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5-19 16:37:06

文档简介

第三节 城市化
[学习目标]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及世界城市化进程。2.理解世界城市化的时间、地区差异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结合有关资料,分析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一、什么是城市化
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动力机制
含义
表现
拉力
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等
推力
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
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自然灾害等
4.意义
(1)带来聚落形态的变化。
(2)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3)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判断
1.城市化仅能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
×
)
2.城市人口增多,城市化水平一定提高。(
×
)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阶段
图示
城市化特点(水平高低)
发展特点
分布国家
初期阶段
A
较低
发展较慢
发展中国家
中期阶段
B
较高
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很多城市化问题
后期阶段
C

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发达国家
思考 逆城市化是否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在逐渐降低?为什么?
答案 否。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一种表现,这一阶段许多城市人口到乡村居住,但并非从事农业活动,仅是居住地的改变,其并不代表经济发展水平降低。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要素的改变
(1)生物多样性减少。
(2)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3)废渣影响城市土地质量。
(4)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密集的建筑群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
2.合理的城市化
(1)影响:改善环境。
(2)例证:合理城市化——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绿化环境等措施→环境向着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变,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3.过快的城市化
(1)影响: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2)例证:过快城市化导致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等。
4.实现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
(1)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探究点一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2016年5月20日,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发布了一项报告。该报告指出,到2030年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居民将会居住在城市中,他们所生产的GDP将占全球GDP总量的80%。读“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图”,思考以下问题。
1.城市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城市数量增多;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2.1800~200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有什么变化?城市化速度有什么变化?
答案 世界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 城市化速度加快。
3.由图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及成因。
答案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成因: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经济发展水平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经济发展水平低。
4.据图分析1975年以后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有何变化?为什么?
答案 1975年后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上升较慢,说明城市化速度减缓。因为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大都进入城市化后期成熟阶段。
1.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1)时间差异
(2)空间差异
表现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早晚


原因
工业化早
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目前速度
快慢


原因
城市化已发展到成熟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
城市化水平
高低

低,且发展不平衡
原因
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力大大提高,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
亚非国家城市化进程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南美洲国家城市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
存在问题
问题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发展不合理
原因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交通条件改善,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2.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及再城市化的表现、成因与联系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表现
人口由乡村转向城市,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
人口、产业由市区迁往郊区及郊区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市中心衰落,城市总人口增加
人口继续迁往郊区以及中小城镇和乡村,大城市人口出现负增长
人口迁回市区
成因
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促使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城市数量和规模逐渐扩大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
城市人口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中小城镇和乡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环境优美
开发市中心衰落区,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图解
联系
①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②它们之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郊区城市化,随后出现逆城市化,最后为维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又出现再城市化
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  )
A.丁
B.丙
C.乙
D.甲
2.现阶段中国城市化出现的现象是(  )
A.功能分区不明显
B.逆城市化
C.再城市化
D.郊区城市化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故甲表示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故丙表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乙表示世界城市化进程;我国城市化起步晚,改革开放后发展快,故丁表示我国城市化进程。第2题,中国的城市化现阶段发展迅速,功能分区越来越明显,郊区不断变为城市,但还没有出现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现象。
探究点二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近年来,一到雨季,“到某某城市看海”就成了许多城市居民的口头禅。暴雨以它独有的方式,给一座座现代化城市留下了深刻烙印。街道成河、汽车没顶、交通堵塞、人员伤亡……内涝似乎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遭遇强降雨后的普遍状态。
1.城市内涝与水循环的哪些环节密切相关?
答案 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2.城市内涝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预报和防范措施不到位,即不能很好地组织人力和物力排泄地面雨水;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地面硬化,汇水面积扩大;城市内排水系统不完善,即地下管网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排出大量降水;时间短,降水量大。
3.城市内涝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答案 危害交通安全;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影响城市卫生;给城市带来排水压力。
4.面对城市内涝,短期内我们应如何应对?请你为政府出谋划策。
答案 应加强天气预报监测;制定及时有效的救援机制;加强排水设施的维护;定期进行管道疏浚。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1)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2)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不利影响
表现形式
环境质量下降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辐射污染
城市交通问题
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发;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停车场紧张
城市住宅问题
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出现贫民窟
城市社会问题
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内城经济衰退
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对城市功能进行合理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图解“城市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
城市渠化是指将城市内河河道取直,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天然河道变成人工明渠。据此回答3~4题。
3.我国各地在城市化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城市渠化现象,其主要作用是(  )
A.改善城市供水条件
B.增加休憩娱乐场所
C.提升内河航运能力
D.增强排污排涝能力
4.城市渠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是(  )
A.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加重
B.底栖生物生存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C.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地下水位上升
D.河道取直,水质恶化
答案 3.D 4.B
解析 第3题,城市的发展使得城市建筑地面越来越多、绿地越来越少,降水多时会造成城市地表积水多,若排水不畅,会造成城市内涝。城市渠化通过裁弯取直和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原来蜿蜒多变、流动缓慢的天然河道改造成为外形直顺、水流顺畅的人工明渠,以达到稳定河势,加大过流能力,尽快排泄洪水的目的,能及时导流地表积水到水渠中,增强排污排涝能力。第4题,城市渠化使河流流速加快,减少泥沙淤积;河道硬化破坏了河底生物的生存环境,一些生物难以生存;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阻断了地下水位的补充来源,地下水位下降;河道取直、水流加快,水质在一定程度上净化加快。
读“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完成1~2题。
1.尽管世界各国的城市化水平高低不一,但是,它们都处于城市化进程的某一阶段。下列国家与其所处的城市化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
A.英国——a阶段
B.朝鲜——c阶段
C.中国——b阶段
D.印度——c阶段
2.推动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家政策影响
B.社会生产力发展
C.农村人口大量过剩
D.城市的地理位置优势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a、b、c分别代表城市化进程中的初期、中期和后期阶段。英国为发达国家,城市化处于c阶段,中国、朝鲜和印度均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处于a或b阶段。第2题,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据此完成3~4题。
3.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城市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4.“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市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断扩大
答案 3.D 4.B
解析 第3题,农民建设“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扩大居住面积,提供足够多的出租房屋,增加租金的收入。第4题,“握手楼”的建设,牺牲了住宅的通风、采光要求,占地面积较少,这和市中心地价、房价昂贵有关。
5.(2018·北京市丰台区模拟)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强调: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要以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为契机,将改革进行到底。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发展迅速。读“珠海市1995~2010年就业结构变化图”,回答问题。
说出珠海市就业结构的变化特点,并简述其对城市化推动作用的差异。
答案 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平稳下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变化较小;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波动上升。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远超第一产业;1997年之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
第二、三产业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1997年之后第三产业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愈加显著。
解析 由图可知,珠海市就业结构的变化特点表现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远超第一产业,1997年之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该变化表明第二、三产业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1997年之后第三产业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愈加显著。
图表特征: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通过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描述,来展示城镇发展形成过程的图示,通常以过程图、坐标图等形式呈现,主要考查同一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差异对比。
                   
下图为“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从图a到图c,该区域城镇发展的特点是(  )
A.中心城市用地规模扩大,集镇数量减少   
B.中心城市用地规模扩大,集镇数量增多
C.中心城市用地规模扩大,集镇数量不变
D.中心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小城市数量减少
下图为“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从图a到图c,该区域城镇发展的特点是(  )
A.中心城市用地规模扩大,集镇数量减少
B.中心城市用地规模扩大,集镇数量增多
C.中心城市用地规模扩大,集镇数量不变
D.中心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小城市数量减少
1.材料即图名,主题为城镇发展过程。
2.中心城市用地规模、集镇数量和小城市数量。
1.中心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2.集镇数量减少,小城市数量增多。
A
下图为“广东省城市体系演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a、b、c三图,按照时间先后依次排列的顺序是(  )
A.a—b—c
B.b—a—c
C.c—a—b
D.b—c—a
(2)图中显示出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是(  )
①城市人口增多 ②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提高 ③城市数量增多 ④城市空间规模扩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1)B (2)D
解析 (1)一个区域的城市体系总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发展的。(2)①~④均是城市化的标志,但是图中显示出来的只有城市数量增多、城市空间规模扩大。
下表为“我国某地区城市发展情况统计表”。读表,回答1~2题。
项目
1999年
2009年

城市数目/个
3
7

工业总产值/万元
36
200
1
765
000

城市人口/万人
56
340

城市人口比重/%
30.4
48.6
1.表中数据显示的现象中不能作为城市化发展的标志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近年来,该地区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
B.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
C.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D.城市中心区的萎缩
答案 1.B 2.C
解析 第1题,城市化有三个主要标志,即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表中显示城市数目增多,隐含了城市用地规模扩大这一标志。第2题,该地区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很可能与当地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有关。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是逆城市化的主要成因,城市中心区的萎缩是逆城市化的主要表现。
读“某地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和“劳动力在各行业中就业的比重图”,完成3~4题。
3.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中,字母E~F反映的现象是(  )
A.城市化
B.逆城市化
C.再城市化
D.城乡差距扩大
4.甲、乙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乙最可能处在(  )
A.B时段
B.D时段
C.E时段
D.F时段
答案 3.B 4.A
解析 第3题,由A到E阶段,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到E时,城市人口比重处于高位,接近90%;由E到F阶段,城市化水平下降,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第4题,乙时期,第一产业就业比重约57%,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分别约为18%、25%。因此此时期应为城市化水平较低的B时段。
读“我国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回答5~6题。
5.阶段Ⅰ所表示的城市化阶段是(  )
A.初级阶段
B.加速阶段
C.逆城市化阶段
D.再城市化阶段
6.引起阶段Ⅱ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
B.乡村和小城镇发展超过城市
C.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
D.轨道交通的发展
答案 5.B 6.C
解析 第5题,由图可知,阶段Ⅰ该地城市化由市区向郊区拓展,属于城市化加速阶段。第6题,由图可知,阶段Ⅱ出现城区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迁移的现象,这可能是由于市中心区地价上涨、环境恶化引起的。
下图为“北京城市空间扩张的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反映出北京地区城市化的标志为(  )
A.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B.城市用地面积增加
C.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D.城市道路密度增加
8.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减弱
答案 7.B 8.C
解析 第7题,图中反映出北京地区城市化的标志为城市用地面积增加,B对。第8题,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增大,主要原因是城市地表硬化,降水下渗量减少,C对。生活用水量增加不是地表径流增加的原因,A错。植被覆盖率增加,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B错。城市热岛效应增强,D错。
(2018·湖南省岳阳一中模拟)与英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城镇化具有“起点低、速度快”的显著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速度加快,每年约以1%的速度增长。但不同地区之间的城镇化速度、城镇化水平差别明显。下表为2016年我国31个省(区、市)城镇化水平排名。据此回答9~10题。
省份(内地)
上海
北京
天津
广东
江苏
辽宁
浙江
福建
城镇化水平(%)
87.9
86.5
84.9
69.2
67.7
67.4
67
63.6
省份(内地)
重庆
内蒙古
黑龙江
山东
湖北
全国
海南
宁夏
城镇化水平(%)
62.6
61.2
59.2
59.0
58.1
57.4
56.8
56.3
省份(内地)
山西
吉林
陕西
河北
江西
湖南
安徽
青海
城镇化水平(%)
56.2
56.0
55.2
53.3
53.1
52.3
52.0
51.6
省份(内地)
四川
河南
新疆
广西
云南
甘肃
贵州
西藏
城镇化水平(%)
49.2
48.5
48.6
48.1
45.0
44.7
44.2
29.2
9.中国城镇化水平由上海、北京、天津3个直辖市领跑,均已超过80%,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下列因素中与此相关性最小的是(  )
A.直辖市的“身份优势”
B.地域面积较小
C.对外开放的“时机优势”
D.城镇化的起点高
10.吉林省在建国后工业化程度迅速提高,城镇化率也位居全国前列,但到2016年城镇化率已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
A.产业结构不合理
B.交通不便
C.人口外迁,人才外流
D.对外开放水平低
答案 9.C 10.B
解析 第9题,上海、北京、天津对外开放的时间比南部沿海地区晚。第10题,吉林省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人口外迁、人才外流;对外开放水平低。吉林省工业化较早,交通便利。
(2018·吉林省调研)近日,陕西榆林市某路段出现一条“3D”斑马线,通过黑白灰三种色块搭配,呈现出立体效果。读图完成11~12题。
11.黑白灰三色块立体交通标识设置意在(  )
A.美化城市道路,防止司机审美疲劳
B.合理配置道路系统,减少交通拥堵
C.方便提醒有色差的行人,安全通过
D.提醒司机提前减速慢行,减少交通事故
12.黑白灰三色块立体交通标识不宜设置在(  )
A.中心商务区附近
B.高速公路上
C.铁路与街道交会附近
D.公共汽车站附近
答案 11.D 12.B
解析 第11题,该设置意在提示车辆提前减速慢行,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故选D。第12题,该设置意在提示车辆在此路段提前减速慢行,高速公路上行车速度较快,不宜设置。可以在医院、学校、中心商务区、交通线路站点等合适路段进行设置,故选B。
下面图甲示意我国大部分城市道路两侧绿化种植池现状,针对当前的城市问题有环保学者提出设计建议(图乙所示)。读图完成13~14题。
13.图甲中路缘石与种植池这样设计的主要原因最可能为
(  )
A.阻挡雨水杂物
B.美化城市环境
C.防止人为践踏
D.减少建设成本
14.环保学者提出的设计建议主要解决的是城市
(  )
A.热岛问题
B.内涝问题
C.拥堵问题
D.大气污染问题
答案 13.C 14.B
解析 第13题,据图可知,路缘石狭窄且明显高于路面,这样设计的原因是防止人为践踏,故C项正确。第14题,据图可知,种植池低于路面,有利于路面排水和雨水下渗,以减少内涝情况的发生,故选B。
15.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国1949年~2008年城市数量变化图。
(1)材料信息显示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市化的表现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0年间我国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数目增长比例最高的是_______,增长比例最低的是_______。
答案 (1)城市数目不断增多;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规模扩大(或城市化进程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2)50万~100万人口的城市 2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中的“城市数”柱状图归纳城市数目和城市化发展速度方面的特点。第(2)题,根据材料计算出不同级别城市在60年间的城市数目增长比例:200万以上人口城市、100万~200万人口城市、50万~100万人口城市、20万~50万人口城市、20万人口以下城市分别约为1
267%、1
057%、1
867%、371.9%、214.3%,由此看出城市数目增长比例最高的是50万~100万人口的城市,最低的是2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
16.我国东南部某城市随着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气溶胶粒子是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悬浮体。大气中某些气溶胶粒子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形成混浊天气现象,造成大气污染。
材料二 某城市三监测站各月平均混浊天气日数图。
材料三 某城市主要区域污染源排放比例图。
(1)该市混浊天气出现日数最多的是____________月,出现日数最少的是_________月。
(2)出现混浊天气的主要原因有(多选)(  )
A.大量工业废气的排放
B.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多
C.连续的阴雨天气
D.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
E.城市森林覆盖率高
(3)该市SO2污染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分析原因。
(4)防治该市大气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1)12 7 (2)ABD (3)工业区污染比重大(主要集中在工业区) 工业区污染源多(主城区和其他区工业污染源少)。 (4)控制污染源;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使用清洁能源;健全环境法规(加强环境执法),增加城市绿化面积。
考点题点细目表
考点
题点
题目序号
什么是城市化
1.基本概念类
2.图表判读类
1~2,7~10,15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基本理论类
2.图表判读类
3~6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基本知识考查类
7~8
2.图表应用考查类
11~14,16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学习目标] 1.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理解城市功能区的分布及特点。2.掌握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因素。3.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变化,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包括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
2.城市功能区
(1)特点: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
(2)常见功能区
功能区
分布
特征
住宅区
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在有的城市,随着住宅区的分化还出现了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商业区
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
呈点状或条状分布
工业区
主要分布在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
由城市内部工业相互聚集而形成
判断
1.城市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
)
2.某一功能区只有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
)
3.城市功能区中面积最大的是住宅区。(

)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概念: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又称城市地域结构。
(2)典型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2.形成因素
1 经济因素 主要因素
(2)社会因素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3)历史因素: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
3.发展变化
(1)城市发展初期:城市的地域范围狭小,没有明确的功能分异,功能用地混杂布置。
(2)随着工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第三产业的兴起,市区的工厂企业外迁,原有的工业用地就可能被改造为商业用地或其他用地,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随之发生变化。
探究点一 城市功能区
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集聚,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读“我国某城市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A功能区的区位优势。
答案 位于城市中心,交通便利;接近消费市场等。
2.如果B功能区是高级住宅区,请说明该住宅区的主要区位优势。
答案 地处盛行风的上风地带,位于河流上游沿岸;邻近风景区和教育区,环境优美;位于城市外缘,远离市中心和工业区,环境污染相对较轻;靠近公路干线,交通便利。
3.该城市工业区的分布有何特点?有何好处?
答案 分布特点:位于城市外缘,多沿交通线分布;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地带;位于河流下游沿岸。
好处:地价较低,对市区污染较小,便于企业原料的运入和产品的输出。
4.试分析各功能区人口密度的昼夜差异。
答案 商业区白天人口稠密,夜晚人口稀少;住宅区白天人口密度较小,夜晚人口密度大;工业区白天和夜晚的人口密度变化相对较小。
城市功能区
功能区
商业区
工业区
住宅区
形态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分布
集聚成片
占地面积大,是城市最基本的职能,工业化后出现分化
特征
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的分区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建筑质量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位置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中高级
住宅区
低级住
宅区
城市外缘,环境优美,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
内城、工业区附近,环境相对较差,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三大功能区的判定方法
(1)面积法:面积最大者是住宅区,最小者是商业区。
(2)位置法:位于市中心的一般是商业区;位于城市边缘或河流下游、盛行风下风向的是工业区;位于工业区和商业区之间或河流上游、盛行风上风向的是住宅区。
读“沿海某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甲、乙、丙代表的功能区分别是(  )
A.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B.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C.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2.该城市规划建设一大型服装批发市场,最合理的选址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甲功能区位于城市中心,占地面积小,为商业区;乙功能区占地面积最大,应为住宅区;丙功能区位于城市外围,且沿交通线分布,为工业区。第2题,①地靠近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且位于城市外围,地价低,最适合建设大型批发市场。
探究点二 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
城市里各种功能的活动都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而城市土地的供应是有限的。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思考如下问题。
1.三大功能区中,受距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哪个功能区?
答案 商业区;工业区。
2.图中商业区与住宅区,住宅区与工业区的分界点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 A B
3.如果只考虑经济因素,城市最有可能是哪一种地域结构模式?
答案 同心圆模式。
4.下图中哪条曲线能正确表示地租水平与市中心距离的关系?判断依据是什么?
答案 d。 距市中心越远,土地租金明显下降;但由于受交通便捷程度的影响,在某些地区会出现波动,即在某些距市中心较远、交通较便捷的地区,地租有所回升。
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
(1)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表现为地租水平和付租能力,其中,地租水平由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决定,付租能力由各类活动的收益决定。
①距市中心远近
地租水平线
付租能力
功能区
区位选择原因
字母
名称
字母
名称
a
商业
商业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率最大,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商业区的影响最大
A
商业区(地租最高)
靠近市中心,可以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商业付租能力最高
b
住宅
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率较小,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住宅区的影响较小
B
住宅区(地租中等)
靠近市中心,既利于工人上下班,又方便购物
c
工业
工业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率最小,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工业区的影响最小
C
工业区(地租最低)
工业生产占地面积较大,地租成本比较高,远离市中心可降低成本
②交通便捷程度
一般来说,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者距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就越高;离市中心越近,土地租金也越高。城市内部地租分布如图所示。
市中心处地租最高,沿交通线向外地租逐渐下降,在道路交会处又有所上升,形成地租次高中心,随后向外又继续下降。
(2)历史、社会、行政等因素
(2018·北京市通州区会考模拟)下图为“某城市工业、商业、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距离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可以形成商业区的有(  )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①②③
4.在③处Ⅰ类型功能区付租能力有所提高,最有可能的原因是该处(  )
A.商品丰富
B.居民购买力大
C.交通发达
D.环境优美
答案 3.A 4.C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Ⅰ曲线示意商业用地付租能力,Ⅱ曲线示意住宅用地付租能力,Ⅲ曲线示意工业用地付租能力。当商业用地付租能力最高时即可形成商业区,图中①③⑤三地符合。第4题,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有距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③处商业用地付租能力提高,最可能的原因是交通通达度高。
下图是“城市内部某区域不同时段地铁运输人数统计图”。据图完成1~2题。
1.该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
A.工业区
B.高级住宅区
C.中心商务区
D.低级住宅区
2.该功能区(  )
A.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形式
B.内部存在明显的水平和垂直分区
C.随着城市发展,位置逐渐向城市外缘移动
D.多分布在市区边缘,有完善的配套设施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可看出本区域8:00进入本区交通量较大,18:00离开本区交通量较大,11:00进出本区交通量很小,符合中心商务区的特点。第2题,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形式,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明显的水平和垂直分区,向城市外缘移动的是工业区。
(2018·天津市大港油田实验中学期中)读“我国某城市城区地租分布等值线图”(数值:a>b>c),回答3~5题。
3.该市重工业向东北部迁移,主要原因可能是(  )
①城区地价上涨 ②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③北部人口众多,有大量剩余劳动力 ④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4.近年来,甲地出现了高级住宅群,主要原因是甲地(  )
A.位于城区外缘,环境质量高
B.远离中心城区,地价便宜
C.地势开阔,便于建设住宅区
D.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
5.美国西部城市旧金山的唐人街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历史因素
B.经济因素
C.行政因素
D.社会因素
答案 3.B 4.A 5.D
解析 第3题,读图分析可知,东北部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且地租较低,适宜发展重工业。第4题,读图分析可知,甲地交通便利,处在城市外围,环境好,适宜发展成为高级住宅区。第5题,唐人街形成于当地华人分布集中的地区,是由于种族、宗教、文化等因素的趋同性而形成的,属于社会因素。
6.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竞争环境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的(  )
A.规模的大小
B.重要的程度
C.付出租金的高低
D.政府的决策
(2)土地租金高低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中的(  )
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②土地利用方式 ③交通通达度
④企业的支付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市中心应为图中A、B、C中的____________,这里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应为____________区,因为这里接近最大的________,故租金最________________。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图中的____________,占地面积最小的是图中的____________。
(4)图中B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区是___________区,因为这里既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又方便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B
(3)A 商业 消费人群 高 B A
(4)住宅 工人上下班 购物
解析 图中A、B、C对应的功能区依次是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住宅区的位置有利于工人上下班和购物;商业区的位置要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利于从事商业活动。
图表特征:地租曲线图是用来表示城市内部地租空间分布和变化的图,一般呈现从市中心向四周随距离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常见的地租曲线图有坐标图、立体图、等值线图等。
                
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下图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变化趋势。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该市规划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宜的是(  )
A.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B.钢铁工业产业园区
C.航空航天产业园区
D.汽车工业产业园区
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下图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变化趋势。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该市规划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宜的是(  )
A.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B.钢铁工业产业园区
C.航空航天产业园区
D.汽车工业产业园区
1.材料信息。了解“地租”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
2.设问和选项信息。地点为甲处,可供选择的有四种产业园区。
3.图名、等值线和甲。
4.甲处等值线向外凸出,说明地租较高。
1.结合材料知,甲地较与城区距离相等的其他地区地租较高,且地租变化较小,说明甲处环境质量好,基础设施好,甲处交通通达度高。
2.选项提供的四类产业中,甲处符合电子信息产业园区的要求,且电子信息产业有能力支付高地租,占地少。其他几类产业占地面积大,不适宜布局在中心城区内。其中钢铁企业污染重,航空航天工业安全要求高,均不适宜布局在城区。
A
读“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等值线的数据(单位:元/m2)有1
000、1
500、2
000、2
500。其中数据为2
000元/m2的等值线是(  )
A.①线
B.②线
C.③线
D.④线
(2)图中阴影部分应为(  )
A.商业中心用地
B.外围商业用地
C.工业用地
D.住宅用地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故2
000元/m2的等值线为③线。第(2)题,阴影部分为通往市中心的公路与环城路交会处,地租较高,应为外围商业用地。
下图为“某市三个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完成1~2题。
1.三个区域中(  )
A.工业污染最严重的是a
B.常住人口最多的是b
C.地价最高的是c
D.商业活动最为繁荣的是b
2.以下最有可能位于a区域的是(  )
A.大型批发零售市场
B.高级住宅区
C.疗养院
D.中心商务区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a区域在市中心,工厂较少,因此工业污染较轻;b区域住宅区所占比重最高,因此常住人口最多;c区域远离市中心,靠近郊区,地价最低;商业活动最为繁荣的应为a。第2题,图中a区域距离市中心较近,多布局商业区,因此中心商务区最有可能分布于该区域。大型批发零售市场占地面积大,多分布在交通便利的郊区;高级住宅区和疗养院对环境要求高,多远离市中心。
下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完成3~4题。
3.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  )
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
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
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
4.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  )
A.①处和③处
B.①处和④处
C.②处和③处
D.②处和④处
答案 3.B 4.A
解析 第3题,组团式城市布局受地形、河流等因素的影响,图中城区布局较为分散,延长了居民的出行距离,不利于各城区之间的联系,基础设施投资大。图中各城区间有林地分布,林地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第4题,物流园区要求布局在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地区,①处邻近高速公路出入口,紧靠公路,且位于城区附近;化工园区有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应布局在城区外缘的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和河流下游,③处符合上述条件。
下图是“某工业城市居住与就业空间结构示意图”,图中“就业廊”沿南北干道延伸,因形似长廊而得名。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的“就业廊”最可能是(  )
A.行政区
B.工业区
C.商业区
D.文化区
6.有关该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空间结构属于同心圆模式
B.最适宜在东北方向设置卫生防护带
C.东南方向居住就业功能匹配较好
D.高级住宅区最适合布局在城市北部
答案 5.C 6.B
解析 第5题,图中“就业廊”沿南北干道延伸,交通便利,且位于城区中部,所以最可能为商业区。第6题,图示空间结构模式属于扇形模式;东南方向就业功能差;城市北部分布就业区,因工业集中,环境质量差,所以不适宜布局高级住宅区;东北方向有就业集中区,工业集中,应在居住区与就业区周围设置卫生防护带。
下图为“某城市地域形态简图”,图中M为商业区。读图回答7~8题。
7.M成为商业区的主导区位优势为(  )
A.位于城市中心
B.土地租金高
C.交通通达度高
D.周边居民数量多
8.目前,该城市交通布局中最不合理的是(  )
A.环形放射式道路网
B.河流
C.铁路
D.高速公路
答案 7.C 8.D
解析 第7题,
图示两大M区均位于道路交会处,交通通达度高。第8题,高速公路干扰城市内部交通,且噪音大,不应建在居住区内。
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地租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当①线变成②线时,住宅区可拓展到(  )
A.环城路
B.三环路
C.二环路
D.一环路
10.近年来,该市的工业企业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是(  )
①城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 ②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③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④郊区廉价劳动力丰富 ⑤人口向郊区迁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答案 9.B 10.A
解析 第9题,据图可知,当①线变成②线时住宅区可拓展到三环路。第10题,由于市中心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工厂纷纷外迁。
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为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区人口日流通量的比值。读“世界某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与布局方位雷达图”,回答11~12题。
11.该城市商业区地租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中心环境质量较差
B.城市中心金融机构较多
C.城市中心流通人口较多
D.城市中心商品流通量较大
12.若图中有高级住宅区分布,则它最可能分布在该城市的(  )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
答案 11.C 12.B
解析 第11题,商业区是城市中单位面积地租最高的功能区,而该区域地租指数较低,说明该区域人口流通量较多。第12题,住宅区地租指数高,说明该区域住宅租金高且人口流通量较少,则该区域为高级住宅区。图中显示该城市西南方向住宅区地租指数较高且范围较大。
(2018·北京市丰台区会考模拟)读“某城市功能区人口数量日变化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该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
A.住宅区
B.商业区
C.工业区
D.文教区
14.此类功能区通常位于(  )
①城市中心区 ②高校密集区 ③交通干道旁 ④城市边缘地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13.B 14.B
解析 第13题,据图可知,该功能区人口数量昼夜差别较大,且白天人多晚上人少,可判断为商业区。第14题,商业区主要是接近消费人群布局,因此通常位于城市中心区或交通干道旁。
15.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读“我国某城市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信息,比较A、B、C三地地租高低,并说明地租最高处的判断依据。
(2)请在A、B、C、D四地中,选择中高级住宅区的最佳建造位置,并简析理由。
答案 (1)A>B>C。 A地位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高,地租最高。
(2)D地。 ①靠近文化区;②地势较高;③邻近森林,处在上风地带,环境优美;④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高;⑤交通比较便利。
解析 (1)从交通和距城市中心远近两方面分析。(2)D地地势高、靠近文化区、环境优美等,适合建中高级住宅区。
16.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某城市规划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三个符号分别代表三类企业。假设这些企业的布局是合理的,那么,在这些企业中,污染程度最小的是____________(选题中符号填空)。
(2)a、b、c、d四地中,环境质量最好的应该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什么?
(3)现假定要在甲、乙、丙、丁四地中的一处建设一个高档生活小区,那么该小区应选择在何处?为什么?
(4)在下图中,绘出一条曲线以示意地租水平自A到B的变化情况。
答案 (1)
(2)d 地势较高,处于上风地带,大气环境较好;远离工业区和生活区,污染小;靠近河流,且在城区河流上游方向。
(3)丁处。 处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地带,大气环境较好;靠近文教区,文化生活资源丰富;远离工业区,污染较小。
(4)图略(只要示意中间高、两端低且B处比A处略高即可)。
解析 依据盛行风向及三类企业所处的位置可知,“”类企业位于住宅区内,污染应该最小。城市上风地带、河流上游、远离工业区的地带,环境质量往往较好。高档生活小区应位于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靠近文化区的地区。
考点题点细目表
考点
题点
题目序号
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基本概念理解
2.分布图类
3~4,15~16
3.统计图类
1~2,13~14
常见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3~6
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
7~8,15~16
地租曲线图的判读
9~12背景材料
哥本哈根是丹麦王国的首都、最大城市及最大港口,坐落于丹麦西兰岛东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这里风景如画、生活闲暇,这里是快乐的乌托邦。
哥本哈根是丹麦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世界著名的国际大都市。全国工业30%集中于此,有造船、机器制造、冶金、化学、食品加工和纺织等工业,输出肉类和奶制品,设有科学院、大学等。
1947年,哥本哈根的规划者提出了“手指形态规划”,在这个计划里,哥本哈根市内的中心区域就像是一个人的手掌,覆盖了老城。同时,在中心城区的北部、西北部和西部,五个手指一样的条形区域使城市向外围延伸,通过完善的公共交通与市区紧密相连,方便居民出行。而五个条形区域之间被规划为大面积的绿地,一方面可以成为居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另一方面也能够限制城市的随意扩张。
交流思考
1.哥本哈根城市规划方案中的“手指”延伸的影响因素是(  )
A.交通
B.地形
C.市场
D.水源
2.“手指规划”示意图中“手指”之间的区域应该规划为(  )
A.工业区,因为地价低廉
B.别墅区,因为环境优美
C.商业区,方面居民购物
D.绿化区,优化城市环境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所在地以平原为主,城市的延伸方向主要受交通线的影响,而水源并不是“手指”状水系,市场往往不是城市的区位因素,城市本身就是市场。第2题,“手指规划”方案的宗旨就是为防止城市“摊大饼”式向外扩张带来的问题,城市的主要功能区布局在“手指”部位,为了防止城市问题,尤其是环境问题,所以“手指”之间的区域应该规划为绿化区,以优化城市环境。章末总结
教材P19 读图思考
这是一幅说明城市功能分区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示的四幅小图可以看出左上图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高科技公司为主,应为北京的文化和高科技区;左下图有众多的居民小区,是住宅区;右上图是著名的王府井大街,是北京最著名的商业街,它及其周围地区应为商业区;右下图为新工业区。
教材P21 活动
1.从图中可以看出香港主要的功能区有商业中心区、住宅区、工业区和一些混合土地利用带等。
(1)商业区位于中环和尖沙咀、维多利亚湾两岸,是香港的市中心位置,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客货流量大,主要为点状或条状分布。商业区外围主要是混合土地利用带。
(2)不相邻。香港的住宅区分为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建筑质量上出现分化,位置上背向发展。高级住宅区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低级住宅区与工业区、低地联系,如石硖尾、黄大仙就靠近观塘工业区。
(3)略。
2.城市里的功能区有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文化区、行政区等。其中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是各城市共有的功能区,而文化区、行政区等在中小城市里很不明显。可以用下表进行分析与总结。
城市功能区
位置
主要功能
商业区
工业区
其他
教材P23 读图思考
1.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由市中心向外,地租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商业、工业、住宅的付租能力随空间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趋势。
2.OA可能成为商业区,AB可能成为住宅区,BC可能成为工业区。实际上,城市内部空间并非完全按照这一经济规律呈现,而是更具复杂性。
教材P24 活动
方案一:
(1)居住地集中在城市中心,四周被工业用地包围,工业废弃物污染居住区。
(2)上下班易造成交通拥挤。
(3)该工业区处于东南和西北方向,地处冬夏季风区。冬夏季都受污染物的影响。
方案二:
(1)分散居住地,降低居住密度,居住条件较好。
(2)分散居住,缓解交通压力。
(3)工业区在市区东南、西北是不合理的,冬夏都受污染物的影响。
改进措施:
(1)将工业区布局在与城市盛行风向垂直的方向,即东北和西南方。
(2)应该注明工业污染程度的大小,污染小的可以布局在住宅区附近,严重污染的要远离住宅区布局。
(3)工业区和住宅区间应有防护带隔离。
教材P25~P26 活动
不同等级的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都是不同的。小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比较小;大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相对较大。
(1)购买纸、笔、米、面等日常消费品,看头痛感冒等常见病,上小学等,所需服务级别低,去枣强镇即可。
(2)购买彩电、冰箱等生活用品,看一些大病或者上高中等,级别稍高,服务职能要求较高,应去衡水市。
(3)购买时装等高档商品,看疑难病症,上大学或听音乐会,参观博物馆等,所需服务级别高,服务职能高,只有高级城市才能提供这些职能,应去石家庄市。
教材P27 读图思考
上海城市等级的提升与上海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
(1)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及长江的入海口。对内通过长江的航运,可以联系南京、武汉和重庆等城市,服务范围可以扩展到广阔富饶的长江流域甚至更大的地域;对外它是我国大陆向东最接近太平洋世界贸易要道的国际港口,通过对外贸易还可以扩大其服务范围。
(2)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连接长江流域和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同时它也位于人口稠密的地区,这使得上海能够得到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和农产品供应,以满足大规模城市人口的需求,同时为上海市提供巨大的市场。
(3)上海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东南端和太湖流域的下游,长江三角洲为城市的发展与拓展提供了广阔、平坦的土地,为城市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教材P28 读图思考
1.图中的城市共有三个等级:小城市、中城市、大城市。
2.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越少,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越多。
3.等级较高的城市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较近。
4.在每一个高等级的城市周围总是分布有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或者说等级较高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包含了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的服务范围。
教材P30 活动
分析本省或某一区域不同等级城镇服务的差异一般有如下几个步骤:
1.通过不同的途径,查找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图。获得城镇分布图的途径有很多,可以利用地图册,也可以上网查找地图。
2.按照城镇的人口规模,将选定区域的城镇进行分级,概括每一级城镇的服务功能,同时统计每一等级城镇的数目以及城镇之间的平均距离。可用下表的形式:
城市等级
数目
相互距离
服务功能
特大城市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3.总结该区域城镇等级与服务范围、空间分布的关系。可以用下表归纳总结:
城镇等级
服务范围
空间分布的关系
大城市

彼此距离远
小城市

彼此距离近
4.等级较高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包含了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就整个区域而言,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教材P31 读图思考
(1)图片反映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从1985年到2000年的城市发展状况,它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分析一个地区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应主要从城市化的三个标志入手:①城市数目增多;②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2)从图中可以看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城市化表现
理由
说明
城市数目增多
特大城市由2个增加到5个,中小城市增加若干
城市人口增多
城市规模扩大
原有的三个大城市发展成为特大城市,同时又增加三个大城市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由过去大面积的农村到现在大、中、小城市星罗棋布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教材P34 活动
城市化阶段
水平
发展速度
地域扩展趋势
常见的问题
初期阶段
25%~30%以下,低
缓慢
缓慢
城市各功能用地混杂布置,功能区分异不明确
中期阶段
30%~70%,较高
迅速

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住房紧张等
后期阶段
70%以上,高
缓慢甚至停滞
继续增大
大城市中心空洞化、逆城市化等
教材P35 活动
1.发达国家城市化开始时间早,如英国于1800年,美国于1825年前后开始城市化。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开始时间晚,如巴西于1930年、印度于1910年前后开始城市化。
2.目前英国、美国、巴西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印度处于城市化的初期阶段。
3.近20年来,英国、美国、印度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较慢,巴西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较快。
4.未来英国、美国、巴西城市化发展趋于缓慢,印度城市化发展可能加快。
5.发达国家城市化开始时间早,现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城市化发展速度变缓;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开始时间晚,现正处于城市化的初期或中期阶段,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
教材P37 活动
1.1995~2010年,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了约20%,年增长率约为1.3%,按总人口12亿计算,每年新增加的城市人口约为1
560万。
2.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的压力:总体的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生物栖息地减少,影响生物多样性;地表和地面环境的改变,使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及其运动发生改变;地表和地面环境的改变,使得局部的气候条件发生变化。由于城市排放的废弃物数量大,自然环境的分解能力有限,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等。过快的城市化还带来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等问题。
3.合理规划城市,使城市化进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提高城市绿化程度,提高城市居民的绿化意识;分散大城市职能等。
教材P38 活动
模式
优点
缺点
改进意见
模式a
可以净化从郊区流入城市的空气
无法减弱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中心污染物不能被稀释,大气稳定时更是如此
城市内部开辟一些绿地
模式b
在模式a的基础上,绿地向城市中心延伸,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城市的“热岛”效应
城市中心地区其他用地比重大,向城市中心延伸的绿地在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等方面的作用有限
在城市中心建一些绿地
模式c
在模式b的基础上,绿地在城市中心形成网状,进一步减弱了城市的“热岛”效应,而且由于绿地从城市边缘延伸到城市中心地区,使空气流动较通畅,有利于降低城市的大气污染
城市中心地租高的地区,土地利用率降低
在城市各项用地间要进行道路建设
教材P39~40 问题研究
资料1 资料分析
(1)个人经济收入是住房位置选择的重要因素。
(2)社区服务设施是否完善、物业管理是否到位也是居民住房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
(3)个人的喜好。有的人喜欢居住在繁华热闹的地方,便于社交和联系;有的人平时交往很少,喜欢居住在安静的地方。
资料2 资料分析
1.广州市居住郊区化倾向的出现需要三大条件:①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经济飞速发展,人民收入有很大程度的增长,人均GDP达到3
000美元以上,同时城市中心区出现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等问题;②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地价低,房价也低;③现代交通事业的发展,家庭拥有小汽车等现代化交通工具。
2.居住郊区化使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郊区原来是农业用地,交通等基础设施并不完善,随着居住郊区化,必然伴随着郊区城市化,使郊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同时,伴随着居住郊区化,城市中心区的住宅区可能发生改变,通过对旧城改造,改变原来住宅区的利用方式。
居住郊区化带来了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化,对于分散城市职能、减轻城市化问题有一定好处,但也会造成污染的转移,使原来山清水秀的郊区变得也和城市一样污浊。另外,居住郊区化也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改善郊区人口的就业结构和生活方式,缩小城乡差距。
3.本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以上观点作出合理的解答。
问题讨论
影响住房区位选择的因素主要有距市中心的远近、住宅区位置、房价、个人经济收入水平、个人兴趣与爱好、交通便利程度、住宅区内环境及其周边环境、服务设施、居住观念等。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城市等级划分的标准。2.理解不同等级城市其服务功能及服务范围的区别,运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城市等级的变化。3.学会运用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的嵌套理论,掌握不同等级城市的空间分布特点。
一、城市的不同等级
1.城市等级划分
(1)划分标准:通常是以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的。
(2)等级:从小到大一般可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等。
2.城市服务范围
(1)地域空间范围:城市本身及城市附近的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
(2)特点:不固定,也没有明确的界线。
(3)城市等级和服务种类、服务范围、城市数目的关系
城市等级
服务种类
服务范围
城市数目








3.影响城市等级的因素
(1)自然因素:包括地理位置、地形等。
(2)社会经济因素:包括资源、交通等。
思考 同一等级的城市,其服务范围一定相同吗?
答案 不一定相同。因为城市服务范围除受城市等级影响外,还受交通、人口密度等其他因素的制约。
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
1.城市等级体系
在同一个区域内,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组合。
2.启示
(1)不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和相互距离是不同的: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等级较高的城市服务范围包含了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的服务范围。
探究点 城市等级体系
河北省枣强镇隶属于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为衡水市第一大镇。读“为枣强镇居民生活提供服务的城市图”,思考以下问题。
1.图中城市分为________个等级,其中等级最高和最低的城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三 石家庄市 枣强镇
2.服务范围最大,服务职能最全的是________。
答案 石家庄市
3.三个不同等级城镇资料对比表
名称
枣强镇
衡水市
石家庄市
距离
0km
25km
90km
城镇非农人口
11万
29万
231万
枣强镇居民前往该地的频率
每周一、两次
两、三个
每年一、两次
枣强镇居民寻求的服务功能
把以下三组服务功能的序号填入上表中正确的位置。
①购买纸、笔、米、面等日常消费品,看头痛感冒等常见病,上小学等。
②购买彩电、冰箱等生活用品,看一些大病或者上高中等。
③购买时装等高档商品,看疑难病症,上大学或听音乐会,参观博物馆等。
答案 
名称
枣强镇
衡水市
石家庄市
枣强镇居民寻求的服务功能



4.归纳城市等级与服务种类、服务范围、城市数目、彼此距离之间的关系。
答案 城市等级越高,服务种类越多,服务范围越大,城市数目越少,彼此之间距离越远;城市等级越低,服务种类越少,服务范围越小,城市数目越多,彼此之间距离越近。
1.城市等级的划分
一般根据城市的人口规模,可以划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等。我国的各级城市,按城区常住人口的规模大小,可分为五类,图示如下:
2.不同等级城市的特点
城市的等级不同,城市的职能、服务范围、数目也不同,具体如图所示:
3.城市等级的影响因素
城市等级的提高和服务范围的扩大需要的基本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丰富的资源等,另外,人口条件、政策也是其影响因素。具体如下表所示:
影响因素
影响
表现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优越,腹地广阔,服务范围大,发展条件优越,潜力大
优越的地理位置能极大地提高城市等级,扩大服务范围
资源条件
能够获得支撑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资源条件
为城市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资、劳动力和城市用地等
交通条件
便利的交通使其服务范围扩大
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等
人口条件
城市为服务区的居民提供货物和服务
位于人口稠密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小;位于人口稀少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大
政策因素
可以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及规划城市发展的规模
一个地区的行政中心,或享有优惠发展政策的城市,其发展速度快,城市规模大
4.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嵌套理论的特点
(1)每个城市的服务范围呈正六边形,高级城市位于正六边形的中心,六个低一级城市分布在六个顶点上。
(2)高级城市的数目少,低级城市的数目多。
(3)同级城市的服务范围相互独立、不重叠;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4)高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低一级城市服务范围的三倍。
5.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2018·河北省邢台市期中)读“长三角城市群示意图”,完成1~2题。
1.长三角城市群(  )
A.城市等级体系共分5级
B.苏州的服务功能较单一
C.扬州的服务种类少于杭州
D.南京的服务范围覆盖整个城市群
2.图中上海城市级别最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国家政策
B.铁路枢纽
C.淡水资源
D.地理位置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等级体系共分4级,苏州的服务功能较多,扬州的服务种类少于杭州,上海的服务范围覆盖整个城市群。第2题,上海地理位置优越,经济腹地广大,从而促使其城市等级不断提高。
20世纪60年代,我国西部某平原地区在各集镇形成周期性集市。农历每月内,集市逢一、四、七在①地,其余各天分别在周围六个集镇,如下图所示(初一、十一、廿一均为逢一,其余类推)。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区(  )
A.集镇等级分为两级
B.集市的周期为3天
C.①地的服务范围比②地小
D.②地的服务功能比①地齐全
2.①地不能每日都成为集市的根本原因是(  )
A.供交换的商品种类太少
B.为方便各地居民的日常生活
C.各集镇之间交通不便
D.当地居民的购买力不足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①地集市的周期为3天,其他六地的周期为10天,故①地服务范围大,功能较齐全,级别较高;其他六地服务范围较小,功能较少,级别较低。图中七地集镇级别分为两级。第2题,①地成为集市,是因为附近的居民有购买的需求,集市的周期长短和规模大小取决于当地居民的购买能力。①地不能每天都成为集市,是因为其位于我国西部平原地区,经济欠发达,人口稀少,当地居民购买力不足。
读“某城市医院与卫生所分布图”,完成3~4题。
3.医科大学毕业的小明想开一家私人卫生所,该卫生所最适宜选择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4.他选择该处的理由是(  )
A.该地卫生所集中,成行成市利于经营
B.位于其他卫生所服务范围的边缘
C.靠近大医院,可获得技术支持
D.城市边缘有足够的土地发展空间
答案 3.B 4.B
解析 结合城市等级体系的相关知识,可知低一级别的卫生所应均匀地分布在医院的周边地区,图中②处位于其他卫生所服务范围的边缘,是较理想选址地。
5.(2018·云南省宣威市十中期中)读下面“两级服务机构服务范围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服务机构等级的划分是根据中心地提供的________和________来确定的。
(2)图中两级服务机构从等级看,乐平镇________,刘家庄________。
(3)根据相关知识填写下表。
服务机构
乐平镇
刘家庄
级别
职能范围
服务范围
出售商品等级
提供服务种类
服务机构数目
(4)若乐平镇的服务机构有百货店、早点店、理发店、小学、中学、医院、银行、集贸市场等,而刘家庄只拥有其中的5种,则不可能拥有的3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职能种类多少 服务范围大小
(2)高 低
(3)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是高、低、大、小、大、小、高、低、多、少、多、少
(4)中学 医院 银行
解析 (1)城市作为区域的中心,集中了大量不同的企业和机构,为区域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因此服务机构等级的划分是根据中心地提供的职能种类多少和服务范围大小来确定的。(2)由图中可看出,乐平镇的服务范围比刘家庄大,乐平镇作为中心地的级别比刘家庄高。(3)因为乐平镇的服务机构等级高于刘家庄,因此职能范围大于刘家庄、服务范围大于刘家庄、出售商品的等级也较高,其提供的服务种类和服务机构数目都较刘家庄大。(4)乐平镇作为中心地的级别比刘家庄高,它不仅具有刘家庄所具有的职能,而且有刘家庄所没有的职能,这些新增加的职能有较高的门槛人口和较大的服务范围,出售的商品和服务的等级也较高。相对而言,中学、医院、银行的服务范围大,服务的人口多,因此刘家庄不可能拥有。
城市是区域的中心,为区域发展提供了各种产品和服务。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城市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城市人口规模
B.城市经济规模
C.城市用地规模
D.城市地域位置
2.关于城市的职能和服务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相邻两个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界线明确
B.大城市所具备的职能小城市也都具备
C.大城市不仅有小城市所具备的职能,而且也有小城市所没有的职能
D.城市的级别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我国城市等级通常是以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的。第2题,在城市体系中,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小。
读“德国和日本不同等级城市分布图”,完成3~5题。
3.德国、日本的城市等级特点为(  )
①德国以中小城市为主
②德国以大城市为主
③日本以中小城市为主
④日本以大城市为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日本城市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是(  )
A.日本自然条件较为均一
B.政府注意分散城市职能
C.城市化发展动力不足
D.海洋交通运输发达
5.从德国不同等级城市分布可知(  )
A.高一级城市均位于低一级城市中心
B.各级城市分布较为均匀
C.大中城市集中分布在莱茵河流域
D.德国城市化水平比较低
答案 3.B 4.D 5.B
解析 第3题,结合图例可知,德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很少,而中小城市数量多,以中小城市为主;日本百万人口以上城市数量多,以大城市为主。第4题,日本地形等自然条件多样,中部多山,平原狭小且分布在河流下游和沿海地带,太平洋沿岸多优良港湾,对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都十分有利,因此主要产业沿海布局吸引了大量人口。中部山地和北部气候较为寒冷,对经济活动限制大,城市较少。日本工业化水平高,城市化动力充足。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德国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少,但并不是所有高一级城市都位于低一级城市的中心;各级城市分布较为均匀;德国工业发达,城市人口比重高,城市化水平高。
某学校就该地区“居民常去哪里买衣服”为题做了一次社会调查,他们发现该地区居民买衣服常去四个城镇,如下图所示(图中线条为居民居住地与买衣服的地点之间的连线)。据此回答6~7题。
6.图中四个城镇规模最大的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下列关于四个城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城镇甲离省级公路近,所以最可能发展成为城市
B.城镇乙规模小,所以不可能有小学
C.某银行要在四个城镇建一个支行,该支行适宜建在城镇丁
D.城镇丙最偏僻,所以其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
答案 6.D 7.C
解析 第6题,仔细读图可以看出,城镇丁的服务范围最大,所以它可能是该地区规模最大的城镇。第7题,四个城镇中,城镇丁规模最大,而且位于省级公路与河流交会处,最适宜建银行支行,也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小学服务等级较低,一般村镇都可能有小学,所以B项错误。城镇能提供服务种类的多少,是由城镇的等级决定的,等级越高,它所能提供的服务种类就越多,丙城镇的规模较小,等级较低,提供的服务种类不可能最多,所以D项错误。
下表显示商品等级与城市等级的关系,下图是“城市服务范围图”。根据图表完成8~9题。
8.关于图示城市等级的比较,正确的是(  )
A.C>A>B
B.AC.A>B>C
D.B>C>A
9.图中甲地居民要购买4、5级商品,应去的城市最合适的是(  )
A.B1
B.B6
C.C6
D.A
答案 8.C 9.A
解析 第8题,依据图表,A类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最大,等级最高;C类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最小,等级最低。第9题,能提供4、5级商品的城市为A、B两类,甲地居民选择距离最近的B1最合适。
武汉城市圈(包括武汉市、黄冈市、鄂州市、黄石市、咸宁市、孝感市、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九个城市)。“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复。这是国内第一个启动综改试点的城市圈。读图,完成10~12题。
10.该城市圈中,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
A.黄冈
B.红安
C.武汉
D.大冶
1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城市圈中,武汉市的服务范围最大
B.与鄂州市相比,黄石市的服务种类少
C.与麻城市相比,红安县提供的服务种类少
D.与大冶市相比,黄石市的服务功能更全面
12.关于城市等级的叙述,合理的是(  )
A.城市等级越高,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种类越少
B.城市等级越低,其服务范围越大
C.城市等级越高,其人口规模一般越大
D.城市等级越低,其数目越少,平均距离越近
答案 10.C 11.B 12.C
解析 第10题,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是该城市圈中等级最高的城市。第11题,鄂州和黄石都是省辖市,二者等级相同。第12题,等级越高的城市,其服务范围越大,提供的服务种类越多,其数目越少,平均距离越远。等级低的城市相反。
(2017·天津市大港八中月考)2015年8月23日,京津冀世界城市群发展纲要公布,京津冀将建成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读“京津冀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13~15题。
13.图中城市按城市规模等级可分为(  )
A.2级
B.3级
C.4级
D.5级
14.下列关于城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承德比唐山提供的旅游服务功能少
B.保定比石家庄提供的服务范围小
C.城市体系中北京的服务范围最大
D.天津比秦皇岛的服务功能更全面
15.该区域内高速铁路线全面开通将(  )
①加强城际、区际联系 ②完善区域交通运输网 ③促进区域内人口大规模迁移 ④带动沿线部分城市的旅游业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 13.B 14.A 15.B
解析 第13题,仔细读图,根据图例信息看,图中城市按城市规模等级可分为3级,一级为人口200万以上的城市,二级为人口100~200万的城市,三级为人口50~100万的城市。第14题,根据城市规模的图例分析看,保定比石家庄提供的服务范围小;城市体系中北京的服务范围最大;天津比秦皇岛的服务功能更全面。从旅游服务功能看,承德不一定比唐山提供的旅游服务功能少。第15题,该区域内高速铁路线全面开通将加强城际、区际联系,完善区域交通运输网,带动沿线部分城市的旅游业,①②④说法正确。而高速铁路线全面开通,会促进区域内人口流动的规模增大,不一定会出现大规模迁移,③说法错误。
16.读“安徽省市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安徽省的行政管理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也是该区域范围内等级最____________的城市,其服务范围可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蚌埠市、马鞍山市属同一级别的城市有________________。(举三例)
(3)图中不同级别城市中等级最低的一类是________________,其提供的服务种类____________,服务范围比较____________;而等级高的城市数目________,提供的服务种类__________,服务范围相对较________。
答案 (1)合肥市 高 安徽全省
(2)安庆市、黄山市、六安市、阜阳市、淮北市、淮南市等
(3)县级市 少 小 少 多 大
17.下图为“北京市商业中心及其六边形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市商业网点的长期发展体现了____________思想。新中国成立后,新建的商业中心在城内是按____________进行填补的,因而出现了多个新的商业中心。
(2)旧城内有________个六边形,其中商业中心有6个,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中心地 六边形 (2)7 西四 西单 鼓楼 东四 王府井(东单) 前门外
考点题点细目表
考点
题点
题目序号
城市等级划分及影响因素
1~2
不同等级城市的特点
1.基本概念理解
6~7
2.中心地理论
8~9,17
3.城市等级实例
3~5,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