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一节 人类对生物圈的依赖 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章 第一节 人类对生物圈的依赖 课件(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5-22 10:4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古楼兰国的消失原因1、全球气候旱化是大背景
2、高原隆起是地域因素
3、人类过度开发加速罗布泊消亡==楼兰文明消亡的启示==
塔里木河下游科考队在探寻古楼兰如何消亡之谜时,深切地感受到了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自身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专家分析发现,水源和树木是罗布荒原上绿洲能够存活的关键。楼兰古城正建立在当时水系发达的孔雀河下游三角洲,并曾有水土滋养中长势繁茂的胡杨树供其取材建设。尽管更多学者指责楼兰人不加控制的砍伐了树木,毁掉了自己的生存根基,但科考队通过本世纪初发现的珐栌文和竹简等文献资料了解到,世界上最早的保护森林的法律正出自于这里。
从法令的严厉程度不难看出,保护已是刻不容缓,树木与水源是唇齿相依的关系,没了绿色的依托,绿洲变沙漠就是指日可待了。
楼兰曾有积粟百万、威服外国的壮举,曾有狭制丝路、左右西域的辉煌,然而人类活动的加剧以及水系的变化和战争的破坏,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楼兰地区由绿洲变成了荒漠。成败兴衰之间的落差只能给后人留下未尽的思考,凭吊远去的文明。第一节 人类对生物圈的依赖【学习目标】1.知道人类对资源的利用情况
2.明确合理利用生物圈中资源的意义。
3.描述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4.认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导学过程】自主探究
阅读教材123页~125页(相关链接)有关“人类对资源的利用”部分,并结合“分析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人类在生物圈中凭借着聪明才智和勤劳勇敢,开发和利用着生物圈中的各种资源。有些资源,自然界的供给是有限的,它们最终会 ,如 等;有些资源是能够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 或 的,如 等。枯竭煤和石油自然恢复 再生2.“分析讨论”中,哪种砍伐方式在不减少未来供应的前提下,使人们能定期获取一定数量的木材?完全砍伐和选择性砍伐各有哪些利弊?自主探究
阅读教材123页~125页(相关链接)有关“人类对资源的利用”部分,并结合“分析讨论”,完成下列问题:分析与讨论:完全砍伐和选择性砍伐各有哪些利弊?哪种砍伐方式会在不减少未来供应的前提下,使人们能定期获取一定数量的木材?完全砍伐优点:便于工人砍伐,节约成本,工作效率高。
完全砍伐缺点:会对森林形成永久性的破坏;破坏环境,使林中动物失去家园;使土壤裸露,土质变差等。
选择性砍伐优点:可使木材得到可持续利用,又能保护森林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持水土。
选择性砍伐缺点:倒下树木会压坏其他树木;给砍伐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成本会增高,效率低。3.有人说:“保护生物圈中的各种资源,就要完全禁止对其开发和利用。”也有人说:“我们必须利用生物圈中的资源,但是要边利用,边保护。”对于这两种观点,你怎么理解?自主探究
阅读教材123页~125页(相关链接)有关“人类对资源的利用”部分,并结合“分析讨论”,完成下列问题:认同观点2。保护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利用。因为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再生性资源。非再生性资源如石油煤炭等在使用后不能再生,这些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而且可再再生资源在受到严重破坏后,也不能再生。所以要合理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
4.人类可以怎样对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5.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________与______的可持续发展、_____的可持续发展和 _____的可持续发展等。自主探究
阅读教材123页~125页(相关链接)有关“人类对资源的利用”部分,并结合“分析讨论”,完成下列问题: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条件下利用资源、节约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自主探究 阅读教材125页~126页有关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部分,并结合“分析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6.人们过度放牧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
 过度放牧会因牲畜密度过大,引起土壤板结,草量减少,导致草原植被结构破坏,可利用的牧草急剧衰败,阻碍牧业发展造成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7.我国为什么作出了退耕还林还牧的决定?谈谈你的看法。 实施退耕还林还牧,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水土流失问题,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有效增强防涝、抗旱能力、提高现有土地生产力,还能为平川地区和中下游地区提供生态保障,促进工农业更快地发展。8.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休渔政策?过度捕捞对渔业资源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9.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所导致的 _________和_____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重叠发生,形成所谓的“复合效应”,严重威胁着 _______的生存。因此,人类对资源的利用要 ______、______,既要考虑 _______,更要考虑 _________。自主探究 阅读教材125页~126页有关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部分,并结合“分析讨论”,完成下列问题:人类和其他生物科学合理权衡利弊短期效益长远影响我国实行休渔政策,目的是要保护产卵期的亲鱼和育肥期的幼鱼;休渔期间的滥捕一方面会导致幼鱼尚未长大即被捕捞上来,影响渔业的产量;另一方面,将产卵期的亲鱼捕捞上来,又会导致鱼的繁殖率下降,鱼的数量减少,最终造成海洋资源枯竭。
生态系统破坏环境污染看图说话: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休渔政策?过度捕捞对渔业资源将产生怎样的影响?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面对人类对生物圈的破坏,我们是无能为力还是有所作为?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应该对自己提出怎样的要求呢?【中考链接】1.(2010·苏州)下列关于对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B.防止汽车尾气污染,鼓励骑电动车
C.杜绝污染物的随意排放
D.对自然资源要合理开发,重视新能源开发
2.(2011·济宁)为保护环境而提倡的“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消耗用到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出量。下列各项属于低碳生活的是( )
①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到方式出行 ②农田秸秆焚烧处理 ③少开空调、少吹风扇 ④电脑始终处于开机状态⑤少看电视,多户外活动 ⑥购物时自带环保袋,减少使用塑料袋 ⑦用餐时尽量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具
A.①③⑤⑥ B.②④⑤⑦ C.①②③⑤⑦ D.①②③⑥【达标测评】1.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多,人类对木材的需求也日益增多,森林的数量越来越少。我们解决需求矛盾、正确对待森林的方式是( )。
A.绝对不能再砍伐,永久保护森林
B.完全砍伐,然后再植新苗
C.根据森林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砍伐
D.彻底砍伐,为人类提供足够的木材
2.生物圈能够给人类提供许多种资源,下列各项属于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是( )。
A.水 B.森林 C.风 D.石油
3.现在,我国大力提倡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
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减少固体垃圾污染 D.避免其传播人类疾病CDB4.我国特有的淡水哺乳动物白鳍豚正濒临灭绝,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其适应环境的能力下降
B.外来物种的人侵,在竞争中被淘汰
C.乱捕滥杀且栖息环境遭到严重污染
D.营养级较高,食物不足
5.造成生态系统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 )。
A.种内斗争 B.竞争
C.人为因素 D.自然灾害【达标测评】CC6.我国野生虎已经处在灭绝的边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野生虎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下降
B.野生虎处的营养级较高,食物不足
C.野生环境污染造成虎的出生率下降
D.野生虎被乱捕滥杀且栖息的森林减少
7.我国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13世纪时曾是肥沃的森林草原带,而现在不少地区已成荒山秃岭、土地沙化,其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寒流长期侵袭
B.地震引发地壳运动
C.人类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
D.长期干旱,造成沙漠化【达标测评】DC【拓展延伸】2007年3月1日起,《甘肃省草原条例》开始正式施行。规定今后采挖草原野生植物必须持有采挖证,并对这些植物实行限量采挖,对经营草原野生植物实行专营、许可证管理制度。该措施旨在防止人们为采挖冬虫夏草等名贵中药材而破坏草原。请你预测,若没有该条例,任由人们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而破坏草原,对草原生态系统将会有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