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下册 植物与土壤(4.4--4.6)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下册 植物与土壤(4.4--4.6)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5-24 10:22: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下册 植物与土壤(4.4--4.6)
一、单选题(共20题;共30分)
1.制作麻袋用的材料取自于黄麻(植物体)的(?? )
A.根的韧皮部 B.茎的韧皮部 C.叶片 D.茎的形成层
2.树干横切面上年轮形成的原因是(?? )
A.便于记忆树龄????????????B.温度、水分、阳光等的周期变化??
C.水分经过树干输送的侵蚀作用?????D.运输水分及输送养分两种细胞的交互排列
3.近年来有多处报道某些地方所产大米“镉超标”.你认为这种“问题大米”是下列哪种原因造成的(?? )
A.酸雨????B.大气污染????C.水、土重金属污染????D.温室效应
4.如图所示为葡萄的茎,按生长方式属于(?? )
A.直立茎???????B.缠绕茎?????C.攀缘茎??????D.匍匐茎
5.观赏植物滴水观音的叶片会“吐水”,这些水分是根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来的,水分进入植物体以后的运输途径是(?? )
A.在导管中,沿着“叶,茎,根”的方向运输
B.在导管中,沿着“根,茎,叶”的方向运输
C.在筛管中,沿着“叶,茎,根”的方向运输
D.在筛管中,沿着“根,茎,叶”的方向运输
6.土壤中的水分被植物的根吸收后,要通过如图哪一种组织向上运输(?? )
A.????B.?????C.????D.
7.如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植物生长过程中不同的生理活动,其中③表示的是(?? )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 D.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8.下列对绿色植物生理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B.水分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9.晴朗的中午,踏入山林会感到空气特别清新和湿润,这主要是由于(?? )
A.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B.植物的分泌物有杀菌作用
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D.茂密的林木遮住了所有太阳光
10.双子叶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结构如图所示,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B.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的含水量关系不大
C.蒸腾作用能带走叶片的部分热量,因为水汽化时要吸热
D.将叶片浸入浓盐水中,气孔将如左图所示
11.水分进出植物的主要途径依次是(?? )
A.根毛、导管、气孔??B.气孔、筛管、根毛??C.根毛、筛管、气孔??D.气孔、导管、根毛
12.如图为测定蒸腾作用的简易装置,整个装置密封且充满水,管中留有一个气泡,将此装置放于阳光下,观察气泡的移动,根据标尺计算出气泡移动位置,进而计算出水分变化的数量,这一数量主要表示(?? )
A.光合作用消耗的水量,气泡向左移动????B.呼吸作用产生的水量,气泡向右移动
C.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气泡向左移动????D.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气泡向右移动

第12题图 第16题图 第20题图
13.下列人类活动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
A.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
B.在适宜耕作的土地上进行玉米与大豆的间作套种
C.在农田中为了增加肥效,大量施用化肥
D.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实行喷灌或滴灌的措施
14.盐碱地不利于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盐碱物质及盐分进入植物体内??
B.土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
C.土壤水分过多造成植物萎蔫??
D.土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根细胞失水
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制作桌子的木材主要来源于树木的木质部
B.成语“藕断丝连”中的丝是指茎中的筛管
C.在暴风雨中,大树有时会被连根拔起,而树干却不折断,这是因为其木质部发达
D.树干横切面上年轮形成的原因是温度、水分、阳光的周期变化
16.如图表示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毫克/小时),据图推断下列正确的是(?? )
A.在暗处,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B.在暗处,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C.在光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D.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17.昆明市园林工人给移栽后的绿化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茎的(?? )
A.分生组织?????B.机械组织??????C.导管??????D.筛管
18.在生长健壮的枝条上,剥去一圈树皮,露出木质部,过一段时间,出现瘤状物的部位是(  )
A.伤口的上方?????B.伤口的下方?????C.伤口的上、下方??????D.木质部
19.科学家发现植物体内也会产生微弱的生物电,这些电流大多是生理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猜猜看,植物产生电流的原因可能与下列哪些活动有关(?? )
A.吸收水分?????B.吸收无机盐?????C.吸收二氧化碳?????D.放出氧气
20.如图为木本植物茎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下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是比较坚硬的韧皮部?????????????
B.5是树皮,其内层的4是木质部
C.3是髓,它呈浅绿色,结构比较疏松????????
D.茎的某一部分受到创伤并露出2,则露出的部分不能增粗
二、填空题(共6题;共27分)
21.常春藤的茎借茎本身缠绕他物上升属于________茎,松树的茎直立生长属于________茎。
22.如图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图中已对枝条的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果实中,不能继续长大的是________,原因是环剥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通道________。
(2)该实验还说明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因树皮环剥而枯萎,这是因为________通过茎的________向上运输。

第22题图 第23题图 第24题图 第26题图
23.如图所示是木本植物茎的结构,请据图回答(示例[4]髓):
(1)我们常见到的杨树和柳树等,能年年加粗,这是因为[2]________的作用,它向外能产生新的________,向内能产生新的[3]________。
(2)我们使用的木质课桌椅、家中的木质家具都是用[3]________做成的。
(3)在这个横断面上,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同心环带,这是________,它的形成是由于[2]________细胞的分裂活动受________变化的影响。
24.如图所示,对一植物的侧枝枝条树皮进行环割处理,一段时间后该枝条的切口处出现一个瘤状物,该瘤状物的形成是由于________堆积引起的,瘤状物在切口的________(“上”或“下”)方.
25.请根据植物相关生理活动,填写下列空格:
(1)植物体进行下列生理活动中,受气孔开闭影响的有________。
①水分的吸收 ②无机盐的运输 ③光合作用 ④呼吸作用 ⑤蒸腾作用
(2)植物的正常生长需要根从土壤中吸收一定量的无机盐,关于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有(?? )
A.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水???????????????????????
B.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C.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体吸收????????
D.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植株才能保持直立的姿态
(3)农田中种植的植物枝叶矮小、叶片发黄,且茎杆细弱、易倒伏。你应建议农民伯伯施加下列哪一种化肥(?? )
A.NH4HCO3???????B.NH4H2PO4????? ????C.KNO3 ??????D.?KH2PO4
26.如图表示发生在天竺葵植株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图中序号表示某些物质。据图回答:
(1)物质①通过茎中的_______(填“导管”或“筛管”)运输,其运输的动力来自________作用。
(2)若③为氧气,是通过植物的________作用产生的,该作用能维持生物圈中的________平衡。植物体进行此项生理活动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
(3)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________作用,在蔬菜贮藏和运输过程中,应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该作用。
三、解答题(共4题;共23分)
27.根据下面的资料,请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十七世纪,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桶里,只浇雨水.5年后,柳树长到85千克,而泥土的重量只少了不到100克.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唯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
(1)该实验中泥土的重量减少了,这主要是由于土壤中的________被柳树吸收.
(2)柳树吸收的水中,一部分进行________合成有机物,而绝大部分则通过________作用散失到空气中.水分散失到空气中对植物本身的意义之一是:降低植物体(特别是叶)的________.
28.下表是一些常见植物的叶的上、下表皮中气孔数(每平方毫米平均数),请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名称 上表皮 下表皮
豌豆 101 216
玉米 94 158
马铃薯 51 161
番茄 12 190
睡莲 625 3
旱金莲 0 311
(1)从上表可见,一般植物叶片的气孔分布状况是________;这种特点对植物的意义是________。
(2)从上表可见,浮水植物的气孔分布状况是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
(3)根据你的推测,上述植物中,最适于生活在干旱环境中的是哪种?为什么?


29.俗话说的好:“大树底下好乘凉”据调查,在骄阳似火的夏日,绿化地区的气温比非绿化地区的气温低0.8 ℃,森林中的气温比庭院中的气温低1.3~3.2 ℃。通过这则资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0.环境污染对植物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植物在被污染的环境中生活时,也有继续保持正常生理活动的特性,这种特性称为抗性。研究植物的抗性对筛选具有净化环境作用的植物种类和保护环境有积极的意义。一项研究表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叶片上气孔的大小和多少有关。所得数据如下表:
被测植物 平均受害面积/% 气孔
气孔密度/(个/厘米2) 每个气孔面积/微米2
甲植物 13.5 370 2.72
乙植物 33.5 250 4.16
丙植物 57.5 180 5.56
(1)该研究表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气孔密度的关系是________,与每个气孔面积的关系是________。
(2)在SO2污染严重的地区,最好选择表中甲植物为主要绿化树种。大气中SO2的主要危害是产生________现象,即pH小于________的酸性降水。除SO2外,常见的大气污染物还有________?(写出一种)。
(3)对SO2污染物的处理,可用NaOH溶液吸收(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H2O)。2005年,我国排放SO2总量约达2549万吨。若全部用NaOH处理,则需NaOH固体多少吨?




四、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20分)
31.小叶同学在研究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单位面积气孔数目)时,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案进行实验。
方案一:用显微镜观察同一张蚕豆叶片的上、下表皮装片。
方案二:把新鲜的蚕豆叶片浸没在60℃左右的热水中(如图所示),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
方案三: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蚕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观察贴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滤纸,哪一张先变色,哪一张的颜色深一些。
(1)采用方案________可以观察到叶片的保卫细胞。
(2)方案二中观察到________现象,说明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比上表皮大。
(3)小叶采用方案三进行实验,贴上滤纸后经过较长时间,发现两张蓝色滤纸颜色都变为一样红。小叶同学认为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同样多,与方案二实验结论不一致。于是去问老师,老师询问了小叶的实验过程后,指出小叶用方案三所做实验的结论不可靠。你认为老师这样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

第31题图 第32题图 第33题图
32.如图甲是研究植物蒸腾作用实验的示意图。
(1)该实验的关键在于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尤其是橡皮管与U形管连接处的密封性。实验中,判断此装置的密封性良好的依据是________。
(2)人们大多选用阔叶的法国梧桐的枝叶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其原因是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在此茎的基部上方横切,观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红色,如图乙。那么图中的A是植物茎中哪一部分结构?________。
(4)随着蒸腾作用的进行,植物体内的水不断发生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会吸收周围大气的热量。
33.为研究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两枝带有较多不定根和叶的枝条。
②用刀片对其中一枝进行树皮环割处理。环割部位离不定根的距离约为4厘米,环割树皮时去掉约2厘米宽的树皮(如图)。
③把它们的根分别浸在土壤浸出液中,土壤浸出液液面在环割处下方。
④放在阳光下培养,两周以后进行观察。
(1)实验中对两枝枝条进行不同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
(2)实验中该同学“对树皮进行环割处理”基于的假设是________。
(3)两周后,可通过观察枝条上的不定根或________的变化来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34.在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活动中,某同学设计以下探究方案,请你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1)如甲图,将植物罩上透明塑料袋,放在光下3-4小时,将塑料袋中气体通过①号试管收集后取出试管,将一支带火星的木条伸进①号试管内,结果木条复燃了,由此得出的结论是:①号试管内含较多的 ________(气体)。
(2)如甲图,若将透明塑料袋换成黑色的,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植物进行________作用。上述(1)(2)实验中,分别用透明和黑色两种塑料袋是为了设置________ ,该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是叶片进行________作用散失的水分凝聚而成,这些水分是通过茎的 ________中的导管自下往上运输来的。
(4)如乙图,将植物罩上塑料袋,放在暗处3-4小时。将塑料袋中气体通入2号试管,结果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结论是:植物进行了________作用,释放出________(气体)。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B
解:制作麻袋用的材料取自于黄麻(植物体)的茎的韧皮部,因为茎的韧皮部是由筛管和韧皮纤维组成。
2. B
解:年轮的形成与茎中的形成层有关,形成层细胞的分裂与温度、水分和阳光等周期性变化有关;一般春夏季节,气温较高,形成层细胞活动旺盛,分裂产生的细胞大、细胞壁厚;夏秋季节,气温低,形成层细胞活动减弱,分裂产生的细胞小、细胞壁更厚。
3. C
解:A、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是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过高,二氧化硫主要是由于燃烧煤产生的,因为煤中含有硫元素.燃烧会生成大量二氧化硫,导致酸雨,不符合题意;
B、大气污染物主要分为有害气体(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物、光化学烟雾和卤族元素等)及颗粒物(粉尘和酸雾、气溶胶等).它们的主要来源是工厂排放,汽车尾气,农垦烧荒,森林失火,炊烟(包括路边烧烤),尘土(包括建筑工地)等.不符合题意;
C、重金属污染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由采矿、废气排放、污水灌溉和使用重金属制品等人为因素所致.废电池中含有镉等重金属,通过食物链进入到人体内,导致患骨痛病.使用这种镉超标大米的对身体危害最严重的是镉造成结缔组织损伤、生殖系统功能障碍、肾损伤、致畸和致癌.符合题意;
D、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不符合题意.
4.C
解:植物的茎依质地划分有木质茎与草质茎;草质茎依着生划分来看,分为攀缘茎、缠绕茎等;葡萄的茎,按生长方式属于攀缘茎C。
5. B
解:植物体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中的导管由下向上运输的;故途径为:根→茎→叶。
6. B
解:植物体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中的导管进行的,导管属于输导组织;据图可知,A是营养组织、B是输导组织、C是保护组织、D是分生组织。
B
解:过程③是水分从气孔散失到大气中。
8. B
解:植物体吸收的水分,90%以上用于蒸腾作用。
9. A
解: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能够使空气清新;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使空气中水分增多,使空气湿润。
10. C
解:A、由题目信息“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知道:保卫细胞形状改变与细胞的含水量有关,A错误;
B、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产物氧气都是从气孔出入的,而气孔的大小与保卫细胞的含水量有直接的关系,所以说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的含水量关系密切,B错误;
C、气孔是植物体水分散失的门户,水在汽化过程中要吸热,所以植物进行蒸腾作用能带走叶片的部分热量,C正确;
D、盐水的浓度比较大,将叶片浸入浓盐水,细胞会失水,气孔将会变小甚至关闭,应如右图所示,D错误。
11. A
解:水分在环境与植物体间的循环途径为:土壤中的水分→根毛细胞→表皮内的层层细胞→根内的导管→茎内的导管→叶脉的导管→叶片的导管→叶肉细胞→气孔→大气(水蒸气)。因此植物体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运输水分的通道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依次是根毛、导管、气孔。
12. C
解: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因此水分变化的数量主要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这里的水由根吸收,吸水总量由气泡所指示的移动位置,没有补充水分,随着根的吸水,气泡会向左移动,进而计算出水分变化的数量。
C
解:造成土壤污染的有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两种类型。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在适宜耕作的土地上进行玉米与大豆的间作套种和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实行喷灌或滴灌的措施都不会造成土壤污染。在农田中为了增加肥效,大量施用化肥会造成化学污染。
D
解:盐碱地土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根细胞失水,失水过多还会发生“烧苗”等现象。所以盐碱地不利于植物生长。
故答案为D.
15. B
解:A、因为木质部坚硬,故制作桌子的木材主要来源于树木的木质部,故A正确;
B、成语“藕断丝连”中的丝是指茎中的导管而不是筛管,故B错误;
C、木质茎的结构中,木质部是由大量的木质纤维组成,坚硬,有很强的支持作用,故在暴风雨中,大树有时会被连根拔起,而树干却不折断,故C正确;
D、年轮的形成与形成层的活动有关。由于气候的原因,形成层的活动有盛有衰,使得其形成的细胞有大有小,细胞壁有厚有薄;故而不同季节所形成的次生木质部形态出现差异,形成年轮;故D正确。
16. D
解: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把由根吸收来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如图,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分了三个部分:黑暗、光照、黑暗,分析图形可知,在黑暗处,吸收水分的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的速率,在光下,大体是中间部分是蒸腾作用的速率大于吸收水分的速率,而两边部分是吸收水分的速率大于蒸腾作用的速率.可见D符合题意.
17. C
解:木质部内有木纤维和导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较大绿化树茎(树干)的木质部中的导管中。
18. A
解: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自上而下运输到其它器官如根.因此将树枝环剥一圈树皮后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切口处不能在向下运输,就在切口上方积聚起来形成节瘤。
19. B
解:植物的生活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以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需要量最大,不同的植物需要的无机盐的含量和种类都不同,同一植物的不同时期对无机盐的需要量也不同,无机盐都是以离子的形式吸收的,离子带电,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0. D
解:1属于髓,由薄壁细胞构成,储存着营养物质,5属于树皮,其内侧是韧皮部,3属于形成层,具有分裂增生能力,向内产生新的木质部,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茎的某一部分受到创伤并露出2木质部,这部分不能增粗的原因是形成层受到破坏,不能由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D正确。
二、填空题
21. 攀缘;直立
解:植物的茎依质地划分有木质茎与草质茎;草质茎依着生划分来看,分为攀缘茎、缠绕茎等;常春藤的茎借茎本身缠绕他物上升属于攀缘茎,松树的茎直立生长属于直立茎。
22.(1)B;筛管(2)水分;导管
解:(1)因为植物体的树皮中含有输运有机物的筛管,树皮遭到环剥后,将导致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无法输送到环剥部位以下,故A、B两果实中,不能继续长大的是B;
(2)环剥只是切断了有机物向下运输的通道-筛管,没有切断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的通道-导管,故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因树皮环剥而枯萎。
23.(1)形成层;韧皮部;木质部
(2)木质部
(3)年轮;形成层;温度
解:(1)树能年年加粗,主要是因为茎中形成层的作用,它向外能产生新的韧皮部细胞,向内能产生新的木质部细胞;
(2)木质部是由导管和木质纤维组成,木质纤维坚硬,有很强的支持作用,故我们使用的木质课桌椅、家中的木质家具都是用木质部做成的;
(3)植物的茎中有很多同心环带,这是年轮,它的形成与形成层有关;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受温度、阳光、水分变化的影响。
24.有机物;上
解: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自上而下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如果对茎进行环割,这样有机物就积存在节口上端,使节口上端出的形成层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细胞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分裂而形成瘤状物。
25.(1)①②③④⑤(2)A(3)C
解:(1)气孔在光合、呼吸、蒸腾作用等气体代谢中,成为空气和水蒸汽的通路,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小孔称为气孔,其通过量是由保卫细胞的开闭作用来调节。保卫细胞因内壁较薄而外壁较厚,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细胞厚度增加,两细胞分离,气孔张开,当气孔张开时,光合、呼吸、蒸腾作用都得以顺利进行,蒸腾作用顺利进行又促进水分的吸收和运输以及无机盐的运输;保卫细胞失水时,细胞收缩,细胞厚度减小,两细胞合并,气孔闭合,当气孔闭合时空气无法进出,光合作用得不到二氧化碳,呼吸作用也无法获得氧气都无法顺利进行;同样水蒸汽无法通过气孔散失,蒸腾作用进行不畅也致使水分的吸收和运输以及无机盐的运输受阻,故答案为:①②③④⑤;
(2)A、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不需要水分,A说法不正确;
B、水是组成植物细胞的重要成分,即使干燥的种子里也含有水分,B说法正确;
C、土壤中的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的根吸收利用,C说法正确;
D、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时,植株才能保持直立的姿态,叶片才能舒张开,利于进行光合作用,D说法正确。
(3)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有的叶脉呈淡棕色,说明缺少氮元素,出现倒伏现象说明缺少钾元素,所以应该施含有N、K元素的复合肥,故选C。
26.(1)导管;蒸腾
(2)光合;碳--氧;叶
(3)呼吸;减弱
解:(1)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为生物圈中的生物提供营养物质、能量和氧气;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够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所以若③表示氧气,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该作用能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植物体进行此项生理活动的主要器官是叶;
(3)植物的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线粒体中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时放出能量的过程,释放出的能量一部分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动力,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发掉,因此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植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要消耗有机物,因此在蔬菜贮藏和运输过程中,应减弱呼吸作用,从而达到减少有机物的消耗的目的。
三、解答题
27.(1)无机盐(2)光合作用;蒸腾;温度
解:(1)实验中泥土的重量减少了,说明土壤中的部分物质被柳树吸收并利用了,而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除了水,还有可溶性无机盐。
(2)植物根吸收的水分只有很少一部分用于光合作用,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空气中,而这样做并不是浪费,而是降低植物体的温度,促进水分吸收,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已完成植物相关的生理活动.
28. (1)下表皮多于上表皮;大量的气孔分布在下表皮使植物既能很好地接受光照,同时又能避免因阳光直射而大量失水
(2)主要分布在上表皮一方面;浮水植物下表皮接触水面,不利于透气;另一方面,对浮水植物来说,气孔直接分布在上表皮并不会有缺水的威胁
(3)旱金莲;因为旱金莲的叶片上,所有的气孔都分布在下表皮上,能避免因阳光直射蒸腾作用过强而大量失水,适应干燥的陆地生活,这是对于旱环境的高度适应.
解:(1)从图中数据豌豆、玉米、马铃薯、番茄、旱金莲的气孔分布上表皮101、94、51、12、0;而下表皮216、158、161、190、311表明一般植物叶片的气孔分布状况是下表皮多于上表皮;大量的气孔分布在下表皮使植物既能很好地接受光照,同时又能避免因阳光直射蒸腾作用过强而大量失水,适应干燥的陆地生活.
(2)从上表可见,浮水植物睡莲的气孔分布状况是上表皮625,下表皮3,表明气孔主要分布在上表皮.这是因为一方面浮水植物下表皮接触水面,不利于透气;另一方面,对浮水植物来说,气孔直接分布在上表皮有利于透气,有利于增大蒸腾作用并不会有缺水的威胁.
(3)上述植物中,最适于生活在干旱环境中的是旱金莲;因为旱金莲的叶片上,所有的气孔都分布在下表皮上,能避免因阳光直射蒸腾作用过强而大量失水,适应干燥的陆地生活,这是对于旱环境的高度适应.
29.有绿色植物存在的地方温度比较低。这是因为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吸收植物周围的热量。
30.(1)气孔密度越大,植物对SO2的抗性越强;每个气孔面积越大,植物对SO2的抗性越弱
(2)酸雨;5.6;一氧化碳(合理均可)
(3)解:设需要NaOH x万吨。
2NaOH┼SO2=Na2SO3┼H2O
??? 80 ? ?? 64
??? x ? ?? 2549
80:64=x:2549
x=80*2549/64=3186.25万吨
答:若全部用NaOH处理,则需NaOH固体3186.25万吨。
解:(1)依题意,由表可知:植物对二氧化硫的抗性随着叶片上气孔密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叶片上每个气孔的面积的增大而增大。
(2)在SO2污染严重的地区,最好选择表中甲植物为主要绿化树种。大气中SO2的主要危害是产生酸雨现象,即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除SO2外,常见的大气污染物还有一氧化碳。
(3)设需要NaOH x万吨。根据物质守恒定律进行计算即可。
四、实验探究题
31.(1)一
(2)下表皮气泡的数目比上表皮多
(3)实验时间过长导致两张滤纸都吸收了足够的水分(只回答“吸收了足够的水分”或“时间过长'”得1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解:(1)叶的保卫细胞很小,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够看达到。
(2)把新鲜的蚕豆叶片浸没在60℃左右的热水中(如图所示),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下表皮气泡的数目比上表皮多。
(3)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蚕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贴上滤纸后经过较长时间,发现两张蓝色滤纸颜色都变为一样红。小叶同学认为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同样多,与方案二实验结论不一致.原因是,实验时间过长导致两张滤纸都吸收了足够的水分。
32.(1)U形管左右液面出现高度差,并能保持一段时间
(2)阔叶植物的蒸腾作用比针叶植物强,实验现象明显
(3)髓
(4)汽化(或蒸发)
解:(1)检查装置密封性的方法是向U型管中加水,至U形管左右液面出现高度差,并能保持一段时间,说明气密性良好;
(2)因为松树的叶刺状,表面蜡质,蒸腾作用弱,实验现象不明显;故常选用阔叶的法国梧桐的枝叶;
(3)据图可知,A是髓、B是木质部、C是树皮;
(4)随着蒸腾作用的进行,植物体内的水不断发生汽化,会吸收周围大气的热量。
33.(1)作对照
(2)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在树皮内(合理即可)
(3)环割切口处
解:(1)根据探究实验的对照原则可知,实验中需要对两枝枝条进行不同的处理;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有机物是在茎的韧皮部进行运输的;故实验中该同学“对树皮进行环割处理”;
(3)两周后,通过观察不定根是否萎缩或环剥切口处有无节瘤来判断假设是否成立,若不定根萎缩或环剥切口处有节瘤,则假设正确。
34.(1)氧气
(2)光合;对照试验;光
(3)蒸腾;木质部
(4)呼吸;二氧化碳
解:(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的过程,甲图将植物罩上透明塑料袋,放在光下3-4小时,意思是让里面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然后用①号试管收集里面的气体后取出试管,将一支带火星的木条伸进①号试管内,结果木条复燃了,我们知道氧气有帮助燃烧的特性,因此证明此气体是氧气。
(2)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的过程,前提条件是在光下,无光则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若将透明塑料袋换成黑色的,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1)(2)实验中,分别用透明和黑色两种塑料袋就使得这两个装置一个有光一个无光,光是变量,其他条件都一样,控制了变量的惟一,是标准的对照试验。
(3)在植物体内有两种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在木质部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在韧皮部运送有机物,植物所需的水是根吸收来的然后通过根的导管茎的导管等依次向上运。0%的被植物体生长利用,99%的水都通过植物的叶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当中去了,这就是植物的蒸腾作用。
(4)乙图,将植物罩上塑料袋,放在暗处3-4小时,无光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植物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二氧化碳有一个特性就是能把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他将塑料袋中气体通入2号试管,结果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结论是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放出的系二氧化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