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册科学【高频考点解读】: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第4-6节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下册科学【高频考点解读】: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第4-6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6-03 13:54:27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册科学【高频考点解读】
(考试范围:第四章:第4-6节)
高频考点1:茎的分类和结构
考点解读:按照茎的形态,可将茎分为直立茎、攀缘茎、匍匐茎和缠绕茎等。按照茎的组成,可将茎分为草质茎和木质茎。虽然茎的形态各不相同,但它们的结构却基本相同,以双子叶植物的木质茎为例:从外到内可分为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等结构。树皮①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比较小,起保护作用。②韧皮部:具有韧性强的特征,内有筛管,茎的筛管与根和叶的筛管相连,属于输导组织。形成层:属于分生组织,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一般只由2~3层细胞构成,能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产生子细胞,使茎加粗。木质部:质地较硬,内有起输导作用的导管。髓:位于茎的中央,其细胞体积较大,具有储藏营养的作用。
例1:如图是木本植物茎的结构,请据图回答(示例[4]髓)。
(1)我们常见到的杨树和柳树等的茎能年年加粗,这是因为[____]________的作用,它向外能产生新的________,向内能产生新的[____]________。
(2)我们使用的木质课桌椅、家中的木质家具都是用[____]______做成的。
(3)在这个横断面上,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同心环带,这是________,它的形成是由于[____]________细胞的分裂活动受____________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
高频考点2:水分、无机盐的输送
考点解读:茎木质部中含导管,作用是输导水分和无机盐。输送方向: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
例2:水分在植物体中运输的基本途径是(  )
A.土壤溶液里的水分→根中筛管→茎中筛管→叶中筛管
B.土壤溶液里的水分→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中导管
C.土壤溶液里的水分→叶中筛管→茎中筛管→根中筛管
D.土壤溶液里的水分→叶中导管→茎中导管→根中导管
高频考点3:有机物的输送
考点解读:树皮内层是韧皮部,韧皮部内含筛管,作用是输导有机物。输送方向:有机物通过韧皮部中的筛管自上而下输送。注意:植物的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除小部分留在叶肉细胞外,大部分需转送到茎、根、果实、种子等部位去。
例3:下列关于“树怕剥皮,不怕空心”的解释,错误的是(  )
A.“空心”只是空去髓和部分木质部,外围的木质部还能起到支持、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功能
B.“剥皮”会割断韧皮部中的导管,影响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C.“剥皮”会割断韧皮部中的筛管,影响有机物的运输
D.“剥皮”可能会损伤形成层细胞,影响茎的生长
高频考点4:叶的结构
考点解读:一片叶是由叶柄和叶片组成的,叶片是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等结构组成的。表皮: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无色透明的表皮细胞组成,有利于光线的透过和叶内结构的保护。叶肉:由叶肉细胞组成,叶肉细胞含大量叶绿体,其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叶脉:分布在叶肉中,起支持作用,叶脉内有输导组织,担负着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功能。
例4:在观察了叶片的结构后,晓东将刚摘下的叶片放入70℃的热水中,很快发现叶片表面产生许多的小气泡,并且下表皮的气泡比上表皮的气泡多,这种现象说明(  )
A.叶片下表面的光照弱
B.叶片上表面含叶绿体比下表面多
C.叶片下表面产生的氧气多
D.叶片下表面的气孔多
高频考点5:植物的蒸腾作用
考点解读:蒸腾作用: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片)以气体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根吸收的水约有99%是通过蒸腾作用的方式散发出去的。蒸腾作用的意义:①有效降低叶片温度,使植物在强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而不受伤害。②蒸腾作用是根部吸水的主要动力,利于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也有利于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影响蒸腾作用强弱的因素:气温、湿度和气流速度等,一般情况下,如果气孔周围气温高,光照强、湿度小,气孔开放程度就大,蒸腾作用就越强,反之蒸腾作用就越弱。注意:在温度很高,光照很强的情况下,气孔关闭,植物蒸腾作用几乎停止,这是植物为了保持体内水分的一种适应性。
例5:已知白菜叶下表皮气孔数多于上表皮。现取甲、乙、丙、丁四片大小、重量均相同的新鲜白菜叶,作如下处理:




涂凡士林的部位
不涂
上表皮
下表皮
上、下表皮
再将四片叶置于通风处,5h后称重,其重量从重到轻的顺序是(  )
A.丁→丙→乙→甲 B.甲→乙→丙→丁
C.丁→乙→甲→丙 D.甲→丁→乙→丙
高频考点6:保护土壤
考点解读:地球上陆地面积仅占地表面积的29%,陆地面积中89%的土地目前尚不适宜农业生产。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土壤的污染和过度开发。造成土壤资源流失的主要原因有耕地被蚕食、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盐渍化等。水土流失是全球环境中存在的大问题,据2005年全国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的平均土壤流失量约45亿吨。
例6:进入土壤的有毒有害物质过量时,超过了土壤的自净能力,就造成了土壤污染,为了研究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小红做了以下实验:把泥土按30°的坡度分别堆在玻璃箱的两侧,在A坡种上草皮(如图),用洒水壶以相同水量、相同速度先后对两个坡面洒水。
(1)实验过程中,小红观察到A坡汇入引水沟的水量和泥沙量少,B坡的比较多。这说明植被可以减少________流失。
(2)我国土地荒漠化现象相当严重,华北、西北地区频繁发生沙尘暴,导致________污染。
(3)我国土壤资源短缺,请你提出一个保护土壤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痛症”,松材线虫通过松褐天牛传播,寄生在木质部,破坏细胞,导致松树枯死。如图为松树茎的横切面,松材线虫寄生的部位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 “豆粮间作”的种植方式能够提高作物产量。主要原因是该方式(  )
A.能够利用植物固氮,提高土壤肥效
B.通过增加种植密度,抑制杂草生长
C.通过调整害虫的食物链,减少病虫害
D.通过增加单位土地的有效光合作用面积,提高光能利用率
3. 如图所示,这是某省在不同年代水土流失的面积图,以下关于该省水土流失的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许多地方出现对森林乱砍滥伐现象
B.人们对土壤资源的不合理开发
C.降水过于丰富,洪涝灾害濒发
D.强取耕地和把薪柴作为能源
4. 小明和小刚到刚砍伐过树木的山上去观察茎的结构,观察到茎的切面中从里到外有许多同心圆,两个人都数了同棵树横切面上的同心圆,小明发现树皮之内有17个同心圆,小刚从里数到树最外面发现有20个同心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棵树可能已生存了17年 B.这棵树可能已生存了20年
C.这棵树一定已生存了17年 D.这棵树可能已生存了37年
5. 在暴风雨中,大树有时会被连根拔起,而树干却不折断,这是因为(  )
A.木质部发达 B.韧皮部纤维多
C.树皮厚 D.韧皮部发达
6. 人有“生物钟”,植物也有“生物钟”。如图所示的是某种植物体内影响叶片张开或闭合的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情况。从图中可知该植物的“生物钟”是(  )
A.叶片白天张开,晚上闭合
B.叶片白天闭合,晚上张开
C.叶片白天、晚上都张开
D.叶片白天、晚上都闭合
7. 树干横切面上年轮形成的原因是(  )
A.温度、水分、阳光的周期变化 B.水分经过树干输送的侵蚀作用
C.运输水分及输送养分两种细胞的交互排列 D.便于记忆树龄
8. 樟树是金华市的市树。某校门口有一棵古樟树,树心已经朽烂成一个大洞,变成了一棵空心树。可是,这棵古樟树在大家的保护下还是照样枝繁叶茂、开花结果。由此推断,朽烂掉的树心是这棵古樟树的(  )
A.全部韧皮部 B.部分韧皮部 C.全部木质部 D.部分木质部
9. 下列关于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茎运输的
B.水分和无机盐被根尖吸收后会进入根部导管
C.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
D.树皮里所有的筛管都是上下相通的
10.在“证明有机物的运输”实验中,选取两枝带较多不定根和叶的枝条的原因是(  )
A.实验有可能失败,选取两根可以保证实验成功
B.实验过程有比较,现象更明显
C.一枝现象不明显,可以用第二枝 D.两枝是多余的,没有必要用
11.关于蒸腾作用的意义,以下不正确的是(  )
A.水分从液体变为气体形式时会吸热,因而蒸腾作用会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B.蒸腾作用会提高叶肉细胞液的浓度,从而逐次向内侧细胞渗透吸水,直至根毛细胞,所以能直接促进水分在植物体内的向上运输
C.道理同B,蒸腾作用也直接促进了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向上运输
D.蒸腾作用间接地促进了溶于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向上运输
12.如图表示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A.在光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B.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C.在暗处,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D.在暗处,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13.日常生活中,人们采取的下列措施与其目的不一致的是(  )
A.水淹后的农田要及时排涝——促进根部的呼吸作用
B.为道路边的绿化树剪枝——降低绿化树的蒸腾作用
C.利用冰箱冷藏新鲜蔬菜、水果——降低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
D.园艺工人在移栽树苗时去掉部分枝叶——降低移栽树苗的蒸腾作用
14.园林工人们在移栽绿化树时会给较大的绿化树“挂吊瓶”,以提高成活率。给植物打针输液是近年来植物施肥和防治病虫害的常见方法。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用作施肥的输液液体主要成分是水分、有机物
B.用作施肥的输液液体主要成分是水分、无机盐
C.输液时针刺入的部位是木质部 D.该方法操作简便,肥料利用率高
15.有一种植物,其叶片在炎热的夏季一天中,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2,请指出中午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的原因(  )
A.叶片萎蔫
B.叶绿体被破坏了
C.二氧化碳供应量增多
D.气孔关闭
16.双子叶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结构如图,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B.植物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含水量无关
C.蒸腾作用能带走叶片的部分热量,与水的汽化有关
D.将叶片浸入浓盐水,气孔会逐渐增大
17.探究茎输送有机物的实验中,出现下列几种操作,其中不会影响实验效果的是(  )
A.将两条环割的柳枝,一条放入水中,另一条放入土壤浸出液中培养
B.将环割和未环割的柳枝,分别放入蒸馏水中培养
C.将环割在茎的基部和未环割的柳枝,分别放入土壤浸出液中培养
D.将高于液面3厘米处环割的柳枝和未环割的柳枝,分别放入土壤浸出液中培养
18.在保证细胞存在的条件下,蔗糖溶液浓度与萝卜条质量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处于b点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萝卜条细胞液的质量分数比(  )
A.蔗糖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萝卜条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B.蔗糖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萝卜条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蔗糖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等于萝卜条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都有可能
19.下面的柱状图分别表示4种植物叶片上、下表皮的气孔数。其中叶片浮于水面生长的植物是(   )
20.图中的箭头表示不同物质的运动方向,其中a、b可通过气孔进出叶片,c、d可通过叶柄进出叶片。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光照下,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时,c通过导管运输,d通过筛管运输
B.在黑夜里,叶片进行呼吸作用时,a表示氧气,d表示二氧化碳
C.在光照下,叶片进行蒸腾作用时,c和d都表示水
D.在光照下,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时,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有机物
二、非选择题
21.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研究某些环境因素是如何影响植物枝条失水的,在温度、风速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结果见下表:
环境条件
失水速度(克/时)
A.光照、潮湿
14
B.光照、干燥
32
C.黑暗、干燥
8
(1)水的表面加上一层油,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装置中,水槽上没有刻度,较为准确地计量枝条每小时失水的质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研究湿度对枝条失水速度的影响,应比较哪两组数据?______________。
(4)光照使枝条吸水的速度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产生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如图表示将叶片制成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片的结构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图中,植物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 ]_______。
(2)在图中,与茎的输导组织相连的是叶片里的[ ]_______。
(3)细胞中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______________作用的场所。
(4)植物体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______________,主要贮藏在图中细胞的[ ]_______。
23.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运输水分主要通过图B中标号[ ]。
(2)植物吸收的水分,除了少部分用于________________,制造有机物,其他的大部分通过图B中标号[ ]散失。
(3)为了验证植物体内的水分是通过叶的蒸腾作用散失,孙悟同学设计了图A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时,使简易天平的两端保持平衡。一段时间后,简易天平的甲端将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这是为什么,请帮孙悟同学作出合理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如图所示对果树进行环割树皮的实验,请据图回答。(提示:果树的韧皮部位于树皮内)
(1)在A,B处环割前后,该枝条的水分运输并没有受到影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枝条环割后,果实甲和乙的生长情况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果树主干C处进行环割(如图所示),果树的生长状况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选择大小和生长情况相同的A、B两株豌豆幼苗,分别植在相同的培养液中(无土栽培),在相同的生长条件下测量各自一天内的吸水量(实验1)。然后再将它们分别放置在与实验1同样的培养液中,同时在B株的培养液中添加较多NaCl(盐),A株不变,一天后再测量它们各自吸水量(实验2)。两个实验的结果如图甲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实验1结果证明:在实验中,可选择A植株作为B植株的__________。
(2)植物吸收水分的器官是__________,把水分运输到各处的是木质部内的__________。
(3)B株植物的根吸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是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据图回答,当水分由细胞a流向细胞b时,细胞a的细胞液浓度__________细胞b的细胞液浓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6.某校科技活动小组利用学校空地建立了一个小型农业生态园,在园内,同学们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探究活动。请分析回答:
(1)在向生态园内移栽花卉时,同学们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选择在傍晚或阴雨天进行移栽;二是去掉移栽花卉的部分叶片;三是让移栽花卉的根部尽量带着一个土坨。其中,前两项措施都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第三项措施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
(2)为探究无机盐对植物的影响,同学们在园内选取了发育情况相同的两株健壮天竺葵幼苗,分别放在等质量的甲、乙两瓶液体中培养(甲中装蒸馏水、乙中装土壤浸出液)。一段时间后,甲、乙两瓶中的植株变化如表:
植株
实验前质量/克
实验后质量/克
生长情况

92
116
矮小、纤细、叶色变黄

91
258
茎粗、枝多、叶色浓绿
你认为乙瓶植株质量大增,主要是其进行了________作用的结果;比较甲、乙两瓶植株的变化,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明在上述探究的基础上,回家用土壤浸出液栽培了一株天竺葵,但后来他发现栽培的天竺葵生长情况并不理想,甚至还出现了烂根,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吸收土壤浸出液中无机盐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此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_______,水分是通过叶片上的_______散失的。实验选用黑的塑料袋,是为了避免植物进行_______作用而影响实验效果。
(2)装置B,当图甲中试管内的气体充满二分之一左右时,迅速取出试管将带火星的卫生香伸入试管内,结果卫生香猛烈燃烧起来,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_______,为探究“进行光合作用的是金鱼藻”,装置B设置了如图乙所示的对照组,该对照组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改正:应去掉图乙中的_______。
28.废电池的危害已经被多数人所认识,现在人们已经选择使用环保(无汞)电池。但某实验小组对环保(无汞)电池提出质疑。下面是该活动小组展开探究活动的部分内容,请你帮助他们完善探究活动。
(一)实验器材:黄豆种子若干、5号南孚(无汞)电池、托盘、卫生纸、纱布、清水等。
(二)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环保电池是否对生物产生危害?
(2)作出假设:
(3)制定并实施计划:
①将一节5号无汞电池浸泡在1 000毫升的清水中3天备用。
②取出两个相同的托盘,底部铺垫卫生纸,再在上面覆盖一层纱布,并贴上A、B标号。
③挑选大小、形状、质地都相同的黄豆种子200粒,随机分成两份,分别放置在A、B两个托盘中。
④向A托盘每天定时喷洒___________,向B托盘中每天定时喷洒清水,进行对照实验。
⑤观察记录,结果如下表:
实验
黄豆种子数
处理方式
温度条件
发芽数
发芽率
A
100
清水
室温
98
98%
B
100
环保电池浸出液
室温
81
81%
(4)分析上表数据可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请你指出该实验小组实验设计存在的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有什么好的建议?_______。说出现阶段你在处理环保电池方面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①把一段带叶的植物枝条,用刀削成平整的斜面。
②插入装有红墨水的烧杯中,置于阳光下照射。
③待枝条基部颜色有变化后,取出枝条洗净。
④在枝条上方横切和纵切植物枝条,观察。
(1)茎横切面上变成了红色的部位是______。
(2)从实验中可知,植物体负责运输功能的是根、茎、叶中的导管和筛管。其中导管位于________,负责运输________和________。
(3)纵切枝条,观察发现红色越往上越浅是因为(  )
A.上面水太多,把红色冲淡了
B.上面的红色随水分蒸腾了
C.水分是从下往上运动的,越上就越浅
D.这是枝条自身的一个特点,不是水分引起的
(4)如果想使实验效果更快更明显,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放在黑暗环境中
B.放在阳光下照射,加快植物叶片的蒸腾
C.让红墨水的浓度稍大一些
D.放在通风的环境中
30.如图所示,对果树进行环割树皮的实验,请据图回答(提示:果树的韧皮部位于树皮内)。
(1)在A、B处环割后,该枝条的蒸腾作用并没有受到影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该枝条环割后,果实甲和乙的生长情况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果树主干C处进行环割(如图所示),果树的生长状况是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例1:(1)2 形成层 韧皮部 3 木质部
(2)3 木质部
(3)年轮 2 形成层 温度、降水、光照等
例2:B
例3:B
例4:D
例5:A
例6:(1)水土(或土壤)(2)大气(或空气、或环境)(3)植树造林(或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壤、或严禁乱砍滥伐)
1-5 DACAA 6-10 AADDB
11-15 CDBAD 16-20 CDACA
29.(1)木质部 (2)木质部 水 无机盐 (3)C (4)A
30.(1)水分是通过导管运输的 (2)甲变大、乙不变 (3)果树会慢慢死亡 根部得不到有机物,无法进行呼吸作用而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