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1张PPT。 汉代名将辈出,带兵多多益善的韩信,奇袭匈奴的卫青,“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霍去病,飞将军李广……
今天,我们来学习汉朝的一位纪律严明的将军——周亚夫的故事。第一课时第二课时23 周亚夫军细柳1.了解司马迁及《史记》的相关知识;积累文言词汇。(重点)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学习运用对比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难点)
3.学习周亚夫忠于职守的精神,认识周亚夫精神的现实意义。(素养)司马迁(约前145—?) 西汉历史学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早年遍游南北,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后因对李陵兵败降匈奴事有所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著有《史记》。 汉文帝即位后,跟匈奴贵族继续采取和亲政策,双方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但在公元前158年,匈奴的单于起兵六万,进犯上郡和云中,杀了不少百姓,抢掠了不少财物。
为了加强防卫,汉文帝派了三位将军带兵驻扎在长安附近:刘礼驻扎在霸上,徐厉驻扎在棘门,周亚夫驻扎在细柳。《史记》
原名《太史公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事起于传说的黄帝,迄于汉武帝,首尾共三千年左右,尤详于战国、秦、汉之际。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以本纪、世家、列传记不同人物、国家和民族,以八书记制度沿革,立十表以通史事的脉络,为后世各史所沿用。 周亚夫(?—前143) 西汉名将。沛县(今属江苏)人。周勃之子。初封条侯。文帝时,匈奴进攻,他以河内守为将军,屯兵细柳(今陕西咸阳市西南),军令严整。景帝时任太尉,平定吴楚七国之乱,迁为丞相。后以其子私买御物下狱,绝食而死。棘门彀弓弩诏令揖介胄曩者辔jíɡòunǔzhào yīnǎnɡzhòupèi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以记人物为主,多描绘人物对话。抓住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身份及语气,读准节奏。特别是天子先驱有句话:“天子且至!”文章的句末标点是“!”,要读出先驱借天子之名的威严。皇帝对周亚夫赞赏有加:“嗟呼,此真将军矣!”要读出文帝的由衷赞叹来。朗读时要注意文章所用的对比手法,揣摩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侵入边境。边,边界,边疆。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驻军。我国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统称,此处指匈奴。 译: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第1段交代了哪些内容?背景:匈奴大入边。宗正刘礼 军霸上祝兹侯徐厉 军棘门周亚夫 军细柳处于战备状态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
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军营。不久。到,往。同“披”,穿着。张开。把弓拉满。这里指刀出鞘。慰问。将要。皇帝发布的命令。过了不久。手持符节。 译: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驱驰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营垒。规定。控制住车马。辔,马缰绳。拱手行礼。铠甲和头盔。这里用作动词,指披甲戴盔。被感动。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向人致意,表示问候。将领。 译: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便跪拜,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1.汉文帝劳军,受到了怎样不同的对待?霸上及棘门军直驱入,将以下骑送迎细柳军对比略详先驱、上至,均不得入,得将军令开营门进营门,只能缓行,不能驱驰 进军营,严格遵守军礼2.这部分中,有哪些一词多义的词语?军霸上棘门军驻军。军营。3.这部分中,哪个词语是通假字?军士吏被甲同“披”,穿着。天子且至且焉置土石将要。况且。军霸上4.这部分中,有哪些词类活用的词语?锐兵刃名词用作动词,驻守。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锋利。介胄之士名词用作动词,穿戴着盔甲。改容式车名词用作动词,指扶轼。5.这部分中,有哪些古今异义的词语?古义:先行引导的人员。
今义:走在前面引导的人。天子先驱至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语气词,表示反问。先前。必,一定。 译: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的?”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劳军结束后,汉文帝和群臣各有怎样的反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群 臣:
汉文帝: 写汉文帝和群臣的反映,属于侧面描写,烘托出周亚夫的治军严明。群臣皆惊。高度赞赏,称其为“真将军”。 上节课,我们梳理了课文的大意。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 课文讲的是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课文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文章还用相当的笔墨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目的是将他们驻军的松弛情况与周亚夫的细柳军进行对比,以表现细柳军的军纪严明,这样就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熠熠生辉、跃然纸上。文中哪句话是对周亚夫的赞扬? 因为周亚夫治军严谨,刚正不阿,恪尽职守,不阿谀奉承,不趋炎附势,所以文帝称他为“真将军”。文帝为什么称他为“真将军”?“嗟乎,此真将军矣!”周亚夫的“真”表现在哪些方面?一是皇上亲自到细柳营慰劳将士时,正式派使臣持节下诏书,“亚夫乃传言开壁门”。这就突出了细柳军军纪严明,令人对这支军队的统帅周亚夫油然而生敬意。
二是在前面的军营,文帝及随从可以“直驰入”,但在细柳“天子乃按辔徐行”。由此可以看出,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即使是天子也不得不遵从。这更让人加深了一层敬意。
三是当天子到达前两处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而周亚夫面对文帝则是“持兵揖”,说“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相比之下更显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这些都突出了细柳驻军的令行禁止,军纪严明,同时也表现了周亚夫治军的严格、严肃、严谨,突出了他“真将军”的风范。结合现实,谈谈你对周亚夫精神的理解。 示例:当今时代,每一个人的工作都是一道“防线”,只有发扬周亚夫的这种敬业精神,恪尽职守,我们的事业才会取得辉煌的成就。汉文帝是一位怎样的君王?谈谈你的认识。 面对细柳军的营门挡驾,汉文帝不仅没有怪罪周亚夫,反而还大为感动,并对其大加赞赏。由此可见,汉文帝是一位以国家利益为重,胸怀宽广的圣明君主。找找文中与古代礼仪相关的词语。持节:指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
揖:古代的拱手礼。
拜:屈膝、两手着地或叩头及地。
改容式车:从车上站起身来,然后用双手扶车前的横木(扶手),身子也微微往前躬,表示敬意。这里是汉文帝被周亚夫所感动。军士吏被甲
改容式车“被”通“披”,穿着。“式”通“轼”,车前的横木。上自劳军
锐兵刃
军中不得驱驰
天子先驱至古义:特指皇上。今义:方位名词,上面。古义:兵器,武器。今义:士兵。古义:使劲赶马。今义:跑得很快。古义:先行引导的人员。今义:走在前面引导或走在前面起引导作用的人。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壁门士吏
请以军礼见古义:营垒。
今义:“墙”或“像墙那样的直立的山石”等义。古义:请允许我。
今义:常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义。古义: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今义:物体各段之间相连的地方。上自劳军( )
至霸上及棘门军( )
军霸上( )名词,军营动词,驻守名词,军队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
以备胡( )
以军礼见( )动词,任命连词,以,来介词,用,行军以使人称谢( )
使持节( )动词,命令,派名词,使臣诏将军( )
其将固可袭( )读jiānɡ,高级将领读jiànɡ,将士使将已而之细柳军( )
文帝之后六年( )
称善者久之( )动词,到,往天子为动( )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不闻天子之诏( )
诏将军( )助词,的补充音节,不译介词,表被动做名词,皇帝发布的命令动词,下诏之诏为军霸上
锐兵刃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介胄之士名词用作动词,穿戴着盔甲。名词用作动词,驻守。名词用作动词,下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锋利。判断句:
此真将军矣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被动句:
天子为动“此”表判断。“……也”表判断。“为”表被动。省略句:
曩者霸上、棘门军
已而之细柳军省略主语。应为“皇上的车队已而之细柳军”。省略谓语。应为“曩者见霸上、棘门军”。 本文运用对比手法,通过描写汉文帝巡营、慰劳霸上军、棘门军及细柳军的场面,展现了周亚夫治军严谨、忠于职守的“真将军”风范。 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必然是一支军纪严明的军队。只有军纪严明,令行禁止,才能使所有战士的力量集中在一起,形成合力。只有军纪严明,秋毫无犯,才能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学校纪律就是我们的军纪,是我们能够正常学习的保障。我们应该自觉遵守学校纪律,严格要求自我,做一个自律的人。 课文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文中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不是很多,但却能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跃然纸上。如正面描写周亚夫面对文帝时,写周亚夫拿着兵器行礼(“持兵揖”),并言明“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面对皇帝,周亚夫不卑不亢,毫无阿谀之态。同时,作者通过霸上军、棘门军和细柳军的对比,以及对细柳军的军纪等侧面描写,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的形象。如细柳军将士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人物虽未出场,却已让人感受到军纪的严明。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周亚夫军细柳点明背景遵约守规奉命备战上自劳军文帝赞叹真将军刚正不阿治军有方1.根据下列拼音写出汉字。
(jiàng) 侯 (jí) 门 (dū) 尉 按(pèi)_______
持兵(yī) 介(zhòu)______ 绛都辔揖胄棘2.下列句子中画线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匈奴大入边 大规模
见日出入时大,日中时小也 大,与小相对
B.军霸上 驻军 军中闻将军令 军队
C.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使者;使臣
使人称谢 派遣
D.已而之细柳军 到 介胄之士 的C3.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词语的意思。
(1)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2)介胄之士不拜。
(3)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介胄:名词作动词,指披甲戴盔。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锋利。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孝文且崩时,诫太子曰:“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文帝崩,拜亚夫为车骑将军。
孝景三年,吴楚反。亚夫以中尉为太尉,东击吴楚。因自请上曰:“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上许之。
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急,请救。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守便宜,不肯往。梁上书言景帝,景帝使使诏救梁。太尉不奉诏,坚壁不出,而使轻骑兵弓高侯等绝吴楚兵后食道。 吴兵乏粮,饥,数欲挑战,终不出。夜,军中惊,内相攻击扰乱,至于太尉帐下。太尉终卧不起。顷之,复定。后吴奔壁东南陬,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而去。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吴王濞弃其军,而与壮士数千人亡走,保于江南丹徒。汉兵因乘胜,遂尽虏之,降其兵,购吴王千金。月余,越人斩吴王头以告。凡相攻守三月,而吴楚破平。于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由此梁孝王与太尉有郤。
(选自《史记·周亚夫传》,有删改)1.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①诫太子曰
②吴楚反
2.对“汉兵因乘胜,遂尽虏之,降其兵,购吴王千金”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兵由于乘胜展开追击,于是全部俘虏了叛军,减少了他们的兵力,又悬赏千金买吴王的头。
B.汉兵乘胜追击,于是全部俘虏了叛军,并使他们投降,又买了吴王千金的东西。
C.汉兵由于乘胜展开追击,但是都被叛军俘虏了,投降了叛军,获得了吴王千金的奖赏。
D.汉兵乘胜追击,于是全部俘虏了叛军,并使他们投降,又悬赏千金买吴王的头。?3.“夜,军中惊,内相攻击扰乱,至于太尉帐下。太尉终卧不起。顷之,复定。”你认为这个细节表现了周亚夫怎样的性格特点?1.①告诫 ②反叛,造反
2.D
3.此处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周亚夫处乱不惊、胸有成竹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 你还知道哪些汉代名将?搜集资料,说说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