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的内涵与特征
1、区域的内涵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3、区域划分的目的:
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
2、区域的特征
(1)可变性——
(4)层次性——
(3)差异性——
(2)整体性——
区域是具有等级的
区域与同级别区域之间的差异较大
同一区域内部性质相对一致
有些区域界线具有过渡性;根据研究目的,划分的角度和指标不同
温
带
季
风
气
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高山气候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地理环境差异
生产、生活特点的差异
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差异
分析地理环境差异的一般思路
1、自然环境的差异
①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位置等。
②地形、地貌:包括类型及特点。
③气候状况:包括气温、降水的时空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④水文状况:包括河网的密度、空间分布、流量、含沙量大小、结冰期长短等。
⑤植被状况:包括植被的种类、数量、分布。
⑥土壤状况:包括土壤类型、肥沃程度以及面积大小。
⑦矿产资源状况:包括矿产资源的种类、分布、富集程度、开发条件等。
2、人类活动的差异
①农业生产活动:包括农作物的种类、分布、熟制(耕作制作)、种植方式,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限制条件。
②工业生产活动:包括工业部门、工业中心的分布、工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
③商业和交通状况:包括商业中心的分布、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交通便捷程度。
④生活习惯状况:包括民居、饮食、服饰、文化等特点。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
思考两地在地理环境上有何差异;
对工业、农业、商业等有何影响?
松嫩平原
长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镇江,东到海边,包括江苏、浙江两省部分地区和整个上海市,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是一片坦荡的大平原。
松嫩平原位于东北腹地,东靠长白山地,西接科尔沁草地,北枕大小兴安岭,南至辽河干流以北,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共辖53个县(市)。土地总面积19.5万平方千米。
矿产资源
土地条件
气候条件
地理位置
相同点
不同点
松嫩平原
长江三角洲
1、比较两地在地理环境上有何差异
都是平原地区;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矿产资源贫乏
为肥沃的黑土,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较多
为肥沃的水稻土,河网密布,耕地多为水田,较分散,人均耕地较少
温带季风气候,虽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短。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大致位于北纬43°-48 °,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位于北纬30°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
矿产资源
土地条件
气候条件
地理位置
相同点
不同点
松嫩平原
长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异同的比较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农业生产 种植业类型
主要农作物
作物熟制
其他农业类型
水田耕作业
旱地耕作业
水稻、油菜、棉花
玉米、春小麦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水产业发达
西部发展畜牧业
2、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其他生产活动 工业
商业
依托当地发达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
深居内陆,对内外联系不便,商业贸易落后。
思考:
为什么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并能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而松嫩平原则成为了我国的重化工基地?
长 江
长江入海门户
沿海航线中枢
商业贸
易发达
农业
发达
发展轻
工业
运进
矿产
发展重
工业
P2 思考题
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长江中下游纬度位置低,气温高;
松嫩平原纬度位置高,且距冬季风源地近,气温低。
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从东向西减少。原因:地处东北地区中部,东面又受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而且自东向西距海洋越来越远,受海洋影响小。
P2 思考题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长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大致由南向北递减。原因:该地地形为平原,南部距夏季风源地近,受夏季风(东南季风)影响程度大,降水丰富。而北部受季风气候影响有所减弱。
长江三角洲地区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适宜发展水稻种植。松嫩平原地区河网密度小,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适宜需水少的玉米、小麦、大豆种植。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
P2 思考题
P3活动
1.南北方传统民居和城市住宅楼的区别
四合院
东北民居
江南民居
中国南北方气候要素差异对建筑的影响
光照 降水 气温
北方 太阳高度小,光照弱。
一般正南正北布局,房屋高度与进深小且楼间距大 降水少。
屋顶坡度小,房檐窄
季节变化大,冬季寒冷。
墙体严实厚重,建筑成本高
南方 太阳高度大,光照强。
房屋布局受方位影响小,进深和高度大且楼间距小 降水多。
屋顶坡度大,房檐宽 气温高,季节变化小。
墙体轻薄,建筑成本低
1、(1)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热而漫长。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
北方墙体利于在冬季保温御寒,南方则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
——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屋顶坡度增大。对保温要求降低、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
P3 活动题
——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
(2)
因为北方建筑墙体厚,用料相对较多
——建同样高度的多层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因为北方的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而南方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变化,地理环境条件对区域发
展的影响也在变化。
阅读课本第四——第五页的内容,思考:
1、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其粮食生产地位是怎样的?
2、这种地位的变化,主要受什么地理因素的影响?
阅读课本4—5页的文字,思考:
在开发早期,为什么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业发展缓慢?
在发展阶段,为什么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生产会得到较快发展?
在农业社会时期,为什么长江中下游平原能成为我国粮食的主产地?从而促进该区域的发展?
在工商业发展时期,为什么长江中下游平原粮食、棉花的生产在全国的地位日益下降?
开发早期:
————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
————稠密的水系成为交通的阻隔
————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发展时期:
————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
————船的使用扩大交通联系
————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克服土
壤限制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成为我国的粮食、蚕桑、棉花生产基地
农业社会:
————水稻具有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优势
————当地地理条件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
————人口南迁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工商业发展时期:
————受耕地面积的影响,粮食商品率低
————“粮仓”地位让位于东北和华北平原
————棉花生产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粮仓、棉花生产地位被取代
开发早期
成为
交通的阻隔
使人们
开垦困难
稠密的水系
黏重的红壤
发展时期
船的使用
工具改进,技术改良
不再成为交通的阻隔
不再成为农业的限制
农业社会
成为 、 、 生产基地
粮食
桑蚕
棉花
工商业发展时期
粮仓、棉花生产地位被取代
长江中下游平原四个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