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唐诗五首 习题课件(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 唐诗五首 习题课件(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6-02 10:40: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12 唐诗五首BDCA新知积累·基础练(1)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2)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3)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4)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5)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6)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A语言建构·能力练综合实践·素养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东皋(gāo)  驱犊(dú)  萋萋(qī)
B.鹦鹉(yīng) 燕然(yàn) 荆门(jīng)
C.贾亭(jiǎ) 徙倚(xǐ) 千载(zǎi)
D.征蓬(péng) 萧关(xiāo) 白沙堤(dī)B????????????yānA.东皋薄暮望(稀薄)
徙倚欲何依(徘徊)
B.晴川历历汉阳树(分明的样子)
芳草萋萋鹦鹉洲(乌云密布的样子)
C.长河落日圆(很长的河)
仍怜故乡水(喜爱)
D.来从楚国游(往)
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接近草木茂盛的样子黄河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B.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C.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D.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3.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C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A化用了伯夷、叔齐在首阳山采薇的典故5.默写。 (1)《野望》中通过对季节的描写,表现山景萧瑟、心情寂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崔颢在《黄鹤楼》中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维《使至塞上》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奇特的塞外风光,画面壮阔,意境雄浑。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渡荆门送别》中含蓄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钱塘湖春行》中描写驻足赏花、骑马踏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鸟儿争春来描绘早春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6.下面对诗词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这几句表现了作者由积极乐观、胸怀旷达,到抑郁惆怅的心理变化过程。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这两句写故乡之水对“我”依依不舍,万里相送,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这两句描绘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体现了王维作品“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D.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这几句写作者少小离家,思念母亲,小小的邮票成为寄托乡愁的载体。A这几句表现的应该是作者由抑郁惆怅,到积极乐观、胸怀旷达的心理变化过程。(一)阅读《野望》,回答问题。
7.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一、课文研读描绘了一幅满野秋色、峰披余晖的富有诗意的画面。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找准诗句,并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第二联描写秋景。
答题模式:描绘了一幅……的画面。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B颔联和颈联运用的是白描的手法,以质朴的语言描画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二)阅读《黄鹤楼》,回答问题。
9.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
B.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
C.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而自问自答的方式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孤独空寂之情。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B“芳草萋萋鹦鹉洲”写出了芳草长势茂盛的特点。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的忧思之情。10.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全诗……尾联……。日暮作者登黄鹤楼,吊古伤今,思念家乡。答出情景交融和忧思之情。(三)阅读《使至塞上》,回答问题。
11.诗中以“征蓬”和“归雁”喻________________,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借物喻自己诗人(自己)示例一:“直”字写出了孤烟之高,有雄浑壮阔之美;“圆”字写出了落日之低,给人以亲切感、苍茫感。这两个字写出了沙漠景象的平旷雄奇。
示例二:“孤烟”显示在无边的荒漠里,天气晴好,只有一柱烽烟直上云天,奇特壮观。12.诗的颈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之名句。请你从中选出两个字或一个词加以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赏析中,要注意三个关键词:意象、意境、思想感情。本句抓住了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描写,画面开阔,意境雄辉。答题模式:“x”字写出了……,“x”字写出了……,整体写出了沙漠的……(四)阅读《渡荆门送别》,回答问题。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李白乘船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随着眼前景物的变换,诗人自然地描绘出画卷般的景色,乡思旅情,尽在诗中。
B.颔联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写出了诗人整个行程的地理变化,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
C.颈联描写了一幅空阔辽远的月夜云天图,想象大胆奇特,有灵动之感,情韵悠长,表达出诗人豪迈的心情和新鲜的感受。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用拟人手法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之情,收束全诗,余音袅袅。C这句诗没有表达诗人豪迈的心情。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1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入”二字炼得好,请简要赏析。 诗人乘船前行,群山渐渐远去,用“随”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长江滚滚远去,用一“入”字,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流入大海之内,气势磅礴。(答出大意即可) 答题思路: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随”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的表达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字写出了气势的磅礴。(五)阅读《钱塘湖春行》,回答问题。
15.对本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精选了水面初平、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等富有早春特征的景物。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与本诗颈联的意境一致。
C.本诗流露出诗人喜爱之中隐含的惋惜之情。
D.尾联中“行不足”说明诗人看不够美景,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C《钱塘湖春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毫无“惋惜之情”。16.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示例:莺是春天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天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结合诗句的意思,描绘画面。[2018?宿迁]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17.两首诗共同使用的意象有:江水、__________________。高山、落叶、秋风二、拓展阅读山 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一)
【唐】贾至
江上相逢皆旧游,湘山永望不堪愁。
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18.贾至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相逢喜悦,淡泊坦荡,感伤惆怅。基本思路:理解诗句的意思,整体把握诗歌所传达的感情。相逢 喜欢在一起游山玩水
忧愁 孤鸿与落叶19.[2018?宿迁]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综合性学习任务。
(1)阅读材料三,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2017版较2013版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文总篇数增加近2倍。学生年平均读篇数增加近2倍,增长率在大幅度提高,其中初中增长率比小学高。基本思路:2013版与2017版数据作比较,得出结论:……比之前(减少了或增加了)多少(2)小明拿到语文书说:“我很想学好古诗文,但它太难了,学不进去。”请你联系上述材料,给他写几句鼓励的话。 小明同学,古诗文刚开始学的时候,是有一些难度,不要急,要坚持学,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当你走进古诗文中,领略了它的风采,你会体悟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阅读古诗文可以提高个人文化素养,丰富内涵。(围绕劝说言之有理即可)应该告诉小明,不要着急,要慢慢来,要坚持,多读就会理解;以及学习古诗文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