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课件(共26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课件(共26张幻灯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5-22 07:1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一、地理环境决定论
(1)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
(2)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
(3)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很大
1、产生的历史背景
(采猎文明时期)
2、核心思想

地理环境
1、决定人类的 生理 和 心理 特征。
2、决定人类的民族特征、文化发展、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
3、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代表人物——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强的。”


听天由命、天命论、宿命论


图腾崇拜的产生:

古代中国的图腾崇拜出现的比较早,在仰韶文化中期就出现了明显的图腾崇拜。如半坡人因为住在水边,以捕鱼为生,于是他们把鱼神化为自己的图腾。在他们的生活器具上到处都有鱼形纹、人面鱼纹;北方游牧民族的狼图腾、汉族龙图腾等。
3、局限性

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二、人类中心论
1、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人类利用和改造 地理环境 的能力不断提高
3、地理环境决定论受到否定和批判,“人类中心论”的思想应运而生
1、产生的历史背景
(农业文明时期、工业文明时期)
( 1)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作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利用的对象
(2)一味地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
(3)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核心思想
代表人物:
培根----“要命令自然,就要征服自然”
“人定胜天”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
“把粮食种到山顶上,把水稻种到湖中央”

(1)人地关系对立
(2)地理环境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3)甚至威胁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
3、人地中心论思想的结果是:
产生了那些问题?
资源?
环境?
人口?
该怎么发展?
20世纪70年代.围绕环境与发展问题,国际上出现了悲观派与乐观派的大论战。

悲观派:
过分强调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而忽
略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乐观派:
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忽地理环境对人
类社会的发展影响。

两派的激烈争论,加深了人们对全球环境的认
识.孕育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
20世纪70年代,围绕环境与发展问题,国际上出现了悲观派与乐观派的大论战。
悲观派:
过分强调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而忽
略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乐观派:
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忽地理环境对人
类社会的发展影响。
两派的激烈争论,加深了人们对全球环境的认
识.孕育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
三、人地伙伴论
1、产生的历史背景
(1)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2)人类开始反思以往行为对地理环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3)重新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逐步建立人与地理环境的新型伙伴关系。
(后工业文明时期)
2、核心思想
(1)人类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也具有反作用。
(2)人类应当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
3、意义
(1)倡导人类在积极认识、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适度、有效的改造自然;
(2)谋求人地关系的和谐统一;
(3)推动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
和可持续发展;
为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
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思想理论 时期 人地关系 核心思想 产生后果
地理环境决定论 采猎文明时期 崇拜自然 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很低,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 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社会发展,人类只能被动适应环境。
人类中心论 农业文明时期 改造自然 地理环境被看做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利用的对象 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甚至威胁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
工业文明时期 征服自然
人地伙伴论 后工业文明时期 谋求人地和谐 人类反思对地理环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重新认识人地关系,逐步构建新型伙伴关系 遵循自然规律,合理改造自然,谋求人地关系和谐统一,推动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
活动探究:
观点一:地理环境决定论
观点二:人类中心论
观点三:人地伙伴论
 “听天由命”反映我国古代某些人的思想,据此回答1-2题。
1、这句话反应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类中心论
C.人地相关论 D.人地伙伴论
2、该思想最初形成于(  )
A.农业社会时期 B.工业社会时期
C.人类社会早期 D.后工业化时期
A
C
3、下列做法或说法符合人类中心论的思想的是(   )
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D.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C
我国古代道教就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庄子·齐物论》)

4、“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 )
A.环境决定论思想 B.人类中心论思想
C.人地相关论思想 D.人地伙伴论思想
5、下列做法符合该人地关系思想的是(   )
A.在我国西南林区大量采伐林木
B.在黄土高原地区大规模开荒种田
C.在我国主要海域实行伏季休渔制度
D.在东北大面积开垦沼泽地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