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题型汇编】科学八下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精选(选择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复习题型汇编】科学八下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精选(选择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6-10 14:1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9八(下)期末第三章精选(选择题)
1.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
A、稀有气体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氮气
2. 下列气体中,参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是( )
A、SO2 B、CO2 C、N2 D、CH4
3. 如图是一个“水上行走球”的游乐项目,游戏者进入一个充有3m3 左右的大塑料球,可以漂浮在水上玩耍,但在球内时间不能太长。影响游戏者呆在球内时间长短的关键因素是( )
A、球内氧气含量
B、球内氮气含量
C、球内水汽含量
D、球内气温高低
4. 食品保鲜的措施有添加防腐剂、充填气体、放置干燥剂和脱氧剂等、氮气是常用的充填气体用于食品保鲜、你认为选用氮气的主要原因是( )
A、化学性质不活泼 B、密度大 C、与氧气不反应 D、沸点低
5. 将一根火柴折成火柴头和火柴梗两部分,如图所示放在铜片上,用酒精灯加热铜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火柴头先燃烧起来。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火柴梗不是可燃物
B、火柴头着火点比火柴梗低
C、火柴梗燃烧需要更多的氧气
D、加热提高了火柴头的着火点
6. 如图,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末端伸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此时烧杯内导管处的现象(画圈部分)是( )
A B C D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吸收热量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反应 B、化学反应一定发生了能量变化
C、需要点燃或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有热量放出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反应
8. 硝酸银受热时发生如下反应:2AgNO32Ag+2NO2↑+O2↑,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9. 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化学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C、反应前后两种原子的数目不变
D、反应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10.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下列仪器中不需要的是( )

A B C D
11.如图是物质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乙属于单质,甲和丙属于化合物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 1:2
D、1 个丙分子由 1 个甲分子和 2 个乙分子构成
12.民间常用川乌、草乌泡制药酒。川乌、草乌含有少量有毒物质乌头碱(化学式为C34H47NO11),药酒使用不当会造成中毒。下列关于乌头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乌头碱由四种元素组成
B、乌头碱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34:47
C、乌头碱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只生成CO2和H2O
D、每个乌头碱分子由93个原子构成
13.在燃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可在燃气泄漏时及时发现,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4CO2+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 SO2 B、 CO C、 H2S D、 SO3
14.双氧水分解成水和氧气的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 )
A.元素种类 B.原子种类 C.分子种类 D.原子数量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就发生燃烧
B、燃着的酒精灯被碰倒,引发酒精在桌面燃烧,可用湿布盖灭
C、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D、将木柴架空燃烧会更旺,原因是这样能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6.比较下列三种物质,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
B、组成上都含碳元素
C、属于单质的是干冰
D、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是大理石
17.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
A、供给呼吸 B、用于灭火 C、用作气体肥料 D、生产碳酸饮料
18.据报道,化学家已创造出对CO2有较强吸收能力的、颗粒外层为SiO2的粉状物质——“干水”,其含水量约为9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水吸收CO2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B、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C、干水是一种混合物 D、干水中的分子不再运动
19.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最适合的反应物是( )
A、碳酸钠粉末和稀硫酸 B、石灰石和稀盐酸
C、大理石和稀硫酸 D、大理石和浓盐酸
20.科学研究发现,用适量的“汽水”(一种能释放CO2的溶液)浇灌植物,能促进植物生长,原因是它能增强( )
A、植物呼吸作用 B、植物光合作用 C、植物蒸腾作用 D、土壤肥力
21.大气中氧气的含量能维持稳定,是因为自然界中存在着稳定的氧循环。以下对自然界氧循环途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燃料燃烧会消耗氧气 B、绿色植物时刻都在产生氧气
C、生物的呼吸作用在产生氧气 D、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在产生氧气
22. 如果把绿色植物比作生物圈中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那么工厂里生产有机物的“车间”是( )
A、所有活细胞 B、叶绿体 C、细胞核 D、叶肉细胞
23.刚收获的小麦堆放在一起,过一段时间后,将手插入时会感到发热,这主要是因为( )
A、小麦蒸腾作用释放了热量 B、小麦光合作用释放了热量
C、小麦呼吸作用释放了热量 D、小麦中的有机物被细菌、真菌分解释放了热量
24.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项目含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三个指标。下列做法对这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
A、露天焚烧垃圾 B、用氢气作燃料 C、汽车排放尾气 D、用煤作燃料
25.“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物质的大量排放不违背该理念的是( )
A、氮气 B、二氧化硫 C、固体粉尘 D、工业废水
26.我市某中学环境监测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不同时段、不同区域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下面是他们监测到的部分数据:
测定区域 测定时段 抽测次数 空气中CO2的含量(平均值)
城市绿心 中午12:00~13:00 5 0.029%
城市绿心 清晨7:00~8:00 5 0.028%
繁华闹市区 中午12:00~13:00 5 0.039%
繁华闹市区 清晨7:00~8:00 5 0.032%
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在不同时间段是不同的
B、大量植树造林有利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C、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在不同地域都是相同的
D、多次抽测并取平均值可有效避免测定的偶然性
27.记录片《穹顶之下》引发大众进一步关注大气污染。下列措施不能减少大气污染的是( )
A、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B、减少学生的户外运动时间
C、限制节日中的爆竹燃放 D、加大老旧机动车的更新力度
28.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氧气含量最多 B、物质跟氧气反应都会发光发热
C、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 D、鱼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溶解有氧气
29.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
D、水槽中液面下降
30.“丹砂烧之成水银”中的“丹砂”指的是硫化汞。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代表非金属单质汞
B、此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31.金属单质 X 与非金属单质 Y 可发生反应 2X+Y=X2Y。实验探究小组进行了两次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得数据如下表,则参加反应的 X 与 Y 的质量比为( )
实验序号 X 的用量/克 Y 的用量/克 生成 X2Y 的质量/克
1 5.4 1.6 6.4
2 9.6 4.8 12.8
A、2:1 B、3:1 C、27:5 D、27:8
32.实验室常用2KClO32KCl+3O2↑来制取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nO2加快了反应速率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O2的质量 D、反应前后氯元素呈现的化合价分别为+3价和﹣1价
33.化石燃料燃烧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引起温室效应,一种新的处理方法是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有钾长石(主要成分KAlSi3O8)的水溶液里,其中一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KAlSi3O8+CO2+2H2O=KHCO3+X↓+3Si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是Al(OH)3 B、反应前后各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
C、生成物中有一种是氧化物 D、该反应中涉及到的元素种类有5种
34.已知分别表示X、Y、Z三种不同的气体分子,在一定条件下的变化如图所示,由图示获得的下列信息中错误的是( )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一定发生改变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该反应可表示为4X+Y=2Z
D、一个Z分子由四个原子构成
35.如图所示的装置有很多用途,下列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由a口进气
B、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由b口进气
C、排水法收集氢气时,由b口进气
D、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由a口进气
36.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试管内溶液变红
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④试管内溶液变蓝
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③⑤
37.如图所示,实验室里有一套用来制取气体的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锥形瓶里加入少量 MnO2 粉末,分液漏斗里盛放过氧化氢溶液,可以制取氧气
B、锥形瓶里加入大理石,分液漏斗里盛放稀硫酸,可以制取二氧化碳
C、当发生装置中液体与固体混合产生了气泡,立即开始收集气体
D、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槽里取出后倒放在实验台上
38.甲、乙两同学在实验室制取CO2和O2时,无论选择什么药品,他们都能选用的装置是( )

A B C D









39.下图中的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与另外三支熄灭的原因不同的那支是( )

A B C D
40.关于人体的呼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肺部气体交换在肺泡中完成
B、呼气时,外界气压大于肺内气压
C、呼吸就是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
D、呼吸时,吸进的空气都能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41.科学研究常常采用转换、模拟等研究方法,下列课本实验中与其他三个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的是( )

A、研究潜水艇的浮沉 B、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C、研究板块张裂 D、研究膈的升降与呼吸
42.某同学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段时间后,用铝箔把一张叶片的一部分遮光,经光照、褪色、漂洗,再滴上碘液,发现整张叶片呈棕黄色。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褪色时间过短 B、光照时间过短 C、植株在暗处时间过短 D、铝箔遮光不严
4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只有叶片才能制造有机物
B、通过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来源于光能
C、二氧化碳和水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呼吸作用的产物
D、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最重要的意义是为自身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O2 CO2 N2
吸入气 21% 0.04% 78%
呼出气 16% 4.0% 78%
肺泡气 14% 5.5% 78%
44.右表为某人平静呼吸时,吸入气(吸入的气体)、呼出气(呼出的气体)、肺泡气(肺泡内的气体)中O2、CO2、N2三种成分的体积分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致肺泡气与吸入气中O2体积分数差异的原因是
肺毛细血管中O2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肺泡内
B、该人平静呼吸时,一次吸入的气体不会全部进入肺泡,
其中有部分留在了气管和支气管中
C、若该人深呼吸一次,则吸入气中CO2体积分数将低于0.04%
D、肺泡气是吸入气与呼出气的混合气体,因此其CO2体积分数最高
45.园艺师们往往将李子、杏等果树,修整成主干突出,侧枝层次分明,呈螺旋状,且均匀着生在主干上的树形。“有空就有枝,有枝就有果”,是对该树形的最佳描述。由此我们可以想到该树形丰产的主要原因是( )
A、树形更加美观 B、提高了对光的利用效率
C、增强了果树的抗病能力 D、增强了果树的呼吸作用
46.做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时,在蚕豆种子的子叶上滴上碘液,两组同学分别观察到“变蓝”和“不变蓝”两种不同的现象,他们纠结着该记录哪个观察结果。你支持的做法是( )
A、记录各自观察到的现象 B、都记录“变蓝和不变蓝”
C、根据老师说的结果记录“不变蓝” D、去网上查,记录权威网站上的观点
47.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器具,是保证实验获得可靠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下列实验选用的材料器具合适的是( )
A、用碘液检验是否含有淀粉 B、用显微镜观察大豆种子的结构
C、用较大光圈看到更大的视野 D、用沸水对天竺葵叶片进行脱色处理
48.有人说绿色植物是“生命之母”,她为大多数生物提供( )
①物质 ②能量 ③氧气 ④二氧化碳 ⑤水
A、①和④ B、③和⑤ C、①和② D、②和④
49.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的防腐
B、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能用硫代替红磷
C、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大约占21%
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可以减少空气污染
50.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30 20 10 15
反应后的质量/g x y 0 10
A.参加反应的c与d的质量比为2:1
B.x的取值范围:0≤x≤30
C.当y≤20时,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x+y=65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A A B B B B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A C B C A C B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B C B A C B D C B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D D C A A A C B A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B B A B B A A C C 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