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3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5.3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5-22 11:5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概念与区别。(重难点)
②理解与语言文字有关的条件反射是人类特有的。(难点)
2.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体会合作学习的愉悦。
②渗透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理念。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探究法、讨论法、谈话法、情境教学法等方法相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创设活动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使得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的状态。
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flash动画,学生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一、开展游戏,导入新课
大家好,首先我们来完成两个小游戏:第一个是“听口令,做相反的动作”,第二个是“听口令,说倒话”。(教师组织学生做简短游戏)
教师设疑:这两个游戏是不是属于反射活动?
学生讨论交流并说出理由。
过渡:请大家举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属于反射活动的例子?
学生举例,教师注意引导矫正。然后,教师点击课件出现反射的例子。
学生讨论交流,这些反射活动有什么不同?举例说明。
生1:婴儿会吃奶是生来就会的;小狗学算术是后来学的。
生2:狗吃到食物分泌唾液是生来就有的;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是后天形成的。
总结:这些反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先天性的,另一类是后天学会的。
(教师板书: 先天性 后天性)
【设计意图】利用小游戏,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很自然的引入教学内容。
二、引导探究、层层推进
1、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概念:
A、根据上一环节的反射例子的分析讨论,学生尝试说出两种反射的初步认识。
B、学生将课件中反射的例子进行分类,教师加以矫正。
过渡:条件反射是如何形成的呢?请看科学家们有趣的实验。
2、条件反射的建立:
A、建立过程展示:教师放映科学家巴甫洛夫对狗建立条件反射的实验的flash。
B、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分析:
教师设疑:食物和铃声刺激引起的唾液分泌反射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食物引起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铃声引起的反射是条件反射。
教师引导学生逐步观察P88条件反射建立的实验图,小组讨论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观察图1】,教师问:小狗分泌唾液属于哪一类反射?引起反射的刺激是什么?
学生交流:非条件反射,食物。
教师讲解:引起非条件反射的刺激称为非条件刺激,食物就是非条件刺激;
(板书:非条件刺激)
【观察图2】,教师问:铃声与狗分泌唾液有关吗?
生:无关。
教师讲解:此时的铃声我们称为无关刺激;
(板书:无关刺激)
【观察图4】,师提问: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属于哪一类反射?引起反射的刺激是什么?
生:条件反射,铃声。
教师讲解: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我们称为条件刺激,那么铃声就是条件刺激;
(板书:条件刺激)
教师设疑:同样是铃声,它是如何从无关刺激转变为条件刺激的呢?观察图片思考。
生:通过图3。
【观察图3】 ,师提问:图3中体现了哪两种刺激的结合?
生:食物与铃声的多次结合,也就是非条件刺激与无关刺激多次结合。
教师点拨:由此可以看出引起条件反射的条件刺激,都是由无关刺激经过与非条件刺激多次结合转变而来的。
C、通过反复训练,巴甫洛夫如愿以偿地让小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了。请大家以这个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思考一下问题: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完成以上问题。
教师适时总结板书:条件反射---暂时的、可建立也可消失、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用非条件刺激不断的强化。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
①条件反射的建立基础是非条件反射;
②条件反射的建立条件是非条件刺激与无关刺激的多次结合;
③一旦不用非条件刺激加以强化,条件反射可以消退。
过渡: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动画和环环相扣的问题的逐步展示,进行分析交流,让学生一步一步剖析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3、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区别与联系。
A、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7-88页。
教师设疑:膝跳反射的反射类型是什么?参与这一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哪里?
学生讨论交流: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参与这一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教师补充:脊髓是在大脑皮层以下的低级神经中枢。
教师设疑:听口令,做相反的动作属于哪类反射?参与这一反射的神经中枢有哪些?
学生互相补充:听口令,做相反的动作属于条件反射;参与这一反射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中枢,参与的中枢有听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语言中枢。
(教师板书: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低级神经活动,高级神经活动)
B、引导学生依据板书,整体领会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和联系。
低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先天性反射 后天性反射
反射中枢位于脑干或脊髓 反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适应的是不变的环境 适应的是多变的环境
反射弧是固定不变的、永久的 反射弧是暂时的、易变的、可以消退的
吃梅子分泌唾液 看见梅子分泌唾液;谈梅子分泌唾液
C、教师强调区别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方法:
①可以看一下是不是生来就有的还是后天形成的;
②要看参与完成这一反射有没有大脑皮层参与。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对本节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更好的区分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过渡:下面大家就来辨析一下,吃梅、看梅、谈梅分泌唾液的反射类型。过渡到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A、人类的反射:教师放映人吃梅、看梅、谈梅的flash动画。
人在吃梅、看梅、谈梅时都分泌唾液,这些活动有什么区别?
学生讨论交流:吃梅分泌唾液属于非条件反射,看梅、谈梅分泌唾液属于条件反射
B、动物的反射:教师放映狗吃骨头、看骨头、谈骨头的flash动画。
狗在吃骨头、看骨头、谈骨头时都分泌唾液,哪一个过程是虚构的?为什么?
生:狗谈骨头分泌唾液,因为小狗没有语言中枢。
狗在吃骨头、看骨头时分泌唾液,这两个活动有什么区别?
生:吃骨头、看骨头时分泌唾液,分别属于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C、人类与动物的条件反射有何异同点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9页第一段思考。
相同点:教师放映人看梅时分泌唾液,狗看骨头时分泌唾液的flash。
生: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的信号发生反应,建立条件反射。
教师点拨:如颜色、形状、气味、声音、光等都是具体信号。
不同点:教师放映人谈梅时分泌唾液,狗谈骨头时分泌唾液的flash。
生:人能对具体信号抽象出来的语言和文字发生反应建立条件反射,与人特有的语言中枢有关。动物没有语言中枢,无法对语言文字发生反应建立条件反射。
教师点拨:①语言文字不是指其本身,而是指语言文字的含义,要理解和想象。②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必须有语言中枢的参与。
【设计意图】设计动画“人吃、看、谈梅时分泌唾液”及虚构动画“狗吃、看、谈骨头时分泌唾液”相比较,更容易突破“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这一难点。
D、练习:找出哪些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谈虎色变、吃梅止渴、鹦鹉学舌,画饼充饥、草木皆兵,下笔如有神、阅读课文、朗诵诗文、画画、写字等等。
过渡: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反射的内容,大家能否用我们学习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呢?
三、知识拓展:
我们的学习属不属于反射?属于什么反射?
右图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分析遗忘曲线我们可以得出什么规律?怎样让我们已经学会的知识(也就是已经建立的条件反射)不容易忘记?
请你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个拓展的设计,运用所学的条件反射的知识,解释我们的学习问题,帮助学生学会学习,逐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下面我们来一起总结:教师放映课件
五、课堂检测: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根据时间重点点评
1、下列现象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_________,属于条件反射的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人类所特有的反射是________________。
①老马识途 ②新生的婴儿会吃奶 ③鹦鹉学舌 ④聋哑人彼此用手势互相介绍劳动经验 ⑤学生听见铃声,跑进教室 ⑥寒冷使人打哆嗦 ⑦斑马逃避狮的追捕 ⑧海狮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分泌唾液 ⑨谈虎色变 ⑩风沙吹进眼里,出现流泪现象
2、下列不属于条件反射的特点的是( )
①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②后天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③可以消退 ④不会消退 ⑤低级的神经活动 ⑥高级的神经活动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④⑤ D ②③⑥
3、训练小白鼠走迷宫。第一种训练方案是在出口处放置食物,第二种训练方案是在进口处放置食物,第三种训练方案是什么也不放。哪一种训练方案使小白鼠学得最快?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下图是狗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该条件反射建立过程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D表示狗吃食物分泌唾液,这是_____反射,其中枢在________。
(3)图C表示狗听铃声分泌唾液,这是_____反射,其中枢在________。
(4)建立此条件反射,必须反复进行图A实验,说明条件反射是在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6)请根据狗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提出此实验所要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的知识较为抽象,如处理不好则枯燥无味,学生既没有兴趣也不易做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故本节教学力图在教师系统设计和引导下,从学生常见的或亲身体验过的生活现象入手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运用探究、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的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突破教学重难点,轻松掌握本节的各知识点,活跃课堂气氛,解决难点。
本节的不足之处是:本节学生活动和探究的环节较多,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还有一部分同学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如何缩小这部分同学与其他同学的差距,也是课改过程中需要老师探讨、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