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6张PPT。《空气和生命》复习教学目标
1 理解氧气的有关知识
2 理解二氧化碳的有关知识
3 知道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每节知识网络课后练习
1.下列是二氧化碳的制备、检验、收集和性质验证,其中正确的是( )
2.(2017,贵港)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氮气可用作食品保护气
B.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空气中的CO2气体与雨水结合形成酸雨3.有关“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产生淀粉)”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耗尽叶片中的淀粉
B.同一叶片的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可形成对照
C.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片变为黄白色
D.滴加碘液后,叶片的遮光部分变蓝,未遮光部分不变蓝
4.分类是学习科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碳酸钠 D.氢氧化钙5.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在试管外壁贴有4张试纸,其中①④是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试纸,②③是用紫色石蕊溶液浸泡过后并晒干的试纸,将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缓缓通入试管。下列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是( )
A.①变红,②③④不变红
B.④变红,①②③不变红
C.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D.①比④先变红,②③不变红6.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
B.如图a,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 柴梗的着火点
C.由图b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
碳灭火
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7.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①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
B.②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③说明不同的物体着火点不同
D.④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8.下列有关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和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S+O2 SO2
B.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2Fe+3O2 2Fe2O3
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4P+5O2 2P2O5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火焰,不放热 2C+O2 2CO9.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A.该化学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B.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是1∶4
C.m的数值为64 D.参与反应的Z和W的质量比是6∶5 10.如图甲、乙表示人体呼吸运动中膈肌(用a表示)所处的两种状态,据此判断甲、乙各处于( )
A.甲吸气,乙呼气 B.甲呼气,乙吸气
C.甲、乙都吸气 D.甲、乙都呼气
11.(2018,金华)2018年中国环境日主题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为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金华,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加大空气质量检测,改善环境状况
B.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化
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D.大力开展五水共治,保护水资源12.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氧气,生成液态的五氧化二磷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
C.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D.钟罩内气体压强的减小会导致水面的上升13.新疆生产的水果又大又甜,以甜瓜为例,新疆与某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但温度条件却差别较大(见下表),致使新疆产的同品种甜瓜更甜。以下是对这种现象的解释,其推理过程应该是( )
①新疆夜间的温度低,呼吸作用弱,分解的有机物少;某地夜间的温度高,呼吸作用强,分解的有机物多
②新疆产的甜瓜含糖量高,因此更甜
③光合作用只能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白天和夜晚都能进行
④两地白天温度、光照和栽培条件基本相同,甜瓜制造的有机物基本相同
A.③④②① B.③①②④ 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14.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烧杯中的热水只起到加热作用
B.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白磷没有与空气接触
C.对准烧杯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热水中的白磷能燃烧
D.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15.下列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碳+氧气 二氧化碳
B.氯化氢+氨气 氯化铵
C.酒精+氧气 水+二氧化碳
D.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16.某化学反应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M+氧气,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关于M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B.只含有C、H元素
C.含有C、H、O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
17.下面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证明呼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更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C.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
D.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氧气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18.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的循环体系。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B.利用降温、加压将二氧化碳分离是化学变化
C.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下反应产物是纯净物
D.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燃烧只有二氧化碳产生19.以下4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
?
A.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打开止水夹前)
B.加热一定质量高锰酸钾固体
C.木炭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D.硫磺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20.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的装置(瓶中植株未经暗处理)。下列描述中,正确的组合是( )
?
①该装置可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
②丙内石灰水保持澄清
③该装置可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
④丙内石灰水变浑浊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回答下列有关一氧化氮的问题:
(1)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能生成一氧化氮。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目前,有一种治理废气中一氧化氮的方法,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6NO 5 N2+6X。则X的化学式为 。22.我们依据反应事实,通过比较、推理等方法可以总结归纳出灭火的规律并加以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所示的“火三角”可表示燃烧的条件,图中缺少的一个条件是 ;
(2)图B所示的灭火原理是 ;点燃篝火时,常将木柴架空以促进燃烧,是利用了增大 的方法。23.下图是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请回答:
?
(1)已知A是体内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则A的名称是 。在A中与气体交换有关的结构是 ,其中有利于气体交换的特征是
;
(2)B是毛细血管与细胞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必不可少的过程,则B为
,试想一下,如果毛细血管中的O2要进入到体内某细胞中,则O2浓度要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细胞内O2浓度,而如果体内细胞中的CO2要进入毛细血管,则CO2浓度要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毛细血管内CO2浓度。24.某研究性小组的同学将一株绿色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可以通过特定的装置测定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给以稳定的光照,分别测出不同温度下其吸收二氧化碳的量,测定的数据绘成如图所示图表,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除温度外还有 (答出两项)。
(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
。
(3)在其他条件均适宜时,为获得该绿色植物最大产量,应设法将温度控制在 ℃左右。25.温州市的汽车数量持续增加,为了防治大气污染、方便市民安全出行,温州市出台了多项新举措。
(1)今年温州市淘汰尾气排放不达标的汽车1.5万辆。部分达标汽车的尾气净化原理之一是:2NO+CO+H2 === N2+X+H2O,则X物质的化学式为 。自来水消毒过程中通常会发生如下甲乙两个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表示氯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
(2)请写出甲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收集一瓶E物质,检验E物质的方法和看到的现象是
。
(4)从上述反应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 没有改变。26.(2017,衢州)小柯利用如下实验装置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
(1)图甲实验设立B组的目的是 。
(2)如图乙,把数棵新鲜菠菜装入塑料袋中,扎紧袋口,在 环境中放置十二小时后,松开袋口,插入导管立即扎紧袋口,并将导管插入烧杯中,缓慢挤压塑料袋,蜡烛熄灭。该现象能否说明菠菜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判断并说明理由: 。27.(2018,衢州)小柯为了研究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浓度是否有差异,做了如下实验: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分别用两种方法各收集三瓶氧气,并使用传感器测定收集到的氧气浓度,数据见表。
(1)小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以能使放置在集气瓶瓶口的带火星木条复燃为氧气集满的标准;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以观察到
为氧气集满的标准。
(2)以上两种方法中, 法收集到的氧气更纯净。
(3)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氧气浓度只有80%左右的原因有( )
A.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
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产生氧气的浓度只有80%左右
C.当观察到带火星木条复燃时,集气瓶内还有空气
D.当氧气进入集气瓶时,瓶内空气与进入的氧气相互扩散28.为研究“绿豆种子的呼吸作用”,某同学将一定量萌发的绿豆种子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煮熟),同时分别放入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关闭止水夹并在黑暗处放置12小时后进行实验:①测量瓶内和瓶外环境的温度,读取温度计示数;②打开止水夹并挤压塑料瓶,观察试管中澄清石灰水的变化;③移开双孔塞,用燃烧匙将燃着的蜡烛放入塑料瓶内,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实验现象记录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能推出绿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产生的物质
是 ;
(2)绿豆种子要在黑暗处放置12小时的原因是 (填序号)。
A.防止光合作用对实验的干扰 B.种子呼吸只能在黑暗中进行
C.便于种子有足够的呼吸时间30.在校园科技节上,为测出鸡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某同学称取已洗净、晾干、研成粉末的鸡蛋壳10克置于烧杯中,将烧杯放在电子天平上,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每0.5分钟记录一次电子天平的示数,据此计算出产生气体的质量,具体数据如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1)若产生的气体全部是鸡蛋壳中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的CO2,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该鸡蛋壳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假定鸡蛋壳中其他成分不含钙元素,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2)下列哪些情况会导致实验中钙元素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偏大? (可多选)。
A.盐酸溶质质量分数过大 B.鸡蛋壳未晾干
C.鸡蛋壳中含有碳酸镁 D.鸡蛋壳未充分研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