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环境污染的防治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节 环境污染的防治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5-27 17:42: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节 环境污染的防治练习
1·下列图标表示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
A. B. C. D.
2·煤炭燃烧排出的尾气中,能形成酸雨的是( )
A. N2 B. CO2 C. SO2 D. H2O
3·近期人类解决水危机的主要方法是(  )
A.海水淡化 B.大量开采冰川
C.大量开采地下水 D.合理开发利用水,节约水,保护水
4·我省是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因此,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以下列举的防止水污染的措施中,你认为合理的是( )
①禁止使用农药和洗衣粉②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③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④生活污水净化后再排放
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5·我国淡水资源紧缺,因此我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应该(  )
A.减少饮用水
B.将用过的大量废水、污水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海中,凭借其自身的能力净化重复使用
C.不仅要预防和消除对水体的污染,还要节约用水
D.减少植树造林面积,因为植物生长需要大量的水
6·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和改善生存环境,下列措施中切实可行的是(  )
①减少煤等燃料的使用;②禁止使用煤等燃料;③禁止乱砍乱伐;④开发氢能源;⑤利用水力发电;⑥种植花草树木
A.①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
7·下列现象不会造成水源污染的是(  )
A.造纸厂的废水直接排入附近河流中
B.农药化肥的流失
C.植物的蒸腾作用
D.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8·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
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B.生活中节约用水
C.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 D.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9·对湖泊出现的“水华”现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活污水不经处理排入湖泊,容易引发藻类过度繁殖
B.湖水温度升高是引起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因素
C.藻类植物过度繁殖,会破坏湖泊原有生态系统
D.藻类植物过度繁殖可导致鱼虾死亡
10·下列做法与低碳环保理念一致的是( )
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B.市区尽量开车出行
C.工业废气直接排放 D.化石燃料过度使用
11·列主要是由于水被污染而产生的现象是( )
①河流干枯或断流;②河中的鱼虾稀少或绝迹;③河水有异味
④城市地表逐渐下沉;⑤经常出现尘暴、大雾天气;⑥土壤沙漠化
A.①⑤ B.②⑥ C.②③ D.④⑥
12·下列做法中有利于节约用水的是______
洗脸刷牙时不断放水 B、少洗澡或不洗澡
C、洗菜的水用来浇花、冲厕所 D、 。
13·发生在海洋中的“赤潮”和湖泊内河中的“水华”都是由于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的结果,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其中,渤海湾的赤潮尤为严重.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的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红、紫等颜色,并对生物造成危害。下列有关赤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B.含磷洗涤剂的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C.在封闭的海湾更容易发生赤潮
D.赤潮的发生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
14·在2015年末巴黎气候大会上达成的《巴黎协定》,向着“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这个终极目标迈进了一大步。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   (填化学式),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可以将该气体转化成氧气.请写出一个温室效应可能造成的危害   。
(2)“低碳生活”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请写出一个属于“低碳生活”的例子   。
【参考答案】
1·【答案】B
2·【答案】C
【解析】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N2不溶于水,不能形成酸雨,不符合题意;
B、CO2溶于水形成溶液的pH不小于5.6,不能形成酸雨,不符合题意;
C、SO2在空气能形成硫酸,硫酸pH小于5.6,能形成酸雨,符合题意;
D、水的pH=7,不能形成酸雨,不符合题意。故选C。
3·【答案】D
【解析】A、现在海水淡化技术还不成熟,海水淡化不能解决现在的水危机,故错误;
B、大量开采冰川,会破坏生态平衡,再就是难度大,不符合实际,故错误;
C、地下水资源是有限的,大量开采会破坏地质结构,引起更大的灾难,故错误;
D、目前来说,合理开发利用水,节约水,保护水,是解决水危机的根本途径,故正确。
故选D。
4·【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时应从水污染的三个方面(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进行分析.但防止水污染不能“因噎废食”,如在防治办法中强调农药、化肥的合理施用,洗衣粉不含磷等,但不能被禁止使用;对水中动植物的生长都加以抑制,也是不客观、不科学的。故①③是不合理的。
5·【答案】C
【解析】A、减少饮用水,这是不可能的,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多,用水量只能增长,而不能减少,故A错;
B、将用过的废水、污水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海中重复使用,虽然水有巨大的自净能力,但这种能力也是有限的,该做法是严重错误的,这样会把江河湖海都污染了,其危害极大,故B错;
C、既要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又要节约用水,该做法是科学的,我们要节约用水,还要防止水被污染,故C正确;
D、植树造林,有利于净化环境,保护水土,减少植树造林面积是错误的,故D错。
故选C。
6·【答案】A
【解析】①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所以正确;
②目前化石燃料是主要的能量来源,不能禁止使用,所以错误;
③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禁止乱砍乱伐有利于控制温室效应,所以正确;
④开发氢能源,可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所以正确;
⑤利用水力发电,可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所以正确;
⑥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种植花草树木,有利于控制温室效应,所以正确,
措施中切实可行的是①③④⑤⑥。
7·【答案】C
【解析】A、造纸厂的废水直接排入河流中会造成水的污染,故A不选;
B、农药化肥的流失会造成水的污染,故B不选;
C、植物的蒸腾作用不会造成水的污染;
D、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会造成水的污染,故D不选;
故选C。
8·【答案】B
【解析】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不利于保护水资源,故A错误;
B、生活中节约用水,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B正确;
C、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不利于保护水资源,故C错误;
D、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不利于保护水资源,故D错误。
故选B。
9·【答案】B
【解析】水华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水体富营养化是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为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综上所述,湖水温度升高是引起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因素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故选B。
10·【答案】A
【解析】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符合题意;
B、市区尽量开车出行,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加重环境的污染,不符合题意;
C、工业废气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符合题意;
D、化石燃料过度使用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①河流干枯或断流是由于雨水少;②河中的鱼虾稀少或绝迹和③河水有异味是由于水被污染而产生的现象,④城市地表逐渐下沉水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或其它矿藏;⑤经常出现尘暴是由于土壤沙漠化,大雾天气是由于空气污染;⑥土壤沙漠化是由于温室效应导致的,故选C。
12·【答案】C;D、及时关闭滴水水龙头。
【解析】A、洗脸刷牙时不断放水,会造成水的浪费。
B、少洗澡或不洗澡,做法不可取。
C、洗菜的水用来浇花、冲厕所,一水多用,能节约用水。
D、及时关闭滴水水龙头,能节约用水。
故选C,D补充:及时关闭滴水水龙头。
13·【答案】D
【解析】A、根据信息发生在海洋中的“赤潮”和湖泊内河中的“水华”都是由于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的结果,说法正确.故A错误;
B、因磷能使水生植物大量繁殖,则含磷洗涤剂的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说法正确,故B错误;
C、在封闭的海湾中易发生赤潮是因水中植物的繁殖,使氧减少,水质变质,则封闭的海湾无法更换水质,说法正确,故C错误;
D、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可造成环境的污染,如废水的排放,含磷洗涤剂的广泛使用与排放可引起赤潮,说法错误,故D正确;
故选D。
14·【答案】(1)CO2;光合;全球气候变暖;
(2)日常生活中可以坐公交车,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解析】(1)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将该气体转化成氧气,温室效应的危害:全球气候变暖;故填:CO2;光合;全球气候变暖;
(2)“低碳生活”就是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例如日常生活中可以坐公交车,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填:日常生活中可以坐公交车,减少私家车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