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5-19 19:55:45

文档简介


农业的区位选择
[学习目标] 1.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掌握其主要影响因素及变化。2.了解农业地域的概念和形成。3.掌握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路和方法。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
(1)含义
(2)区位选择实质:决策者对农业土地合理利用的选择。
2.农业区位的变化
类别
具体因素
发展变化
自然因素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比较稳定
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政策、科技等
发展变化较快
判断
1.当前我国政府对农民实行种粮补贴,这反映了政策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
2.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市场需求。( √ )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成因: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4.典型案例——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1)主要类型: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
(2)典型地区: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其经营方式是种植小麦和牧羊的混合。
思考 我国农耕区的家禽、家畜饲养属于混合农业吗?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是混合农业吗?
答案 我国农耕区的家禽、家畜饲养仅作为副业,且绝大多数规模小,故不是混合农业。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因地制宜地将甘蔗、果树、桑蚕的生产与养鱼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形式新颖的混合农业。
探究点一 农业区位因素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技术条件。自然条件有:气候、水源、土壤、地形等;社会经济条件有: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资金、管理等;技术条件有:冷藏、良种、化肥、机械等。试指出影响以下农业现象的主导因素。
1.新疆的瓜果特别甜。________
答案 气候
2.海南省农作物可一年三熟。________
答案 气候
3.河套平原地处我国半干旱地区,却是西北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号称“塞外江南”。________
答案 水源
4.我国杭州的“明前龙井”茶世界驰名,日本茶道研究者曾经把茶种带到日本精心栽培,但始终种不好。________
答案 土壤
5.横断山区、五台山发展垂直农业。________
答案 地形
6.荷兰鲜花装点着世界许多城市。________
答案 交通运输
7.中央种粮补贴款发放后,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提高了。________
答案 政府政策
1.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气候
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不同作物的生长发育要求的水分条件不同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
地形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适宜发展林牧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高低不同而有所不同
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宜发展种植业,宜发展林牧业;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
土壤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的作物不同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选种适宜生长的农作物
水源
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在年降水量少于250 mm的地区,农业分布在河湖水、地下水、冰雪融水丰富的地方
(2)社会经济因素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市场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关注市场动态,根据市场供求,安排生产
交通运输
发展商品农业必须有便利的交通
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
政府政策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
机械
农业机械化可以解放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地广人稀的地区发展商品农业要以机械化为基础
劳动力
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经营方式
劳动力丰富的地区可以精耕细作,集约经营
科技
通过机械化、良种化、水利化等农业现代化过程,影响农业的发展
通过培育良种扩大农业区位选择的范围;利用农业科技,提高土地生产率和粮食产量;改变农业生产方式
生活习惯、历史因素
影响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结构的转变
2.农业生产主导因素的判定
农业生产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具体到某特定区域,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为主导区位因素。
判定角度
典例分析
主导因素
某区域存在的相对于其他区域来说具有明显优越性的区位因素
西北地区虽整体干旱,但河西走廊有丰富的冰雪融水
水源
海南地处热带,可种植多季稻
热量
新疆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瓜果糖分高,品质好
气候
东北平原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大豆产量高、质量好
土壤
某种农业类型或农业生产方式的直接成因
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改造后形成“基塘农业”
地形
江南丘陵以红壤为主,适宜茶树生长
土壤
南稻北麦、南甘北甜的农业布局
气候
城市对农副产品需求量大,郊区以肉、蛋、奶生产为主
市场
南方瓜果蔬菜可大量长途运往北方地区
交通、冷藏保鲜技术
天山北坡精河县的枸杞、焉耆盆地的辣椒、环塔里木盆地的大枣等支撑起新疆的红色特色产业。新疆红色特色产业的产品因质优价廉而享誉中外。该产业成为新疆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据此完成1~3题。
1.新疆红色产业产品质优的主要原因是(  )
A.机械化水平高 B.土壤肥力高
C.人均耕地面积大 D.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2.新疆红色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 B.气候
C.地形 D.交通运输
3.制约新疆红色产业产品生产规模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水源 C.市场 D.交通运输
答案 1.D 2.A 3.B
解析 第1题,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红色产业产品质优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昼夜温差大,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第2题,决定农业生产规模的主导因素是市场。第3题,新疆地处内陆,距海洋较远,湿润的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水源成为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
探究点二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山东寿光是我国冬暖式大棚的发源地,海南岛是北京乃至全国的蔬菜基地。
1.试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什么因素的变化促使海南岛成为北京的蔬菜生产基地?
答案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2.海南岛与山东寿光相比,蔬菜生产具有哪些自然条件上的优势?寿光是如何克服这一问题发展蔬菜生产的?
答案 海南岛纬度低,光热充足,降水较丰富,一年四季可连续生产。寿光发展蔬菜大棚技术,生产反季节蔬菜。
3.蔬菜大棚主要改变了农业生产的什么条件?试分析寿光发展蔬菜大棚的有利条件。
答案 热量(气温)。 寿光冬季晴天多,热量条件较好,有利于光合作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地下水丰富;劳动力充足;种植蔬菜历史悠久;政府的大力支持等。
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其主要是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地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
(1)从宏观角度(自然因素)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选择的判读
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其次根据等高线图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最后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2)从微观角度(社会经济因素)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区位选择判读
对局部地区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5.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
A.稻田 B.鱼塘 C.果园 D.菜地花圃
答案 4.C 5.A
解析 第4题,由题干信息知图示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图中显示的地形类型是山地丘陵,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布局了水产养殖业、种植业和林业,判定该地农业地域类型是立体农业。第5题,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的推进,市场对水果、蔬菜及乳畜产品等农产品需求量扩大,使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呈现种植业比重下降的新变化,反映在土地利用上是粮食种植用地规模减小。
探究点三 混合农业
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降水量线分布图(单位:mm),阴影部分表示该国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分布区。
材料二 下表示意材料一图中阴影部分农业区主要农事安排。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小麦种植
犁地(忙碌)
播种(忙碌)
小麦生长季节
收割(忙碌)
绵羊饲养
在牧场上放牧
配种(忙碌)
剪羊毛(忙碌)
在收割后的麦田上放牧
1.说出材料一图中阴影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和小麦的种类(冬小麦或春小麦),并据表说出这种农业的优点。
答案 混合农业。 冬小麦。 优点:有两种主要农产品,市场适应性强;农忙时间基本不冲突,可以合理安排农事;在收割后的麦田上放牧,可使农业形成良性的生态系统。
2.说明甲地区发展农牧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水源短缺。合理利用墨累河、达令河等河流的水源;合理开发大自流盆地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将大分水岭东部丰富的水资源调入墨累—达令盆地。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生产特点及区位因素
(1)生产特点
分布
国土东南部和西南部草原地区
经营方式
种植小麦和牧羊混合经营
优点
①农场已经形成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②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来安排农业活动;
③农业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市场适应性强
不利条件
水源和灌溉条件
解决措施
政府实施东水西调,促进农业发展
(2)区位因素
澳大利亚既是世界小麦市场的主要供应国,也是世界畜产品的主要产地之一,还是世界最大的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其混合农业的形成条件如下表所示:
区位因素
区位优势
自然因素
气候
气候暖湿,光热充足,降水相对较多
地形
平坦开阔
土壤
土壤肥沃
水源
灌溉条件较好
社会经济因素
人口密度
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
交通
交通发达、便利
市场
面向国际市场
机械化
机械化水平高
科技
科技水平高,牧草和畜种优良
政策
政府鼓励扶持

读图,回答6~7题。
6.关于图中混合农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小麦种植业和牧羊业混合经营
B.甘蔗、果树种植和养鱼有机结合
C.主要种植小麦和水稻
D.交替种植小麦、棉花或休耕
7.该种混合农业的主要优点有(  )
①对市场的适应性较强,农场主收入较稳定 ②便于投入大量劳动力精耕细作 ③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 ④与当地湿润多雨的气候相适应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答案 6.A 7.C
解析 图示农业区为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该农业区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农民可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小麦种植或绵羊饲养的量,对市场的适应性强,收入稳定。澳大利亚地广人稀,不可能投入大量劳动力进行精耕细作。从图中可看出,混合农业区大部分位于年均降水量500mm左右的地区,不属于湿润多雨的地区。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A、B所在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
A.小麦、水稻 B.小麦、谷子
C.玉米、水稻 D.水稻、小麦
2.影响A、B两地区种植粮食作物种类有所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条件不同 B.海拔不同
C.水热条件不同 D.耕作制度不同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A地区位于渭河平原,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B地位于汉江谷地,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所以A项正确。第2题,粮食作物种类不同主要受气候条件的影响,A地区降水较少,适合耐旱的小麦种植;B地区水热资源丰富,适合水稻的生长,所以C项正确。
下图示意南半球某区域农事安排,该区域农场内一般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分别为小麦地、放牧地、休耕地等,在土地上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读图完成3~4题。
3.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最有可能是(  )
A.种植园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4.在土地上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的最主要目的是(  )
A.合理有效安排农事活动
B.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C.便于农民开拓销售渠道
D.充分保持麦田的肥力
答案 3.C 4.D
解析 第3题,该区域既种植小麦又牧羊且所投入时间接近,最可能的农业地域类型是混合农业。第4题,结合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相关知识可知,该地混合农业在土地上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的最主要目的是充分保持麦田的肥力。
5.(2018·北京市昌平区期末)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全国最大的茉莉花基地位于广西南宁市横县,横县气候适宜,有数十万亩的河床冲积旱地,是茉莉花生长的理想之地。横县种植茉莉花历史悠久,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横县茉莉种植规模逐年扩大。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
(1)依据横县自然环境特点,推断茉莉花的生长习性。
(2)与东南沿海相比,概括横县发展茉莉花种植的优势社会经济条件。
(3)横县茉莉花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给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清晨醒来,先沏上一杯浓郁的茉莉花茶,在袅袅茶香中,北京人精神焕发的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傍晚归来,也会让唇齿间浓郁的茉莉芬芳将满身的疲惫驱赶一空。北京人割舍不下的总是那一口茉莉花香。
(4)请你为横县开发北京茉莉花茶市场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1)纬度低(地处热带),喜高温、耐寒性差;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喜水畏旱;位于冲积旱地,喜排水条件好、土层深厚肥沃之地。
(2)历史悠久;劳动力工资水平低;地价低廉;国家政策支持力度更大。
(3)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居民收入;规模生产,实行深加工,提高经济效益;调整和优化当地的产业结构。
(4)改善冷藏保鲜条件;加大科技投入,不断研发新品种;加强信息通达度,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品牌效应;在北京建立加工销售服务基地等。
图表特征:农业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从而获得最大的效益。
若图示地区在①②③④规划布局小麦地、果园地、乳牛厂和蔬菜地,那么①地是(  )
A.小麦地 B.果园 C.乳牛厂 D.蔬菜地
平原、丘陵、河流、公路。
①地距离城市较远,地价较低,且地势平坦开阔,面积较大,适宜种植粮食作物。
②地距离城市较近,便于销售,且靠近河流,有充足的灌溉水源,可以种植蔬菜。
③地靠近城区,市场广阔,靠近公路,交通便利,可以发展乳畜业。
④地地势起伏较大,可以发展林果业。
若图示地区在①②③④规划布局小麦地、果园地、乳牛厂和蔬菜地,那么①地是(  )
A.小麦地 B.果园
C.乳牛厂 D.蔬菜地
A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若计划布局以下农业区:①粮食产区;②蔬菜园艺区;③乳肉家禽畜牧业区;④果树林区。合理的布局是(填代号):A为________________,B为________________,C为__________,D为___________。简述布局②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菜篮子放心工程”和“绿色食品工程”的实施,E地区蔬菜基地面积迅速减小,并发生向城市西北方向转移的趋向,主要原因有哪些?
(3)该市意欲发展成为蔬菜生产基地。这一设想得以立足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社会经济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② ③ ④ ① 蔬菜等副食品的需求量大,易腐烂,不宜远距离运输,应布局在近郊
(2)E地位于城区河流的下游,蔬菜的灌溉水源易受到污染。
(3)光热充足,降水丰富 劳动力充足,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解析 (1)从四地的影响条件看:A地靠近城区市场,交通便利,有河流经过,可布局易腐烂、需保鲜的农产品生产基地;B地区交通条件、土地价格和市场条件相对弱化,但好于平原区的D地,可发展乳肉家禽畜牧业;D地地处平原,从地形、土壤和土地价格上看,宜发展粮食种植业;C地处于丘陵地区,适宜作果树林区。(2)由于城市发展,工农业和生活污染物增多,使河流水质变差,处于城市河流下游的E地,已不适宜发展蔬菜种植。(3)由于该城市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光热、降水条件优越;从社会经济条件看,该地劳动力充足,交通运输发达,可以成为蔬菜生产基地。
下图表示某种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读图,完成1~2题。
1.阶段Ⅰ花卉和蔬菜产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平坦 B.气候优越
C.距城区近 D.水源充足
2.阶段Ⅱ花卉和蔬菜产区的区位变化主要是因为(  )
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B.城市人口的增加
C.交通运输的便捷 D.城市居民收入增加
答案 1.C 2.C
解析 第1题,阶段Ⅰ时,花卉和蔬菜都由郊区运往临近城市,故原因是距城区近。第2题,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到第Ⅱ阶段,花卉和蔬菜基地只在城市乙郊区分布,通过便捷的交通运往城市甲和乙。
山东省沾化县是全国闻名的“冬枣之乡”,仅枣树一项就使农民人均收入超过7 000元。“沾冬二号”冬枣含糖量高达38%(普通冬枣25%,甘蔗12%),市场供不应求。据此回答3~4题。
3.沾化冬枣能远销全国各地,主要原因是(  )
A.栽培技术先进 B.运输条件改善
C.政府支持 D.媒体推介
4.从气候角度看,有利于冬枣含糖量提高的因素是(  )
A.气温高 B.日温差大
C.光照强 D.年降水量多
答案 3.B 4.B
解析 第3题,沾化冬枣能远销全国各地,主要得益于交通条件的改善,选B正确。第4题,白天气温高,植物光合作用强烈,生产糖分较多;晚上气温低,植物呼吸作用弱,消耗糖分少,故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提高冬枣含糖量,选B正确。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迁过程图”。读图,回答5~6题。
5.该地区位于(  )
A.珠江三角洲 B.江淮平原
C.黄河三角洲 D.三江平原
6.该地区土地利用变迁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市场需求的变化 B.劳动力素质的提升
C.灌溉技术的提高 D.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答案 5.A 6.A
解析 第5题,根据该地种植甘蔗、水稻知该地位于珠江三角洲。第6题,三个阶段经营农产品的变化——蔬菜、花卉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主要是因为市场需求的变化。
十八世纪墨累—达令盆地开始种植小麦,饲养绵羊,现已成为澳大利亚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地。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该地陆续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读图(粗箭头代表主要流向,细箭头代表次要流向),完成7~8题。
7.下列农业经营模式中,最能说明上述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目前该盆地最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①土壤盐渍化 ②河水流量增多,河口附近侵蚀作用增强 ③湖中的水生动植物大量繁殖 ④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答案 7.D 8.A
解析 第7题,墨累—达令盆地为混合农业,这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在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中,饲养绵羊的重要性大于种植作物,因此流向市场的以牲畜为主,作物相对较少。第8题,由于过度引水灌溉,易引发土壤盐渍化问题。过度引水使河流流量减小,导致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
下图示意我国西北地区养羊业“牧区繁殖,农区育肥”的生产模式。读图,回答9~10题。
9.该生产模式(  )
A.主要是依靠降水发展种植业
B.既发展种植业也发展畜牧业
C.农业区夏季向牧区提供牧草
D.畜产品由牧区直接进入市场
10.随着该模式的推广(  )
①农牧业形成良性发展 ②草原载畜量得到极大提高
③人口大量迁入 ④牧区抵御灾害能力增强 ⑤农业生产更适应市场变化 ⑥吸引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⑤⑥ D.①④⑤⑥
答案 9.B 10.D
解析 第9题,由图可知,草原牧区与灌溉农业区利用各自的优势,相互协作,既发展种植业,又发展畜牧业,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发展种植业主要依靠的是河流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夏季牧区草场资源充足,冬季草木枯黄,饲料不足,农业区多在冬季向牧区提供牧草;畜产品经灌溉农业区之后才进入市场,并不是由牧区直接进入市场。第10题,该模式的推广会促进农牧区的良性发展,牧区冬季能得到农业区的牧草供应,减轻雪灾时草料不足带来的损失,故①④正确;该模式使农牧区的农畜产品与市场的紧密度提高,使农业生产更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同时会吸引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故⑤⑥正确;载畜量从根本上是受草原本身条件的影响,故该生产模式的推广并不会极大地提高草原的载畜量,排除②;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且就业机会较少,该模式的推广不会使人口大量迁入,排除③。
(2018·北京市西城区期末)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环境为依托,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和采集业等的生态农业,也是因地制宜、精准扶贫的重要渠道。据此回答11~13题。
11.发展林下经济的主导因素是(  )
A.土壤 B.地价
C.水源 D.政策
12.发展林下经济有助于(  )
①减少水土流失 ②缓解环境污染 ③提高经济效益 ④治理土地荒漠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与林下经济类似的生态农业是(  )
A.季风水田 B.桑基鱼塘
C.旱作谷物 D.迁移农业
答案 11.D 12.B 13.B
解析 第11题,根据材料,发展林下经济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渠道,因此政策是发展林下经济的主导因素。第12题,发展林下经济可以延长林产品的产业链,增加林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种植业还有助于保持水土。第13题,林下经济是因地制宜发展对环境有保护作用的生态农业,与其类似的生态农业是桑基鱼塘。
14.读“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内容是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
(2)分析回答形成下列各地农业类型的最主要区位因素。
①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____________;
②东北平原农作物大都是一年一熟,华北平原农作物大都是两年三熟:____________;
③我国东南丘陵红壤地区种植茶树:____________。
(3)如果对A、B因素利用不当,易产生哪些生态环境问题?对A因素进行改造要注意什么问题?
答案 (1)地形 土壤 政策 交通运输 市场
(2)①地形 ②气候 ③土壤
(3)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 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如坡度大于25°,不宜开垦为耕地。
15.读“澳大利亚降水、自然带、人口和小麦—牧羊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分析澳大利亚大陆降水分布的特点。
(2)澳大利亚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为什么?
(3)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区有何分布规律?其地域类型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哪些?
答案 (1)降水量由北、东、南沿海向内陆减少,呈半环状分布。
(2)东南沿海地区开发历史悠久,是殖民者最早登陆的地区,经济发达;气候温暖湿润;交通便利。
(3)分布于国土的东南部、西南部。主要区位因素:①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②土壤肥沃;③地形平坦,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④距海洋较近,交通便利;⑤机械化水平高;⑥科技先进,实现良性循环;⑦政府政策支持。
考点题点细目表
考点
题点
题目序号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1-4,11-14
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1-4,14
混合农业
5-10,11-13,15
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学习目标] 1.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分布。2.以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为例,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
一、大牧场放牧业
1.特点
面向市场、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
2.分布
(1)牧牛国家:美国、阿根廷。
(2)牧羊国家:澳大利亚、南非。
3.成因
大面积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这些地区草场广阔,适宜放牧牲畜。
4.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
(1)区位优势
(2)发展措施
二、乳畜业
1.特点
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畜牧业地域类型。
2.生产对象及产品
生产对象主要是奶牛,产品是牛奶及其制品。
3.主要分布区
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4.西欧乳畜业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
(1)饲料因素。
(2)市场因素。
思考 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为什么可以发展乳畜业?
答案 乳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一是市场,二是饲料。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发展乳畜业主要是接近消费市场,可就近向城市提供鲜奶等新鲜乳制品。
探究点一 大牧场放牧业
阿根廷地广人稀,潘帕斯草原是阿根廷中、东部的亚热带型大草原,该地冬季温和,最冷月平均气温>0℃;夏季温暖,最热月平均气温介于26~28℃,气候半湿润至半干旱。欧洲人到来之后,潘帕斯草原由一片荒野变成了有铁丝网分割的牧场,粗放自给的放牧业被密集的商品牧牛业所取代。读“潘帕斯草原牧牛业的分布”,思考下列问题。
1.潘帕斯草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该农业地域类型有什么特点?
答案 大牧场放牧业。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2.以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为例,归纳大牧场放牧业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
答案 气候温暖,草类茂盛、草质优良。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距海港近,促进了牧场的商品性经营。
3.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区能否采用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模式?为什么?
答案 不能。目前,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与潘帕斯草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尚不能照搬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模式,但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例如划区轮牧、种植牧草、培育优良畜种、加强牲畜的病害研究等。从长远看,这里地广人稀,草场质量好,如果能加强科技应用,改善交通运输条件,部分地区可以采用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方式。
1.大牧场放牧业的成因和特点
2.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区位因素
区位优势
气候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
草原
草类茂盛,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
土地
地广人稀,而且土地租金很低,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
交通
铁路贯通,距海港近,促进了牧场的商品性经营
市场
市场广阔(主要是欧洲市场)
科技
重视科技应用,如培育良种牛、加强牛群病害的研究、改良草场、改善交通条件等
3.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发展措施及对我国畜牧业的借鉴意义
阿根廷的措施
对我国畜牧业的借鉴意义
围栏放牧、划区轮牧
合理利用草场,使草场不退化
开辟水源
保护草场,开辟水源,建立配套的人工草场,提高草场载畜量
种植饲料
改善交通
运输条件
发展交通运输事业,研究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扩大市场
培育良种牛,加强对牛群病害的研究
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牲畜,提高畜牧业的产出

大牧场放牧业和游牧业的区别与联系
地域类型
大牧场放牧业
游牧业
不同点
投入多少
属于密集农业
属于粗放农业
产品用途
属于商品农业
属于自给农业
经营规模


技术水平


主要分布区
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如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的一些地区
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如北非、东非、中亚、中东的国家和地区
相同点
都属于畜牧业,都分布在地广人稀,草场丰富的地区
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进行大规模商品性畜牧业生产的农业地域类型。据此回答1~2题。
1.大牧场放牧业的基本特征是(  )
①生产规模大 ②能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 ③科技水平低 ④专业化程度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世界上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
①温带大陆性气候 ②地中海气候 ③热带草原气候 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1.B 2.B
解析 第1题,大牧场放牧业位于地广人稀,草场丰富的地区;生产规模大,专业化水平高,商品率高。第2题,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热带草原气候区草场广阔,为发展大牧场放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探究点二 乳畜业
乳畜业与普通意义上的畜牧业有很大差异,其主要区位因素是市场和饲料,市场是乳畜业分布的主导因素,饲料是基础条件。与大牧场放牧业不同,乳畜业一般不分布在草原上,其分布区往往人口稠密。欧洲西部地区不仅人口稠密,而且人们有饮用牛奶、食用奶制品的习惯。下图为欧洲西部某地区的气候、地形资料示意图。
1.西欧乳畜业发展的饲料条件有何优势?试从气候和地形两方面分析。
答案 西欧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不利于谷物的成熟,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西欧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利于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生长。
2.为什么说西欧乳畜业发展的市场广阔?
答案 西欧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居民食物结构中乳畜产品比重大,乳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
1.乳畜业分布的区位要求
分布
原因
角度
分布特点
市场
紧邻市场
乳畜产品不耐贮藏,并且运输不便
城市
奶牛场多分布于市郊,乳畜业农场(加工乳制品)距城市相对较远
城市是乳畜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
气候
主要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温凉、潮湿、多雨雾,光照少,利于多汁牧草生长且有利于优质牧草和精饲料作物种植
地形
多分布于平原等低缓地形
有利于牧草和饲料作物种植
典型区域
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美国乳畜带)、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气候、地形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饲料丰富;人口较稠密,城市众多,居民喜食乳畜产品,消费市场广阔
2.西欧乳畜业的区位优势
(1)饲料供应充足: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坦开阔;气候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2)市场广阔: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食物结构中乳畜产品比重大,乳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
(3)其他有利条件:交通便利,机械化程度高,科技水平高。
(4)不利条件:易受低温冻害和暴风雪影响。
对比法分析乳畜业与大牧场放牧业
农业地域类型
大牧场放牧业
乳畜业
主要分布地区
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的地广人稀地区
北美五大湖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的大城市周围
气候类型
干旱、半干旱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温和湿润
牧场类型
以天然草场为主
以人工草场为主
分布
地广人稀、草场丰富的地区
城市、人口密集的地区周围
产品
肉、皮、毛为主
牛奶及其制品为主
机械化程度
较高

区位因素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交通运输便利
优质的多汁牧草、精饲料作物种植,广阔的市场需求
生产特点
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
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经济效益好
市场
以国际市场为主
主要以本地市场为主
新西兰是著名的乳畜业国家,其乳畜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图甲为“新西兰某地牧草生长与乳牛牧草需求量关系图”,图乙为该地气候资料。读图,回答3~4题。
3.图甲中阴影部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乳牛大量繁殖 B.气温偏低
C.鲜草供应偏多 D.降水偏少
4.一般而言乳畜业最主要的产品是牛奶,但该地最主要的外销产品却是不易变质的其他乳制品,与这种现象有关的因素最可能是(  )
A.地形的种类 B.市场的距离
C.雨量的多少 D.奶牛的数量
答案 3.B 4.B
解析 第3题,从两图对应月份牧草生长与气温、降水关系中可看出,牧草生长与气温、降水呈正相关。图甲显示7~10月份,牧草需求量大于牧草生长,从图乙中可看出相应月份降水较多,而气温相对较低,故主要原因是气温偏低。第4题,牛奶不易储存,要接近市场布局,而其他乳制品相对便于运输和储存,可以较远距离运输。由题意可知,该地距离市场较远,导致该地外销产品主要是不易变质的其他乳制品。
(2018·福建省师大附中期中)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模式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农业生产类型最可能是(  )
A.粮草结合混合农业 B.人工草地畜牧业
C.多元开发立体农业 D.温带草原畜牧业
2.该生产模式会对当地社会经济产生影响,下列说法最可信的是(  )
A.减轻了天然草场压力 B.保持土壤肥力
C.增加了大量就业机会 D.增加农民的收入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该农业生产过程中有施肥、播种等环节,产品只有畜、禽,故为人工草地畜牧业。第2题,A、B属于自然环境,不符合题意。读图可知,该生产模式充分利用资源,改良了土壤,减少了农业投入,会对就业产生影响,但体现不出增加大量就业机会,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下图是“英国局部农业地域图(图中数字为经纬度)”。读图回答3~4题。
3.欧洲西部适宜甲农业类型分布的气候特点是(  )
A.高温多雨,利于水稻生长
B.温凉潮湿,利于多汁牧草生长
C.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D.热带草原气候,草场广阔
4.甲农业地域形成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A.市场 B.劳动力 C.气候 D.科技
答案 3.B 4.A
解析 第3题,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凉潮湿,利于多汁牧草生长,适宜发展乳畜业。第4题,甲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是面向城市市场发展起来的,一般分布在大城市周围,故其形成的社会经济因素是市场。
5.读“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B地是美国大牧场放牧业的主要分布区,根据所学知识,推测该地适合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原因并列举大牧场放牧业的特点。
(2)A地是美国乳畜业主要分布区,推测该地适合发展乳畜业的条件。
答案 (1)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草场广布)。
特点: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
(2)紧邻消费市场(城市众多);交通便利。
解析 第(1)题,B地为美国西部高原、山地,气候干旱,地广人稀,适合发展大牧场放牧业,专业化水平高,生产规模大。第(2)题,A地为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地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市场广阔,水陆交通便利。
读下面“三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图”,完成1~2题。
1.③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判断正确的是(  )
A.水稻种植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混合农业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美国东北部农业地域类型与①地区相似
B.②地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为草场面积
C.大力发展种植业是③地区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D.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是③地区提高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③地区畜牧业所占比重较大,且商品率较高,应为大牧场放牧业。第2题,美国东北部为乳畜业,而①为混合农业,故A项错误;②为季风水田农业,其发展的制约因素是旱涝灾害频繁,故B项错误;③为大牧场放牧业,其发展方向主要是发展畜牧业,故C项错误;大牧场放牧业发展的合理措施是提高草场质量,从而提高土地载畜量,故D项正确。
读“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牧区(图甲)和阿根廷潘帕斯牧区(图乙)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3.下列区位条件中,不属于甲、乙两牧区发展畜牧业共同具备的条件的是(  )
A.夏季气候温暖
B.土地辽阔,地形平坦
C.临近海港,便于出口
D.草类茂盛
4.关于甲、乙两牧区畜产品生产和销售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牧区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乙牧区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B.甲牧区主要为城市提供肉、奶、禽、蛋等;乙牧区主要出口羊肉到北美地区
C.甲牧区产品主要靠铁路运输;乙牧区产品主要靠航空运输
D.甲牧区生产依赖天然草场,“超载放牧”严重;乙牧区种植饲料作物或牧草,补充天然牧草的不足
答案 3.C 4.D
解析 第3题,根据两牧区的区位图可知,内蒙古呼伦贝尔牧区位于我国内陆地区,而潘帕斯牧区临近海港。故选项C不属于两牧区发展畜牧业共同具备的条件。第4题,呼伦贝尔牧区是我国重要的皮、毛、肉、奶供应地,其产品靠铁路或公路运输,牧区内普遍存在“靠天养畜”和“超载放牧”的现象。为我国城市提供肉、奶、禽、蛋的主要是农耕区畜牧业。潘帕斯草原的牛肉主要依靠海上运输,出口到欧洲国家,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
由于区域环境的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下面为“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和四种农业地域类型景观图”。读图回答5~6题。
5.甲、乙、丙、丁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在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中,对应正确的是(  )
A.甲—e B.乙—b
C.丙—a D.丁—d
6.甲、乙两农业地域类型共同的区位因素是(  )
A.地广人稀 B.靠近市场
C.交通便利 D.劳动力充足
答案 5.A 6.C
解析 第5题,读图分析可知,a为西欧和中欧的乳畜业,b为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水田农业,c为东南亚的热带种植园农业,d为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e为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f为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甲、乙、丙、丁四图分别代表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商品谷物农业、热带种植园农业。第6题,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的发展均需要便捷的交通,所以都对交通条件要求较高。   下图为“甲、乙、丙三个地区牛奶生产和销售模式的变化图”。据此回答7~8题。
7.阶段Ⅰ的牛奶生产基地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水源状况 B.科学技术
C.草场分布 D.市场需求
8.发展到阶段Ⅱ以后,乙、丙两地区的牛奶完全由甲地区输入,其主要原因是(  )
①乙、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造成无地可种植牧草
②甲地区的牛奶生产成本较低,市场竞争力强
③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④乙、丙两地气候变化导致草场退化和牛奶产量降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7.D 8.B
解析 第7题,阶段Ⅰ牛奶生产基地位于城市附近,靠近消费市场。第8题,乙、丙两城市附近牛奶生产基地消失,而奶制品由甲地运入,说明甲地牛奶具有竞争优势,同时交通运输条件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为其提供了便利。
读图,回答9~11题。
9.该气候类型在世界上分布最典型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大牧场放牧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季风水田农业 D.乳畜业
10.该气候分布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①该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②劳动力丰富 ③城市众多,市场广阔 ④机械化水平低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1.该农业地域类型在我国主要分布在(  )
A.内蒙古草原 B.珠江三角洲
C.大城市周围 D.东北平原
答案 9.D 10.A 11.C
解析 由图示可知该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由于西欧城市众多,乳畜产品的市场广阔,成为乳畜业的主要分布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周围。
读“我国肉羊、肉牛、奶牛优势产区分布示意图”,回答12~13题。
12.我国肉羊、肉牛、奶牛优势生产区域布局规划的主要依据是(  )
①国内消费市场 ②劳动力资源 ③自然资源分布 ④产品的加工水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西欧与我国相比,发展乳畜业的有利条件有(  )
①科技发达,机械化程度高 ②城市化水平高 ③人们的饮食习惯 ④劳动力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12.C 13.A
解析 第12题,优势产区首先要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其次要立足于国内广阔的市场。第13题,与我国相比,西欧劳动力资源缺乏。
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
(2)甲地农产品运往中国,最佳运输线路应经过(  )
A.巴拿马运河 B.马六甲海峡
C.麦哲伦海峡 D.德雷克海峡
(3)该草原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优势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阿根廷的新鲜牛肉可供应到西欧人的餐桌上,主要是由于人类发明了___________,其反映了____________的改善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答案 (1)大牧场放牧业
(2)A
(3)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距海港近,交通运输便利
(4)海上冷冻船 交通运输条件 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
解析 第(1)题,甲地是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农业地域类型是大牧场放牧业。第(2)题,甲地距海港近,农产品经海运向北过巴拿马运河到中国路程较短。第(3)题,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为牧牛业,且阿根廷为世界上主要牛肉出口国,其发展的区位优势可从气候、交通、土地等方面分析。第(4)题,交通及技术条件的不断改善,使得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15.下图为“二战前欧洲各地农业集约度的示意图”,集约度指数越高,表示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越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集约度指数在150以上的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该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的气候类型对应下图中的________。
(2)影响乳畜业生产的两个重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从草场、分布区、市场三个方面列表对比乳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的区别。
地域类型
乳畜业
大牧场放牧业
草场
分布区
市场
答案 (1)乳畜业 ② (2)市场和饲料供应
(3)
地域类型
乳畜业
大牧场放牧业
草场
以人工草场为主
以天然草场为主
分布区
城市人口密集地区
地广人稀、草场丰富的地区
市场
以本地市场为主
以国际市场为主
解析 第(1)题,图中集约度指数在150以上地区位于欧洲西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乳畜业分布区。根据四地的气温、降水量分布信息判断,①为温带季风气候;②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③为热带季风气候;④为地中海气候。第(2)题,影响乳畜业生产的两个重要因素是市场和饲料供应。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填写表中各项内容。
考点题点细目表
考点
题点
题目序号
大牧场放牧业
1.基本特征识记
14
2.区域分布图
3-6,14
3.统计图表
1-2,
乳畜业
1.基本特征识记
7-11,15
2.区域分布图
5-6,12-13
3.统计图表
9-11,15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学习目标] 1.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和主要特点。2.了解商品谷物农业的特征、分布,并理解其主要区位条件。3.掌握分析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区位特征的方法。
一、季风水田农业
1.分布: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
2.农作物:水稻。
3.区位条件
(1)自然条件
(2)社会经济条件
4.特点
思考
1.为什么我国的水稻单产高而商品率低?
答案 单位面积产量高是因为劳动力丰富,精耕细作;商品率低是因为人均耕地少,人口稠密,消费量大,可作为商品出售的少。
2.所有季风水田农业的机械化水平都低吗?
答案 不是。季风水田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一般较低,但日本的水稻种植已实现了机械化,普遍采用了适用小地块作业的小型水田农机具,投入的生产资料多,单位面积产量高。
二、商品谷物农业
1.概念: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2.主要作物:小麦和玉米。
3.主要分布区
(1)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国,以家庭经营为主。
(2)我国东北、西北:一般为国营农场。
4.区位条件
(1)自然条件
(2)社会经济条件
5.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思考
1.商品谷物农业为何在西欧分布较少?
答案 ①西欧大多数地区地狭人稠,限制了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商品谷物农业分布较少;②温带海洋性气候不利于谷物的种植。
2.美国中央大平原的小麦区南北部种植类型有何不同?
答案 北部为春小麦,南部为冬小麦。

探究点一 季风水田农业
水稻是一种好暖喜湿的短日照作物,生长季节需水量很大,对热量要求高,生长的最佳温度在30℃~35℃左右,最低不宜低于10℃。年降水量在750 mm~1 500 mm,并且要求土地平整、肥沃,灌溉便利,因此,其生长过程对自然条件要求很高。同时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劳动强度大,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目前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季风区水稻的种植约有7 000年历史,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以下三图分别是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亚洲地形分布图、世界人口分布图。
1.结合亚洲的气候、地形和人口分布等特征,分析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
答案 
区位因素
区位优势
自然因素
气候
季风气候,全年或夏季高温多雨
地形
平原、丘陵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土壤
经长期的水稻种植,原来的土壤已被改良为水稻土
社会经济
因素
劳动力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市场
人口密集,喜食稻米,市场需求量大
2.结合所学知识,讨论亚洲季风水田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及解决措施。
答案 
不利条件
解决措施
水旱灾害频发
修建水利工程及设施
机械化水平低
使用小型现代化农机工具
科技水平低
加大科技投入,培育抗旱、抗病虫害、高产、稳产的水稻品种
3.根据下面的关系图,归纳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特点。
答案 
1.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分析
2.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特点与发展措施
特点
原因
发展措施
小农经营
以家庭经营为主,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田地很少
适度规模经营
单产高,商品率低
精耕细作使单产高,由于生产规模小、人口多,商品率低
控制人口数量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
田地规模小,经济水平低,劳动力丰富,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生产主要靠传统经验,现代科技水平较低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机械化水平
水利工程量大
水稻生长需水量大,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
增加投入,兴修水利
读“某区域略图”,完成1~3题。
1.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
A.商品谷物农业 B.季风水田农业
C.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D.混合农业
2.不属于该地区发展该种农业的区位优势的是(  )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高温多雨的热带气候
C.面积广大的热带草原 D.丰富的劳动力
3.关于该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利工程量小
B.机械化水平高
C.小农经营的粗放生产
D.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
答案 1.B 2.C 3.D
解析 第1题,结合经纬度位置和曼谷湾可确定该区域的主要国家是泰国,其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第2题,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与面积广大的热带草原无关。第3题,季风水田农业水利工程量大,机械化水平低,为小农经营的精耕细作农业。
探究点二 商品谷物农业
2017年3月21日,中美两国商会发布《充分释放中美农业合作的巨大潜力》报告,呼吁中美两国进一步加强农业合作,释放两国农业合作的巨大潜能,提高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性和国际竞争力。下图为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
1.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地势平坦,夏季温暖多雨,土壤肥沃,均为黑土分布区,水源充足
2.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主要的不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热量不足
3.下表为美国和我国东北玉米带的比较。
项目
美国玉米带
中国玉米带
纬度
37°N~45°N
42°N~46°N
地形
平原
平原
土壤有机质
3%~6%
2%
降水量/mm
500~700
450~650
无霜期/天
160~200
130~145
玉米面积比重
50%
50%~60%
玉米单产/(kg·hm-2)
7 500
6 750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两地玉米单产美国玉米带高于我国玉米带,究其原因是:
从自然条件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社会经济条件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美国玉米带纬度偏低,热量较多;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降水量较多,玉米生长期长 美国科技发达,科技投入多,机械化水平高
1.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及主要影响
区位因素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主要影响
自然因素
地形
地势平坦开阔(中央大平原)
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作物的高产、稳产,地势开阔平坦,为机械化生产和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
土壤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肥沃的黑土)
水源
水源充足(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提供灌溉水源)
气候
气候温和,降水丰富
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
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航运与发达的公路、铁路相衔接,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便于商品集散,有利于降低运费,提高经济效益
市场
市场广阔,世界上最大的谷物出口国
促进了商品粮的大规模生产和农业的现代化
人口
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
有利于大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商品率
社会经济因素
工业
工业发达,为农业生产提供现代化机械及电力、化肥、农药
为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科技
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
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
2.比较季风水田农业与商品谷物农业
农业地域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
人均耕地
人多地少
人少地多
主要农作物
水稻
小麦、玉米
生产规模


机械化程度


科技水平


商品率


经营方式
家庭经营,规模很小
家庭经营的大农场
主要分布地区
亚洲季风区,所在国多为发展中国家
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国
商品谷物农业是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a、b、c、d与下列区位条件对应正确的是(  )
①农业科技先进 ②人均耕地面积大 ③机械化水平高
④市场广阔
A.a—①、b—②、c—③、d—④
B.a—②、b—①、c—④、d—③
C.a—①、b—③、c—④、d—②
D.a—②、b—④、c—③、d—①
5.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
A.水热条件优越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消费市场广阔 D.农业科技先进
答案 4.C 5.B
解析 第4题,农业科技先进使单产较高,而人均耕地面积大,为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提供了可能,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市场广阔和交通运输便利也是商品率高的前提。第5题,东北地区相对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农业区位优势是人少地多,人均耕地面积大,可以实施大规模机械化生产。A、C、D三项长江三角洲地区更具优势。
泰国香米主要产于泰国东北部,只有在这里(原产地)其才能表现出最好的品质。这是因为当地具有特殊的生长条件,尤其是香稻扬花期间,凉爽的气候、明媚的日光及水稻灌浆期间渐渐降低的土壤湿度,对香味的产生及积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泰国气候资料图”,完成1~3题。
1.泰国东北部香稻扬花期一般出现在(  )
A.3~4月 B.7~8月
C.9~10月 D.12月~次年1月
2.泰国香稻种植业的突出特点是(  )
A.小农经营 B.单位面积产量低,商品率高
C.机械化水平高 D.水利工程量小
3.泰国香米以其优良的品质享誉全球,目前泰国香米的出口遍及五大洲100多个国家,这主要得益于(  )
A.广阔的市场与耕地面积 B.发达的通信与交通
C.先进的耕作技术与装备 D.充足的化肥与农药
答案 1.D 2.A 3.B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香稻扬花期需要凉爽的气候,明媚的日光,故应出现在气温较低、降水较少的12月~次年1月。第2题,泰国香稻种植业属于季风水田农业,故选A。第3题,泰国地形多山,耕地面积不大;经济落后,无先进的耕作技术与装备;化肥与农药的大量施用会影响其品质。泰国香米享誉全球得益于发达的通信,出口遍及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得益于发达的交通。
(2017·江西九江联考)玉米、小麦和水稻是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分布的地域范围广,中国的东北、华北、西北也大量种植小麦。读“世界主要小麦生产国年产量变化图”,回答4~5题。
4.21世纪以来,导致中国小麦年产量持续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气候变暖,病虫害增多
B.城市化加快,耕地面积减少
C.流水冲刷,土壤肥力下降
D.国内价格下降,种植面积减少
5.美国小麦年产量一直比加拿大高,其原因不包括(  )
A.耕地面积广大 B.人口数量多
C.气候温暖湿润 D.黑土土壤肥沃
答案 4.D 5.B
解析 第4题,读图,根据曲线形态可以看到,21世纪以来,中国小麦年产量持续下降。原因最可能是国内小麦价格下降,种植面积减少,D对。第5题,美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高,需要劳动力数量少,人口数量多不是小麦产量高的原因,B对。
6.读“农业区位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图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农业生产条件与特点,将答案填写在表格中。
图甲
图乙
农业地域类型
区位条件评价
社会经济方面的有利条件(列举出最主要的一条)
自然环境方面的有利条件(答出三条)
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2)a农业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b农业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
(3)c、d两个农业区(带)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图甲
图乙
农业地域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
区位条件评价
劳动力丰富
地势平坦开阔;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降水丰富
农业生产的
主要特点
小农经营,机械化水平低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2)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3)(春)小麦 玉米
读“某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1~2题。
种植业比重
畜牧业比重
商品率
投入劳动力数量
86%
14%
20%

1.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A.季风水田农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种植园农业
2.该种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  )
A.亚洲季风气候区 B.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C.地中海气候区 D.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答案 1.A 2.A
解析 第1题,该地区种植业比重高达86%,投入劳动力数量多,而商品率仅为20%,所以应是以自给自足、精耕细作为主的季风水田农业。第2题,水稻喜热、喜湿,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气候区。
下图中阴影(斜线)部分为某农作物分布区。据此完成3~5题。
3.该农作物是(  )
A.油菜 B.水稻
C.亚麻 D.玉米
4.下列有关图示种植业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科技水平高
B.水利工程量大
C.单产高
D.机械化水平低
5.图中阴影(斜线)部分发展该农作物的优势条件是(  )
A.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 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 D.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答案 3.B 4.A 5.B
解析 第3题,依据图示大陆轮廓,可判定该区域为东亚、东南亚及南亚等地区,又由于该农作物主要在季风区平原分布,故应为水稻。第4题,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为:①小农经营;②单产高,但商品率低;③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第5题,季风水田农业区开发历史悠久,可供开发的土地少,季风区具有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气候条件;该区人口稠密,稻米需求量大,商品率低,对交通运输条件要求不高。
读下图,完成6~8题。
6.M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水稻种植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混合农业
7.M区域农业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不包括(  )
A.当地广阔的市场
B.便利的交通运输
C.先进的科技
D.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
8.对M区域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农场里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 ②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和玉米 ③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是其基本特征
④多以自给自足的家庭小农场经营为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6.C 7.A 8.B
解析 第6题,M区域位于美国中央大平原,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第7题,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优势条件有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地形平坦开阔,五大湖、密西西比河水源充足,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交通便利,科技发达,机械化程度高。当地不是主要消费市场。第8题,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和玉米,以家庭大农场经营为主,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

下图为“我国2001年~2012年水稻种植面积与产量的变化图”。据此完成9~10题。
9.2001~2012年间,我国水稻(  )
A.种植面积不断增加 B.总产量持续增加
C.单产量明显增加 D.总产量与种植面积变化一致
10.2001~2012年间,水稻产量重心由(30.2°N,114.4°E)移至(31.5°N,114.8°E),其主要原因是(  )
A.市场的变化 B.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C.劳动力迁移 D.东北机械化水平提高
答案 9.C 10.B
解析 第9题,读图可知,种植面积和产量都是波动变化的,且种植面积变化幅度小于产量变化幅度,故选C。第10题,水稻产量重心向东、向北移动,最可能是因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下图为“北半球某农场的工作历程(农事安排)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
A.季风水田农业 B.自给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混合农业
12.依图示信息可知该农场可能分布在(  )
A.英国 B.加拿大
C.马来西亚 D.德国
答案 11.C 12.B
解析 第11题,从图中的农事安排可知该地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且对产品进行销售,所以为商品谷物农业。第12题,该农业地域类型多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和我国的东北和西北地区。
13.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C所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①混合农业 ②商品谷物农业 ③季风水田农业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填序号)
(2)B处农业地域类型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
(3)与A处相似的农业地域类型在我国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地区。在世界上A类农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
(4)A处农业地域类型的地理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该地此类农业地域类型主要特征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美国发展A类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包括: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
(6)为A类农业提供机械、技术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双选)(  )
A.人口密度 B.先进的科学技术
C.便利的交通运输 D.发达的工业
答案 (1)② ③ ①
(2)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人口密集,粮食需求量大;劳动力资源丰富;雨热同期;水稻种植历史悠久。
(3)西北 东北 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国。
(4)美国中部平原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5)地势平坦广阔 土壤深厚、肥沃 水源充足 气候温和,降水丰富,雨热同期
(6)BD
解析 第(1)题,结合A、B、C在图示中的位置可知,A为商品谷物农业区,B为季风水田农业区,C为混合农业区。第(2)题,B为季风水田农业区,这里发展季风水田农业区位优势明显,主要表现在自然条件优越;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人们喜食大米,市场广阔等方面。第(3)题,由于A处为商品谷物农业区,所以该种农业类型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地广人稀的东北和西北地区。同理,发展该种农业生产的国家也应具备地广人稀的条件。第(4)题,由图示可知A处为美国的中央大平原,这里的农业具有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的特点。第(5)题,美国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表现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雨热同期等。第(6)题,美国发达的工业为农业提供机械,先进的科技为发展农业提供技术支持。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乌克兰地处东欧平原南部,地势平坦,是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这种黑土地是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地表植被死亡后经过长时间的腐蚀形成腐殖质后演化而成的。19世纪中期以后,这里逐步成为重要的农业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
材料二 下图为乌克兰植被和土壤分布图。
材料三 下图为卢茨克、基洛沃格勒、格尼切斯克三地的气候资料图。
(1)描述乌克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分析乌克兰黑土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原因,并阐述该地区农业开发可能对黑土产生的不利影响。
(3)判断乌克兰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答案 (1)大致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西北-东南方向更替。
原因:受纬度和地势影响,自北向南气温升高;受海陆位置影响,自西向东降水减少。
(2)植被覆盖良好,为黑土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年均温较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利于有机质积累;地形平坦广阔,以流水沉积为主,土壤侵蚀少,导致土层厚,有机质积累丰富。
土地过度开垦,易导致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加剧风力侵蚀作用,黑土肥力下降;农药使用,使土壤遭到污染。
(3)商品谷物农业。自然条件: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夏季温度高,热量丰富,降水适中;地处东欧平原,地形平坦、宽广;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黑土面积广,土壤肥沃。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劳动力充足;人均耕地面积多;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解析 第(1)题,据图可以看出自然带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西北-东南方向更替。南部地区纬度低,气温高;降水主要来自大西洋,受海陆位置影响,降水自西向东减少,引起自然带变化。第(2)题,黑土有机质含量丰富主要从植被提供有机质,有机质分解少、侵蚀弱等方面分析。农业开发一方面使植被减少,有机质含量减少,同时使外力侵蚀加剧,产生土壤污染等。第(3)题,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广人稀,是世界著名的商品谷物农业区,农业区位条件主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角度分析。
考点题点细目表
考点
题点
题目序号
季风水田农业
1.基本特征识记
15
2.区域分布图
3-4,13-14,15
3.统计图表
1-2,9-10,13-14
商品谷物农业
1.基本特征识记
15-16
2.区域分布图
6-8,15-16
3.统计图表
1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