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去哪里了》教案
光谷第十五小学 科学教师 罗兰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
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能用放大镜观察较小的物体。
能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体充分混合。
科学态度目标:
认识到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观察现象。
认可从多角度进行观察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些物体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体很难溶解。
难点: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体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教学准备:
分组准备:3个装水的透明塑料杯、3个培养皿、放大镜、搅拌棒、小勺、食盐、红糖(块状)、小石子、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艺构初境
问题导入:生活中我们离不开水,谁来说一说水有什么用处?
艺发疑境
谈话:水有一个本领,可以加很多东西进去,比如妈妈做汤时会放一些佐料在水中,不一会儿就“消失”了,使汤的味道变得鲜美。类似的情况你们还见过哪些?在哪里见过?
聚焦:所有的东西放入水中,都会“消失”吗?我们把食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都会“消失”在水中吗?
艺设探境
(一)放入水中前的现象
出示食盐、红糖和小石子三种物质,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呢?
怎样能更清楚地观察到它们表面的形态呢?
教师指导放大镜的使用方法:眼睛和物体的距离不变,移动放大镜直至看到的物体大而且清晰。
小组成员分头观察,交流汇报。
放入水中后的现象
要想看到它们放入水中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打算怎么做?
学生分组研讨,拿出实验方案,教师加以指导。(1.加多少?怎么加?2.怎么搅拌?什么时候停止搅拌?3.观察什么?)
学生小组实验观察并做好记录。
教师巡视指导。
艺伴融境
把食盐、红糖、小石子放入水中后,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食盐、红糖放入水中后,真的“消失”了吗?
食盐和红糖是颗粒物,放到水中后均匀分散开来,只是看不见,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溶解。而小石子是块状,放入水中后不改变,仍然看得见,因此它不能溶解。
艺创生境
通过我们的研究你有哪些收获?谁愿意来谈一谈?
刚开始大家说了很多能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现在再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会溶解在水里?哪些不会溶解?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学到的方法试一试,下次课跟大家分享。
板书设计:
它们去哪里了
放入水中前 放入水中后 变化
食盐 白色颗粒状 水无色、咸味,食盐颗粒消失 溶解了
红糖 红色块状 水红色、甜味,红糖颗粒消失 溶解了
小石子 灰色块状 水有点浑浊,小石子没有变化 没有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