用质最守恒定律,选择其中的一个实验进行解释:
。
9.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呼吸作用则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和原料。
(1)为研究种子的呼吸作用,小柯对种子消毒杀菌后,按图甲所示的实验进行研究。对种子消毒杀菌后再进行实验,其目的是 。几天后,澄清石灰水最先出现明显浑浊现象的装置是 __________ (选填“ A ”、“ B ”或“ C ”)。
(2)研究人员在晴天环境下,对栽有绿色植物的密闭玻璃温室,进行 24 小时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绘制的曲线如图乙所示。据图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于 __________ (选填“P 点前”、“ P 点”或“ P 点后”)。
10.兴趣小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叶,分成4等份,分别在不同温度下暗处理1小时,接着在相同光照下放置1小时,测定每份叶中有机物质量的变化,制成图甲。回答下列问题。 21*cnjy*com
(1)实验中,叶在29℃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量是__________毫克。
(2)图乙是29℃时,该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释放)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则b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
(3)若温度由29℃改为27℃,图乙中相应的a点在原位置____________方。
三、解答题(第9题5分,第6题,共11分。)
11.质疑与探究是科学课堂永恒的主题。下列是小科同学对气体收集方式本质原因的探究。
(1)有些同学说:"CO2要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小科同学疑惑:为什么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于是,进行了如下对比实验:
用图甲和图乙两种方式收集CO2,通入的气体流速和时间相同,发现甲集气瓶收集到的CO2浓度较大,乙集气瓶的CO2浓度很小。请分析两者浓度相差较大的原因。
(2)有些同学说:"O2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但CO2不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对此,小科同学疑惑,于是又进行了如下对比实验:用图丙装置分别以相同流速通入O2和CO2,发现收集满O2比CO2耗时少。请分析原因。
12.实验室购买了一批双氧水(H2O2)溶液,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要测定其质量分数,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其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组装仪器,并检查气密性;
②在A、B、C三个仪器中装入药品,其中双氧水溶液质量为50g;
③用电子称称量出整套装置的总质量为498.6g;
④关闭a处止水夹,打开A仪器的阀门,向锥形瓶中加入全部的双氧水溶液,随即关闭A仪器的阀门;
⑤充分反应后,打开A处止水夹,向装置中持续缓慢地鼓入X气体。
⑥第二次称量整套装置的质量为497g;
(1)本实验采用的装置中,A仪器的名称是 。
(2)为尽可能减少测量误差,请结合测量原理判断,操作⑤鼓入的X气体是 。
A .氮气 B.经干燥处理的空气 C.除去氧气后的空气
(3)根据题意,计算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