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过关检测(一) 人口的变化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读图,回答1~2题。
1.若我国人口婚育的平均年龄为25岁,则下一次生育高峰出现的时段大约在( )
A.2010~2015年 B.2015~2020年
C.2025~2030年 D.2030~2035年
2.我国人口总数达到最高峰的时间大约在( )
A.2020年 B.2028年 C.2035年 D.2040年
解析:1.B 2.B 第1题,读2000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25岁以下的人口中,5~10岁的人口占比重最大,15~20年以后就成为育龄人口,因此B项正确。第2题,当自然增长率为0时,我国人口总数达最高峰。
下图为我国某地常住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回答3~4题。
3.由图可知( )
A.该地最有可能为北京市区
B.大量青壮年向国外迁移
C.计划生育导致青壮年比重降低
D.空巢老人问题比较严重
4.该地应该( )
A.开放计划生育政策,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B.鼓励人们进行性别选择,以平衡性别比
C.完善儿童教育设施,加强安全设施建设
D.鼓励老年人向外迁移和自主创业
解析:3.D 4.C 第3题,由图可知,该地常住人口中青年男女数量小,且男性少于女性,老龄人口比重非常高,这主要是由大量青壮年人口外出打工造成的。由于青壮年人口大量外迁,该地老龄人口比重高,空巢老人问题比较严重。第4题,该地人口老龄化和性别比失衡主要是由人口迁移造成的;青壮年人口外迁后,留守儿童的安全与教育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因此该地应完善儿童教育和安全设施;鼓励老年人外迁和自主创业不符合实际情况。
人口迁移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据此回答5~6题。
5.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例中,由生态问题引发的是( )
①三峡库区移民前往东部沿海 ②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 ③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西部边疆 ④陕西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6.一般而言,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区的( )
A.人口密度 B.人口容量?
C.人口构成 D.人口素质
解析:5.D 6.B 第5题,考查对生态移民概念的理解:由于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而进行的人口迁移。三峡为工程移民,东部知青迁入西部边疆是政治因素。第6题,有组织、大规模的移民过程,一定要考虑迁入区人口容量。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动中,鼓励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和务工人员以各种开工创办经济实体,打造“人回乡、钱回流、企回迁”的“归雁经济”效应。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可能出现“归雁经济”效应的省区为( )
A.粤 B.藏
C.川 D.浙
8.“归雁经济”现象带来的直接影响有( )
A.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
B.城市人口老龄化速度减缓
C.留守儿童比重降低
D.劳动力价格下降
解析:7.C 8.C 第7题,“人回乡、钱回流、企回迁”会使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中西部转移,因此,四川省大量在外务工人员会返乡就业,从而出现“归雁经济”效应。故选C。第8题,“归雁经济”使青壮年劳动力从城市转移到乡村,会使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减轻,城市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A、B错;劳动力回流并不会使城市劳动力价格或者农村劳动力价格下降,D错;外出打工的父母回乡后,留守儿童的比重降低,C正确。故选C。
读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图,回答9~11题。
9.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判断,图中①因素表示的是( )
A.环境承载力
B.科学技术
C.人口合理容量
D.突发性事件(例如战争、地震等)
10.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判断,图中②因素表示的是( )
A.环境承载力
B.科学技术
C.人口合理容量
D.突发性事件(例如战争、地震等)
11.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判断,图中③表示的是( )
A.环境承载力
B.科学技术
C.人口合理容量
D.突发性事件(例如战争、地震等)
解析:9.A 10.B 11.C 第9题,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第10题,人口容量受资源状况、科技水平、消费水平等影响。其中影响获取、利用资源的手段主要是科学技术水平。第11题,③表示的是人口合理容量,而指向③的箭头表示制约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
二、综合题(共56分)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 见下图。
材料二 见下图。
材料三 中国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2000年(灰色)和2050年(白色)。
(1)我国目前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________。(3分)
(2)由材料二可知我国人口到2030年将达到约14.5亿,到2050年却约为13.59亿,这是为什么?(5分)
(3)根据材料三,请说明我国在21世纪中叶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出怎样的特征?这种人口问题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哪些影响?(10分)
(4)中国在20世纪末“未富先老”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材料一说明可通过哪些措施解决老龄化的影响。(10分)
解析:第(1)题,我国目前人口增长模式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人口自然增长率,属于现代型。第(2)题,由材料二可知,我国2030年人口将达到约14.5亿(峰值),到2050年却约为13.59亿,主要是因为人口出生率进一步降低,老年人口增加等因素导致人口呈负增长。第(3)题,由材料三可以判断,我国在21世纪中叶人口年龄结构中青少年儿童比重降低,老年人口比重增加,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这种人口结构带来的问题有: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青壮年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第(4)题,中国在20世纪末“未富先老”的原因是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结合材料一,解决该问题的措施是大力发展经济;建立健全社会养老福利体系;弘扬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构建和谐的家庭养老模式;适当延长老年人退休年龄等。
答案:(1)现代型
(2)人口出生率进一步降低,老年人口增加等因素导致人口呈负增长。
(3)年龄结构特征:青少年儿童比重降低,老年人口比重增加,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带来的问题:劳动力不足,国防兵力源足,青壮年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
(4)原因: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措施:大力发展经济;建立健全社会养老福利体系;弘扬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构建和谐的家庭养老模式;适当延长老年人退休年龄等。(答出两点即可)
13.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2011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产业和空间的转移(占总量比重)。读图和表,完成下列问题。(28分)
流出
省(市)
四川
湖南
安徽
江西
河南
贵州
占总量比重/%
16.1
10.6
10.6
8.6
8.3
6.1
流入
省(市)
广东
浙江
上海
江苏
北京
福建
占总量比重/%
35.5
8.9
7.2
5.6
5.6
5.6
(1)据图分析2011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其原因。(12分)
(2)据表分析2011年我国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并说明主要原因。(10分)
(3)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对迁入地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主要有哪些?(6分)
解析:第(1)题,从图甲可知,农村劳动力主要向第二(工业)、第三(餐饮业等)产业转移;从图乙可知,转移空间以乡镇内就地转化为主,同时向省外转移。第(2)题,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引起的,既有推力作用的影响,更有拉力作用的吸引。第(3)题,跨区域迁移的迁入地主要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大中城市,人口迁入对工业化、城市化及产业优化等方面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答案:(1)从产业结构看,劳动力主要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第二、三产业快速发展,经济效益高,吸引力强。从转移的空间看,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就地转化的同时大量向外流动或迁移;就地转化是因为离土不离乡,可同时兼顾农业生产活动;向外流动或迁移是因为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2)主要由中西部省区流向东部沿海省区;从经济欠发达的省区流向经济发达的省区。主要是经济原因(或为了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生活环境等)。
(3)推动工业化发展;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优化产业结构。
章末过关检测(三)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全国卷Ⅱ)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集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据此完成1~2题。
1.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 )
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
2.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 )
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 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
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 D.投入更少,生产成本更低
解析:1.B 2.C 第1题,从题目材料中“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可知,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具有知名品牌的农产品,故选项B正确。第2题,根据题目材料可知,庄园经济“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可使现代茶庄园产品更多,效益更高,故选项C正确;因庄园经济是依托知名品牌发展起来的,因此“品牌更多”不是突出优势,故选项A错误;现代茶庄园生产优质产品,产品价格较高,故选项B错误;现代茶庄园是集约化、生态化经营,往往投入更多,故选项D错误。
转场是指山区牧民为了获得优质牧草,随着季节变化将牲畜赶往不同牧场的现象。下图为我国某山地转场线路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四季牧场。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表示夏季牧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与山地四季牧场形成关联度最小的因素是( )
A.山地所处纬度 B.山地相对高度
C.山地岩石类型 D.山地坡向
解析:3.C 4.C 第3题,为了充分利用四季的牧场草场资源,夏季应在海拔高的牧场放牧,给海拔低处草场充足的生长时间。冬季大雪封山,海拔高处牧场无法使用,只能在海拔低处放牧。第4题,山地所处纬度影响四季牧场分布的海拔,A项相关。山地相对高度影响四季牧场范围及类型,B项相关。山地岩石类型与四季牧场形成无关,C项关联最小。山地坡向影响牧草的长势,D项相关。
读几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5~7题。
地区
种植业比重
畜牧业比重
商品率
投入劳动力数量
①
86%
14%
20%
多
②
45%
55%
90%
少
③
8%
92%
89%
少
5.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A.季风水田农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种植园农业
6.与②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 )
A.刚果盆地 B.四川盆地
C.大自流盆地 D.墨累—达令盆地
7.提高③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 )
A.提高机械化水平 B.充分利用水资源
C.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D.合理开垦当地土地
解析:5.A 6.D 7.C 第5题,①地区种植业比重大,投入了大量的劳动力,且商品率较低,其农业地域类型应为季风水田农业。第6题,②地区种植业与畜牧业比重相差不大,且商品率高,投入的劳动力数量少,农业地域类型应为混合农业,与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刚果盆地主要是热带迁移农业;四川盆地主要是季风水田农业;大自流盆地主要是大牧场放牧业。第7题,③地区是大牧场放牧业,所以提高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下图为欧洲某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中的土地利用示意图,夏季上山放牧、农田两年轮种和种植橄榄是图示地区重要的农业生产特点。据此完成8~9题。
8.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 )
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商品谷物农业
9.该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水源不足 B.土壤贫瘠
C.洪涝频繁 D.气温较低
解析:8.B 9.A 第8题,读图可知,该地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商品率较高,为混合农业。第9题,由图中的地形区名称及该地大面积种植橄榄可知,该地为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最适宜植物生长的夏季降水少,水源不足。
下图中甲、乙、丙三地属于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读图,回答10~11题。
10.与甲地相比,丙地( )
A.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
B.市场广阔,农产品商品率高
C.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
D.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
11.影响甲、乙、丙三地的地域类型产生差异的主要条件是( )
A.经济条件 B.交通条件
C.社会条件 D.自然条件
解析:10.D 11.D 第10题,与甲地相比,丙地人口稠密,生产规模小,A错;农产品商品率低,B错;机械化水平低,C错;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D对。第11题,甲、乙、丙三地自然条件差别大,特别是气候条件差别较大,乙、丙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气温高;甲地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少,气温低,决定农作物种类不同,耕地类型不同,所以影响甲、乙、丙三地的地域类型产生差异的主要条件是自然条件。选择D。
二、综合题(共56分)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6分)
材料一 西班牙是世界上重要的柑橘栽培国家,产量居世界第五位;该国柑橘生产集中成片种植,集约化经营,形成优势产区。年出口柑橘占其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品种更新速度快,全年都有鲜果供应市场。鲜果上市前需经过采摘后的商品化处理,果农、包装厂、销售商各自独立,分工明确。
材料二 西班牙柑橘分布图。
(1)简析西班牙柑橘种植业产区的优势自然条件。(6分)
(2)西班牙与相邻的法国在欧洲水果、花卉等“时鲜业”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请分析两国发展时鲜业的比较优势。(8分)
(3)近年来,西班牙的柑橘销售很好,果农纷纷计划扩大种植面积,对此专业人士围绕“扩大还是保持种植规模”展开了讨论,请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12分)
解析:第(1)题,阴影部分为西班牙柑橘分布区,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影响柑橘生产的主要自然因素可以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第(2)题,两国均位于地中海沿岸地区,都有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合于花卉、水果、蔬菜的生长。西班牙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农产品的上市时间较早;法国比西班牙距离欧洲市场较近,运输更加便利。第(3)题,如果赞成扩大种植面积,可以从以下方面回答:扩大种植规模后,可以增加果农经济收入;便于开拓更大的国际市场;利于扩大就业机会等。如果赞成保持种植规模,可以从以下方面回答: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利于在适度规模种植的基础上提高柑橘的质量;利于延长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和观光旅游业。针对不同情况分析各自的优势即可。
答案:(1)地处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光热充足(或炎热干燥),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冬季温和,有利于作物安全过冬;沿海平原土壤肥沃;靠近水源,灌溉方便等。
(2)西班牙位于法国以南,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农产品上市较早;法国距离欧洲腹地(市场)较近,货物运输更加便捷。
(3)观点一:赞成当地扩大种植规模。理由:可以增加果农经济收入;便于开拓更大的国际市场;利于扩大就业机会等。
观点二:赞成保持原有种植规模。理由: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利于在适度规模种植的基础上提高柑橘的质量;利于延长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和观光旅游业。
13.红地球葡萄穗大、粒大、色泽艳丽、果肉脆硬、含糖量高,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近些年来渭北高原区形成了红地球葡萄专业产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30分)
(1)陕西省地形差异明显,其主要地形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2)渭北高原红地球葡萄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3)因红地球葡萄广受消费者青睐,当地政府欲扩大红地球葡萄种植规模,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12分)
(4)请为拓展红地球葡萄消费市场提出合理化建议。(10分)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陕西省范围包括陕北地区、关中平原地区、陕南山区,地形复杂多样。第(2)题,读图可知,渭北地区位于大陆内部,说明气候大陆性强,昼夜温差大;日照强,光热充足;降水较多,有黄河提供灌溉水源,灌溉便利;高原地形,多向阳坡地等利于葡萄生长。第(3)题,从经济发展角度分析,扩大红地球葡萄种植规模,能够增加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等。所以说合理。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扩大红地球葡萄种植规模,规模过大,会过度消耗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过度开垦,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加剧旱涝灾害等。所以不合理。第(4)题,要拓展红地球葡萄消费市场,需要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网络销售平台,拓展销售渠道;打造品牌,提高服务质量;加大宣传,加大营销力度等。
答案:(1)地形复杂多样;北部以高原为主,中部以平原为主,南部以山地为主
(2)气候大陆性强,昼夜温差大;光热充足;降水较多,灌溉便利;高原地形,多向阳坡地等
(3)合理。增加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
或不合理。规模过大,会过度消耗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加剧旱涝灾害等。
(4)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网络销售平台,拓展销售渠道;打造品牌;提高服务质量;加大宣传,加大营销力度等。
章末过关检测(二) 城市与城市化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读某城市空间分布图,完成1~2题。
1.上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 )
A.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B.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2.若乙处为新开楼盘,下列房地产开发商的广告词中,能反映其优美自然环境的是( )
A.毗邻大学,学术氛围浓厚 B.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C.视野开阔,俯瞰全城 D.水岸名邸,上风上水
解析:1.D 2.D 第1题,②功能区位于城市中心,市场广阔,且交通便利,最有可能形成商业区;①功能区占地最广,最有可能是住宅区;③分布在城市外缘,靠近铁路,交通便利,位于河流下游和最小风频上风向,最有可能是工业区。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处东西均临河,且位于河流上游地带,因此水岸名邸,上风上水最能反映出其优美自然环境。
2017年7月10日,马云杭州无人超市火热开业,实现“自动识别、即走即付”购物体验。它的背后则是集自主感知及学习系统、目标跟踪及分析系统和意图识别及交易系统于一身的IOT(物联网)技术方案。据此回答3~4题。
3.无人生活超市最适宜布局在( )
A.农村 B.工业区
C.商业区 D.住宅区
4.下列产业部门受无人超市冲击较大的有( )
①零售实体店 ②商业地产 ③运输公司 ④劳务市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3.D 4.D 第3题,无人生活超市主要销售日常生活用品,因此最适宜布局在人口密集的住宅区。故选D。第4题,实现“自动识别、即走即付”购物体验,改善了用户购物体验,方便了用户购物,冲击了零售实体店,①正确;不需要服务员与收银员,降低了超市劳动力成本,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影响劳务市场,④正确。故选D。
下图是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 )
①大城市化阶段 ②郊区城市化阶段 ③逆城市化阶段
④再城市化阶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阶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
①交通通达性差 ②地价昂贵 ③污染严重
④远离商业中心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5.A 6.D 第5题,目前我国许多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正处于城市人口增长阶段即大城市化阶段;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则正处于郊区城市化阶段。第6题,阶段Ⅱ中,郊区人口增长速度大于城区,城区的人口密度则有所下降,这一方面是因为城区地价高,部分居民迁到了郊区;另一方面是因为城区污染严重,人们选择了环境相对优越的郊区。
(全国卷Ⅰ)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 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7~9题。
7.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
A.服务种类 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 D.服务人口
8.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
A.技术创新 B.空间集聚
C.市场拓展 D.产品升级
9.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 B.降低人口密度
C.促进城市竞争 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解析:7.A 8.B 9.D 第7题,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使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说明各核心城市的服务职能和服务种类各不相同,即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等级、服务范围和服务人口是难以通过空间规划限制的。第8题,各城市服务职能和服务种类分工明确,必然会促进同类产业活动在同一城市的空间集聚,以获取规模效益。第9题,该区的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乡村地带)的周围,且城镇之间设置的绿地不可侵占,既有利于城市群的发展,又有利于城市环境的保护,充分说明了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优化了城乡用地结构。
读美国三个城市的居住地与市中心不同距离的就业人口比例表,完成10~11题。
城市
距离
波特兰
芝加哥
洛杉矶
5 km内
30
19
5
5~15 km
51
17
17
15 km外
19
64
78
10.据表判断,三个城市的规模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A.洛杉矶、芝加哥、波特兰
B.波特兰、芝加哥、洛杉矶
C.芝加哥、波特兰、洛杉矶
D.洛杉矶、波特兰、芝加哥
11.关于三个城市的交通状况,据表分析错误的是( )
A.波特兰——更有利于公共交通的运行
B.洛杉矶——对步行出行造成障碍
C.芝加哥——延长了人们的开车距离
D.洛杉矶——可减少交通拥堵
解析:10.A 11.D 第10题,距离市中心15 km外,居住的就业人口比例越高,说明城市面积越广、规模越大,故选A项。第11题,波特兰就业人口主要集中在离市中心较近的距离内,有利于公共交通的运行。芝加哥和洛杉矶就业人口大量集中在距离市中心15 km外,距离远,不利于步行出行,也不利于公共交通的运行,延长了开车距离,而且车流量大,易造成交通拥堵。
二、综合题(共56分)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0分)
材料一 世界城市化进程图。
材料二 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关系图。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主要异同。(16分)
(2)2000年发展中国家总人口数量为________亿,发达国家农村人口数量为________亿。(保留一位小数)(4分)
(3)结合材料二,分析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一般关系。(6分)
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12年年末大陆城镇人口为71 18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2.6%。
(4)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材料二中能表示中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是(2分)( )
A.① B.③
C.④ D.⑤
(5)下列关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2分)( )
A.城市人口比重一直在增加
B.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快是城市环境全面提高的结果
C.我国已完全实现了城市化
D.目前我国城市人口比重超过发展中国家(2000年)的平均水平
解析:第(1)题,通过图中数据和教材知识,很容易回答。第(2)题,结合公式: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总人口=城市人口/(城市人口+农村人口),即可计算出2000年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19.04×100)/39.3=48.4亿,同理可以计算出2000年发达国家农村人口约为3.3亿。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城市化水平越高;反过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又能促进经济的发展。第(4)题,由材料可知中国目前城市人口比重已达52.6%,结合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即可判断应为④点。第(5)题,中国城市人口比重并不是一直增加;目前城市化速度加快,与农村劳动力过剩和大量人口由乡村涌向城市有关,并不是城市环境全面提高的结果。
答案:(1)相同点: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数量增加;城市规模扩大。
不同点: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较低,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2)48.4 3.3
(3)经济增长必然带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又加速经济的增长。
(4)C (5)D
13.下图是1950~2050年世界上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变化趋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6分)
(1)比较欠发达地区与较发达地区农村人口的变化差异。(6分)
(2)据图分析2010年之后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8分)
(3)补绘出欠发达地区城市化率折线图,据此推断欠发达地区城市化发展特点。(12分)
解析:第(1)题,结合曲线的数据可知,较发达地区农村人口在减少,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在2010年前呈增长趋势,之后在降低。第(2)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出现剩余,并向城市迁移,从而导致人口数量减少。第(3)题,随着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发展速度加快,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缩小。
答案:(1)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在2010年前增加,之后减少;较发达地区农村人口逐步减少。
(2)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力过剩,城市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减少。
(3)画图如下。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不断缩小。
章末过关检测(五)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阅读诗句“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完成1~3题。
1.诗句描述的是__________聚落( )
①乡村 ②城市 ③平原 ④山区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诗句描述的聚落具有__________特点( )
①规模较小 ②空间分布相对分散 ③聚居的人口较少
④呈团聚型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产生诗句中聚落形态特点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土壤
解析:1.C 2.D 3.A 第1题,“板桥斜”说明地形崎岖,是山地地形;“鸡鸣”“浴蚕”等说明是乡村。第2题,受地形条件限制,乡村聚落规模较小,分布零散,人口少。第3题,山区因地势起伏大,坡度陡,致使山区的村落规模小而分散。
汕头市南澳大桥起于澄海莱芜围,终于南澳长山尾苦路坪,接环岛公路,路线长约11.08 km,其中桥梁全长9 341 m,连接线全长1 739 m。读图,回答4~5题。
4.下列哪些不是南澳大桥设计主要考虑的因素( )
A.台风 B.海水腐蚀 C.冬季积雪 D.地震
5.南澳大桥建设的影响主要有( )
①解决了制约南澳发展和岛上军民进出岛难的陆岛交通“瓶颈”问题
②不利于南澳港湾优势的发挥
③有利于促进汕头、南澳城乡一体化的协调发展
④有利于加快推进汕头深水港口建设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4.C 5.C 第4题,南澳大桥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台风活动频繁;海水腐蚀性强;该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这些都是大桥设计应考虑的因素。南澳大桥所处区域冬季降雪很少,不是主要考虑的因素。第5题,南澳大桥的建设解决了制约南澳发展和岛上军民进出岛难的陆岛交通“瓶颈”问题;有利于南澳港湾优势的发挥;有利于促进汕头、南澳城乡一体化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加快推进汕头深水港口建设。
下图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三种货运方式占全国的比重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地区是( )
A.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
B.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
C.西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西北地区
D.西北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
7.丁地区三类交通所占的比例都不大,其原因可能有( )
①需要进行交流的物资少 ②地形崎岖,修建铁路和公路的难度较大 ③气候恶劣,沙漠广布,修建铁路和公路的难度较大 ④河流因干旱,水量小,通航河段少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6.B 7.C 第6题,黄河中下游地区、西北水运比重很小,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水运发达,结合各个地区在全国的货运比重可以解题。第7题,西北地区河流少、水量小,航运价值不大;受地形条件的制约铁路和公路较少,货运量小。
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城市城区的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8~9题。
8.形成该城市空间布局形态的主导因素是( )
A.河流 B.资源 C.地形 D.交通
9.①②两城市建成区较其他建成区面积大的共同原因是( )
A.河流沿岸,水运条件优越
B.河流沉积岸,地形平坦开阔
C.水能丰富,发展水电
D.技术密集型工业迁入
解析:8.A 9.B 第8题,图示城区主要沿河流呈条带状分布。河流沿岸地形较为平坦、水资源充足,水运便利。第9题,①②两城市位于河曲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平地面积较其他河谷地带大,利于城市的发展。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0~11题。
10.假定该地区为台风登陆地附近,在登陆前16小时有一户外旅行团正在该地区活动,并计划在W、Y、Z、X四地中选一地露营,你认为最不可取的地点是( )
A.W B.Y C.Z D.X
11.该地区拟建一条公路,有人设计了一选线方案(如图)。方案沿线甲、乙、丙、丁四处中明显不合理的有( )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解析:10.C 11.C 第10题,由图可知,Z地位于山谷,如果该地区受台风的影响,山谷易受洪水、泥石流的影响,选择Z地露营不安全。第11题,图中公路在丁段穿越了多条等高线,坡度较大,不合理;该公路在丙处从聚落中部穿过,影响了聚落的交通且会带来污染,不合理;该公路在乙段没有必要弯曲这么大,也不合理;即该方案有3处明显不合理。
二、综合题(共56分)
12.读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28分)
(1)如果要在A、B两处选一处建水库,以解决甲镇的缺水问题,应该建在何处比较合理?理由是什么?(8分)
(2)分析影响图中铁路选址的原则。(6分)
(3)简述影响该区域聚落形态呈带状分布的自然条件。(6分)
(4)图示甲、乙、丙三个聚落中,易发展成较大城市的是哪一个?分析其区位优势。(8分)
解析:结合图中等高线分布可判断图示地区为一盆地地形。图中铁路线布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聚落在谷地中沿河呈带状分布。
答案:(1)A处。水库宜建在口袋形洼地的狭窄出口处,且水可以顺流到甲镇;在B地建水库可以淹没甲镇。
(2)在山区建修交通运输干线不仅成本高,难度也较大,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在丘陵山区,铁路应选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3)受山地(低山、丘陵)中的河流谷地影响,致使聚落在谷地中沿河呈带状分布。
(4)甲。地形平坦开阔;河流交汇处,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
13.下图是某地局部不完整信息的假想,B地区资源丰富。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8分)
(1)如果想在A、B两地之间兴建交通线路,请在图中画出你认为合理的线路,并说明理由。(8分)
(2)在依据图文资料规划A、B间交通发展蓝图时,对具体重点采用哪种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路、管道还是航空),产生了争议,无法抉择,请指出缺少的条件。(6分)
(3)根据图中的信息,请选择一个你认为比A城条件更具优势的地点作为港口,用“△”标在图中,并说明理由。(6分)
(4)若A为港口,简述在A、B两地之间兴建交通线路对A、B两地及其交通沿线地区的意义。(8分)
解析:第(1)题,山区交通线路的修建既要连接尽量多的居民点,又要考虑地形和线路长短,减小工程量,节省投资。第(2)题,运输方式的选择需要考虑运费、距离长短、运输货物特点以及区域所具有的运输方式等方面,而在图中缺乏这方面的判断信息。第(3)题,图中M处修建港口(见答案图)比A城修建港口更具优越的是自然条件的差异:位于河口处、水面开阔、风浪较小、地形平坦等。第(4)题,联系港口的交通线越长、越多,交通越便利,对港口来说有利于扩大经济腹地,增加吞吐量,会进一步促进港口的发展。对沿线地区:利于资源开发、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强地区间的联系,促进沿线经济发展等。
答案:(1)见图,按照甲或乙线路画均正确。
甲线路:连接居民区,使其受益;避开不利地形,减少工程量;相对安全。乙线路:连接居民区,使其受益;线路短,工程量小。
(2)①缺少比例尺,无法根据运输距离的长短,选择运输方式;②缺少运输货物(货源)的信息,货物性质影响运输方式;③两地间的水文状况(有无河流、流量情况、水位变化情况、有无结冰期)、气候条件等不明确。
(3)见上图中M点。①离C城更近;②地处大的海湾内,风浪较小,停泊条件较好。
(4)对A地:①扩大了港口的经济腹地(扩大了市场);②增加了资源的供应。
对B地:①加快B区域资源的开发,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③加强本地区与外界的联系,加强交流与合作;④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沿线地区:促进了沿线经济的发展。
章末过关检测(六)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表表示浙江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85年和2011年的土地利用类型。读下表完成1~2题。
2 2
2 2
3 3
3 3
1 1
3 4
1 3
1 3
1 1
1 4
1 1
1 1
3 4
3 3
2 2
3 3
1 2
1 1
3 3
2 2
3 2
1 4
1 4
1 4
3 3
1:湖泊 2:居民区 3:耕地 4:农家乐
1.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
A.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B.耕地面积大量减少
C.湖泊水质日渐变差 D.居民区分布趋于集中
2.为保护该地湖泊环境,当前应采取的首要措施是( )
A.实施退耕还湖,提高湖水的自净能力
B.改进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
C.合理规划农家乐,整治旅游活动的排污
D.严格控制居民区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湖泊
解析:1.C 2.C 从图中可以看出湖泊减少最多(12→5),居民区增加(4→6),耕地略有减少(9→8),农家乐大量增加(0→6),这种变化会导致空气湿度降低,湖泊水质变差。为保护湖泊,可合理规划农家乐,整治旅游活动的排污。
读某工业地域生产示意图,回答3~4题。
3.对该工业地域形成影响较小的是( )
A.煤炭 B.交通
C.市场 D.劳动力
4.该地域工业集聚的突出优点是( )
A.增加产品产量,提高产品质量
B.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降耗减排
C.减少劳动力数量,降低劳动成本
D.扩大市场规模,提高产品竞争力
解析:3.D 4.B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工业地域为规模较大的工业地域,煤炭是主要的工业原料,交通和市场对工业地域影响较大,对劳动力需求较小。第4题,结合工业集聚的目的,集聚不一定增加产量,但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降低能耗。
目前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则。回答5~6题。
5.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
B.城市人口、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C.与城市所在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合适有关
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
6.老城区改造过程中城市洪水发生频率增加,某校地理研究小组对城市洪水发生频率增加的原因进行了调查,下列调查结果最不可信的是( )
A.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填埋了许多的池塘和河道
B.大面积铺设水泥、沥青路面影响了地表水的下渗
C.城市道路排水设施不够完善
D.城市居民不再使用井水,导致了地下水位升高
解析:5.B 6.D 第5题,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城市人口、工业膨胀,产生大量工业“三废”,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第6题,城市洪水发生频率增加与路面硬化面积增大、排水系统不够完善、池塘河道减少有关,与城市居民不再使用井水无关。
生态小康家园是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在农户土地上,在全封闭状态下,将沼气、猪禽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组合在一起的一种生态农业庭院经济模式。读图完成7~9题。
7.夜间,农户用草垫覆盖塑性玻璃温室穹项,首要目的是( )
A.增加室内外温差 B.减少病虫害
C.减少水分蒸发 D.减少能量损耗
8.“楼顶花园,楼上家园,地面果园”是生态农业庭院的写照,楼顶花园的主要生态作用是( )
A.夏季隔热,冬季保温 B.增加湿度,利于产出
C.天然氧吧,实现零排放 D.资源再生,提高产能
9.该生态小康家园地源热泵使用的主要季节是( )
A.春季、夏季 B.夏季、秋季
C.春季、冬季 D.秋季、冬季
解析:7.D 8.A 9.C 第7题,夜间,没有太阳辐射,气温低,为了保持温室内的较高气温,农户用草垫覆盖塑性玻璃温室穹顶,这是为了减少能量损耗。第8题,“楼顶花园,楼上家园,地面果园”是生态农业庭院的写照,楼顶花园是人鱼花菜共生温室,主要生态作用是增加绿地,夏季隔热,冬季保温,A对。增加产出、提高产能不是生态作用,B、D错。是人工种植,不是天然氧吧,不能实现零排放,C错。第9题,该生态小康家园地源热泵使用的主要季节是春季、冬季,春季气温不稳定,有倒春寒等灾害,冬季气温低,C对。夏季气温高,不需要地源热泵。秋季作物大多成熟收获,对地源热泵使用需求较少,A、B、D错。
桑基鱼塘和蔗基鱼塘是我国南方地区的生态农业模式。据此完成10~11题。
10.为提高收入,围绕基塘生产建立工厂,下列工厂符合延长产业链的是( )
①钢铁厂 ②丝绸厂 ③水产品加工厂 ④冶炼厂 ⑤制糖厂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⑤ D.②③⑤
11.大约每年岁末,农民都习惯“干塘”(捕鱼、放干鱼塘的水、清理鱼塘),其主要目的是( )
A.清理鱼塘,可保持塘鱼的生活空间
B.市场鱼价较高,获利较多
C.消除塘中多余的有机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D.鱼类种类较多,需要分类养殖
解析:10.D 11.C 第10题,一般产业链越长,资源的利用率越高,收入、经济效益越高,基塘农业的直接产品有水产品、桑树、蚕丝、甘蔗等,利用这些产品可以再建水产品加工厂、丝绸厂、制糖厂等。第11题,基塘农业在塘底会积存没被完全消耗利用的有机质,若时间久了就会出现水体富营养化而影响渔业的生产。
二、综合题(共56分)
12.江苏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常熟市大豆产业循环是其中一个典型。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28分)
(1)仅用低温榨油方法生产,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有________种;用循环利用的方法生产,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至少有________种。(6分)
(2)按循环经济的方法生产出的服装产品,在欧美市场上非常畅销,原因是什么?(10分)
(3)循环利用的生产方式与普通的生产方式相比,其突出的好处有哪些?(12分)
解析:第(1)题,图示表明低温榨油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只有豆油;运用循环利用方法进行加工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有豆油、纱、布、服装、啤酒催化剂、食品添加剂、有机肥、饼干。第(2)题,天然蛋白纤维及其相关产品,原料取决于大豆纤维,属于绿色产品。第(3)题,循环经济实现了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答案:(1)1 8
(2)其产品来自天然植物蛋白纤维,属于绿色产品,对皮肤无刺激。
(3)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有利于节约资源;实现了“变废为宝”,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有利于保护环境;实现了农、工、商紧密结合,有利于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提高了农产品的加工深度,丰富了产品种类,拓宽了产品的市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13.下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类型区划分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28分)
(1)读图,描述我国可持续发展区域的空间分布规律。(10分)
(2)M地区在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3)N地区可持续发展中所面临的严峻生态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分)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我国可持续发展区域空间分布规律为从沿海向内陆,可持续发展状况从良好到较差。第(2)题,M地区为我国经济较发达的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环境问题以环境污染为主,经济发展中资源、能源不足。第(3)题,N地区为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地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极为脆弱。
答案:(1)从沿海向内陆,可持续发展状况从良好到较差状态。
(2)环境污染严重 资源、能源不足
(3)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地荒漠化严重、生态脆弱
章末过关检测(四)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自20世纪60年代,甲国开始在邻近乙国边境的地区设立边境工业区,吸引乙国的企业来此投资建厂,并从乙国进口原料和零部件,加工、组装成品后再销往乙国。目前,这些边境工业区已发展成规模不等的工业中心(见下图)。据此完成1~2题。
1.据图文资料推断,与乙国相比,甲国( )
A.劳动力价格较低 B.技术水平较高
C.消费市场较广 D.资金较雄厚
2.影响甲国边境工业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
A.廉价劳动力 B.交通运输
C.研发能力 D.环境质量
解析:1.A 2.B 第1题,甲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具有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第2题,根据题干可知,该工业布局在边境地区主要是因为这里交通便捷。
下图为我国某鞋厂同一款旅游鞋产销流程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该鞋厂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
①廉价的劳动力 ②广阔的市场 ③先进的技术
④低廉的地价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该鞋厂获利少的主要原因是( )
①该鞋厂旅游鞋质量差 ②该鞋厂的生产成本高
③该鞋厂自主品牌价值低 ④该鞋厂处于产品加工环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3.C 4.D 第3题,制鞋厂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业,要求有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我国为发展中国家,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该鞋厂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第4题,生产环节是整个产业链中获利最少的;从该厂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看,采用不同品牌价格相差悬殊。
位于加州硅谷附近弗里蒙特市的特斯拉电动汽车生产工厂,90%的零部件来自美国本土,生产线上的机器人几乎完成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部生产过程,为电动汽车配套服务的超级充电站开始在美国大量兴建。据此回答5~6题。
5.该企业零部件主要来自国内的原因是( )
A.吸引高素质劳动力 B.原材料供应充足
C.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D.加强企业集中管理
6.超级电动汽车充电站有别于普通充电站,特征是能快捷充电,但充电成本高。其选址一般优先考虑在( )
①高速公路服务区 ②住宅小区内 ③购物中心附近 ④工业园区附近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解析:5.C 6.D 第5题,根据材料,“生产线上的机器人几乎完成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部生产过程”可知,C正确;“生产线”是流水作业,属于生产工序,不是研发工序,不需要高素质劳动力;电动汽车零部件生产不是原料指向型工业;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管理不是主要原因。第6题,因充电成本高,所以,超级电动汽车充电站要选择车流量大的区域;高速公路、购物中心电动汽车多,而住宅小区、工业园区,电动汽车较少,①③正确。
读我国某城市不同距离工业集聚规模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完成7~8题。
7.距离该城市中心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③② B.②①③
C.①②③ D.③①②
8.自T1至T3阶段,该城市( )
A.工业集聚规模减小
B.缓解了市区环境的压力
C.②区域工业规模扩大速度最快
D.降低了市区的经济实力
解析:7.C 8.B 第7题,①为最早时期出现工业,且集聚规模T2后呈下降趋势,应为市中心区;③在T2后才出现工业集聚,且规模正逐渐扩大,应为郊区。第8题,T1至T3阶段,该城市中心区工业集聚规模减小,工业向郊区转移,缓解了市区的环境压力。
2017年11月10日,APEC在越南召开,习近平在工商领导人会议上强调,中国要坚定不移引领经济全球化向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发展,反对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而特朗普的讲话内容充满了“美国第一”的保守主义色彩。2016年10月,由中国F企业投资的全球最大汽车玻璃单体工厂在美国俄亥俄州竣工投产。之后,该企业又于2017年在德国新建一座玻璃制造工厂,以满足世界知名汽车企业等欧洲汽车巨头客户的需求。其中主要产品是在俄罗斯工厂生产后,运到德国进行批量组装辅件、包边等。据此完成9~11题。
9.中国F企业在美国建厂的直接目的是( )
A.避开贸易壁垒 B.利用当地的科技力量
C.航空运输便利 D.利用当地的资金投入
10.中国F企业在德国建厂中的投资重点为( )
A.员工培训 B.技术研发
C.生产自动化 D.厂区规模化
11.中国F企业在德国建厂其主要产品在俄罗斯生产,主要考虑的是俄罗斯( )
A.劳动力更充足 B.市场需求量大
C.环境优良 D.矿产丰富
解析:9.A 10.C 11.D 第9题,由材料可知,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主张经济全球化向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发展,反对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而美国体现了“美国第一”的保守主义色彩。中国F企业在美国建厂的直接目的是避开保护主义,故选A。第10题,由材料可知,该企业又于2017年,在德国新建一座玻璃制造工厂,以满足世界知名汽车企业等欧洲汽车巨头客户的需求。其中主要产品是在俄罗斯工厂生产后,运到德国进行批量组装辅件、包边等,所以德国主要是批量组装,主要是利用其生产自动化,可以批量生产组装等,故选C。第11题,玻璃制品对于矿产资源需求量大,俄罗斯矿产资源丰富,D对。而该产品的市场主要在德国,俄罗斯市场小,B错。玻璃制品对于环境要求不高,C错。俄罗斯人口密度小,劳动力缺乏,A错。故选D。
二、综合题(共56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36分)
材料一 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与此同时,我国各大、中城市的交通拥堵现象及大气污染也日益严重。当前,以钠硫电池、镍镉电池、锂电池、燃料电池等为电源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前景广阔。
材料二 我国主要汽车产业基地及零部件厂集中省区分布图。
(1)简述我国汽车生产的分布特点。(9分)
(2)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我国发展汽车生产的优势与不足。(16分)
(3)你是否赞同我国大规模发展材料一所述的新能源电动汽车?说明理由。(11分)
解析:第(1)题,注意回答时要先总述、后分论。第(2)题,汽车工业发展条件主要分析社会经济条件和环境影响。第(3)题,结合材料和相关知识分析即可,注意观点与理由要一致。
答案:(1)我国汽车生产分布不均衡;集中分布于东部大城市,中西部地区较少;汽车零部件厂集中于汽车生产基地附近。
(2)优势:汽车消费市场广阔;工业基础较好;生产协作关系较好;地价较低;劳动力价格低。
不足:技术水平较低,自主研发能力弱;知名自主品牌较少,市场竞争力不强;能源(交通、环保)与汽车工业快速发展存在矛盾。
(3)赞同。新能源汽车污染小,利于保护环境;起步晚,同类市场竞争较小;缓解我国石油供应紧张状况;市场前景好;国家政策扶持。
或不赞同。新能源汽车生产成本较高;新建配套充电设施成本高;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技术水平较低,新型车品质难以保证;电池寿命短,回收利用率低,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新能源汽车大众认可度低、市场份额小。
13.下图示意楚河地区。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 吉尔吉斯斯坦多山地,林木等资源丰富;农业以畜牧业和小麦、棉花等种植业为主。在楚河中游地区,中吉两国合资建设的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居中亚地区前茅。
楚河中游地区某中学的同学对造纸厂的规模是否扩大展开讨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看法。选择你支持的一种看法,并为其提供论据。(20分)
A:可扩大造纸厂规模。
B:不宜扩大造纸厂规模。
解析:属于开放性试题,支持A观点的可从原料丰富、资金充足、市场扩大的角度分析。支持B观点的可从市场饱和、加剧污染、导致生态破坏的角度分析。
答案:支持A。农业发展为造纸工业提供更多的资源;两国经贸合作的加强,资金来源更充足;先进设备的引进,林木等资源利用率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扩大。(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支持B。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大,市场有限;扩大造纸厂规模可能加剧水资源紧张;可能产生水体、环境污染;砍伐林木可能导致生态破坏。(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课时跟踪检测(一)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下图是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人口素质低 B.人口老龄化
C.就业压力大 D.人口增长快
2.下列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与该地区最相似的是( )
A.孟加拉国 B.巴西 C.德国 D.印度
解析:1.B 2.C 第1题,读图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地区65岁及以上年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加大,说明人口老龄化严重。第2题,根据图示可以判断该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为“三低”型 ,德国与之相似。
读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增长率趋势图,回答3~4题。
3.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大致是( )
A.1963年 B.1984年 C.2017年 D.2030年
4.近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增速减慢的原因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B.人口死亡率增大
C.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D.工资水平增长缓慢
解析:3.C 4.A 第3题,图示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在2017年以前大于0,说明该类人口数量一直在增长,在2017年以后增长率小于0,说明该类人口数量开始减少,则最大值出现在2017年。第4题,劳动年龄人口是指15~64岁人口,则该类人口数量增速减慢,与15年前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有关。结合图示,也可判断A项正确。
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右图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5~6题。
5.甲市可能是( )
A.西宁 B.延安 C.上海 D.广州
6.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增长模式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5.C 6.A 由题干计算得出甲地自然增长率为-0.074%,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低增长阶段,并且出现负增长,排除西宁、延安,因为这两市位于西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依然较高;广州有大量务工经商人员迁入,不可能出现人口负增长,因此上海最符合。图中①地区符合“三低”的低增长阶段特点,故与上海处于同一类型,属于低增长阶段。
读下图,完成7~8题。
7.关于该图反映的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15岁人口过少,需要提高人口出生率
B.2034年,16~59岁人口达57.9%,劳动力充足
C.2005~2034年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
D.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
8.关于上述问题产生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口出生率从新中国成立后一直维持在高水平波动
B.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死亡率逐渐下降
C.生活质量提高,人均寿命延长
D.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
解析:7.D 8.A 第7题,图中反映的中心问题是我国的老龄化问题。第8题,上述问题主要是人口老龄化,产生该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后生活质量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人口死亡率下降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出生率在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下降。
波兰是欧盟第六大国,自20世纪90年代,经济一直保持在4%左右的年均增长率,是欧盟平均速度的两倍。1998年以来,人口增长率一直在负增长和不到1%之间徘徊,为此波兰历届政府均实行鼓励生育政策。2015年底,波兰实行更加积极的鼓励生育政策——全民“500+”,即对所有生育二孩及以上的家庭,每个孩子每月补贴500兹罗提(波兰官方货币),直至孩子成年。根据波兰中央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波兰迎来“婴儿潮”。据此完成9~10题。
9.波兰政府全民“500+”政策的实施主要得益于( )
A.快速的经济增长 B.完善的社会保障
C.广阔的国土面积 D.较小的人口基数
10.波兰迎来“婴儿潮”将会( )
A.降低老年人口数量 B.稳定人口年龄结构
C.增强民族的竞争力 D.提高国家教育水平
解析:9.A 10.C 第9题,波兰为了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实施全民“500+”的鼓励生育政策,政府要对所有生育二孩及以上的家庭进行补助,这是一项很大的开支,因此该政策的实施需要强劲的经济支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波兰经济一直保持较快的年均增长率,因此,强劲的经济增长为波兰政府实施“500+”政策奠定了基础,故答案选A项。第10题,“婴儿潮”会缓解老龄化现象,但是不会减少老年人口的数量,A错误;新生儿数量的增长,将会改善波兰人口结构,B错误;对提高国家教育水平关系不大,D错误;新生儿数量的增长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增强民族竞争力,C正确。
一、选择题
读甲城市人口增长率曲线图(图1)和乙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图2),完成1~2题。
1.甲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如果只考虑人口的自然增长,关于乙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时期人口数量比③时期多
B.④时期人口数量达最小值
C.②时期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D.③时期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解析:1.C 2.D 第1题,人口迁移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之和为正值时,人口呈现正增长,图中显示③时期以后,二者之和大于零,故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为③。第2题,图中显示乙地区③之前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零,人口一直处于增加态势;而③以后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处于减少态势。故③时期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2017年6月2日,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人口动态统计数据显示,日本国内2016年出生的婴儿为97.697 9万人,是1899年开始采用现行统计方法以来首次跌破100万人。如图为1970年至2016年日本人口出生数与人口死亡数统计图,读图,完成3~4题。
3.日本人口自然增长开始进入负增长的年份是( )
A.2015年 B.2005年
C.2000年 D.1974年
4.日本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的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人口老龄化现象减轻 B.劳动力失业率将下降
C.工作和消费人口增加 D.养老和医疗负担减轻
解析:3.B 4.B 第3题,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是出生人口数量减去死亡人口数量,当死亡人口数量大于出生人口数量时,人口的自然增长进入负增长。从图中可看出日本人口在2005年进入负增长。第4题,从图中死亡人口数量不断上升可推知,日本人口老龄化现象加重,工作和消费人口数量减少,养老和医疗负担加重。由于出生人口减少,劳动人口数量相应减少,劳动力失业率将下降。
下图为江苏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单位:‰)比较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江苏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小的年份是( )
A.2010年 B.2012年
C.2014年 D.2016年
6.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有助于( )
A.增加人口合理容量 B.减少老年人口的数量
C.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 D.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解析:5.C 6.C 第5题,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根据图中数据可算出201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小,C正确。第6题,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不会减少老年人口的数量,但可减少老年人口的比重,有助于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C正确;人口合理容量与人口数量无关;全面二孩政策会使出生率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增加。
2017年1月30日,第28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正式拉开帷幕,其主题是“通过投资青年利用人口红利”。会议指出:非洲有2亿多15~24岁的青少年,到2025年,非洲青年人口将占世界青年人口的四分之一。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据此完成7~8题。
7.非洲目前( )
A.劳动力丰富,环境压力较小
B.人口负担较小,经济发展加快
C.出生率较低,教育投资加大
D.就业压力较小,人口迁移明显
8.为了通过投资青年、充分利用人口红利,当地政府应( )
A.加大矿产资源的开采力度和销售数量
B.加快廉价劳动力在非洲南部的流动速度
C.积极引导更多的青年无偿投入到环境保护当中
D.积极组织培训,提高劳动力素养并适度发展高科技工业
解析:7.B 8.D 第7题,非洲目前劳动力丰富,对自然资源等需求量大,环境压力较大;劳动人口多,有利于创造较多的社会财富,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非洲经济相对落后,人口出生率较高;劳动力丰富的国家或地区,就业压力较大。第8题,非洲青年人口众多,就业压力较大,需要积极组织培训,提高劳动力素养并适度发展高科技工业,逐渐解决青年人的就业问题。
二、综合题
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人口及其自然增长率变化趋势示意图。
材料二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情况示意图。
(1)说明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突出特点及原因。
(2)描述近年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解析:第(1)题,读材料一分析回答即可。第(2)题,从材料二图中看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先增加后降低,总体性别比偏高;影响可从婚姻、家庭、社会、经济等方面来分析。
答案:(1)突出特点:人口数量逐年增多,且每年净增人口较多。原因: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人口数量逐年增长),且中国人口基数较大(每年净增人口较多)。
(2)特点:2006年至2008年上升,2008年至2011年下降,总体看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失衡)。
影响:人口性别比失衡不利于婚姻、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或人口性别比下降有利于婚姻、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课时跟踪检测(七) 农业的区位选择
某地农民从优化产业结构入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眼睛盯着城里人的餐桌找市场,变“咱种啥他吃啥”为“他吃啥咱种啥”,既丰富了城里人的菜篮子,又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据此回答1~2题。
1.该地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的依据是( )
A.国家政策和措施
B.城市发展和工业建设
C.市场需求
D.气候、地形、土壤的特殊性
2.当地农民为了避免蔬菜和水果受到各种污染,并保护生态环境,生产中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①采用无土栽培(水培法) ②使用绿肥等有机肥 ③使用高效化肥 ④使用农药防治虫害 ⑤采用生物防治虫害
A.①③ B.②⑤
C.②④ D.③⑤
解析:1.C 2.B 第1题,从材料可知,市场最终决定该地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第2题,使用绿肥等有机肥,采用生物防治虫害,可以避免蔬菜、水果受到污染,并保护生态环境。
湖北省西北山区的某个乡种植玉米。但由于海拔高,秋天玉米还没有成熟就枯萎了。后来,当地农民推广使用“地膜覆盖技术”,春季可以提前播种出苗,玉米就能完全成熟了,据此完成3~4题。
3.以前,造成此山区玉米不能完全成熟的自然因素是( )
A.水分 B.地形
C.土壤 D.市场
4.后来,玉米能够成熟是因为( )
A.全球变暖,温度提高 B.运用技术,调节热量
C.改善光照 D.提高土壤肥力
解析:3.B 4.B 第3题,从题干中的“海拔高”可知造成山区玉米不能完全成熟的自然原因是地形。第4题,后来玉米成熟的原因是运用地膜覆盖技术调节热量。
2017年9月,中国高产“海水稻”试种成功,亩产达620 kg。海水稻是水稻新品种,能在海水灌溉条件下生长。读图回答5~6题。
5.与耐盐碱野生稻相比,海水稻单产高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形 B.土壤
C.科技 D.劳动力
6.我国适宜种植海水稻的地区最可能位于(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5.C 6.D 由材料可知,海水稻单产高的主要区位因素是科技。海水稻能在海水灌溉条件下生长,甲、乙、丙、丁四地只有丁地位于沿海地区,故适宜种植海水稻的地区最可能是丁地。
下图表示某城市鲜花、蔬菜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据此回答7~8题。
7.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产区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形平坦 B.气候优越
C.距城区近 D.水源充足
8.阶段Ⅱ鲜花和蔬菜销售方向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
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B.便捷的交通和保鲜技术
C.城市人口的减少 D.农产品过剩
解析:7.C 8.B 第7题,从阶段Ⅰ图中可知鲜花、蔬菜以内销为主,鲜花和蔬菜产区布局的原则是距城区近,即影响鲜花和蔬菜产区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市场。第8题,阶段Ⅱ以外销为主,其得益于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和保鲜技术。
近年来“互联网+农业”蓬勃发展。农民通过网络获取市场信息、寻求技术支持;通过“智慧农业”平台管理温室大棚生产、开展网络销售;与网站联合举办农业生态旅游节,吸引城市居民前去观光采摘。据此回答9~10题。
9.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相比,“互联网+农业”给农业带来的显著变化是( )
A.农业生产规模缩小 B.市场定位更加精准
C.农业布局日趋集中 D.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
10.“互联网+农业”时代,下列农业区位因素中,影响力明显增强的是( )
A.自然 B.劳动力
C.交通 D.科技
解析:9.B 10.D 第9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农民通过网络获取市场信息、寻求技术支持,获得市场信息来源广、速度快,从而能更加精准地进行市场定位。第10题,网络、智慧平台等都体现了科技因素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2.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
A.稻田 B.鱼塘
C.果园 D.菜地花圃
解析:1.C 2.A 第1题,图中显示的是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立体农业”的布局模式,这种农业的发展主要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地形复杂、水热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而发展起来的,可以判断出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地形。第2题,据题意,城市郊区农业结构一般会随着城市布局结构的特征而发生变化。一般地说,城市郊区农业中,稻田占地面积广,产值相对较低,经济效益也不是很高;而鱼、水果、蔬菜及花卉等农业副产品的城市需求量相对较大,经济效益高,所以,选项A符合题意要求。
原产于非洲的油棕是世界上单位面积产油量最高的木本油料作物,单位面积产油量是大豆油产量的近10倍,在油料作物中居首位,有“世界油王”之称。读世界油棕种植区的地理扩散图,完成3~4题。
3.近百年来棕油产量不断增加,主要原因是( )
①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②种植历史悠久 ③生产技术不断改进 ④生产地居民消费
增长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我国油棕种植面积较小,其主要制约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土壤 D.水源
解析:3.A 4.B 第3题,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以及种植技术的提高,棕油产量不断上升。第4题,油棕主要分布在热带气候区,而我国热带气候区面积小,因此油棕在我国的种植面积较小,可见其主要的制约因素是气候。
在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下,开展花卉旅游无疑是最浪漫、最惬意的产业,各地都在大力为之。我国某乡村开发“以花田为背景,以农家乐为主要载体”的农家花乡型乡村旅游模式。以“乡村旅游节”和花博会为契机,以花卉产业为支撑,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据此完成5~6题。
5.中国自古便有春游踏青的传统,每年3~4月各地相继举办桃花节带动乡村旅游。下列地点举办桃花节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广东乐昌 ②北京平谷 ③山东济南 ④浙江杭州
A.④①②③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①④③②
6.全国各地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大力发展花卉旅游,对乡村地区带来的影响正确的是( )
A.土地单位面积产值减少
B.土地单位面积投入减少
C.粮食产量减少
D.城市化水平提高,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解析:5.D 6.C 第5题,影响桃花开放的主要因素是热量,越往南热量条件越好,桃花开放越早,桃花节越早,选项中按纬度由低到高排列为①④③②,故选D。第6题,大力发展花卉旅游,会增加乡村土地单位面积产值,A错;种植花卉,土地单位面积投入应该增多,B错;花卉种植面积增加,会导致粮食种植的面积减少,从而导致粮食产量减少,C对;在乡村地区发展花卉旅游,会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但不会提高乡村的城市化水平,D错。故答案选C项。
如图所示M区域(阴影区),三十多年前是一片荒原,在巴西政府的支持和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如今已变成可以实施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世界新粮仓,有巴西“谷物带”之称。据此完成7~9题。
7.M区域中部地带一般降水最多的时间段是( )
A.1~2月 B.4~5月
C.6~7月 D.8~9月
8.以下对M区域农业生产条件评价不合理的是( )
A.水热搭配较好,适于热带农作物生长
B.地广人稀,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C.河流较多,水系发达,灌溉水源充足
D.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土壤肥力高
9.近年来,M区域的很多农业生产实施了作物种植与牧草畜牧(牛)交替进行,下列地区中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与M区域相似的是( )
A.美国大平原 B.刚果盆地
C.华北平原 D.墨累—达令盆地
解析:7.A 8.D 9.D 第7题,根据经纬度判断,M区域位于巴西高原,M区域中部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1~2月是南半球的夏季,该地带降水多。第8题,M区域主要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气温高,降水较多,水热搭配较好,适于热带农作物生长;M区域地广人稀,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由图示可知,M区域位巴西高原,为众多河流的发源地,水系发达,灌溉水源充足,因此A、B、C评价合理。M区域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红壤广布,土壤酸性较强,有机质含量较少,土壤肥力较低,D评价不合理。第9题,近年来,M区域的很多农业生产实施了作物种植与牧草畜牧(牛)交替进行,由此可以判断该地为混合农业。美国大平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刚果盆地为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的是热带种植园农业和迁移农业;华北平原地形平坦,以种植业为主;墨累—达令盆地是澳大利亚的小麦—牧羊带,为混合农业区。
二、综合题
10.下图是农场A和农场B的有关资料。仔细阅读,回答下列问题。
(1)两农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均属于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优点。
(3)两农场中比较接近人口稠密地区的可能是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从两农业的生产结构上可知,两农场均为混合农业。第(2)题,混合农业对市场的适应好,农民可以有效地安排农业生产,可以形成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促进农业的良性发展。第(3)题,B农场以乳酪、牛肉、花卉等为主,说明农场应接近人口稠密的城市。
答案:(1)混合农业 农场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种植业产品和畜牧业产品在农场收入中各占一定比例
(2)混合农业有利于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混合农业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农民可利用有效时间安排农业活动。
(3)B农场 B农场的全年收入以乳酪产品、牛肉、花卉创造收入为主,说明其为城市和人口聚居区提供大量的乳、肉、蛋、禽等生活食品及花卉
课时跟踪检测(三) 人口的合理容量
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木桶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木桶原理”,地球的环境承载量可以无限制地扩大,因此不必担心人口过多的问题
B.如果木桶代表环境人口容量,则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
C.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长板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
D.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各板共同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
2.日本、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最主要原因是( )
A.气候适宜
B.本国自然资源丰富
C.大量地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
D.人口素质较高
解析:1.B 2.C 第1题,“木桶原理”中的“短板效应”说明短板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则体现了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第2题,“最主要原因”是关键词,利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提高本国的人口容量。
读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完成3~4题。
具体地区
年生产
量/万吨
可承载人口量
最大人口密度/
(人/km2)
长江中下游
88 600
22 000
395
青海、西藏
10 000
1 000
4
3.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原因是( )
①光照 ②地形 ③土壤 ④热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青藏地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③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3.D 4.B 第3题,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青海、西藏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地形和热量,青海、西藏地区地势高,热量不足。第4题,青藏地区环境承载力的特点与其地理环境相适应,要提高其承载力,需发挥长处,增大承载力。
读下表,回答5~6题。
气候区
人口合理容量/亿
合理人口密度/
(人/km2)
热带雨林气候
28.00
200
亚热带季风气候
9.30
100
地中海气候
2.25
90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7.35
30
5.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测算主要考虑的是( )
A.社会因素 B.自然因素 C.经济因素 D.技术因素
6.按表中数据推算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解析:5.B 6.D 第5题,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资源属于自然因素。第6题,热带雨林气候区原始森林茂密,人口稀少。表格中热带雨林气候区人口合理容量最大,故其远没有达到。
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的发展要受到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据此完成7~8题。
7.我国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承载着更多的人口,这说明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 )
A.空间条件优越 B.矿产资源丰富
C.资源利用条件优越 D.草场资源丰富
8.上图中显示能提高青藏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途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7.C 8.B 第7题,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草场、矿产资源丰富,但地广人稀,经济欠发达,资源优势没有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第8题,结合图可知,增加人口合理容量可以从增加耕地和扩展科技应用领域方面来采取措施。但青藏地区增加耕地的潜力有限,同时还需要保护生态环境,因此扩展科技应用领域才是提高青藏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
途径。
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按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我国人口总量在21世纪30年代中期将达到峰值14.6亿。据分析,在未来20年间,我国每年净增人口将保持在1 000万左右。据此完成9~10题。
9.有关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在16亿左右
B.我国环境人口容量最高应控制在13亿左右
C.我国目前人口已大大超过人口的合理容量
D.我国目前人口已超过13亿,人口与环境尚属良性循环的关系
10.下列关于我国人口与资源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的淡水资源丰富,可以充分满足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需要
B.我国地下水丰富,不会出现地下水枯竭现象
C.我国的可耕地人均占有量呈不断减少的趋势
D.我国的可耕地总数将会大幅增加
解析:9.C 10.C 第9题, 我国目前人口约为13.7亿,并未超过耕地资源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即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而非最大值,我国约为8亿~9亿,我国人口约为13.7亿,接近耕地资源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加上我国资源利用的不合理、人口数量的增加使人口与资源之间存在矛盾。第10题,我国的淡水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不足;我国地下水丰富,不合理开发利用也会出现地下水枯竭现象;我国的可耕地人均占有量呈不断减少的趋势。所以C正确。
一、选择题
考古发现,孤悬于南太平洋中部的复活节岛大约在公元600年左右开始出现人类活动。如图为复活节岛人口总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关系图,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可知,复活节岛( )
A.t1时期,纯自然状态提供的物资可养活人口不超过1 000人
B.t2时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环境承载力提高
C.t3时期,整个岛屿的社会、经济发展最为繁荣稳定
D.t4时期,该岛屿的生态环境优于t2时期
2.关于复活节岛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必须低于环境承载力
B.人口数量的变化只受环境承载力制约
C.环境承载力的大小不受自然资源因素的影响
D.环境承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
解析:1.B 2.D 第1题,t1时期纯自然状态提供的物资大约可养活人数可达2 000人;t2时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源得以开发、农产品产量增加,因而环境承载力提高;t3时期,实际人口数量远远超过环境承载力,生存危机严重;t4时期该岛屿生态环境仅优于t3时期。故选B。第2题,据图可知,人口数量可以适当超出环境承载力;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因素很多,不局限于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受自然资源因素的影响较大。故选D。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据此完成3~4题。
3.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 )
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
D.蕴藏的资源数量
4.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
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
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
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解析:3.C 4.C 第3题,材料从时间发展角度,说明环境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在增加,人类的发展是生产力的发展过程,在资源总数变化不大,甚至人均资源减少情况下,环境承载力也可以增加,主要是科技发展间接增加了人类能够利用资源的数量。第4题,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的目的是制定相应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读“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回答5~6题。
“环境负担”公式:EB=P+A-T
P—人口(Population)
A—消费程度(Affluence)
T—创造财富的技术(Technologies)
EB—环境负担(Environmental Burden
5.上图中最能反映我国近50年来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 )
A.耕地面积在减少 B.总人口数在增加
C.人均耕地在减少 D.耕地环境没有出现负担
6.从“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创造财富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下列措施能因此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 )
A.开发湿地、滩涂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
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C.推广良种,提高亩产
D.提高粮食进口量,缓解我国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解析:5.C 6.C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近50年来,我国耕地面积日益减少而总人口数在不断增加,人均耕地在减少,说明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第6题,由“环境负担”公式可知,减轻环境负担的途径应落实在技术方面,故通过生物技术改良品种,增加农作物产量能有效减轻环境负担。
阿拉斯加是美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州。目前阿拉斯加人口有60多万,人口密度为0.42人/km2,全州人口近半数居住在城市。读美国阿拉斯加局部区域图,回答7~8题。
7.阿拉斯加超过一半的城市居民住在安克雷奇市,原因是该市( )
①不易遭受台风、风暴潮等灾害侵袭 ②纬度较低,气候比较温暖 ③位于海湾内部,受沿岸寒流影响小 ④地势较低,交通便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影响阿拉斯加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 )
A.自然资源 B.科技水平
C.地区开放程度 D.生活消费水平
解析:7.C 8.A 第7题,阿拉斯加位于高纬地区,气候寒冷。从图中安克雷奇市的地理位置判断,该市纬度较低,沿岸有暖流经过,气候较温暖。位于地势较低的港口地区,交通便利。第8题,自然资源是影响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
二、综合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1 某地区未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
耕地/hm2
森林面积/hm2
淡水/m3
0.1
0.1
2 000
表2 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
人口/万
面积/km2
耕地/km2
森林面
积/km2
年径流
总量/m3
6 200
22万
8万
7.5万
5 105亿
材料二 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万公顷。
(1)由材料一表中数据计算该地区现有人均资源占有量分别是:耕地________,森林面积________,淡水________。
(2)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大的因素是________,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有哪些?
(3)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因素是________,但是在这种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是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及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第(1)题,由表2中数据计算可求得答案。第(2)题,由材料二可知该地区耕地面积减少较多,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因素。第(3)题,由于该地区森林面积增加,淡水资源的数量会增加,但要注意防治水污染,以免影响水资源的质量。
答案:(1)0.001 3 km2/人 0.001 2 km2/人
8 234 m3/人
(2)耕地 ①在城市公共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②积极开发宜农荒地;③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④适当输入或进口部分农副产品,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3)淡水 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建设水利工程
课时跟踪检测(九)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读某区域图,完成1~2题。
1.M国畜牧业在农业中占主导地位,某年该国黄油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4%、奶酪占8.1%、肉类占15.6%。该国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大牧场放牧业 B.乳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混合农业
2.影响该农业地域类型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
①光热资源丰富 ②城市化程度高 ③机械化程度较高
④精饲料的种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1.B 2.D 根据图中经纬度及区域轮廓形状不难判断该地区为欧洲西部,M国为丹麦。第1题,材料显示丹麦畜牧业在农业中占主导地位,且乳畜产品所占世界市场份额较大,故可判断该国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第2题,乳畜产品主要面向城市市场,就饲料因素看,乳牛既需要多汁的青饲料,也需要含蛋白质较高的精饲料,且西欧乳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有专门的自动化挤奶设备,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下图为欧洲西部大不列颠岛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所示风带是( )
A.东北信风带 B.盛行西风带
C.东南信风带 D.极地东风带
4.M所在地区农业发达的自然条件是( )
A.市场广阔 B.光照充足
C.海上交通便利 D.气候温和湿润
解析:3.B 4.D 该图为英国的大不列颠岛,其风带为盛行西风带。M为乳畜带,其农业发达的自然条件是气候温和湿润。
读某地农业要素统计表,据此完成5~6题。
位置
0°~3°E,47°N~50°N
平均海拔/m
46
年平均气温/℃
11.5
7月平均气温/℃
20.7
1月平均气温/℃
2.6
平均降水量/mm
780
主要农产品
乳畜产品
5.此区域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季风水田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乳畜业
6.关于该地区农业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B.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C.最大限制性因素是土壤盐碱化
D.最大障碍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矛盾突出
解析:5.D 6.B 第5题,根据气温和降水可判断该气候类型属温带海洋性气候,乳畜业是其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第6题,该地为西欧平原,属温带海洋性气候,该地降水量多,热量、光照相对不足,实现了农业现代化,机械化水平高,农产品的商品率高。
读法国农业分布图,回答7~8题。
7.与P地相比,Q地种植葡萄的优势区位是( )
A.技术条件好 B.鲜果上市早
C.市场广阔 D.海运便利
8.M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集约化程度高,产品商品率高
B.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C.劳动力投入多,单位产值高
D.精耕细作,专业化程度高
解析:7.B 8.A 第7题,Q地位于地中海沿岸,比P地纬度低,光热充足,鲜果上市早于P地,故B选项正确。第8题,由图例可知,M地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影响该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饲料和市场,法国乳畜业集约化程度高,产品商品率高。
下图阴影表示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区。读图完成9~10题。
9.下列关于甲地区农业发展中的做法,目前可以值得我国自然条件与之相似的地区首先借鉴的是( )
A.围栏放牧,划区轮牧 B.修建铁路,改善交通
C.拓展海外市场 D.改良品种,扩大规模
10.下列不是乙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是( )
A.机械化水平高 B.劳动力资源丰富
C.交通便利 D.商品率高
解析:9.A 10.B 由经纬度可知,甲地位于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属于典型的大牧场放牧业,我国与之自然条件相似的地区是内蒙古牧区,就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看,我国可以借鉴的是其围栏放牧、划区轮牧,保护草场的做法。乙地是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区,地广人稀是其特点。
一、选择题
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进行大规模商品畜牧业生产的农业地域类型,据此回答1~2题。
1.大牧场放牧业的基本特征是( )
①生产规模大 ②能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
③科技水平低 ④密集型的商品农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世界上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
①温带大陆性气候 ②地中海气候 ③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1.B 2.B 世界上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如美国)、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如阿根廷),由于该农业主要分布于地广人稀的地区,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类型,故其生产规模大,属于密集型的商品农业。
读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牧区(甲)和阿根廷潘帕斯牧区(乙)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
3.下列区位条件中,不属于甲、乙两牧区发展畜牧业共同具备的条件的是( )
A.夏季气候温暖 B.土地辽阔,地形平坦
C.临近海港,便于出口 D.草类茂盛
4.关于甲、乙两牧区畜产品生产和销售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牧区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乙牧区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B.甲牧区主要为城市提供肉、奶、禽、蛋等;乙牧区主要出口羊肉到北美
C.甲牧区产品主要靠铁路运输;乙牧区产品主要靠航空运输
D.甲牧区生产依赖天然草场,“超载放牧”严重;乙牧区种植饲料作物或牧草,补充天然牧草的不足
解析:3.C 4.D 第3题,根据两牧区的区位图可知,内蒙古呼伦贝尔牧区位于内陆地区,而潘帕斯牧区临近海港。其他三项均属两牧区共同具备的条件。第4题,呼伦贝尔牧区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皮、毛、肉、奶的重要供应地,其产品靠铁路或公路运输,牧区内普遍存在“靠天养畜”和“超载放牧”的现象。为我国城市提供肉、奶、禽、蛋的主要是农耕区畜牧业。潘帕斯草原的牛肉主要依靠海上运输,出口到欧洲国家,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
下图为三地区的农业资料比较图,读图回答5~6题。
5.与图示资料相符合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甲——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B.乙——西欧乳畜业
C.丙——我国西北地区畜牧业
D.丙——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
6.丙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A.精耕细作,种植经验丰富 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常年高温少雨的气候 D.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解析:5.D 6.D 第5题,据图分析,甲地区种植业比重大,畜牧业比重小,商品率低,投入的劳动力数量大,可推测为季风水田农业;乙地区畜牧业比重比种植业略大,商品率高,投入的劳动力数量小,可推测为混合农业;丙地区种植业比重小、畜牧业比重大,商品率高,投入的劳动力数量小,可推测为大牧场放牧业。第6题,大牧场放牧业商品率高,需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香港于2013年3月1日施行的“奶粉限购新例”,使国内奶业标准低再次成为两会的热议话题。读我国某年良种奶牛的主要分布表(单位:万头),完成7~8题。
内蒙古
71.9
青海
11.5
新疆
118.9
云南
10.4
黑龙江
69.8
北京
9.5
河北
61.2
上海
5.8
山东
21.1
天津
4.6
陕西
15.7
山西
12.7
7.影响我国良种奶牛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和市场 B.饲料和劳动力
C.饲料和市场 D.劳动力和技术
8.对于我国奶业标准低的原因或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有利于刺激我国乳畜业的健康发展
B.奶业发展技术水平较低
C.运输效率低导致牛奶变质
D.市场需求量大,标准高不能满足需求
解析:7.C 8.B 第7题,从表中可知我国良种奶牛主要分布在我国牧区和大城市,说明影响我国良种奶牛的主要因素是饲料和市场。第8题,我国奶业标准低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由于我国奶业散户多,专业化水平低,同时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农业科技水平发展程度低,选B。
二、综合题
9.下图为二战前,欧洲各地农业集约度的示意图,集约度指数越高,表示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越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集约度指数在150以上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该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区的气候类型对应下图中的________。
(2)影响乳畜业生产的两个重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从草场、分布区、市场三个方面列表对比乳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的区别。
地域类型
乳畜业
大牧场放牧业
草场
分布区
市场
解析:第(1)题,从图中集约度指数在150以上地区位于欧洲西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乳畜业分布区。根据四地的气温、降水量分布信息判断,①为温带季风气候;②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③为热带季风气候;④为地中海气候。第(2)题,影响乳畜业生产的两个重要因素是市场和饲料供应。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填写表中各项内容。
答案:(1)乳畜业 ② (2)市场和饲料供应
(3)
地域类型
乳畜业
大牧场放牧业
草场
以人工草场为主
以天然草场为主
分布区
城市人口密集地区
地广人稀的地区
市场
以本地市场为主
以外地市场为主
课时跟踪检测(二) 人口的空间变化
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1~2题。
1.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 )
A.②③ B.③④ C.④⑤ D.⑥⑦
2.与发展中国家目前最主要的人口迁移类型相同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1.B 2.A 根据图例可知,③④跨越国界,属于国际人口迁移。发展中国家目前最主要的人口迁移类型是国内的从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因此①②符合题意。
下图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读图回答3~4题。
3.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 )
A.男女比例不平衡
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
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
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4.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解析:3.D 4.D 第3题,从总人口年龄结构看该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外来移民以青壮年为主,因此移民缓解该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第4题,该国人口老龄化严重,为发达国家,经济因素是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
“候鸟老人”是随季节变化而迁移居住地的老人。据统计,2016年海南省的“候鸟老人”已超45万人,主要来自东北三省、北京市和长三角地区。读图,完成5~6题。
5.在海南省形成“候鸟老人”现象的首要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养老设施 C.气候条件 D.婚姻家庭
6.海南省的“候鸟老人”集中居住于海口、三亚两地,会促使当地( )
A.人口合理容量增加 B.第三产业发展
C.环境承载力提高 D.资源消耗降低
解析:5.C 6.B 第5题,从图中看候鸟老人冬天去南方过冬,南方冬季气候温和,首要因素是气候条件,C正确。第6题,海南人口增加会促使当地第三产业发展;资源消耗增加;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承载力与人口迁移无关。
人口倒挂是指流动人口数量超过本地居民的现象。近年来,上海市流动人口年龄结构明显年轻化,以从事制造业为主。读图,完成7~8题。
7.上海市人口倒挂区( )
A.第二产业发展迅速 B.为高档住宅集中区
C.交通运输以水运为主 D.劳动力成本比城区高
8.上海市人口倒挂现象表明该市( )
A.环境承载力逐渐增大 B.城市化水平开始提高
C.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D.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解析:7.A 8.D 第7题,根据材料可知,人口倒挂区主要是制造业,因此属于第二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农村剩余青壮年劳动力迁入。第8题,上海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青壮年劳动人口比重小,但该地经济发达,需要的青壮年劳动人口较多,从而出现人口倒挂现象。
读某市人口迁移及从业人员构成图,回答9~10题。
9.关于该市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B.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
C.该市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
D.迁入人口不会对该市产生婚姻生育等社会问题
10.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可能有( )
①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状况 ②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③加快了该市老龄化进程 ④加重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9.B 10.D 第9题,读图,从人口迁移的年龄构成看,迁移人口主要是青壮年,应是务工、经商为主,所以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不是自然因素的影响,A错。读从业人员构成图可知,该地服务业占比例大,所以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B对。图中只是迁移人口情况,不能表明该市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C错。迁入人口必然会对该市产生婚姻生育等社会问题,D错。第10题,迁入的人口为青壮年,会缓解该市老龄化问题。
一、选择题
下图是根据联合国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绘制的2001~2050年部分国家迁入人口趋势图,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示人口迁移流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人口多的国家迁往人口少的国家
B.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
C.全球迁出人口少于迁入人口
D.由东半球国家迁往西半球国家
2.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减轻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
B.加重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
C.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D.对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没有帮助
解析:1.B 2.C 第1题,从图中可知美、德、加、英、澳等发达国家人口迁移为正值,而中、墨、印、印尼、菲等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为负值,这说明人口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第2题,人口迁移可减轻迁出地的就业、环境等压力,可以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迁入地的经济发展。
3.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 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D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到限制,随着东北工业基地的建设和“北大荒”的开发,国家有计划、有组织地迁入大批人口。
360大数据中心基于9亿用户春运前夕至除夕的迁徙态势,发布了2017年春节“空城指数”,全面展示了春运期间的国民迁徙路。广东的东莞、佛山、广州和深圳等四个城市“空城指数”位列前五。而江西、湖南、河南等成为春节前流入人口最多的省份,江西堪称最“拼”省份。据此回答4~6题。
4.“空城”给城市带来的影响是( )
A.环境人口容量提高 B.环境质量改善
C.城市化水平降低 D.企业用工成本提高
5.江西省成为最“拼”省份是因为当地( )
①人地矛盾加剧 ②人口老龄化严峻 ③气候条件差 ④就业压力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6.导致春运期间国民大迁徙的影响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社会文化因素
C.政策因素 D.科技因素
解析:4.D 5.C 6.B 第4题,“空城”造成劳动力短缺,因此劳动力工资提升,企业用工成本提高。D正确。第5题,江西省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大,导致大量人口外迁。C正确。第6题,导致春运期间国民大迁徙的影响因素是春节的来临,传统佳节举家团圆属于社会文化因素。B正确。
读农民工回流地点选择的推力、拉力示意图,回答7~8题。
7.在农民工回流的推力和拉力中( )
A.拉力Ⅰ可能表示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
B.拉力Ⅱ可能表示完善的基础设施
C.推力可能表示环境质量日趋恶化
D.推力可能表示高昂的生活成本
8.农民工回流对城市产生的影响是( )
A.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C.缓解了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D.减缓了城市人口老龄化
解析:7.D 8.C 第7题,虽然县、镇、农村的生活水平、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条件与过去相比得到了改善,但与城市相比仍没有优越性,所以这并不是导致农民工回流的拉力,故A、B选项错误;经济因素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故排除C选项;由于城市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优于农村,大量的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住房、子女教育等生活成本提高,使这些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压力增大,导致农民工回流,D选项正确。第8题,农民工由于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在城市主要从事工厂流水作业、服务业和建筑业等,所以农民工回流可能导致这些产业受影响,使其出现“用工荒”现象,但不会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而且农民工回流增大了城市人口老龄化,所以A、D错误;农民工回流不会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所以B错;城市人口减少,会使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等城市问题得以缓解和改善,C正确。
二、综合题
9.读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信息图,回答下列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人才。如今,外来人口已经成为上海常住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对上海的社会经济发展正在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概述图1、图2所反映的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由图1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图2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图1资料直接可以读出上海人口性别最突出的变化特征是性别比例趋向平衡。性别构成问题是城市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它关系到社会健康发展,婚姻家庭的稳定,因此其社会意义突出。从图2中直接分析不同城市地区外来人口的增长以及变化特点。意义分析方面,主要从围绕减轻中心城区的压力,向郊区以及其他功能区分流人口对产业分布、交通、环境等方面分析。
答案:图1:上海外来人口性别比趋向平衡;这有利于社会、家庭、婚姻的稳定,有利于上海的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任答两点即可)
图2:从外来人口规模看,中心城区外来人口数量少于郊区;从外来人口增长幅度看,中心城区人口增长幅度远低于郊区人口增长幅度;郊区中西、南郊区人口增长快于东、北郊区。这有利于上海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有利于城市功能区的优化,有利于促进郊区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减轻中心城区的环境压力(任答一点即可)
课时跟踪检测(五)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下面是商品等级与中心地等级关系表和中心地市场区域图,读图表完成1~2题。
商品等级
中心地
1
2
3
4
5
6
7
8
9
A
√
√
√
√
√
√
√
√
√
B
√
√
√
√
√
√
√
C
√
√
√
√
1.关于中心地等级的比较,正确的是( )
A.A>C>B
B.AC.A>B>C
D.AC
2.图中甲地居民要购买4、5级商品,应去的中心地最适合的是( )
A.B1 B.B6
C.C6 D.A
解析:1.C 2.A 第1题,由商品等级与中心地等级关系表和中心地市场区域图可知,A中心地商品等级高,服务范围大,B中心地次之,C中心地等级最低。第2题,甲地居民要购买4、5级商品,应去A或B中心地,从距离上看,到B1中心地最近,最适合。
下图为某假想地域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最有可能发展成为最高等级城市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下列城市及其服务职能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①—摩托车 ②—小汽车 ③—高级商务车
B.③—中小学 ④—大学 ⑤—中小学
C.④—银行 ⑤—信用社 ⑥—股市
D.⑥—电影院 ⑦—录像厅 ⑧—歌剧院
解析:3.C 4.A 第3题,城市等级的提升主要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③交通最便捷,最有可能发展成为最高等级城市。第4题,图中城市的等级高低与其所处的交通位置有关,交通越便捷,城市的级别越高,服务功能越强。
文化设施的服务半径是指各项设施所服务的空间距离或时间距离。文化设施的分级与服务半径的确定应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居民的使用频率,二是设施的规模效益。以学校为例,中学属于城市级和居住区级项目,其服务半径可控制在1 000 m以内。小学属于综合小区级项目,相邻社区的学生以不跨越城市干道为宜,服务半径控制在500 m以内。据此回答5~6题。
住宅区各项设施的时间距离服务半径
5.图中1~4分别代表不同级别的文化设施,下列排序合理的是( )
A.1—幼儿园,2—中学,3—小学,4—医院
B.1—幼儿园,2—小学,3—中学,4—医院
C.1—幼儿园,2—小学,3—医院,4—中学
D.1—医院,2—幼儿园,3—小学,4—中学
6.文化设施的布局不受服务半径影响的是( )
A.博物馆 B.影院
C.网上学校 D.体育馆
解析:5.B 6.C 第5题,各选项中所列文化设施其服务范围由大到小依次是医院、中学、小学、幼儿园。第6题,网上学校不受服务半径的影响。
右图所示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一个地区的城市聚落分布进行模式化处理得出的图像,其中有省政府驻地、地级市政府驻地、县政府驻地、县级市政府驻地,甲区域分布着若干乡村聚落。读图,回答7~8题。
7.图示地区,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
A.a B.b C.c D.d
8.甲区域的居民可以沿图示箭头到达附近城市寻求服务,通常情况下,到达频率最高和最低的城市分别是( )
A.u和s B.u和t C.v和s D.v和t
解析:7.D 8.B 第7题,一般等级越高的城市,在区域中数量越少;图中d代表的城市数量最少,级别最高,可能是省会城市。第8题,距离越近,到达频率越高,甲区域距离u城市最近,故到达频率最高;s是省会城市,与地方城市联系密切,所以甲区域居民到达的机会较多,而t城市为一个孤立的城市,且在甲与s之间有一个距甲较近的与t同等级的城市,故甲区域与t之间联系松散。
读下图,完成9~10题。
9.城市等级体系从大到小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10.古雷的居民在寻求下列几组不同的服务时,合理的城市选择是( )
A.到东山购买鱼虾等副食品
B.到漳州购买彩电、冰箱等生活用品
C.到厦门看疑难重病,购买高档商品
D.只要有钱,到哪里消费都一样
解析:9.A 10.C 第9题,读图结合图例回答。第10题,不同等级的城市提供的服务功能的等级不同,结合城市等级及商品的等级回答。
一、选择题
下表所列为我国四个城市主要社会服务功能情况,根据表中信息,完成1~2题。
城镇
教育设
施水平
星级酒店
汽车交
易市场
大型综
合超市
地铁里程
甲
高中2所
0个
0个
2个
0 km
乙
国家重点
大学26所
160个
58个
318个
440 km
丙
一般大
学2所
4个
1个
16个
0 km
丁
国家重点
大学4所
72个
33个
274个
236 km
1.表中城镇等级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丁、甲、丙
C.甲、丙、丁、乙 D.乙、丁、丙、甲
2.四城市中,最适宜发展国家级IT产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1.D 2.B 第1题,城镇等级越高,教育设施水平越高,星级酒店数量、汽车交易市场和大型综合超市越多。第2题,IT产业对科技水平要求高,最适宜发展国家级IT产业的是国家重点大学最多的城市。
读下图,回答3~4题。
3.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所属城市对应正确的是( )
A.甲—早点铺 乙—汽车销售 丙—高级家具电器
B.甲—普通小卖部 乙—五星级宾馆 丙—家具商店
C.甲—珠宝行 乙—家具商店 丙—早点铺
D.甲—五星级宾馆 乙—珠宝行 丙—早点铺
4.上图表明各级城市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的关系是( )
A.重叠交错,层层嵌套 B.界线分明,彼此相离
C.界线分明,偶有交错 D.重叠交错,同级交错
解析:3.B 4.A 第3题,从图中甲、乙、丙三地的服务范围可知其城市等级为甲<丙<乙,故选B。第4题,从图中可知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重叠交错,层层嵌套的。
长三角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次级中心的城市圈。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南京都市圈中的城市按等级可分为( )
A.2级 B.3级 C.4级 D.5级
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苏州市比杭州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
B.扬州市比无锡市的服务范围小
C.城市体系中上海市的服务范围最大
D.宁波市比德清县的服务功能更全面
解析:5.B 6.B 第5题,根据南京都市圈的范围及结合图例可以判断出其有3个城市等级,省会、省辖市、县。第6题,根据图例,结合各个选项即可得到正确答案,要注意题干要求是选择不正确的选项。B选项中扬州和无锡均为省辖市,具备同等的服务范围。
20世纪60年代,我国西部某平原地区在各集镇形成周期性集市。农历每月内,集市逢一、四、七在①地,其余各天分别在周围六个集镇,如图所示(初一、十一、廿一均为逢一,其余类推)。据此回答7~8题。
7.该地区( )
A.集镇等级分为两级
B.集市的周期为3天
C.①地的服务范围比②地小
D.②地的服务功能比①地齐全
8.①地不能每日都成为集市的根本原因是( )
A.供交换的商品种类太少
B.为方便各地居民的日常生活
C.各集镇之间交通不便
D.当地居民的购买力不足
解析:7.A 8.D 集市就是一个小区域的中心地。因为需要的门槛人口较多,而附近的居民人口数达不到,只能采取时间上积累的方式,等达到足够的“人口数”之后才能形成市场。①地集市的周期为3天,其他六地的周期为10天,故①地服务范围大,功能较齐全,级别较高;其他六地服务范围较小,功能较少,级别较低。图中七地集镇级别分为两级。①地成为集市,是因为附近的居民有购买的需求,集市的周期长短和规模大小取决于当地居民的购买能力。①地不能每天成为集市,是因为其位于我国西部平原地区,经济欠发达,人口稀少,当地居民购买力不足。
二、综合题
9.山东半岛城市群已初具规模,最近,济南都市圈的建设也提上了日程。济南都市圈以济南为核心,包括泰安、莱芜、聊城、德州、滨州、淄博6个城市。这两大城市群的建设,必将大大提升山东省的地位。山东省实验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从山东社科院网站上下载“济南都市圈和山东半岛都市圈图”,开展研究性学习。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济南都市圈规划中的城市级别包括________个等级。济南与淄博相比,________服务范围更大。山东半岛都市圈中服务范围最大的城市可能是________。
(2)山东省城市体系建设远景规划提出建设“六级节点城市和两条空间发展轴”,你认为最高级别的“节点”城市是哪两个?受交通影响,最大的空间发展轴是哪一条?
(3)“大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大,应加快滨州、德州等中小城市的建设步伐,使之成为像济南一样的大城市或特大城市。”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解析:山东半岛都市圈中山东省省会济南的服务范围最大,济南、青岛是两个最大的区域发展中心,胶济铁路沿线是重要的城市空间发展轴。若城市等级合理,大、中、小城市数目要搭配恰当,小城市数目应多于大城市,小城市不一定都要发展成为大城市。
答案:(1)2 济南 青岛
(2)济南、青岛。胶济铁路沿线。
(3)不正确。每个城市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服务范围,一定的地域内也有与之相适应的城市规模。盲目扩大城市规模,会导致各自的服务人口减少,反而不利于城市的发展。
课时跟踪检测(八)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下图是我国玉米主产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与丙地相比,甲地玉米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有( )
A.热量更丰富 B.机械化程度高
C.土壤更肥沃 D.水源更充足
2.提高乙地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有( )
A.扩大播种面积
B.提高机械化水平
C.选用优良品种
D.减少小麦种植面积,改种植玉米
解析:1.C 2.C 第1题,甲地位于松嫩平原,丙地位于南方低山丘陵,与丙地相比,甲地有肥沃的黑土,土壤肥沃。第2题,乙地位于华北平原,土地开发程度高,提高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是选用优良品种。
下图为某国某农场一年中工作日历,请根据图中资料,回答3~4题。
3.该农场位于( )
A.荷兰西欧平原 B.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C.泰国湄公河平原 D.加拿大中部平原
4.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不利因素为( )
A.热量不足 B.水源不足
C.劳动力不足 D.土壤贫瘠
解析:3.D 4.A 第3题,从五月份小麦播种,九月份收割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荷兰西欧平原是乳畜业,泰国湄公河平原是水稻种植业,由此可知该农场位于加拿大中部平原。第4题,该地在夏半年生产,作物一年一熟,主要的限制条件为热量不足。
下图为三个地区农业资料。读图,回答5~6题。
5.有关三个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为商品谷物农业 B.三地的商品率都很高
C.③为混合农业 D.②为季风水田农业
6.根据图中信息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市场适应性差 B.③生产规模小
C.②科技水平低 D.①②机械化水平高
解析:5.D 6.C 第5题,季风水田农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产稻米多为留作自用,商品率低,由此判断②为季风水田农业,①为混合农业,③为大牧场放牧业。第6题,季风水田农业具有“科技水平低,机械化水平低,商品率低”的三低特点。
下图是中国水稻种植区域变化图。读图回答7~8题。
7.从原始社会到现今,我国水稻种植区域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技术改革 B.气候
C.市场 D.交通
8.导致现今新疆水稻种植面积比东北地区小的主要因素是( )
A.国家政策 B.地形
C.光热资源 D.水资源
解析:7.A 8.D 第7题,由图中水稻分布北界变化可知,我国水稻种植区域逐渐向北推进,纬度越来越高。水稻喜水热,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人们通过技术改革使水稻的适应性不断提高,分布范围不断扩大。第8题,新疆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无法实现大面积种植水稻,因此与东北地区相比种植面积较小。
下表为四个国家在同一年度中的粮食作物生产的统计表。读表回答9~10题。
粮食作物生产统计
甲
乙
丙
丁
每公顷肥料施用量/kg
108.8
53.7
250.8
191.9
每公顷产量/kg
1 956
977
2 495
3 150
人均产量/t
121.7
140.6
6.1
79.2
人均耕地面积/hm2
145.6
186.6
2.1
37.9
9.甲、乙两国如要改善农业的经营,其致力发展的方向应是( )
A.缩小生产规模 B.扩大耕地面积
C.减施有机肥料 D.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10.与丙、丁两国的农业特点相符的是( )
A.单位面积产量低 B.人均产量高
C.农业集约化程度高 D.人均耕地面积大
解析:9.D 10.C 第9题,比较四个国家可发现,甲、乙两国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产量具有明显优势,应该是地广人稀类的商品谷物农业,但与丙、丁比较,甲、乙单位面积产量较低,所以其发展方向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第10题,通过每公顷产量、人均产量和人均耕地面积等数据可排除A、B、D三个选项;同时丙、丁两国每公顷肥料施用量大,说明农业集约化程度高。故C项正确。
一、选择题
读世界某地区图,回答1~2题。
1.图示国家中部发展农业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A.高温多雨,自然条件优越
B.没有形成完善的交通运输网,交通运输不便
C.人口稠密,城市众多,消费市场广阔
D.发达的工业为农业提供了现代化的农业机械,以及化肥、农药、电力等
2.关于图中小麦区的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小农经营 B.机械化水平高
C.劳动力丰富 D.农业科技落后
解析:1.D 2.B 由图可知,该地区为美国。美国中部发展农业的优越区位条件有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交通便利、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等。商品谷物农业多分布于地广人稀的地区,又主要分布在科学技术发达的国家,因而生产规模大和机械化程度高是其基本特征。
泰国香米主要产于泰国的东北部,只有在这里(原产地)其才能表现出最好的品质。这是因为当地具有特殊的生长条件,尤其是香稻扬花期间,凉爽的气候,明媚的日光及水稻灌浆期间渐渐降低的土壤湿度,对香味的产生及积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泰国气候资料图,回答3~4题。
3.泰国东北部香稻扬花期间一般出现在( )
A.3~4月 B.7~8月
C.10~11月 D.12月~次年1月
4.泰国香米以其优良的品质享誉全球,目前泰国香米的出口遍及五大洲100多个国家,这主要得益于( )
A.广阔的耕地面积与市场 B.发达的信息与交通
C.先进的耕作技术与装备 D.充足的化肥与农药
解析:3.D 4.B 第3题,由图可知,泰国东北部的季风气候可分为三季,3~5月为热季,6~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2月为凉季,而香稻扬花期间,凉爽的气候、明媚的日光,应是气温较低且降水较少的季节,比较而言12月~次年1月。第4题,泰国香稻种植业是小农经营,投入较多的劳动力,机械化水平较低;泰国地形多山,耕地面积不大;经济较落后,无先进的耕作技术与装备及充足的化肥、农药;泰国香米享誉全球得益于发达的信息,出口遍及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得益于发达的交通。
读下表,回答5~6题。
2011年安徽、北京、黑龙江三省农用机械数量统计
省区
大中型拖拉机
小型拖拉机
甲
8 864
11 653
乙
732 100
688 300
丙
145 320
2 380 554
5.甲、乙、丙分别对应( )
A.安徽、北京、黑龙江 B.北京、黑龙江、安徽
C.安徽、黑龙江、北京 D.黑龙江、北京、安徽
6.乙、丙两省区农用拖拉机结构差异显著,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B.气温和降水
C.地形和河网密度 D.土壤肥沃程度
解析:5.B 6.C 第5题,从大中型和小型拖拉机数量上可知,乙为黑龙江,丙为安徽,由此可知甲为北京。第6题,黑龙江地形平坦开阔,河流较少,适合大型农机生产;安徽平原面积较小,加上河流较多,适合小型农机生产。
我国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学生通过调查,记录了该地区农事活动的时间表。分析表中信息,回答7~8题。
时间
6月~9月
9月~次年6月
6月~9月
农作物种植
玉米
小麦
玉米
7.该地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
A.松嫩平原 B.黄淮海平原
C.鄱阳湖平原 D.准噶尔盆地的绿洲
8.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可能是( )
A.低温、冻害 B.地形、水源
C.旱涝、盐碱 D.光照、风沙
解析:7.B 8.C 从玉米和小麦的种植时间可知该地区可能位于黄淮海平原(华北平原);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可能是旱涝、盐碱和风沙。
二、综合题
9.读图甲和图乙,回答问题。
(1)图甲中a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试评价其发展水稻种植的有利条件。
(2)图乙是图甲中b地的“降水量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试分析制约b地水稻种植最为突出的自然因素是什么?分析其形成原因。
(3)c地是世界上种植水稻纬度最高的地区,试分析原因。
解析:第(1)题,a位于中南半岛,水稻发展的有利条件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因素和劳动力、历史等人文因素方面综合分析。第(2)题,根据图乙气温和降水资料得出b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其典型的特点是受季风影响,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因此水旱灾害频繁,成为制约b地水稻种植最为突出的自然因素。第(3)题,c地位于中国的东北地区,夏季温度较同纬度高,且雨热同期,因此较世界其他地区的水稻种植纬度要高。
答案:(1)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土地:多属河流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水源:有湄公河流经,提供丰富的水源;人口: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历史:农垦历史悠久,传统耕作经验丰富。
(2)水旱灾害频繁。主要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受季风影响,降水季节变化大;受西南季风势力强弱的影响,降水年际变化大(年降水量不稳定)。
(3)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影响,夏季温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且雨热同期。
课时跟踪检测(六) 城市化
读下表,完成1~2题。
国家
城市化
水平%
空气污染指
数/(μg/m3)
产业
结构
化石能源
消耗比例%
日本
66.64
24.90
1∶27∶72
81.01
德国
73.72
15.78
1∶28∶71
79.49
甲
86.04
19.46
14∶65∶21
51.30
1.甲国最有可能是( )
A.美国 B.中国
C.巴西 D.英国
2.甲国城市化过程中突出的现象是( )
A.滞后城市化 B.虚假城市化
C.逆城市化 D.城市中心衰落
解析:1.C 2.B 第1题,该国城市化水平高,产业结构农业占比重较大,化石能源消耗比例小。三国中巴西水电比重大,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比重较大,C正确。第2题,巴西等南美洲国家虚假城市化现象严重。B正确。
读下图,完成3~4题。
3.图甲中,直接反映出来的从阶段Ⅰ到阶段Ⅱ城市化的主要特点是( )
A.非农业人口增加
B.中心商务区服务范围扩大
C.城市规模增加
D.城市等级扩大
4.据图乙推断,该城市容易出现的问题是( )
A.温室效应 B.交通拥挤
C.城市内涝 D.住房紧张
解析:3.C 4.C 第3题,由图甲可知,直接反映出来的是城市用地面积增加,城市规模增加,而耕地面积减少。第4题,由图乙可知,城市化主要对降水量、径流量产生影响,由于城市化致使地表硬化面积、建筑面积增加,植被减少,降水下渗减少,使降水在短时间汇集,造成城市内涝。
下图是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阶段Ⅰ所表示的城市化阶段是( )
A.初级阶段 B.加速阶段
C.逆城市化阶段 D.后期阶段
6.引起阶段Ⅱ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
B.乡村和小镇发展超过城市
C.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
D.轨道交通的发展
解析:5.B 6.C 第5题,阶段Ⅰ表示城市不断向郊区扩展,说明为城市化加速阶段。第6题,由于城市环境恶化、乡村和小镇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市区人口开始向乡村和小镇迁移,属于逆城市化阶段。
“城市蔓延”是指城市化地区失控扩展与蔓延的现象,它使原来主要集中在中心区的城市活动扩散到城市外围,城市形态呈现出分散、低密度、区域功能单一和依赖汽车交通的特点,即由于城市远郊土地的开发与利用所带来的新型城市空间形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7.下列国家中,“城市蔓延”现象普遍存在的是( )
A.中国 B.日本
C.美国 D.新加坡
8.“城市蔓延”产生的不利影响不包括( )
A.降低公共服务设施利用水平
B.居民居住条件恶劣
C.加剧了城市中心区的衰败
D.土地利用率降低
解析:7.C 8.B 第7题,美国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人口密度低,“城市蔓延”现象较为普遍。第8题,由于城市功能区较分散,建筑物密度低,居民的居住条件较好。
下图为我国某工业城市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9~10题。
9.该城市市区年降水量大于郊区的原因是( )
A.海拔高,多地形雨
B.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C.受台风影响大,多台风雨
D.受冷锋影响大,多锋面雨
10.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最可能表示重化工业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9.B 10.C 第9题,市区受热岛效应影响,温度较高,上升气流较强,降水较多。第10题,③处冬、夏气温均最高,说明受人为因素干扰最严重,最可能为重化工业区。
一、选择题
公共服务区等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某高校学生小明、小亮针对所在城市共享单车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社会实践调查。如图为在调查过程中他们制作的城市一天中共享单车在不同区域的停车数量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曲线所代表的分布地,分别为城市中的( )
A.工业区和住宅区 B.住宅区和商业区
C.商业区和仓储区 D.市政区和园林区
2.共享单车主要为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交通难题,共享单车的推广使用,其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
①城市交通规划有所调整 ②城区交通拥堵有所缓解
③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 ④城市公交客流大大减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1.B 2.A 第1题,图示甲曲线在夜间的单车数量较多,是由于夜晚人们大多休息,停放在家周围,而白天工作时间内附近的单车数量较少,是人们外出工作或购物需要的单车数量多,应为住宅区;乙曲线中午时段较多,夜间少,应为商业区。第2题,共享单车的推广使用,利于城区交通拥堵有所缓解;骑行减少了汽车尾气的排放,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为适应单车的普及和摆放,城市交通规划应有所调整;共享单车主要是有利于短距离出行,所以不能使城市公交客流大大减少。
2017年6月23日,北京市设置了更多的“潮汐车道”。“潮汐车道”就是可变车道,早高峰进城车辆多时,增加进城方向车道数,减少出城方向车道数;晚高峰则反之。读图完成3~4题。
3.“潮汐车道”一般不宜设置在( )
A.交通拥堵的路段 B.道路的中央车道
C.车道较多的路段 D.车流量较少路段
4.有关“潮汐车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需通过可变隔离护栏改变车道
B.可以拆除道路中央的隔离设施
C.能够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的问题
D.可以减轻北京市城市交通污染
解析:3.D 4.A 第3题,“潮汐车道”主要解决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车流量较少的路段不宜设置,故选D。第4题,“潮汐车道”既可以通过可变隔离护栏改变车道,也可以不设置隔离护栏,车辆运行速度加快,有利于减轻城市大气污染,故选A。
城市森林花园是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的第四代住房,被誉为“住房4.0”,每家都有单独的庭院,外墙长满绿色植物,还有一处两层楼高的空中室外私人小院及一块几十平方米的土地,可种树、种花、种菜、遛狗、养鸟……在空中占一亩地就会带来数十亩长满花草的院子,一处建筑就相当于一片森林,使住在繁华城市中心的人们实现“回归大自然”的梦想。读住房3.0(左图)和住房4.0(右图)景观对比图,完成5~6题。
5.建设“住房4.0”可以( )
①增加城市绿地 ②促进城市化深度发展 ③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 ④改善市内大气环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从大气循环和水循环的角度看,“住房4.0”可以( )
①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②增大城乡风强度 ③增加城市地下径流 ④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5.B 6.C 第5题,“住房4.0”通过墙体植被,可以增加城市绿地,绿地的调节功能可以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改善市内大气环境,但由于增加的土地是在空中的建筑,不占用陆地实体空间,因此不能促进城市化深度发展,选B。第6题,“住房4.0”增加了绿地,可以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增加城市空气湿度;减小城乡风强度,对城市地下径流起较弱的减轻作用。
下图表示城市化过程中工业、农业、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读图回答7~8题。
7.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 )
A.工业、农业、服务业 B.服务业、工业、农业
C.农业、服务业、工业 D.工业、服务业、农业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的城市化与旅游业的关系密切
B.多数城市的服务业是经济的主要支柱
C.城市的发展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关系密切
D.科技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解析:7.A 8.C 第7题,根据图中曲线开始时b的劳动力比重最大,c的劳动力比重最小,可以判断b是农业,c是服务业,则a是工业。第8题,城市的发展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关系密切,经济繁荣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多数城市的工业是经济的主要支柱;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二、综合题
9.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下图为我国城市化“纳瑟姆”曲线图。
材料二 下表为某城市市中心与郊区16时的气温差表。
时间
1月
2月
7月
10月
全年
平均气温差/℃
5.2
6.0
5.4
6.0
5.5
(1)1990~2030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处在哪一阶段?该阶段有何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
(3)据材料二表中数据,分析该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方向与原因,并提出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阶段处于加速发展阶段。第(2)题,城乡一体化的地理意义需要从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方面回答,其最终目的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第(3)题,城市中心区与郊区存在着热力环流,所以要合理规划城市,避免城市中心区与郊区的环境受到热力环流的影响。
答案:(1)加速发展阶段。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聚集,城市化水平加速提高,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大幅度增加,出现城市密集地区和城市群。
(2)有利于缓解城市压力,壮大城市经济实力;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或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3)方向:高空污染物由城市向郊区扩散,近地面污染物由郊区流向城市。
原因:城郊气温差产生了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或城市热岛效应)。
措施:在郊区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时,应该选择在热力环流下沉气流之外的区域;提高郊区绿化率。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工业地域的形成
读下图,完成1~3题。
1.图a中①~⑥不同工厂之间的联系属于( )
A.工序上的联系 B.地域联系
C.信息联系 D.技术联系
2.图b表示( )
A.工业集聚 B.工业的信息联系
C.工业分散 D.工业的空间利用联系
3.图b所示工厂元件生产的全球化,目的是( )
A.寻找最优区位 B.提高产品质量
C.减轻污染 D.促进全球经济发展
解析:1.A 2.C 3.A 从图a中可以看出①~⑥不同工厂之间属于工序上的联系。图b表示的是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多的工业的分散生产,其目的是寻找最优区位,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更大效益。
下面图1为广东省惠州某音响的零件生产厂地域分布图,图2为惠州某音响厂零件来源比例图,读图回答4~6题。
图1 图2
4.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以惠州的音响整体生产厂为核心,形成了大批音响零件生产厂,这种工业布局的现象,属于( )
A.工业地域 B.工业联系 C.工业分散 D.工业集聚
5.这种工业布局现象的最大优势是( )
A.利于环境保护 B.降低生产效率
C.加强企业竞争 D.降低生产成本
6.促使音响零件生产厂家实现地域联系的主要因素是( )
①市场的需求量 ②环境污染的治理 ③交通网络的完善 ④信息联系的方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4.D 5.D 6.B 第4题,以惠州的音响整体生产厂为核心,形成了大批音响零件生产厂,这种工业布局属于工业集聚。第5题,工业集聚可以加强企业间交流与技术协作,降低运费和能耗,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第6题,交通网络的完善,信息联系的方便是促使音响零件生产厂家实现地域联系的主要因素。
“世界手套看中国,中国手套看嘉祥”,这是手套业人津津乐道的一句流行语。中国手套名城山东嘉祥具有防寒、滑雪、打猎、射击四大系列上百种手套产品的加工与生产能力,加工的手套95%销往国外市场。据此完成7~8题。
7.影响手套加工企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市场 B.劳动力 C.原料 D.技术
8.嘉祥数百家手套生产、加工及配套企业,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重点乡镇为依托,向全县多数乡村辐射带动的发展格局。大量手套企业集聚有利于( )
①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加强交流协作 ②降低原料成本
③增强集聚优势,降低运输成本 ④降低劳动力成本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7.B 8.A 第7题,手套加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影响该类企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劳动力。第8题,企业集聚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增强集聚优势,扩大生产规模,相关企业集中布局可以加强相互间的信息交流,共同面对市场的变化;相关企业相互靠近可降低运输成本,但不会降低原料和劳动力成本。
下图示意我国某家电企业组织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9~10题。
9.影响该企业研发中心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科技与市场 B.市场与交通
C.交通与资金 D.科技与劳动力
10.该跨国企业的空间布局特点是( )
A.组织空间分布具有集聚性
B.信息中心分布具有分散性
C.研发中心分布在发达国家
D.生产基地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解析:9.A 10.B 第9题,企业研发中心一般选择在科技发达、人才集中的地区布局;而生产基地则往往选择在廉价劳动力充足或市场广阔的地区布局。从图中读出该企业研发中心主要分布在欧洲、日本、美国和中国(北京),这些地区科技力量雄厚、市场广阔,故选A项。第10题,由图读出信息中心和其他组织在除南极洲外六大洲均有分布,呈现分散性特点,排除A项;中国有研发中心,排除C项;美国有生产基地,排除D项。故选B项。
一、选择题
就在京沪深等“中国硅谷”用数十亿元风险投资震撼世界之际,我国几个二、三线城市正悄然绽放,成为中国增长速度最快的高科技中心。从前以贫困著称的西南城市贵阳便是其中之一。目前贵阳已建成中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已吸引美国高通公司2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2017年7月苹果公司宣布,将投资10亿美元在贵阳建设数据中心。贵阳已经成为新崛起的科技中心。据此完成1~2题。
1.在我国众多二、三线城市中,贵阳能成为新崛起的科技中心是因为贵阳拥有( )
A.优美的自然环境 B.发达的现代科技
C.政策的大力支持 D.通达的现代交通
2.贵阳不仅吸引国内外诸多大公司的投资,目前还集聚了100余家省内电商龙头和知名企业,这些电商集聚的主要原因是( )
A.降低运输成本 B.共用基础设施
C.共用科技人才 D.实现企业合作
解析:1.C 2.B 第1题,由题意可知在较为贫困的贵阳已经建成中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所以贵阳科技中心的建立得力于大数据的建立,而材料中已明确“贵阳已建成中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而该实验区的建立是政策支持的结果。第2题,电商,是利用网络及电子工具来从事所有商务活动的企业。由上题可知这些电商集聚贵阳是因为贵阳大数据的建立,是以利用贵阳电子网络为目的,共用基础设施。
美国纽约都市圈内,纽约(商业和金融)、波士顿(大学产业)、费城(重工业)、巴尔的摩(冶炼工业)、华盛顿(政治产业)等核心城市经济各具特色,错位发展,使都市圈效率最大化。波士顿128公路是美国最早的科技高速公路,沿线两侧聚集了数以千计的研发公司和机构,其经费主要来自冷战时期美国国防和航天研究,冷战结束,个人电脑时代到来,波士顿科技产业严重衰落,“硅谷”兴起。依据材料,完成3~4题。
3.波士顿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主导区位优势是( )
A.邻近高速公路 B.邻近高等院校
C.海运便利廉价 D.冷战军事订货
4.“硅谷”高新技术产业兴起并超过波士顿,说明哪一类因素发挥关键作用( )
A.市场的变化 B.优美的环境
C.科技的进步 D.管理的进步
解析:3.B 4.A 第3题,由材料可知,波士顿高科技产业发展主要依靠的是领先的科技水平,故其主导区位优势应为邻近高等院校。第4题,冷战结束后波士顿科技产业衰落,“硅谷”兴起。冷战结束后亚洲国家经济得到发展,对高科技产品的需求增加,位于美国西海岸(太平洋沿岸)的“硅谷”更接近消费市场,故A项正确;优美的环境、科技的进步、管理的进步并不是“硅谷”兴起的关键因素,故B、C、D项错误。
读佛山市南海区一家炼铝厂的生产和销售流程示意图,回答5~6题。
5.这家炼铝厂的工业类型属于( )
A.原料导向型 B.市场导向型
C.动力导向型 D.技术导向型
6.大量铝材加工厂布局在炼铝厂附近,最有利于( )
A.加强各加工厂之间联系,共同发展
B.加强与炼铝厂的协作,降低运输成本
C.扩大生产能力,降低劳动力成本
D.减少市场交易费用,改善环境质量
解析:5.B 6.B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佛山市的炼铝厂主要向附近的铝材加工厂提供铝材,由此可知炼铝厂为市场导向型。第6题,铝材加工厂布局在炼铝厂附近,有利于加强与炼铝厂的协作,降低运输成本。
在浙江诸暨大唐,虽然只是制造一双小小的袜子,整个生产过程却被细分成了多个环节,很多企业就是生产过程中的一道工序。结合下图,完成7~8题。
7.纱线厂与织袜厂之间存在的主要产业活动地域联系形式是( )
A.科技联系 B.空间联系
C.信息联系 D.投入—产出联系
8.尽管诸暨大唐的上千家织袜厂竞争激烈,但是国外的一些知名企业仍入驻大唐。这是因为( )
①可以共同利用基础设施 ②加强与中国企业的竞争 ③可以利用这里的集聚优势,扩大知名度 ④可以利用科技优势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7.D 8.A 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纱线厂与织袜厂之间存在投入—产出联系。第8题,工业集聚可以充分利用共同的基础设施,可以利用这里的集聚优势,扩大知名度。
二、综合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河南许昌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制品生产基地,发制品的加工生产由原料型的档发发展到人发和化纤发两大系列,包括假发、曲发、发帘等6大类500多个品种。通过2 000多个收购和销售网点,印度、俄罗斯、越南及中国各地的人发被源源不断地运到许昌,经过许昌姑娘的精心梳理,变成了各种漂亮的发制品,又运往美国、西欧、韩国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材料二 假发生产大约需要整毛、分量、双针机制、机卷造型、蒸汽定型、造型处理、烘干、帽网制作、头皮仿制、手工织发、修补、发型修剪、产品包装等20多道生产工序。
(1)假发生产属于__________导向型工业,许昌大力发展假发生产的最大优势是____________,取得这种优势的根本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简要说出影响假发生产的因素主要有哪些?结合材料分析以上因素对工业生产的影响是如何变化的。
(3)许昌发制品生产基地拥有大大小小近百家发制品企业,假发生产企业之间具有____________上的工业联系,这些企业大量集聚的优点有哪些?
解析:第(1)题,假发生产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许昌大力发展假发生产的最大优势是劳动力成本低。第(2)题,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劳动力、原料、交通、信息、科技、市场等都可以影响假发的生产。假发原料的多样化,表明原料对假发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小;假发原料来源于世界各地,市场面向不同国家,表明交通、科技、市场和信息对假发生产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假发生产方式的变化和产品的多样化,表明对劳动力的数量需求将会减少,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会增强。第(3)题,工业集聚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等。
答案:(1)劳动力 劳动力成本低 高度完善的产业链
(2)劳动力、原料、交通、信息、科技、市场等。假发原料的多样化,表明原料对假发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小;假发原料来源于世界各地,市场面向不同国家,表明交通、科技、市场和信息对假发生产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假发生产方式的变化和产品的多样化,表明对劳动力的数量需求将会减少,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会增强。
(3)生产工序 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等。
课时跟踪检测(十三)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读甲、乙两半岛位置图,回答1~2题。
1.甲、乙两半岛所在国均出口较多的产品是( )
A.玉米 B.鲜花
C.石油 D.铜矿
2.将上述产品从乙半岛所在国出口到中国,最适宜采用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铁路 B.管道
C.航空 D.海运
解析:1.C 2.D 第1题,甲、乙两半岛所在国分别是墨西哥和卡塔尔,两国石油资源都很丰富。乙半岛所在国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表径流缺乏,不利于鲜花和玉米的生产。第2题,卡塔尔的石油运往中国应采用海运(石油运输量大,海运价格便宜)。
读江苏铁路网示意图,完成3~4题。
3.影响江苏铁路建设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 B.地价
C.河流流向 D.技术水平
4.江苏铁路网的建设将( )
A.占用大量耕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害无利
B.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生态平衡
C.加快江苏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区际间的联系
D.不利于城市体系的形成
解析:3.A 4.C 第3题,经济因素是影响江苏交通线建设的最主要因素。第4题,交通线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区际联系,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
2014年6月30日,大家期待已久的宁杭甬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时速可达380 km,它的最大优点是加速性能优异,车内震动小,噪声低,压力波动小,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可自动调节,座椅全部可旋转等。据此完成5~6题。
5.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地质 C.气候 D.水文
6.在修建该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主要是为了( )
A.减少噪音扰民 B.较少占用耕地
C.缩短运营里程 D.保护野生动物
解析:5.A 6.B 高速铁路显著的优点是速度快,所以地形也就成为其选线首要考虑的因素,若遇到不平地形,其多采用高架桥的方式解决,这既有利于解决地形问题,也能较少地占用耕地。
读某虚拟岛屿图,岛上有甲、乙、丙、丁四个地点可以兴建渔港或渔产品加工厂。据此完成7~8题。
7.考虑“港阔水深”与“接近大陆架”因素,最适合建渔港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在渔港附近常有渔产品加工厂,其考虑的工业区位因素主要是( )
A.交通 B.市场 C.原料 D.劳动力
解析:7.C 8.C 第7题,结合图中的等深线的分布可知,图中的甲、丙接近大陆架,且丙位于港湾内,所以其更适合建设渔港。第8题,渔港附近的渔产品加工厂考虑的主要是工业区位因素中的原料。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铁路运输的速度不断提高,我国部分铁路路段实施了列车运行调整,部分城市之间的列车运行时间大幅度缩短,大大缓解了交通运输的压力。据此完成9~10题。
9.此次调整体现了现代运输的( )
①专业化 ②高速化 ③网络化 ④智能化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0.下列有关图示铁路客运专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是影响客运专线建设的决定性因素
B.客运专线的开通将进一步扩大上海、北京等商业中心的经济腹地
C.客运专线主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对全国铁路网影响不大
D.客运专线都经过我国著名的商品谷物农业区
解析:9.C 10.B 第9题,列车运行调整后,运行速度大大提高,体现了现代运输的专业化、高速化和网络化的特点。第10题,客运专线的开通使人们经济往来更加方便,扩大了上海、北京等商业中心的经济腹地。
一、选择题
城市轨道交通方式多样,如单轨、地铁等。下图为重庆市单轨交通穿楼而过的图片。据此完成1~2题。
1.城市轨道交通具备的特点有( )
①准时 ②快速 ③运量小 ④污染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与地铁相比,单轨交通更适用于山城,这是因为单轨交通( )
A.运量更大 B.占用土地更多
C.造价更高 D.更适应复杂地形
解析:1.A 2.D 第1题,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准时、快速的特点。第2题,与地铁相比,单轨交通更适用于山城,是因为单轨更适应复杂地形。单轨交通的运量比地铁小,占土地比地铁少,造价比地铁低。
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受到自然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据此回答3~4题。
3.限制区域交通运输方式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地形 ②气候 ③植被 ④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都位于我国东部平原地区,交通网络修建的成本远高于环渤海地区,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土地价格昂贵 B.劳动力工资水平高
C.河网密集、多洼地 D.降水丰富,洪涝灾害频繁
解析:3.A 4.C 第3题,地形和气候是限制交通运输方式发展的主要因素。第4题,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河湖众多、需架设许多桥梁,建设成本较高。
2017年11月21日,顺丰速运公司通过阿里巴巴网上拍卖平台,用3.2亿元人民币竞得2架波音747货机,目前顺丰已拥有约40架货机,建立了陆空立体的冷链生鲜速递网络,并在湖北鄂州建立了自有货运机场,成为全国最大、最快的民营速运企业。据此回答5~6题。
5.顺丰使用波音747货机进行冷链生鲜速递运输,其原因是( )
A.运输距离长,速度快
B.安全,运量大
C.受天气影响小,全天候运输
D.运费低,企业盈利高
6.顺丰的自有货运机场选址鄂州的原因是( )
A.交通便利,快速覆盖范围广
B.位于山区,各种资源丰富
C.工业区集中,工业基础好
D.科技发达,自动化水平高
解析:5.A 6.A 第5题,生鲜易变质,需要短时间快速到达客户手中,航空运输具有速度快、运输效率高的特点,故选A。第6题,由图可知,鄂州市位于主要城市的服务中心位置,覆盖范围广,交通便利,故选A。
2017年5月,号称“走错一个匝道,就是重庆一日游”的黄桷湾立交桥完工,五层落差近40 m,匝道20条,旋绕多,复杂程度火遍全国。读图完成7~8题。
7.与普通道路相比,该立交桥的主要作用是( )
①少占地 ②缓解交通拥堵 ③降低噪声 ④减缓行车速度,提高安全性 ⑤枢纽分流,提高通畅度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②③④
8.导致重庆黄桷湾立交桥复杂程度高的自然原因是( )
A.地形复杂 B.河网密布
C.人口密集 D.交通量大
解析:7.C 8.A 第7题,立交桥的主要作用有:减少道路交叉,省去等红灯的时间,提高行车效率,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将道路交会处向高处延伸,减少占地。设计合理的立交桥可以明显改善交通拥堵。枢纽分流,提高通畅度。故①②⑤正确,④减缓行车速度错误。立交桥与降低噪音关系不大,③错误。故C正确。第8题,重庆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其山地占76%,以“山城”著称,地表崎岖。故A正确。河网密布与立交桥复杂程度无关;人口密集、交通量大不属于自然原因,故B、C、D错误。
二、综合题
9.石武铁路客运专线北起石家庄,南至武汉,是北京—广州—深圳—香港客运专线的组成部分,正线全长840.7 km。下图是石武高速铁路路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石武高速铁路建设的主要优势区位条件。
(2)该高速铁路的修建多采用高架桥模式,其主要目的(作用)有哪些?
(3)简述石武高速铁路建设的地理意义。
(4)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迅速,说明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解析:第(1)题,结合交通线的区位因素,从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方面分析。第(2)题,高架铁路主要优势从少占耕地、畅通及预防自然灾害等方面回答。第(3)题,建设石武高铁的地理意义主要是沟通区际联系,带来较强的社会、经济效益。第(4)题,高速铁路发展迅速,主要说明现代交通方式向高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答案:(1)①沿线地区地形平坦,有利于高速铁路的建设;②途经我国中部地区,区内经济基础好(经济较发达);③合理布局铁路网,有利于缓解京广铁路线的压力;④有先进的技术作保障等。
(2)减少占用耕地的数量,有利于保护当地宝贵的耕地资源,减少(避免)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相互干扰。
(3)石武高速铁路纵贯我国南北,从根本上缓解了京广铁路大动脉运输紧张的状况;把我国经济最活跃的环渤海地区、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珠三角”地区和广大中部地区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促进国家北部、中部、南部区域协调健康发展;能够与京沪、京哈、陇海、沪昆等快速客运通道相衔接,成为覆盖全国的铁路快速客运网的主骨架之一。
(4)高速化、专业化。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读德国鲁尔区和我国鞍山钢铁工业基地图,比较两地的区位特点,回答1~2题。
1.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因素是( )
①接近煤炭产地 ②水源充沛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市场广阔 ⑤有大量廉价劳动力
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②④⑤
2.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鞍钢工业基地效益越来越差,在整治过程中可以向鲁尔区借鉴的经验有( )
①调整工业结构 ②发展第三产业 ③优化环境
④从外区调入大量淡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1.A 2.A 两地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水陆交通便利,市场广阔。鲁尔区的复苏主要从调整工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优化环境等方面进行的,是改造老工业基地的成功经验。
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对经济结构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结合鲁尔区产值结构图(图中①、②分别表示1958年和1995年的产值结构)及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变化特点的是( )
A.钢铁工业变化不明显 B.第一产业迅速发展
C.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D.化学工业比重上升
4.调整后,鲁尔区的炼铁厂集中到西部,有的炼铁高炉还建到了荷兰海边,主要是因为( )
A.盛行风会将烟尘吹向海洋,减轻大气污染
B.靠近鹿特丹港及莱茵河,降低运费
C.荷兰填海造陆,提供丰富廉价的土地资源
D.炼铁需要大量冷却用水,西部水资源丰富
解析:3.D 4.B 第3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形坐标图的判读方法。读图可知,第三产业迅速发展,钢铁工业比重下降,化学工业比重上升。第4题,鲁尔区的钢铁工业需要从国外进口铁矿石,将炼铁厂向西部集中,可降低运费。
浙江省的义乌是日用小商品的天下,小小的袜子就拥有数百家生产厂家。一个不大的柳市镇除三家电器集团外,还有数十家中小电器企业,且没有因产品雷同、重复建设而影响发展。据此完成5~6题。
5.义乌小商品生产经营的特点有( )
①资本集中程度低 ②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③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 ④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比例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众多电器工业企业集聚于柳市镇,主要因为该地( )
①资源丰富 ②有大量廉价劳动力 ③能源充足
④协作条件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5.A 6.D 第5题,与传统工业区相比,以传统轻工业为主的新工业区的资本集中程度低,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以轻工业为主,生产高度专业化,企业分布在小城镇甚至农村,生产过程分散。第6题,众多电器工业集聚在柳市镇并不是依靠资源丰富、能源充足,而是由于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同时社会协作条件好可取得规模效益。
读汽车产业链结构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7.从产业链角度看,P代表的产业最有可能是( )
A.配套产品生产(仪表、轮胎等)
B.汽车研发(发动机、变速箱等)
C.农机制造(拖拉机、农用车等)
D.能源加工(石油、天然气等)
8.影响汽车服务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原料 B.市场 C.动力 D.劳动力
解析:7.A 8.B 第7题,从题干要求“从产业链角度看”,即“从产业之间的关系看”,可以看出,各环节之间相互影响,P代表的产业比较符合配套产品生产。第8题,汽车服务业主要是销售和售后服务,因此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因素是市场。
下表为影响某科学园区开发的区位因素汇总,读表完成9~10题。
接近市场
接近供应商
国际机场
国内机场
接近海湾
接近首都
良好的道路网
通往首都的铁路
舒适的生活环境
文化娱乐设施
地区财政物质
大学支持
愉快的工作环境
基本
★
★
★
★
重要
★
★
★
★
次要
★
★
★
★
无关
★
9.科学园区选址的最重要区位因素是( )
A.大学支持 B.接近市场
C.接近首都 D.通往首都的铁路
10.聚集在科学园区的产业,具有的特点是( )
A.技术升级换代慢 B.研发费用所占比重小
C.产品更新周期短 D.生产规模大
解析:9.A 10.C 高科技产业依附大学、科研机构的支持,技术升级快,研发费用高,产品更新换代快。
一、选择题
温州制造业和美国“硅谷”都属于典型的产业集群,具有“人人都想当老板”的创业文化和企业创新精神。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温州制造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企业以原料导向型为主
B.劳动力的投入仍比较大
C.具有中小批量定制的生产方式
D.产品大量销往国外
2.美国“硅谷”的许多企业把新工厂建到得克萨斯州以及东南亚、墨西哥等地,是因为( )
A.新厂址地理位置更安全 B.新厂址交通更便捷
C.新厂址生产成本低 D.“硅谷”的污染日渐严重
解析:1.A 2.C 第1题,温州大多数制造业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劳动力的投入较大,具有中小批量定制的生产方式,产品大量销往国外。第2题,“硅谷”企业把新工厂分散到各地主要是利用这些地区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及土地的优势。
下图为苹果产品链示意图(以iPad为例)。读图回答3~4题。
3.iPad零配件的生产来自世界各地,主要原因是( )
A.获得规模效益 B.降低运输成本
C.获得最佳区位优势 D.扩大市场份额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联咏科技企业属于技术导向型
B.iPad企业之间属于投入—产出联系
C.iPad零配件生产属于工业集聚
D.组装地产品附加值低
解析:3.C 4.D 第3题,从图中看出iPad零配件的生产来自世界各地,说明该工业属于工业分散,工业分散的主要原因是寻找最佳区位优势条件,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更多利润。第4题,图中显示联咏科技生产科技水平较低的液晶显示器,属于劳动力导向型企业;图中企业之间不属于投入—产出联系;iPad零配件生产来自世界各地,应是属于工业分散;图中原创设计获得的利润最高,组装生产属于利润最低的,故组装地产品附加值较低。
读甲、乙两新工业区分布图,完成5~6题。
5.下列有关甲、乙两新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工业区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形成的高新技术工业区
B.新工业区的共同特点之一是知识密集
C.新工业区的共同特点之一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D.新工业区的工业都以轻工业为主
6.乙图新工业区发展条件与我国武汉“光谷”相比较,不同的是( )
A.地理位置优越
B.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C.有高等院校,便捷的交通
D.军事订货
解析:5.C 6.D 第5题,新工业区有两种类型,一是以意大利普拉托为代表的新工业区,这类工业区以轻工业为主,对于从业人员的科技水平要求不高,所以A、B两项错误。另一类是以美国“硅谷”为代表的高技术工业区,这类工业区主要生产生产资料,不是轻工业产品,所以D项错误。而这两类工业区中的企业多以中小型为主。第6题,乙图为美国“硅谷”,与我国武汉“光谷”相比,位置、气候、交通等是共同条件。军事订货是美国“硅谷”所特有的条件。
宝马公司是一家世界知名的高档汽车制造公司,总部位于慕尼黑。其研发中心、制造机构、装配厂遍布世界各地。据此完成7~8题。
7.宝马公司主要的研发中心和制造机构都在欧洲,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
A.较高的技术水平 B.丰富的原料
C.高技能的劳动力 D.优良的基础设施
8.跨国公司内部组织跨国生产单元有如下图中所示四种模式,宝马公司在泰国设立装配厂,其生产模式属于( )
解析:7.B 8.D 第7题,研发中心的形成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高技能的劳动力,而制造机构需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宝马汽车生产属于高档汽车制造,受原料影响小,故丰富的原料不是欧洲汽车生产的区位优势条件。第8题,由题可知,泰国企业在宝马公司的跨国生产过程中负责产品装配,而宝马公司的产品和零部件来自世界各地,所以泰国装配厂与各产品和零部件的生产单元之间属于单一的流向,即产品和零部件流向泰国装配厂,故D项正确。A图表示泰国生产企业为各国提供产品和零部件,不符合事实,故A项错误;B图表示自成体系的生产与销售,与跨国生产无关,B项错误;C图表示的是双向流动,不符合事实,故C项错误。
二、综合题
9.读美国五大湖地区煤、铁产地和钢铁工业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底特律、布法罗、匹兹堡等城市是美国著名的钢铁工业基地,当地发展钢铁工业的资源条件不包括( )
A.水资源丰富 B.铁矿资源丰富
C.煤炭资源丰富 D.石油资源丰富
(2)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钢铁之城”匹兹堡遭遇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失业潮。请简述匹兹堡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3)有人说“匹兹堡代表着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匹兹堡的经济转型对世界其他国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重工业及装备制造业基地,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看与匹兹堡工业区有相似之处。东北老工业基地在经济转型上应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地无石油资源。第(2)、(3)题,可借鉴鲁尔区衰退的原因和措施来回答。
答案:(1)D
(2)①单一的生产结构;②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③世界性钢铁过剩;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⑤工人工资成本上升;⑥环境污染严重。
(3)①改变单一的经济结构、发展高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②使用清洁能源、治理环境污染;③加大开放力度,努力吸引外来资金和技术;④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读某时期某区域的人地关系图,完成1~2题。
1.该图反映的现象应发生在哪个时期( )
A.史前文明 B.农业文明
C.工业文明 D.后工业化
2.关于该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们依赖环境,主要从事采集、渔猎活动
B.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
C.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
D.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解析:1.B 2.C 该图反映了农业文明时期人们的活动。该社会阶段人们开垦土地,破坏森林、草原,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
读某区域30年前和现在环境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示地区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土壤盐碱化 D.水污染
4.造成该环境问题的原因是( )
A.过度砍伐森林 B.过量引水灌溉
C.过度开发沼泽 D.城市化过度发展
解析:3.B 4.A 由图中森林减少、沙漠化面积增多可知,是过度砍伐森林导致的土地荒漠化问题。
很多科学家认为,北极周围形成的大量参差不齐的冰川将在2030年夏季完全消失(甲图)。科学家借助卫星图证实,南极一巨大冰川正从冰架上断裂入海(乙图)。据此完成5~6题。
5.图示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臭氧层破坏 B.酸雨
C.冰川运动 D.全球变暖
6.针对该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我们应采取的对策是( )
①植树造林 ②控制酸性气体排放 ③发展新能源,节能技术等 ④减少氟氯烃等对臭氧层的破坏 ⑤改善能源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解析:5.D 6.B 图中显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我们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发展新能源,推广节能技术,改善能源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来控制全球气候变暖趋势。
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及郊区地形图。读图,完成7~8题。
7.该城市冬季最有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A.沙尘暴 B.水污染
C.酸雨 D.雾霾
8.该城市冬季上述环境问题比周边城市较严重,其原因可能是( )
A.降水丰富,水汽充足 B.风力较小,大气稳定
C.城市绿地面积大 D.废水排放量大
解析:7.D 8.B 第7题,华北地区冬季盛行西北季风,该城市西北部为山地,阻挡西北风,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因此冬季易形成雾霾。沙尘暴主要在春季,水污染和季节无关;该地冬季降水少,不易形成酸雨。第8题,从上题分析可知,该地西北部为山地,阻挡冬季风,使得该地风力较小,大气稳定,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因此雾霾严重。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统计资料,回答9~10题。
年份
森林
覆盖
率
耕地
面积
/km2
年降
水量
/mm
气温
年较
差/℃
河流含
沙量
粮食平
均单产
/(万千
克/公顷)
粮食
总产
量/亿
千克
1975
19%
333
420
38
10%
1.23
1.025
1995
12%
478
350
42
35%
0.9
0.975
9.上述材料反映导致该地区20年来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退耕还牧面积增大
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D.人口增长过快
10.目前,该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寒潮危害严重 B.水土流失严重
C.气候大陆性特征增强 D.光照条件差
解析:9.B 10.B 从表中可知森林减少,耕地增多,降水减少,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粮食产量下降。从含沙量增大可知该地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
一、选择题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的是( )
A.原始文明时代 B.农业文明时代
C.工业文明时代 D.环境文明时代
2.甲、乙、丙、丁四种图例中,代表土地要素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下列行为和认识符合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思想的是( )
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B.退耕还林,合理放牧
C.围湖造田,增加耕地
D.倡导高消费,刺激经济增长
解析:1.A 2.B 3.B 原始文明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农业文明时代,土地是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环境文明时代,谋求可持续发展,退耕还林,合理放牧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
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完成4~6题。
4.图中箭头③表示的人类活动可能引起( )
A.台风、寒潮
B.地震、海啸
C.滑坡、泥石流
D.土地荒漠化、盐碱化
5.为了防治风沙侵袭包兰铁路,在宁夏沙坡头地区,人们用草方格沙障来固定流沙,从而很好地保护了包兰铁路,人们的这种做法与图中相应的环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下列属于人类与环境对立的做法是( )
A.洞庭湖四周围湖造田
B.我国东海渔场实行休渔制度
C.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
D.为改善大城市交通状况,修建立交桥和地铁
解析:4.C 5.A 6.A 第4题,图中箭头③表示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当人类索取资源方式不得当时,就会造成环境问题,进而引发一些自然灾害。如,乱砍滥伐就可能导致滑坡、泥石流灾害。第5题,箭头①表示人类作用于环境,这个作用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此题是人类正面作用于环境。第6题,围湖造田会使湖泊蓄洪能力下降和生态遭到破坏。
读下面两幅图,回答7~8题。
7.甲图中的人类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A.海平面上升 B.酸雨危害
C.全球变暖 D.草原退化和荒漠化
8.人类文明进入到乙图所示阶段时产生的人地关系思想有( )
①人生天注定 ②自然主宰人类 ③人定胜天 ④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7.D 8.B 第7题,甲图中的人类活动为畜牧业生产,过度放牧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草原退化和荒漠化;海平面上升、酸雨危害、全球变暖与工业生产排放过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有关。第8题,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征服自然的本领增强,产生的人地关系思想为人定胜天,结果造成了环境破坏,然后开始思考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综合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4年5月9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二、三工作组报告宣讲会在中国气象局召开。报告指出:如不采取行动,全球变暖将超过4 ℃,如积极行动,仍有可能实现2 ℃升温目标。要实现在本世纪末2 ℃升温的目标,需要能源供应部门进行重大变革,并及早实施全球长期减排的路径。他建议,加强风险管理,降低气候变化风险,要从国家层次上重视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呼吁大家行动起来,科学认识气候变化,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材料二 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图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总量大的原因,并就此谈谈我国控制CO2排放量的合理措施。
(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有可能上升,将会对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产生影响。 为了预防海平面上升所产生的危害,可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量排放CO2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防御措施。
答案:(1)毁林 燃烧矿物燃料 极冰融化 沿海低地被淹
(2)原因:人口和经济总量大,能源消费总量大;矿物能(煤、石油和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极高。
措施: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温室气体的回收;加强管理与宣传,提高节能意识。
(3)研究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加强城市规划;提高防洪排涝能力、加高加固堤防、整理疏浚河流增加泄洪能力、消除内涝威胁等相应的防御措施和对策;加强监测和预报;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课时跟踪检测(十六)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下图是我国人口数、耕地面积及人均耕地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反映出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因是( )
A.深刻的环境危机 B.生活贫困
C.资源短缺 D.人口素质过低
2.下列农业生产方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
①将能种植粮食的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②积极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浇灌技术 ③加大科技投入,改造一批中低产田 ④在一些陡峻的山坡上修梯田,扩大耕地面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1.C 2.B 从图中可以读出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说明资源短缺问题。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会破坏生态环境,可以将部分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林地、草地开垦为耕地,但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陡坡开垦耕地、修梯田,会造成水土流失。
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读图,回答3~4题。
3.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围垦 D.过度养殖
4.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解析:3.A 4.D 第3题,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分析地形结构与农业用地结构的关系。由左图可知,该地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对应的农业用地应为林果业,但右图中显示此地种植业比重过大,林业、牧业比重偏小,即存在过度开垦的现象。第4题,大牧场放牧业适宜在地广人稀的草原地区发展,A项错误;该地种植业比重过大,不应继续扩大种植业面积,B项错误;该地人口压力大,若全面封山育林,尽管可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但会降低经济效益,C项错误;丘陵地区应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D项正确。
读某地水稻循环经济加工产业模式图,完成5~6题。
5.有关该地水稻种植业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商品率高 B.劳动力投入少
C.科技比例大 D.机械化程度高
6.在“水稻循环经济加工产业模式”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订单农业”抑制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
B.循环经济实现了对环境污染物的零排放
C.精深加工有利于促进当地工业化的发展
D.品牌优质大米主要靠精深加工环节实现
解析:5.A 6.C 第5题,该地种植的水稻经过精深加工面向市场,商品率高。第6题,精深加工延长了产业链,促进该区域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只是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并不能实现零排放。
右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结构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据此完成7~8题。
7.维持这一“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的关键是( )
A.江河 B.森林 C.村寨 D.梯田
8.哈尼族人的村寨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 )
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B.为了避免洪涝灾害
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 D.为了观赏梯田美景
解析:7.B 8.C 第7题,该生态系统位于地势起伏较大的南方地区,森林在这一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如果森林被破坏,将会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此处的农田、村寨、河流等都会受到严重影响。第8题,将村寨布局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可以获得较清洁的水源,免得水源受农业生产的污染。
下图是我国人口总量、GDP、能源生产量、能源消费量变化及预测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下列描述符合2010~2017年变化特征的是( )
①人均能耗不断下降 ②人口增长明显变快 ③万元GDP能耗呈下降趋势 ④能源消费量大于能源生产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0.下列措施中,能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是( )
①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②加快产业升级,提高重化工业比重 ③结合国情,增加煤炭使用量 ④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9.B 10.D 第9题,我国人口增长呈减缓趋势,人均能耗呈增长趋势。第10题,加快产业升级应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为缓解能源紧张、保护环境,应该大力发展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一、选择题
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1~2题。
1.该区域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有( )
①资源储量减少,某些资源面临枯竭 ②黑土肥力下降
③农业生产规模小,产品商品率低 ④环境污染严重,企业转型困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有利于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产业升级
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全面发展核能
C.重点发展轻型工业,实现产业转移
D.发展交通,全面利用区外资源以保护本地资源
解析:1.B 2.A 图示为东北地区,工业发达,对资源的需求量大,资源储量减少,某些资源面临枯竭,环境污染严重,企业转型困难,过度开发导致黑土肥力下降。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产业升级,有利于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
读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成因与危害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所示的某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 B.臭氧层空洞
C.水土流失 D.全球气候变暖
4.图示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 )
A.黄土高原 B.塔里木盆地
C.东北平原 D.长江三角洲
解析:3.C 4.A 从图中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环境问题,可知该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该环境问题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
目前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下图为河南省某地酒精化工集团基于“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的产业构想。读图回答5~6题。
5.该产业构想对农业的影响是( )
A.加剧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
B.有利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C.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
D.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外出务工的竞争能力
6.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列最符合循环经济模式的活动是( )
A.北方的退耕还草
B.湖区的混合放养
C.东北的大豆和小麦间作农业
D.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
解析:5.B 6.D 图中显示的是生态农业,它有利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属于生态农业。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一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完成7~8题。
7.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
A.三江平原 B.云贵高原
C.山东丘陵 D.闽浙丘陵
8.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环境效益主要作用是( )
①有利于恢复植被,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 ②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果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农业附加值 ③有利于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④解决过量施用化肥问题,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保持土地肥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解析:7.C 8.D 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模式中有苹果种植,而苹果属于温带水果,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第8题,题目要求是环境效益,而②③是经济效益。
二、综合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6·5”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向污染宣战”,旨在体现我们对治理污染紧迫性和艰巨性的清醒认识,倡导全社会共同行动,打一场治理污染的攻坚战,努力改善环境质量,保卫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
材料二 目前煤炭仍为我国的主要能源,针对煤炭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鄂尔多斯地区某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构筑了如下产业链。
(1)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仍然以煤为主,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煤炭的开采与使用过程中,分别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3)材料二中的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的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
解析:第(1)题,我国煤炭资源储量大;煤炭开采和使用成本低,技术难度小,因此目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国能源仍然以煤炭为主。第(2)题,煤炭开采中的问题——植被破坏、地表塌陷、水土流失;煤炭使用中——酸雨、粉尘等大气污染,水体和土壤污染等。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的对策:矿区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发展清洁煤技术或脱硫技术;加强硫氧化物的综合利用;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采取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教育手段进行治理。第(3)题,从图形中可知: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可以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投入,经济效益提高;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就业机会等。
答案:(1)我国煤炭储量大;煤炭开采和使用成本低,技术难度小
(2)开采中——植被破坏、地表塌陷、水土流失;使用中——酸雨、粉尘等大气污染,水体和土壤污染等。
措施:矿区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发展清洁煤技术或脱硫技术;加强硫氧化物的综合利用;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采取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教育手段进行治理。
(3)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投入,经济效益提高;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就业机会。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a、b、c、d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
A.a B.b C.c D.d
2.图中聚落分布特点主要表现为( )
A.分布较分散,无规律可循 B.沿湖分布
C.沿铁路分布 D.沿等高线分布
解析:1.B 2.C 第1题,图中b地位于两河交汇处、陆上交通过河点,水陆交通便利,最有可能先发展为城市。第2题,由图可知,图中聚落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
读我国某市城区规划图,回答3~5题。
3.有关图中富居家具城选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布局符合交通最优原则
B.靠近居民区,便于扩大销售
C.靠近家具生产厂,以减少运输费用
D.靠近国道,便于产品出口
4.图中百货大楼、裕鑫大厦、鲁门商场布局最突出的优势是( )
A.接近银行,便于金融流通
B.位于市中心,消费人群集中
C.相互靠近,便于互通有无
D.该处地价高,可显现企业实力
5.图中夜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货源充足 B.人口集中
C.交通便利 D.金融市场活跃
解析:3.A 4.B 5.B 本题组利用城市规划图考查商业网点布局。从图中可知富居家具城靠近城市边缘交通干道,符合交通最优原则。百货大楼、裕鑫大厦、鲁门商场等布局于市中心,交通便利,消费人群集中。夜市以日常消费品交易为主,需要靠近居民区。
6.下图为某地区城镇及道路交通网络规划图。在①②③④四点中,计划建设两个商贸中心,较为合理的设置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C 商贸中心应布局在交通便利、集散能力强、来货便利的地点。①④均位于铁路和多条公路的交会处,交通便利。
京杭运河的开凿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发展,使德州段的运河、码头也更加繁荣。1979年运河因水源枯竭断航,德州航运局因此而解散。读德州市位置图,回答7~8题。
7.明代诗人朱德润的诗中描绘德州漕运:“日中市贸群物聚,红毯碧碗堆如山。商人嗜利暮不散,酒楼歌馆相喧阗”。但后来德州发展速度缓慢,其主要原因是( )
A.矿产资源日趋枯竭
B.商人大量外迁
C.海运和铁路运输的出现
D.人口增长速度变慢,市场需求减少
8.关于交通条件对德州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德州空间形态南北扩展,京杭运河成为德州城的唯一发展轴
B.京沪铁路的修建不会影响德州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C.德州可以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D.京沪高速铁路的兴建可能引起德州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
解析:7.C 8.D 第7题,清末大运河的淤塞,海洋运输的发展及京沪铁路的建成,沿运河城市发展缓慢。第8题,京沪高速铁路的兴建可能会引起德州城市空间向东发展。
读三个同等规模商业中心同周围顾客达成交易的概率的等值线分布图,回答9~10题。
9.图中四点达到交易的概率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丁、甲、丙
C.甲、丙、丁、乙
D.乙、甲、丁、丙
10.若要在图中新建立一个同等规模的商业中心,则最佳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9.B 10.C 第9题,商业中心同周围顾客达成交易的概率,甲、乙、丙、丁四处分别为0.4~0.5、0.7~0.8、小于0.4、0.5~0.6。第10题,新的商业中心应该位于现有三个商业中心对周围顾客吸引力最小的地区,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服务范围。
一、选择题
读京津冀圈示意图,回答1~2题。
1.要实现京津冀经济一体化最重要的基础是( )
A.构筑现代化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B.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力度
C.加强重化工业发展
D.加强能源工业发展
2.关于图中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各城市空间形态均沿河布局
B.铁路和高速公路是城市带的主要发展轴
C.天津是“火车拉来的城市”
D.区域产业和城镇空间布局不会改变
解析:1.A 2.B 第1题,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是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故选A项。第2题,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便捷的交通条件,所以城市的发展多以交通线为发展轴,区域产业和城镇空间布局也随之改变。
读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关系示意图,完成3~4题。
3.分析两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对城市建成区的影响,可知( )
A.甲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B.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C.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比乙模式大
D.乙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甲模式大
4.从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关系的动态变化看,可推断( )
A.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甲模式
B.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变的趋势
C.在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甲模式会消失
D.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不会同时存在甲模式和乙模式
解析:3.C 4.B 第3题,甲模式穿过城市,会占用城市建成区部分用地,对城市建成区的景观和环境都会造成较大影响,且会影响市内交通的通达性;而乙模式绕过城市建成区不占用城市用地,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甲模式小。第4题,在城市化初期,城市规模较小,高速公路建设一般会给城市建设留出空间,会采用乙模式,A项错误;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已建高速公路,可能会被城市包围,出现甲模式这种情形,B项正确,C项错误;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也可能由于历史的原因会同时存在甲、乙两种模式,D项错误。
读某城市内部和对外联系路线图,完成5~6题。
5.最不可能发展成为商业中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对图中路线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城市内部道路网比较合理
B.城市内部道路不宜改造成为“井”字形
C.城市内部联系十分便利
D.高速公路、铁路应穿越城市中心
解析:5.D 6.D 第5题,丁处既不符合市场最优原则,也不符合交通最优原则。第6题,高速公路、铁路穿过市中心,会干扰城市交通。
读下列两幅图,完成7~8题。
7.两图所示的含义是( )
①零售商业面积与行人流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②零售商业面积与行人流量之间既存在负相关关系,也存在正相关关系 ③道路交叉口对零售商业的吸引力小于公交站点 ④道路交叉口对零售商业的吸引力大于公交站点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如图所示,影响零售商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市场 B.行人、营业面积
C.营业面积、人口密度 D.营业面积、交通
解析:7.D 8.A 第7题,左图显示行人数量增加的时候,零售商业面积既有增大,也有减小,②正确。右图显示与交通节点相同的距离,道路交叉口的零售商业面积大,④正确。第8题,行人数量的多少,代表市场,从左图可以看出市场对商业活动的影响;右图表示道路交叉口和公交站点与零售商业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交通对商业活动的影响。
二、综合题
9.读下图,回答问题。
(1)据图分析,该城市早期选址的有利条件与影响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因素。
(2)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A市拟在右图所示①②地区分别建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和大型超级市场。请分析其选址的有利条件。
(3)A市计划在周围地区建一旅游度假区。请简述你的理由。
解析:第(1)题,城市早期选址和河流有关,河流有供水和航运等功能,由此可知该城市的形态受交通的影响明显。第(2)题,大型服装批发市场需要广阔的场地以及便利的交通,宜布局在郊区;大型超级市场需要大量消费群体以及便利的交通。第(3)题,A市布局旅游度假区,可考虑附近的资源——大面积的沙滩。
答案:(1)水运便利,生产、生活取水方便。交通。
(2)大型服装批发市场:靠近铁路、公路,交通便利;位于郊区,地租便宜。大型超级市场:接近市中心,市场广阔。
(3)A市临近海洋,附近有大面积沙滩,环境优美。
课时跟踪检测(十) 工业的区位选择
某工业部门计划在①②③④四地点中选择一处进行生产,经考察四地生产该种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如下表所示。据此完成1~2题。
地点
原材料
运费
产品运费
土地成本
工资成本
其他成本
①
3
4
5
2
5
②
4
4
5
7
6
③
6
3
2
1
4
④
5
7
5
6
4
1.从综合经济效益的角度看,该厂最适宜布局的地点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该企业属于( )
A.技术导向型 B.原料导向型
C.劳动力导向型 D.动力导向型
解析:1.C 2.C 第1题,注意题目中关键词“经济效益”,应选择投入最少的地点建厂。根据四个地点的各项成本可以计算出①地总成本为19,②地为26,③地为16,④地为27,由此可以判断③地建厂经济效益最好。第2题,根据表格及上题的解析可以判断,在不同地点选择厂址时,工资成本的变化对其总成本影响最大,因此该企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
下图为某工业城市工业发展规划图,计划在图中四个区位布局四种不同污染类型的工厂。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工业属于乙类工厂的是( )
A.化工厂、炼油厂 B.电镀厂、皮革厂
C.发电厂、酿造厂 D.造纸厂、水泥厂
4.下列有关图中工业规划的区位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③处各类都可以
B.④处各类都可以
C.①处可布局乙类,也可布局丙类
D.②处可布局丁类,也可布局乙类
解析:3.B 4.A 第3题,乙类工厂为水污染工业,主要有电镀厂、皮革厂、造纸厂等。第4题,③处位于河流下游,远离城市市区,且冬、夏季风都不能把污染物带到城市市区,故③处可布置各类工业。
九江石化总厂是江西省唯一一家集炼油、化肥、化工为一体的大型石化企业,原油主要来自山东胜利油田及海外进口,炼油厂生产的汽油、柴油主要供应江西省内,厂址选择充分考虑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下图是九江市略图。读图回答5~6题。
5.根据相关信息判断,九江石化总厂的位置可能位于图中的(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6.在江西省境内建立该炼油厂的主导因素是( )
A.劳动力 B.原料 C.技术 D.市场
解析:5.B 6.D 第5题,石化工业易产生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乙地位于与冬夏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和河流下游,可以使城区免受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最适宜布局石化工业。第6题,该炼油厂生产的汽油、柴油主要供应江西省内,故其主导因素是市场。
某企业计划新建一电子装配工厂,下图是甲、乙、丙、丁四地的成本分析图。读图,回答7~8题。
7.与电子装配工厂布局相同的是( )
A.水果罐头加工厂 B.棉布厂
C.高级服装设计公司 D.制鞋厂
8.仅从运费及能源角度考虑,最适宜在甲地建厂的类型是( )
A.动力导向型 B.技术导向型
C.市场导向型 D.原料导向型
解析:7.D 8.A 第7题,电子装配工厂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应布局在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水果罐头加工厂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棉布厂属于市场导向型工业;高级服装设计与技术等因素有关。第8题,工业区位选择的最终目的是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的利润,甲地的运费及能源费用最低,最适宜建动力导向型工厂。
右图是某工业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力随时间变化曲线图,据图完成9~10题。
9.该工业区位因素可能是下列中的( )
A.交通运输 B.原料
C.劳动力 D.环境
10.最能反映图示变化的工业部门是( )
A.钢铁工业 B.纺织工业
C.煤炭工业 D.机械制造工业
解析:9.B 10.A 二战后,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生产所消耗的原料数量越来越少,原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也越来越小。最能反映出该变化的是钢铁工业。
一、选择题
(浙江高考)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生产面临“用工荒”局面。根据相关知识,完成1~2题。
1.右图是4种工业的生产成本构成图,最有可能面临“用工荒”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用工荒”对沿海地区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劳动力回流第一产业,第一产业比重提高
B.刺激科技创新,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C.劳动力数量减少,平均工资下降
D.资金投入减少,生产总值下降
解析:1.D 2.B 第1题,由图可知,①、②、③、④类工业中劳动力所占比重分别为15%、40%、20%、60% ,因此④地最有可能出现用工荒。第2题,不同类型的工业对劳动力数量需求是不同的,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因此沿海地区用工荒,会刺激科技创新,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iF设计奖,简称“iF”,创立于1953年,该奖是由德国历史最悠久的工业设计机构——汉诺威工业设计论坛每年定期举办,旨在提升大众对于设计的认知,其最具分量的金奖有“产品设计界的奥斯卡奖”之称。2017年11月10日至13日,以“创意成都,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第四届成都创意设计周在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进行,该创意周是创意设计与产业融合的高端展示和贸易平台。据此完成3~4题。
3.获得iF设计金奖的产业属于( )
A.劳动力指向性 B.市场指向性
C.技术指向性 D.原料指向性
4.成都创意周的举办,给成都市近期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提高城市化水平 B.改变城市职能
C.优化产业结构 D.提高知名度
解析:3.C 4.D 第3题,读材料可知,iF设计金奖的产业技术含量高,在产品生产环节中是高附加值环节,属于技术指向型产业,故选C。第4题,以“创意成都,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第四届成都创意设计周是创意设计与产业融合的高端展示和贸易平台。成都创意周的举办,给成都市近期带来的主要影响是扩大了影响力,提高知名度。故选D。
某地政府拟开办一家工厂,选定的甲、乙、丙、丁四地的成本比较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5~6题。
5.按主导因素划分,该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
A.市场导向型 B.劳动力导向型
C.原料导向型 D.动力导向型
6.从成本构成看,该工厂应选在(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解析:5.A 6.C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类工厂的成品运费占总成本比例最高,则该类工厂应尽量接近市场以降低成本,因此其属于市场导向型。第6题,观察图示比较可知,丙地的总成本最低。
环境因素是工业区位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读甲、乙、丙、丁四幅图,完成7~8题。
7.若箭头所示为河流流向,而四幅图的布局均合理,则工厂可能是( )
A.电视机厂 B.造纸厂
C.电镀厂 D.炼油厂
8.若工厂可对大气产生污染,位于湖南省洞庭湖流域的城镇布局合理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7.A 8.D 第7题,“四幅图的布局均合理”说明工厂不会对居民区造成污染。河流无论从厂区流向居民区还是从居民区流向厂区均合理,则说明该工厂不污染水源,应为电视机厂。第8题,湖南盛行东南—西北风,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设置在与东南—西北方向垂直的郊外。丁图中工厂设置在居民区东北方向,正确。
二、综合题
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钢铁企业众多。近年来钢铁出口量增长较快;所需铁矿石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大量进口;钢铁企业布局呈现由接近煤炭、铁矿石产地向沿海转移的趋势。下图示意甲、乙、丙三地的位置。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在甲地建设大型钢铁企业(M公司),所需铁矿石依赖进口,但限于港口条件,大型货轮无法直接停靠,进口的铁矿石部分需在乙地港口转运。近期,M公司并购了乙地的钢铁厂,并计划在丙地建立大型钢铁厂。
(1)简述我国在沿海港口建设大型钢铁基地的有利条件。
(2)M公司并购乙地的钢铁厂后,炼铁和炼钢在甲地和乙地该如何分工?为什么?
(3)说明在丙地建大型钢铁厂相对于甲地应具备的有利区位条件。
解析:甲地发展炼钢,乙地侧重炼铁的分工合作关系,可以发挥甲地技术优势,降低运输的成本。丙地为湛江,拥有良港,比甲地更靠近印度、澳大利亚和巴西等铁矿产地,且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价低。
答案:(1)便于利用进口铁矿石,降低铁矿石运输成本;便于钢材出口,降低出口钢材的价格;(临近市场)沿海地区经济发达,钢铁消耗量大。
(2)乙地钢铁厂炼铁,甲地钢铁厂炼钢。可以充分发挥甲地钢铁厂的技术、设备优势和乙地港口优势,减少铁矿石的转运成本。
(3)丙地应具有深水良港(深水停泊条件可停泊大型货轮);原料(铁矿石)运输路线短,运价低;建设成本低(地价低)。
课时跟踪检测(四)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的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A、B、C是三种不同的功能区。该城市是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形成的。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三种功能区分别是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A、B、C分别代表的功能区是( )
A.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B.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C.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D.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2.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功能区C区位优势的是( )
A.滨江临海,水运条件好,交通便利
B.水源充足,地势平坦
C.位于城市河流的下游地区,对城市的污染较小
D.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解析:1.A 2.D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的主要运输方式是水运,A处位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交通便利,便于吸引最大消费人群,形成商业区。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利用方式,B的面积最大,应为住宅区。C处沿河靠海且位于河流下游,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便于排污,是形成工业区的有利区位。第2题,人口稠密区应该在城区。
下面为某平原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图1)以及该城市甲—乙沿线地租变化示意图(图2)。读图,完成3~4题。
3.若该城市功能区布局合理,则其主导风向可能是( )
A.西风 B.东南风 C.东风 D.南风
4.地租变化曲线图基本能反映城市功能分区,图中甲—乙沿线地租变化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3.A 4.C 第3题,该城市重工业区布局在东部,轻工业区布局在南部和北部,布局合理,说明工厂的污染气体不会吹到居民区,所以主导风向应是西风。第4题,图中甲—乙沿线地租变化是由住宅区到商业区再到住宅区,在商业区经过路口时较高,且第一个路口宽,应是主路,地价更高;两个路口之间,不是最中心地区,地价较低。
读下图,回答5~6题。
5.老城区选址主要考虑的区位因素是( )
A.河流 B.铁路运输 C.气候 D.矿产资源
6.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城市形态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矿产资源的开发 B.人口分布的改变
C.铁路运输的发展 D.环境污染的影响
解析:5.A 6.C 第5题,读图可知,该城市老城区沿河分布,其选址主要考虑的区位因素是河流,故选A。第6题,图中该城市位于河流干流沿岸,早期以河运为主,城市应沿河发展;后期随着铁路的兴建,城市沿铁路拓展。所以该城市形态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铁路运输的发展,故选C。
下图表示某城市土地利用情况,城市布局比较合理。读图,完成7~8题。
7.该城市盛行风为( )
A.东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南风
8.该城市要建设一所中学,最佳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7.B 8.A 图示工业区位于住宅区的东北方向,故该城市的盛行风应为西南风。图中甲地邻近住宅区,位于沙滩上、工业区的上风向,在此建设学校方便学生上学,少占好地且环境较好;乙、丙远离住宅区,环境较差;丁地属于稻田,占用耕地多,均不适合建设学校。
下图为某城镇年内风频统计及工业区划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对该城镇环境影响最小的工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该城镇东南部适宜规划( )
A.仓储物流中心 B.高档住宅小区
C.中心商务区 D.休闲度假区
解析:9.D 10.A 第9题,石化厂(④)位于河流下游和最小风频上风向,对城市环境影响最小。第10题,该城市东南部靠近交通线,又有造纸厂,不适合发展高档住宅小区、中心商务区和休闲度假区,适合建仓储物流中心。
一、选择题
2017年4月1日设立的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以建设绿色智慧新城、打造优美生态环境和绿色交通体系等为发展方向。新区内主要建设快速轨道交通,住宅区以公租房为主,不建设商品住宅。据此回答1~2题。
1.雄安新区摒弃传统公交,以轨道交通为主,主要目的是( )
A.扩大出行范围 B.提高客货运量
C.完善出行方式 D.减少污染物排放
2.雄安新区内部不建设商品住宅,主要是因为商品住宅( )
A.不符合新区发展规划 B.建设成本过高
C.容纳的人口有限 D.占用土地面积过大
解析:1.D 2.A 第1题,题目材料说明雄安新区要打造绿色智慧新城、打造优美生态环境和绿色交通体系,因此新区内主要建设快速轨道交通,摒弃传统公交。所以雄安新区摒弃传统公交,以轨道交通为主,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第2题,商品住宅以销售为主,利润较高,因此雄安新区内部不建设商品住宅肯定不是因为建设成本过高的原因,排除B。城市新区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口,排除C。住宅区本身在城市分区中占比较大,排除D。雄安新区以绿色生态建设为发展方向,内部不建设商品住宅,主要是因为商品住宅不符合新区发展规划,A选项正确。
下面两图分别为某城市三个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示意图和城市功能区付租能力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图1 图2
3.表示住宅区土地利用状况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图2中能正确表示乙功能区理论付租能力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3.C 4.A 第3题,乙功能区在市中心占地比重最高,为商业区;丁功能区在城市外缘占地比重最高,为工业区;丙功能区位于商业区与工业区之间,为住宅区。第4题,乙功能区为商业区,随距市中心距离的变化,其付租能力变化最快。
职住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如图是2017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5~6题。
5.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 )
A.二环与三环之间 B.三环与四环之间
C.四环与五环之间 D.五环与六环之间
6.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 )
A.平均居住成本上升 B.平均出勤距离增加
C.平均经济收入增加 D.平均通信费用增加
解析:5.C 6.B 第5题,根据职住比的计算公式,职住比最为平衡,也就是职住比在1.00附近。读图可知,北京职住比最为平衡的区域在图中0.95~1.00,即四环与五环之间。第6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经济飞速发展,人口和产业向市中心集聚,由于市中心地价高、交通通达度好,形成典型商业区。由于城区出现各种城市问题,环线间的职住比差异不断加大,人口开始向市中心外迁移,但产业多数在市中心,所以就业人群的出勤距离逐渐增加。
亚健康群体的高比例和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使得中国社会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的住宅需求呈现多元化,养生地产已经被列为住宅产业的稀缺产品。受此感染,许多城市试图打造中国的“养老小镇”。据此回答7~8题。
7.养老小镇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我国的老龄化日趋严重,城市养老条件差
B.独生子女养活不了老人
C.经济发展水平高,老人们喜欢安静
D.老龄化与城市病问题交织产生的需求
8.有关养老小镇的建设不正确的是( )
A.在远离城市的山区,生态环境好、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建设养老小镇
B.可在小镇上为老年人提供再就业机会,体现其社会价值
C.可依托自然景观,打造旅游、养生于一体的养老小镇
D.养老小镇要注重健康保健需求方面的设计和配置
解析:7.D 8.A 第7题,我国城市的养老条件比农村好,A错;从经济条件看独生子女养活老人没有问题,B错;有些老人们喜欢安静,但并不都是这样,C错;我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大城市住房紧张、环境污染严重,养老小镇兴起的主要原因是老龄化与城市病问题交织产生的需求,D对。第8题,在远离城市的山区,生态环境好、不受外界影响,但是医疗条件差,配套设施不齐全,不适宜建设养老小镇;小镇为老年人提供再就业机会,体现其社会价值,既可以自食其力,又避免孤单;依托自然景观,打造旅游、养生于一体的养老小镇,有利于老人的生活;养老小镇要注重健康保健需求方面的设计和配置,方便老人生活。选择A。
二、综合题
9.下图是某城市规划简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X、Y、Z代表的功能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能正确表示上图中A—B虚线地租水平变化特征的是( )
(3)假如你是一名房地产开发商,将在该城市的a、b、c、d四个地块中选一处建设高级住宅区,你认为哪一块最合适,简要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根据功能区的特征及分布回答。第(2)题,影响地租水平的因素有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市中心交通便捷程度最高,地租水平最高;从市中心延伸出的干道与街道的交会处,地租水平较高。第(3)题,高级住宅区往往与文化区为邻,地势较高,环境较好。
答案:(1)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2)B
(3)d。d地靠近文化区;地势较高;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噪声污染少;靠近河流,且在河流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