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课件(共35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课件(共35张幻灯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5-22 07:1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古老的运输方式
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
——发展经济的“先行官”
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包括:
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这五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各自的优缺点,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不同而有重要的作用。
铁路运输

铁路运输
地位: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优点: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缺点:造价高,消费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大,短途运输成本高
对象:大宗,笨重,长途运输以及大量容易死亡、变质的鲜活货物等,如矿石、金属等
公路运输

公路运输
地位: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 位日趋重要
优点: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适应性强
缺点: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对象:短程、量小、容易死亡、变质的鲜活货物等
水路运输

水路运输
地位:历史悠久的运输方式
优点: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缺点:速度慢,灵活性、连续性差
对象:大宗、远程、时间要求不高的货物,如粮食、矿产品等
航空运输

航空运输
地位: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优点:速度快,运输效率高
缺点: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设备投资大,技术
要求严格
对象:急需、量小、贵重的货物,如急救药品等
管道运输

管道运输
地位: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
优点:运量大,损耗小,安全性能高,连续性
强,管理方便,占地少,不占农田
缺点: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对象:液态或气态货物,如石油、天然气等
对比:几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对比
比较项目 排列顺序
按运量
按投资
按运费价格
按速度
按灵活性
按连续性
按稳定性
由大到小为:海运—铁路—河运—公路—航空
由大到小为:铁路—公路—航空—河运—海运
由大到小为:航空—公路—铁路—河运—海运
由快到慢为:航空—铁路—公路—海运—河运
由大到小为:公路—航空—铁路—河运—海运
由好到差为:铁路—公路—航空—海运—河运
由大到小为:铁路—公路—航空—海运—河运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如何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总运价






空运
水运
铁路
公路
距离(千米)
0
80
550


货物四种运输方式运费与运距相关曲线示意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思考:货物运输选择的最佳方式?
运距<80千米,最廉价是公路;
80<运距<550千米,最廉价是铁路;
运距>550千米,最廉价的运输方式是水运;最昂贵的运输方式是航空,它适合运送的货物特点是轻型、贵重、急需。
应用体验: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为下面的行程安排最适宜的交通方式:
1.从乌鲁木齐到北京开会,第二天必须赶到。
2.暑假从上海到大连旅游,想节约交通费用。
3.从重庆到武汉,沿途观赏三峡风光。
4.从拉萨到西宁,沿途参观访问。
5.由武汉到郑州探亲。
航空
海运
河运
公路
铁路
1.把两箱急救药品从广州运到北京。
2.把煤炭从山西运到秦皇岛。
3.把新鲜蔬菜从郊区运到市区。
4.一批钢材,从重庆运到武汉。
下列货物用哪种运输方式最为适宜?
铁路
公路
河运
航空
应用体验: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读我国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周转量构成表,完成下列问题:
运输周转量(%) 铁路 公路 水运 管道 民用航空
货运周转量 39.3 13.8 44.9 1.9 0.05
旅客周转量 44.9 46.3 2.6 0 6.2
占货运周转量比重最小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该运输方式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
占货运周转量比重最大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该运输方式占旅客周转量比重较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
从整体看,目前作用最大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
民用航空
成本高、运量小
水运
速度慢
铁路
交通运输发展趋势

普通火车
时速80—100千米
高速铁路上的火车(子弹式车头)
时速可达350千米
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高速化
交通运输发展趋势

欧洲高速铁路的发祥地——法国
【世界最快的火车(4402号试验车)
时速574.8公里】
交通运输发展趋势
集装箱码头
发展集装箱运输,节省包装和仓库费用,便于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保证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思考:这体现了交通运输方式的什么发展趋势?
专业化
交通运输发展趋势
早在1980年,日本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油轮载重量达56万吨,甲板可容纳4个足球场。油轮是指运载石油的轮船,一般情况下油轮越大,运输的成本越低。一般把25万吨级以上的油轮,称为超级油轮。
思考:这体现交通运输方式的什么发展趋势?
大型化
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方向
高速化
专业化
大型化



高速铁路、磁悬浮高速列车
巨型油轮
集装箱运输、专用铁路、港口
交通运输发展趋势
提高运行速度,缩短时间,增加通过能力
扩大运输工具的装载量
节省包装和仓库费用;装卸作业机械化;保证货物运输安全
二、交通运输布局
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和人们活动的需求,各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联合,各种交通运输线、点交织,形成了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

交通运输线:如铁路、公路、航道
交通运输点:如港口、车站、航空港
构成要素


单一方式
的运输网

铁路
运输网

公路
运输网

内河
水路
运输网

航空
运输网

管道
运输网


运输方式

铁路

公路

内河
水路

航空

管道


不同地域的
综合运输网


复合方式
的运输网


铁路
公路



铁路
公路
内河
水路

国家级

大区级

省级
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

交通运输线和点类型不同,但各种交通线、点布局、建设与发展都会受到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以及技术因素的影响

决定性作用

自然
因素
交通线路的分布
影响
选线
地形
气候
水文
地质
社会经济因素
修建
意义
人口
资源
城镇分布
工农业生产水平
科学技术
克服
自然障碍
交通线路走向与分布
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
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
区位因素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自然因素 地形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施工难度小,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 山丘地区地势起伏大,施工难度、工程量大,造价高;山区“之”字形线路营运里程长、成本高
地质 稳定地质可降低施工难度,保障运营安全 断层及地质灾害多发区,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
水文 河网稀疏的地区,桥涵长度小,利于施工,造价低 在沼泽地、冻土层及河网稠密区建设交通线,技术要求高,桥涵长度大;造价高
气候 青藏高原高寒缺氧;酷热的干旱区,多雨的湿润区,跨海大桥建设中的复杂的海洋气象条件及气象灾害等均不利于线路建设
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
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
经济因素 ①经济发达地区:一方面为线路建设提供充足资金;另一方面稠密发达的交通运输网可加强区间联系,加快客货流通,促进经济发展。②经济落后地区:建设交通线可促进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开发,带动区域经济发展。③直达国道、铁路距离短,节省运营时间,提高运营效率;地方性线路通过居民点多,运量大,运营效益高
社会因素 一方面,先进科技为线路建设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交通运输线建设可促进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带动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利于社会长治久安
环境因素 为保护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交通线应尽量避开;过境线路不要穿过城区,以减少对市区造成交通压力和环境污染
案例分析:南昆铁路的建设
合作探究
⑴分析南昆铁路经过的地区自然条件,及其对铁路建设的影响。(从地形、地质等方面分析)
⑵要克服自然条件的影响需要什么条件做保证?
⑶既然困难重重,为何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修建呢?
案例分析:南昆铁路的建设
南昆铁路从海拔78米的南宁盆地,爬上海拔2000米的云贵高原,中途跨珠江水系,在地势上有多次大的起伏,而且还要通过喀斯特地区和强地震区,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工程难度为铁路建设史上前所未有,桥隧总长度占全线总长的31%,其中桥梁476座,总长79.8千米,隧道258座,总长194.6千米。
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极为复杂
案例分析:南昆铁路的建设
南昆铁路 沿线附近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有南宁东南部的煤、广西平果的铝矿、百色附近的煤与石油,中段接近贵州西南部的煤矿,西段接近云南东南部煤矿及宜良附近的磷矿等。
途径19个县(市),全长898.6千米,吸引范围共计29个县市,人口约为2000万,分布着苗、壮、布依等10个少数民族;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这里是我国贫困人口最集中的地区。
合理布局交通网。促进资源开发,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旅游业发展。
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
经济方面
社会方面
案例分析:南昆铁路的建设
总结:南昆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经济因素:


社会因素:

科技因素:
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
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促进资源开发,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旅游业发展。
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极为复杂
先进的科技是保证
案例分析:南昆铁路的建设
补充:南昆铁路修建的意义
经济意义:
1、丰富的资源将西南内陆同华南地区联系,使资源优势同区位优势结合,带动西南地区经济发展;
2、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3、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和边境贸易,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
4、促进市场发展和商业繁荣;
5、带动与商业、旅游业相关的服务业及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
政治意义:
1、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巩固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
2、南昆铁路穿越西南边疆,战时可以发挥巩固国防、保卫边疆的作用。
战略意义:
有利于我国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交通运输点的区位选择
交通运输点的区位选择

港口

汽车站

航空港
交通运输点的区位选择
1、港口的区位因素




陆域条件





港口
航行条件
水域条件




停泊条件
筑港条件
城市条件
腹地条件
自然因素决定港口的位置;经济腹地决定港口的兴衰;城市依托决定港口的发展。
交通运输点的区位选择
1、港口的区位因素
水域条件要利于航行、停泊;筑港条件影响港口的规划建设:平原地形利于港口平面布置,但航道容易淤积
自然因素:
腹地范围及其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港口兴衰;城市为港口建设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
社会因素:
河港要求河宽水深,位于或靠近城市、陆路交通便利的地方;海港要求有背风、避浪、水深的海湾,与其他交通干道系统相连
选址要求:
交通运输点的区位选择
2、汽车站的区位因素

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但要求地面开阔平坦、位置适宜
自然因素:
数量、密度、规模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社会因素:
与市内干道系统和其他对外交通相连
选址要求:
交通运输点的区位选择
3、航空港的区位因素
(1)地形:平坦开阔——利于跑道建设以及飞机起降;坡度适当——保证排水。
(2)地质良好稳定——保证地基稳定。
(3)气候要素——晴朗、少云雾、空气洁净;跑道沿盛行风的方向修建,利于飞机起飞和降落。(飞机逆风起降)
(4)与城市有一定的距离,但与城市要有高速交通联系
原因: 航空港噪声污染大;占地面积很大,城市用地紧张,地价高
(5)社会经济因素: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人流、物流频繁地区最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