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地理刷题首选卷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练习(含解析)(打包6套)新人教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高中地理刷题首选卷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练习(含解析)(打包6套)新人教版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6-09 10:05:05

文档简介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A卷(基础巩固)
    考点 题号
季风水田农业 1、2、3、4、5、12
商品谷物农业 6、7、8、9、10、11、13


一、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读某农作物的产量分配图,完成1~3题。

1.这种作物应该是(  )
A.水稻 B.棉花 C.甘蔗 D.小麦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该农作物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亚、南亚和东南亚,故该农作物为水稻。
2.图中所列国家种植该作物的共同区位因素是(  )
A.大量使用生物技术
B.劳动力充足
C.地广人稀
D.机械化水平高
答案 B
解析 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农作物为水稻,该农作物主要分布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区地狭人稠,劳动力充足,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业。
3.下列国家中该作物商品率较高的是(  )
A.中国 B.印度
C.泰国 D.孟加拉国
答案 C
解析 泰国水稻种植面积广,是世界最大的稻米出口国,商品率高,C项正确。
下图是中国水稻种植区域变化图。读图,回答4~5题。

4.从原始社会到现今,我国水稻种植区域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技术改革 B.气候
C.市场D.交通
答案 A
解析 由图中水稻分布北界变化可知,我国水稻种植区域逐渐向北推进,纬度越来越高。水稻喜湿热,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人们通过技术改革使水稻的适应性不断提高,分布范围不断扩大。
5.导致现今新疆水稻种植面积比东北地区小的主要因素是(  )
A.国家政策 B.地形
C.光热资源 D.水资源
答案 D
解析 新疆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无法实现大面积种植水稻,因此与东北地区相比种植面积较小。
读我国两农场资料对比图,完成6~8题。

6.两农场种植小麦的共同有利自然条件是(  )
A.夏季雨热同期 B.黑土分布广阔
C.春季气温回升 D.气温年较差大
答案 C
解析 黑龙江八五一农场位于中温带,种植春小麦,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生产过程为春播—夏管—秋收;河北省海兴农场位于暖温带,种植冬小麦,为秋播—越冬—春管—夏收。因此春季气温回升有利于东北地区小麦播种,利于华北地区小麦返青、生长。
7.与八五一农场相比,海兴农场无水稻种植的主要原因是(  )
A.日照时数短 B.降水量少
C.水源条件差 D.有效积温低
答案 C
解析 水稻是喜温喜湿的作物。读图可知,海兴农场位于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不适宜种植水稻。
8.两农场发展农业生产的共同特征是(  )
A.生产规模大B.小农经营
C.商品率低 D.机械化水平低
答案 A
解析 我国农场主要是国营的,两农场主要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生产,其特征是生产规模较大、机械化水平较高。
读北美(美国和加拿大)小麦和玉米主要产区分布示意图,完成9~11题。

9.北美小麦和玉米集中产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地中海式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型农业D.热带种植园农业
答案 B
解析 地中海式农业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北美小麦和玉米集中产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A项错误。北美小麦和玉米集中产区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化(谷物)农业,B项正确。混合农业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相结合的农业类型,C项错误。热带种植园农业分布在热带地区,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D项错误。
10.北美小麦和玉米集中产区不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
A.国际市场广阔
B.交通便利
C.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D.技术装备好
答案 C
解析 北美的小麦、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高,主要分布于地广人稀的地区,故C项符合题意。
11.该农业地域类型具有的特点是(  )
①机械化程度高 ②商品率高 ③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④集中在大城市周围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答案 D
解析 商品谷物农业具有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的特点,①②正确;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③错误;集中在大城市周围的是乳畜业,④错误,故D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2题,共56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
水稻好暖喜湿,在生长季节需水量很大,最佳温度在30~35 ℃左右,最低温度不宜低于10 ℃;要求田地平整、肥沃,水田排灌方便。粤北地区(图a)是我国传统的水稻产区之一。近年来,三江平原(图b)大面积种植水稻,虽年产仅一季,但稻米质量上乘,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稻生产基地。

(1)粤北地区和三江平原水稻产区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粤北地区水稻种植的主要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8分)
(2)与三江平原相比,粤北地区种植水稻的主要优势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稻的稳产与当地气象灾害关系密切,三江平原水稻春播时易受__________的影响,而粤北地区早稻夏收易受________的影响。(6分)
(3)简述近年来三江平原大面积种植水稻的社会经济原因。(6分)
(4)归纳三江平原农业地域的主要特点。(8分)
答案 (1)雨热同期(或夏季高温多雨、水热组合好);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地形平坦 (人均)耕地少
(2)积温较高(或年均温较高、热量较充足、生长期较长) 低温冻害(或“寒潮”) 台风灾害(或“暴雨”)
(3)我国粮食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实现;水稻品种的改良和种植技术的提高;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便于北粮南运。
(4)生产规模大;国营大农场;集约化程度较高,机械化水平较高,劳动生产率较高;(单产高且)稻米质量上乘;商品率较高;专业化程度高;农药施用量少,绿色产品特色显著。
解析 第(1)题,自然条件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粤北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小。第(2)题,与三江平原相比,粤北地区纬度低,热量充足;但受台风影响大。三江平原纬度高,靠近冬季风源地,受低温冻害(寒潮天气)的影响大。第(3)题,近年来三江平原大面积种植水稻,社会经济原因主要从市场、技术、品种、交通方面分析。第(4)题,三江平原的农业地域类型有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国营农场比例大,是绿色农业基地。
13.读加拿大小麦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

(l)加拿大小麦区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其主要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2)加拿大小麦区主要分布在国土的__________________,试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8分)
(3)加拿大是世界重要的小麦出口国,试分析其社会经济原因。(6分)
(4)未来加拿大小麦区分布范围的变化趋势可能是________,推测理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答案 (1)商品谷物农业 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2)中部地区的南部 热量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3)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广大;科技水平高,小麦单产高;国际市场小麦需求量大;对外交通便利。
(4)向北扩展 气候变暖,耐寒品种培育
解析 第(1)题,加拿大小麦区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其主要特点有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第(2)题,加拿大小麦区主要分布在国土的中部地区的南部,理由有南部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利于作物成熟。加拿大中部平原南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种植业发展等。第(3)题,社会经济条件从人口密度、粮食产量、市场、交通等方面分析。第(4)题,未来加拿大小麦区分布范围的变化趋势可能是向北扩展。理由是气候变暖,耐寒品种培育,使适宜农作物生长范围扩大,界线向北推移。




7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B卷(能力提升)
     考点 题号
季风水田农业 1、2、3、4、5、12
商品谷物农业 6、7、8、9、10、11、13


一、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读某地农业生产景观图,完成1~3题。

1.有关图中反映的农业地域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机械化水平低 ②生产规模小 ③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高 ④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等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图中反映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其特点为:水利工程量大、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单位面积产量高、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商品率低。
2.图中反映的农业地域类型所占耕地比重较低的国家是(  )
A.孟加拉国 B.俄罗斯
C.朝鲜D.泰国
答案 B
解析 水稻生长需要较好的水热条件。俄罗斯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季风水田农业分布较少。
3.在农业生产中,为防御旱涝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B.培育良种
C.加强水利工程建设D.改良土壤
答案 C
解析 季风水田农业主要位于季风气候区,由于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季风气候区内旱涝灾害多发,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需要政府大力投资并组织水利工程建设。
水稻种植业也称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故水稻被称为“亚洲的粮食”。下图为美国水稻种植区图和世界水稻生产投入三角坐标图,其中,a、b、c分别表示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投入中的劳动力、生产资料和科技投入。读图,回答4~5题。

4.美国水稻种植业与亚洲水稻种植业的明显差异是(  )
A.产量不同 B.种植制度不同
C.播种技术不同 D.产品品种不同
答案 C
解析 亚洲季风水田农业区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种植业区,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和优越的区位条件。水稻种植除了亚洲外,其他地区也有种植,但与亚洲的种植有着本质的区别。美国东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主要采用的是旱地直播技术。
5.图中的甲、乙、丙、丁四点最能代表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是(  )
A.甲 B.乙C.丙 D.丁
答案 C
解析 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由于地处人口稠密地区,所以在生产上投入的劳动力较多,但科技水平低。
读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分布示意图,回答6~7题。

6.图中b带是(  )
A.春小麦带 B.玉米带
C.冬小麦带 D.棉花带
答案 B
解析 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图中a带为春小麦带,b带为玉米带,c带为冬小麦带,故B项正确。
7.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生产方式是(  )
A.农民合作社 B.专业大户
C.家庭农场 D.国营农场
答案 C
解析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其生产方式是家庭农场经营。
读2016年四个国家粮食作物生产的统计表,完成8~9题。

粮食作物生产统计 甲 乙 丙 丁
每公顷肥料施用量(千克) 250.8 53.7 108.8 191.9
每公顷产量(千克) 2 498 977 1 956 3 150
农业劳动力人均产量(吨) 6.1 140.6 121.7 79.2
农业劳动力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 2.1 186.6 145.6 37.9


8.甲、乙、丙、丁四国中最可能属于商品谷物生产国的是(  )
A.甲、乙 B.甲、丁C.乙、丙 D.丙、丁
答案 C
解析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乙、丙两国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多,农业劳动力人均产量高,能够反映出两国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粮食商品率高的特点,因而最可能属于商品谷物生产国。
9.乙国要提高粮食的总产量,其致力发展的方向应是(  )
①扩大耕地面积 ②扩大灌溉面积 ③提高机械化水平 ④增加化肥施用量 ⑤发展农业科技,培育良种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①②④ D.②④⑤
答案 D
解析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乙国粮食单产低,肥料使用量少。要提高乙国粮食的总产量,主要靠提高单产;扩大灌溉面积,增加化肥施用量,发展农业科技、培育良种等都有利于提高粮食单产。
下图为北半球某农场的农事安排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该农场(  )
A.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
B.小麦生产为冬小麦类型
C.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
D.农业生产为粗放型
答案 A
解析 图中信息显示,该农场种植的作物是小麦,且春种秋收,为典型的春小麦,故可判断为商品谷物农业,我国华北地区小麦生产为冬小麦类型,该农场采用机械化生产,生产资料投入多,属于密集型农业。
11.该农场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特点是(  )
A.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B.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C.市场和饲料是其主导因素
D.经营方式多为国营
答案 B
解析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是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饲料对商品谷物农业的影响不大。经营方式以美国、加拿大等地的家庭经营为代表。
二、综合题(共2题,共56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8分)
晋祠大米被誉为“皇家贡米”,已经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稻田灌溉用水是地下岩溶排泄出的含有明矾、钾等多种矿物质的晋祠难老泉泉水。晋祠镇周边地区的地表覆盖有深厚的黑土,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蓄水性强。在煤炭经济的影响下,难老泉泉水逐年减少,地下水水位连续下降,1994年难老泉泉水彻底断流。难老泉断流后,稻农只能用地下井水和汾河中流来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灌溉。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晋祠大米这千年“皇家贡米”基本绝迹。近几年,相关部门不断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采取加强关井压采、加快造林绿化等多种手段修复水生态。从2010年开始,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出台了专项奖励补贴政策,聘请省农科院专家和技术人员,培育“晋稻7号”“晋稻8号”“晋稻10号”三个优良新稻种,开始保护性复种晋祠大米,到2016年已经复种4 000多亩,经农业部门检测,稻米品质已恢复至30年前的标准。

(1)简述难老泉断流前晋祠大米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8分)
(2)简析导致晋祠大米基本绝迹的主要原因。(6分)
(3)说出该地在晋祠大米复种过程中所采取的主要措施。(8分)
(4)晋祠大米现在的销售模式主要走高端礼品路线,走商店、超市路线缺乏竞争力。分析其原因。(6分)
答案 (1)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半年雨热同期,光照充足;地处汾河谷地,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利用难老泉泉水灌溉,灌溉水质好。
(2)稻田灌溉用水的水质下降,稻米品质下降,市场竞争力降低;受外地大米的价格冲击,稻农经济收入减少,种粮积极性丧失。
(3)通过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控制煤炭开采量、植树造林等手段,提高地下水水位;政府出台种稻补贴政策,提高稻农种粮积极性;培育优良新稻种;防治水污染,严格管控稻田灌溉用水的水质等。
(4)晋祠大米的种植面积小,总产量少;晋祠大米的种植成本较高,销售价格高于普通大米。
解析 第(1)题,农业自然条件可从气候(热量、光照)、水源、土壤、地形等方面分析。第(2)题,晋祠大米基本绝迹的主要原因结合材料即可分析。由材料可知,水污染造成水质下降,进而使农产品品质下降,造成其市场竞争力减弱,导致收入减少,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第(3)题,晋祠大米复种过程中所采取的主要措施结合材料分析。由材料可知,有兴修水利、治理污染、政策鼓励、技术支持、生态恢复等措施。第(4)题,由图可知,该地地势起伏较大,平原面积狭小,种植面积有限,产量有限;销售价格较高,缺乏市场竞争力等。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 据俄联邦统计局数据,俄罗斯2017年小麦产量首次达到8 580万吨,创历史新高,2017年前10个月,俄罗斯出口小麦2 450万吨,超过美国、澳大利亚,继续保持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地位。俄罗斯向中东和几乎所有非洲国家出口大量小麦。
材料二 2018年,中国取消了对俄罗斯小麦进口的禁令,解禁地区可以向中国出口1 500万吨小麦。
材料三 俄罗斯小麦主要产区分布图(阴影区为小麦产区)

(1)分析近年来俄罗斯小麦出口量超过美国的原因。(10分)
(2)图中四个小麦产区中D产区产量稳定性较A产区稳定性差,简述其原因。(8分)
(3)如果解禁后中国小麦进口总量持续增加,分析这会对我国下列哪一个省区带来巨大挑战:a.黑龙江省,b.河北,c.浙江,并据此为该省农业发展提出相应对策。(10分)
答案 (1)受全球变暖的影响,俄罗斯可耕地面积扩大,小麦产量提高;俄罗斯大部分小麦产区纬度高于美国,小麦生长期长,质量好;距离亚洲、非洲小麦市场更近,运输线路短;人口数量少,国内需求少,商品率高;地广人稀,土地价格低;冬季寒冷漫长,病虫害少。
(2)A产区位于东欧平原,受西风影响,气温、降水条件较稳定;D产区离冬季风源地近,生长期短,易受低温冻害影响或受季风气候影响不稳定,多旱涝灾害。
(3)对河北省的挑战最大。河北位于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黑龙江省水稻和玉米种植比例大,小麦比例较河北小,浙江省以水田为主。
对策: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培育优良品种,提高小麦质量;发展科技,提高小麦单产;延长产业链,进行农产品深加工。
解析 第(1)题,小麦出口量大的原因主要从产量、质量、市场等因素分析。俄罗斯纬度高,受全球变暖的影响,可耕地面积扩大,小麦产量提高;俄罗斯气候寒冷,小麦生长期长,病虫害少,质量好;俄罗斯距离亚洲、非洲小麦市场更近,运输线路比美国短;俄罗斯人口数量更少,国内需求更少,商品率高;俄罗斯人口密度更小,土地价格更低。第(2)题,农作物产量的稳定性,主要受气候、降水影响。A产区位于东欧平原,受西风影响,终年温和。D产区位于大陆东部,离冬季风源地近,生长期短,易受低温冻害影响;季风气候影响不稳定,多旱涝灾害。第(3)题,河北省位于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黑龙江省水稻和玉米种植比例大,小麦比例较河北小,受影响小。浙江省以水田为主,受影响更小。针对受影响的原因,河北省农业发展措施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培育优良品种,提高小麦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发展科技,提高小麦单产。减少进口量。延长产业链,进行农产品深加工,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8
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A卷(基础巩固)
        考点 题号
大牧场放牧业 1、2、3、4、5、7、12
乳畜业 6、8、9、10、11、13


一、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上的优质牛肉远销欧洲市场,成为大牧场放牧业的典型。据此完成1~3题。
1.大牧场放牧业的基本特征有(  )
①生产规模大 ②能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 ③科技水平低 ④密集型的商品农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世界上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区,由于该农业主要分布于地广人稀的地区,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类型,故其生产规模大,属于密集型的商品农业。
2.阿根廷的牛肉能够远销到欧洲市场,主要得益于(  )
A.航空港的建设 B.海上航线的开辟
C.铁路交通的完善 D.海上冷冻船的发明
答案 D
解析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距海港近,促进了商品经营,尤其是海上冷冻船的发明,使阿根廷的牛肉可以供应到欧洲人的餐桌上。
3.下列促进潘帕斯牧牛业发展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围栏放牧,固定草场
B.培育良种牛,加强病害研究
C.种植饲料,开辟水源
D.开拓市场,提高商品化程度
答案 A
解析 为了保证潘帕斯牧牛业的发展,阿根廷人一方面采取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打井机保证人畜饮水和牧草生长用水等措施,使牧场不退化;另一方面饲养良种牛,加强对良种牛的培育,以及对牛群病害的研究。潘帕斯畜牧业商品化、专业化、地域化程度高,已成为大牧场放牧业的典型。
下图中斜线区为某农业地域类型。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阴影部分为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该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季风水田农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答案 D
解析 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判断出图示地区为非洲,阴影部分主要是热带草原气候区,草类茂盛,农业地域类型是大牧场放牧业。
5.下列关于该农业地域类型的典型分布国家的组合,正确的是(  )
A.阿根廷、中国B.新西兰、蒙古
C.澳大利亚、新西兰 D.美国、俄罗斯
答案 C
解析 大牧场放牧业的典型分布国家有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南非和新西兰等。
下图阴影部分为两国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6~7题。

6.甲图所示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主要区位优势有(  )
①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②城市密集、消费市场广阔 ③劳动力丰富 ④机械化水平低
A.①③B.②④C.③④ D.①②
答案 D
解析 该农业地域类型是乳畜业,其在该地区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该地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城市众多,消费市场广阔。
7.我国内蒙古牧区可借鉴乙图所示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成功经验有(  )
①降低地租 ②引进劳动力 ③开辟水源 ④种植饲料
A.②③ B.①④C.①②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我国内蒙古牧区经济水平低,地租低,①错误;我国劳动力丰富,②错误;可借鉴该图所示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成功经验有开辟水源,保障畜牧业发展,③正确;种植饲料,稳定饲料来源,④正确。
下图为某区域图,M国畜牧业在农业中占主导地位,某年该国黄油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4%、奶酪占8.1%、肉类占15.6%。据此完成8~9题。

8.M国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大牧场放牧业 B.乳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混合农业
答案 B
解析 据图中经纬度及区域轮廓可知,该地区位于欧洲西部,M国为丹麦。材料显示,丹麦畜牧业在农业中占主导地位,且乳畜产品所占世界市场份额较大,故该国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
9.影响该农业地域类型的有利区位条件有(  )
①光热资源丰富'②城市化程度高'③机械化程度较高'④精饲料的种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乳畜产品主要面向城市市场,就饲料因素看,乳牛既需要多汁的青饲料,也需要含蛋白质较多的精饲料;西欧乳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有专门的自动化挤奶设备,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读我国某年良种奶牛的主要分布表,完成10~11题。
我国某年良种奶牛的主要分布表(单位:万头)
青海 11.5
云南 10.4
北京 9.5
上海 5.8
天津 46
山西 12.7


内蒙古 71.9
新疆 118.9
黑龙江 69.8
河北 61.2
山东 21.1
陕西 15.7



10.影响我国良种奶牛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和市场 B.饲料和劳动力
C.饲料和市场 D.劳动力和技术
答案 C
解析 从表中可知我国良种奶牛主要分布在我国牧区和大城市,说明影响我国良种奶牛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饲料和市场。
11.对于我国奶业标准低的原因或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有利于刺激我国乳畜业的健康发展
B.奶业发展技术水平较低
C.运输效率低,导致牛奶变质
D.市场需求量大,标准高,不能满足需求
答案 B
解析 我国奶业标准低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由于我国养殖散户多,专业化水平低,同时农业科技水平发展程度低。
二、综合题(共2题,共56分)
12.读世界部分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34分)

(1)有人说我国内蒙古牧区属于大牧场放牧业,你认为这种说法合理吗?请简要分析。A地区地处我国华北地区,其畜产品的饲养方式主要是什么?(6分)
(2)世界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B国为发展畜牧业采取了哪些措施?(10分)
(3)D区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该区域发展农业的优势和制约因素是什么?(10分)
(4)C区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其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什么?(8分)
答案 (1)不合理。我国内蒙古牧区一般以游牧业为主,牲畜数量少,规模小,一般以家庭为单位,商品率低。饲养方式:圈养。
(2)阿根廷、美国、澳大利亚、南非、新西兰。
措施:①培育良种牛;②改善交通运输条件;③开辟水源;④种植饲料。
(3)混合农业 优势: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农民可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制约因素:墨累—达令盆地处于大分水岭的雨影区,水源成为这里农牧业发展的限制条件。
(4)乳畜业 受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城市集中、人口众多,市场需求量大。
解析 我国内蒙古牧区一般以游牧业为主,粗放经营,规模小,一般以家庭为单位,商品率低,不能说是大牧场放牧业。对于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和发展措施,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可结合教材基础知识答出。联系所学的知识,可回答西欧乳畜业的区位条件。
13.A、B、C三图为西欧农业生产结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A阶段农业生产以__________业为主,B阶段农业生产为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C阶段则以__________业为主。(4分)
(2)C阶段的生产对象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影响其生产的两个重要因素。(6分)
(3)西欧人称牧草为“绿色金子”,我国西部人称牧草为“天然蓄水池”,可见种植牧草越来越受重视。试比较我国西部畜牧业与西欧乳畜业的差异。(12分)
①西欧的牧草大部分分布在__________气候区,这种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很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
②我国西部的牧草分布在__________气候区和____________气候区。
③西欧人称牧草为“绿色金子”,是因为西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乳产品的需求量大。
④我国西部人称牧草为“天然蓄水池”,是因为西部种植牧草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答案 (1)种植 乳畜
(2)奶牛 市场 饲料供应
(3)①温带海洋性 夏季凉爽,冬季温和,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②温带大陆性 高山 ③经济发达,城市众多 ④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解析 从图中看出,A阶段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耕地休耕轮作,以保持土壤的肥力。B阶段为混合农业。C阶段为乳畜业,饲养奶牛,种植牧草用作饲料。从A阶段变化到C阶段,是因为西欧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对乳产品的需求量大。从“绿色金子”与“天然蓄水池”的不同称呼,可以看出两地气候类型的差异,农业地域类型的不同,牧草的用途不同。



7
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B卷(能力提升)
                 考点 题号
大牧场放牧业 1、2、3、5、12
乳畜业 4、6、7、8、9、10、11、13


一、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读有关我国畜牧业的分布表,回答1~2题。

代号 名称 畜种 代号 名称 畜种
① 内蒙古牧区 马、牛、羊 ③ 青海牧区 牦牛
② 新疆牧区 骆驼、羊 ④ 西藏牧区 牦牛、羊


1.表中四个牧区,最适合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是(  )
A.① B.②C.③ D.④
答案 A
解析 内蒙古牧场面积广阔,地广人稀,贺兰山以东地区降水较多,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分布有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等大型优质草场,适合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2.③④牧区与阿根廷相比,发展畜牧业的不利条件有(  )
①气候高寒,不利于牧草生长 ②交通不便 ③人口密度大,土地租金高 ④科技投入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C
解析 ③④两牧区海拔较高,气候高寒,不利于牧草生长,加上交通不便,科技投入少,是发展畜牧业的不利条件。
读我国肉羊、肉牛、奶牛优势产区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

3.我国肉羊、肉牛、奶牛优势生产区域布局规划的主要依据有(  )
①国内消费市场 ②劳动力资源 ③自然资源分布
④产品的加工水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优势产区首先要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其次要立足于国内广阔的市场。
4.西欧与我国相比,发展乳畜业的有利条件有(  )
①科技发达,机械化程度高 ②城市化水平高 ③人们的饮食习惯 ④劳动力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A
解析 与我国相比,西欧劳动力资源短缺,排除④,故A项正确。
下图为我国农业地域类型景观图。读图,完成5~6题。

5.甲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优势是(  )
A.地广人稀 B.接近市场
C.降水丰富 D.劳动力充足
答案 A
解析 甲农业地域类型为畜牧业,突出优势是草原面积广阔。
6.乙农业地域类型的特征是(  )
A.机械化程度高 B.水利工程量大
C.投入劳动力多 D.受市场影响大
答案 D
解析 乙为城郊乳畜业,受市场影响大,主要分布于我国城市密集区。
荷兰牧业以家庭农场为主,鼓励草场放牧,集约化程度控制在较低水平,乳制品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二。读荷兰菲仕兰坎皮纳公司业务流程图,完成7~8题。

7.荷兰牧场的牧草质量、单位面积产量均高于我国内蒙古草原,主要得益于(  )
A.地形平坦 B.气候温和湿润
C.交通便利 D.灌溉水源充足
答案 B
解析 荷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而我国内蒙古草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牧草质量、单位面积产量均低于荷兰牧场。
8.荷兰乳品业的发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是(  )
A.建立互惠共赢的产业链
B.建立乳品冷藏运输通道
C.扩大天然草场放牧规模
D.倡导奶牛圈养提高产量
答案 A
解析 根据荷兰菲仕兰坎皮纳公司业务流程图可知,荷兰乳品业建立了互惠共赢的产业链,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销量,而我国畜牧业没有形成一定的产业链。
读新西兰北岛某牧场的位置及其景观图,完成9~11题。

9.图示区域不利于谷物生产的原因是(  )
A.年温差较大 B.光热条件较差
C.水资源不足 D.劳动力不足
答案 B
解析 谷物生长对光热条件要求较高,图示区域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对作物生长期间需求的光热条件不能满足,不利于谷物生长。
10.图示牧场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混合农业B.游牧业
C.乳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答案 C
解析 图示区域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该地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且外运条件较好,故该地大力发展了乳畜业。
11.与英国伦敦郊区畜牧业相比,该地畜牧业(  )
A.以天然牧场放牧为主
B.产品多销往周边城市
C.集约化程度较高
D.产品以鲜奶为主
答案 A
解析 新西兰地广人稀,生态环境好,牧草生长优良,畜牧业以天然牧场放牧为主,产品多销往国际市场;集约化程度与英国差距不大;其产品以奶制品为主。
二、综合题(共2题,共56分)
12.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奶在食物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关注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收集相关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 为满足我国城乡居民对畜产品的需求,在“十二五”期间必须大力提升我国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走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材料二 伊利集团是内蒙古一家知名企业,主要生产液态奶、奶粉、原奶、冰淇淋。集团下设多家奶牛场,并与内蒙古许多牧场建立联系,以当地鲜奶为原料,就地加工,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1)简述伊利集团与当地牧场的相互关系。(6分)
(2)伊利集团的乳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分析其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12分)
(3)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区能否采用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模式?并说明理由。(10分)
答案 (1)牧场为集团提供原料,集团为牧场提供市场。
(2)①可以充分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降低成本;②全国经济的发展,造就了巨大市场;③交通运输的发展(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3)不能。理由: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与潘帕斯草原存在很大的差异,内蒙古、新疆等地区的牧区一般以游牧业为主,牲畜数量少、规模小,一般以家庭为单位,商品率低,因此不能照搬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模式,但可以借鉴许多成功经验,例如划区轮牧、种植饲料、培育优良畜种、加强牲畜的病害研究等。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二,“集团下设多家奶牛场,并与内蒙古许多牧场建立联系,以当地鲜奶为原料,就地加工,产品远销全国各地”说明牧场为集团提供原料,集团为牧场提供市场。第(2)题,其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从劳动力、市场、交通等方面分析。第(3)题,受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我国牧区畜牧业一般以游牧业为主,牲畜数量少,规模小,一般以家庭为单位,商品率低,所以不能完全照搬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模式,但在许多成功经验方面可以学习借鉴。
13.读丹麦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

(1)丹麦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2分)
(2)请从自然方面分析丹麦上述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原因。(8分)
(3)从社会经济方面探究丹麦上述农业地域类型比我国发达的原因。(8分)
(4)为进一步推进我国上述农业地域类型的发展,应如何借鉴丹麦的经验。(10分)
答案 (1)乳畜业
(2)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地形以平原为主,适合乳畜业的大规模发展。
(3)丹麦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对乳畜产品的需求量大;乳畜产品在人们的饮食结构中占重要地位。(答案合理即可)
(4)增加科技投入,培育良种奶牛;加强市场监管,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现代化水平。(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第(1)题,丹麦位于欧洲西部,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的气候条件适合多汁牧草生长,经济发达,乳畜业为其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第(2)题,丹麦乳畜业发展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地形两方面分析。第(3)题,丹麦乳畜业发达的社会经济原因主要与消费市场及饮食结构有关。第(4)题,我国乳畜业发展目前面临“规模小、分布散、经营水平低”的状况,可借鉴丹麦高水平的生产模式改进我国乳畜业的发展。



7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A卷(基础巩固)
  考点 题号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2、3、4、5、6、7、12
农业地域的形成 8、9、10、11、13


一、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当今世界上,美国、中国、阿根廷、印度是主要的花生供应国。据此完成1~3题。
1.印度花生出口量曾一度跃居世界第二位,主要是因为印度(  )
A.劳动力素质高
B.技术力量较为雄厚
C.耕地面积广,花生种植面积大
D.气候条件较为优越
答案 C
解析 印度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花生种植面积大。
2.在国际市场上,我国花生价格比美国花生价格低的主要原因是我国(  )
A.农场规模大,整体效益高
B.产品科技投入大,成本低
C.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D.专业化水平较高
答案 C
解析 我国劳动力丰富而廉价,生产成本低于美国。
3.我国花生出口量减小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内市场需求增加
B.国际市场花生价格下降、利润下降
C.国内花生深加工的需求量增大
D.花生种植面积减小
答案 D
解析 我国花生出口量减小的根本原因是我国花生种植面积减小。
茶,常绿灌木,世界三大饮料之一,鲜叶需人工采摘。“南茶北引”是我国农业科学家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设想,经过50多年的不断摸索,目前在青岛、日照、临沂等地已经形成规模。据此完成4~5题。
4.影响“南茶北引”主要限制因素是(  )
A.土壤 B.地形 C.水源 D.气候
答案 D
解析 茶树适合生长在南方暖湿地区,受气候条件影响,在北方地区难以生长。
5.近年来,茶叶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是(  )
A.劳动力成本上升B.种植面积扩大
C.农药化肥成本增加 D.土质退化严重
答案 A
解析 茶叶采摘过程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故劳动力的价格影响茶叶的生产成本;种植面积扩大与生产成本关系不大;茶叶生产过程中较少使用农药和化肥;土地退化会影响茶叶的品质,与成本无直接关系。
山东寿光是我国重要的蔬菜种植基地。寿光蔬菜每年交易量约40亿吨,市场面向全国甚至世界。寿光种植的反季节蔬菜每年冬天供不应求。据此回答6~7题。

6.寿光反季节蔬菜大棚生产技术主要改善的条件是(  )
A.热量 B.光照 C.地形 D.水源
答案 A
解析 寿光通过塑料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主要改变了当地冬季气温低、热量不足的条件。
7.寿光蔬菜能面向全国甚至世界市场,主要得益于(  )
A.优越的自然条件 B.过硬的产品质量
C.便捷的交通运输 D.完善的市场体系
答案 C
解析 蔬菜保质期短,寿光蔬菜能面向全国甚至世界市场,这种远距离的销售,主要得益于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和冷藏保鲜技术的提高。
读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分布图,回答8~9题。

8.关于图中混合农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小麦种植业和牧羊业混合经营 ②甘蔗、果树种植和养鱼有机结合 ③实行牧草与作物轮作 ④投入大量廉价劳动力精耕细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区实行小麦种植业和牧羊业混合经营,农田实行牧草与作物轮作。
9.澳大利亚东南部混合农业经营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A.多山地丘陵,耕地面积小
B.气候炎热干燥,蒸发旺盛
C.处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水源不足
D.土壤贫瘠
答案 C
解析 澳大利亚东南部墨累—达令盆地处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水源不足。
读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图,完成10~11题。

10.该类型农业主要分布在(  )
A.黄河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成都平原 D.珠江三角洲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鱼塘周围有甘蔗和桑树,应为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该种农业地域类型属混合农业,故C项正确。
11.该类型农业的好处是(  )
A.可以大幅减少土地的占用
B.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C.可以实现农业产品的自给
D.便于利用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答案 B
解析 珠江三角洲平原上的居民将低洼易有洪患之处挖成池塘饲养鱼类,挖出的塘泥堆于周围,称为“基堤”,基堤上种植果树、甘蔗、桑树、花卉等,这样既能防洪,又能增加收入,而农作物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物料,尚可投入池中作为饲料,是一种具有生态特色的农业经营方式。
二、综合题(共2题,共56分)
12.冬枣果实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维生素E、钾、钠、铁、铜等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为百果之冠,有“百果王”之称。冬枣鲜食可口、皮脆、肉质细嫩,品质极佳,是北方落叶果树中的高档鲜食品种。冬枣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对肥、水要求不严格。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

(1)简述近年来冬枣的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8分)
(2)分析P地成为优质冬枣分布区的主要自然条件。(8分)
(3)你认为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大面积推广冬枣种植是否可行?说明理由。(8分)
答案 (1)冬枣营养丰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量增大;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2)位于黄河三角洲,灌溉便利,土层深厚,土壤较肥沃;地形平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秋季光照较充足,气温日较差大。
(3)观点一:可行。黄河三角洲冬枣种植的自然条件优越;劳动力充足,生产经验丰富;市场需求量大;可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观点二:不可行。过度种植,产量大增,价格下跌,收入下降;大量种植,管理难度上升,质量下降。
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可知,冬枣营养丰富,市场需求量大;现代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也扩大了其销售范围。第(2)题,从图中可知P地位于黄河三角洲,据此可判断其土壤、水分等条件较好;根据纬度位置分析P地气候特点即可。第(3)题,为开放性试题。认为可行则主要考虑该地区的自然条件、种植经验、市场需求等方面;认为不可行则主要从质量、价格等角度分析。

13.读墨累—达令盆地农业生产状况图,回答下列问题。(32分)

(1)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分析促进该农业形成和发展的原因。(12分)
(2)据图说明墨累—达令盆地农业生产模式的优点。(12分)
(3)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决的工程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答案 (1)混合农业 墨累—达令盆地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河流流经,灌溉便利;有丰富的地下水,可为牲畜提供饮用水;地广人稀;铁路、公路运输发达;政府的鼓励扶持政策。
(2)通过羊粪还田、秸秆还田、休耕轮作恢复土壤肥力,形成了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根据市场对羊毛、羊肉、小麦的需求来调节生产,通过循环生产(秸秆作为饲料、粪便作为肥料)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3)灌溉用水不足 地处大分水岭背风坡,降水较少;农业用水量大 跨流域调水(东水西调)
解析 第(1)题,根据其农业生产模式图可知,墨累—达令盆地属于混合农业。其形成的区位条件从地形、气候、水源、交通、市场、政策、技术等方面分析。第(2)题,墨累—达令盆地的混合农业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根据图中墨累—达令盆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确定畜牧业和种植业相结合的高效农业生产模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及对市场的适应性;通过羊粪还田、秸杆还田、休耕轮作恢复土壤肥力,取得生态效益;通过循环生产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小麦耕作与牧羊活动在一年内交替进行,时效性较高,利于农民充分合理利用时间。第(3)题,大分水岭阻挡了东部海洋水汽的深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导致水源不足。解决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用水的主要工程性措施是跨流域调水。



7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B卷(能力提升)
    考点 题号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2、3、4、5、6、7、12
农业地域的形成 8、9、10、11、13


一、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棉花耐旱、耐盐碱、喜光照。近年来,阿拉善高原(位置见下图)采用滴灌技术和机械化作业,种植早熟的棉花品种,并引种彩色棉和有机棉。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该地种植早熟棉花品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热量 B.土壤 C.光照 D.水分
答案 A
解析 土壤、光照、水分虽说是影响棉花种植的自然条件,但不会影响早熟。阿拉善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属于中温带,热量不足,作物生长期不长。该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秋季易遭受寒潮、低温冻害的影响。但该地夏季气温高,热量条件较好,所以该地种植早熟棉花品种,避免低温冻害的影响,因此A项正确。
2.该地引种彩色棉、有机棉,主要是为了(  )
A.降低运输成本 B.改善生态环境
C.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增强市场竞争力
答案 D
解析 市场上对新品种(彩色棉和有机棉)需求量大,是该地引种的主要原因。
3.该地发展棉花种植业面临一些问题。其中,机械化作业可缓解的问题是(  )
A.交通不便 B.劳动力缺乏
C.资金不足 D.土地多盐碱
答案 B
解析 阿拉善高原位于内蒙古西部,地广人稀,机械化作业可缓解劳动力缺乏问题。
奈曼沙漠位于内蒙古东部的科尔沁沙地南缘,大兴安岭东侧。这里黄沙遍布,但某团队却通过在地下0.8~1米处铺设特制的衬膜,在该地成功开垦出万亩稻田。据此完成4~5题。
4.该地种植水稻的主要水源来自于(  )
A.地下水B.河流水
C.大气降水 D.冰雪融水
答案 A
解析 该地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排除C项;该地附近山地没有冰川,而积雪融水又主要集中在春季,该地水稻需水量最大的季节是夏季,故排除D项;地处科尔沁沙地,黄沙遍布,河流较少,径流量小,水量小,排除B项;该地多沙土,地表水易下渗,地下水较为丰富,故A项符合题意。
5.该地稻田地下铺设特制的衬膜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肥力 B.减少蒸发
C.阻隔沙尘 D.防止渗漏
答案 D
解析 该地为沙漠,遍布黄沙,水源容易下渗,稻田地下铺设特制的衬膜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渗漏,故D项正确。
近年来“互联网+农业”蓬勃发展。农民通过网络获取市场信息、寻求技术支持;通过“智慧农业”平台管理温室大棚生产、开展网络销售;与网站联合举办农业生态旅游节,吸引城市居民前去观光采摘。据此回答6~7题。
6.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相比,“互联网+农业”给农业带来的显著变化是(  )
A.农业生产规模缩小 B.市场定位更加精准
C.农业布局日趋集中 D.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农民通过网络获取市场信息、寻求技术支持,获得市场信息来源广、速度快,从而能更加精准地进行市场定位。
7.“互联网+农业”时代,下列农业区位因素中,影响力明显增强的是(  )
A.自然 B.劳动力 C.交通 D.科技
答案 D
解析 网络、“智慧农业”平台等都体现了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北美有一个现代化的农场,一进农场门,映入眼帘的是面积不大的耕地,荡漾着碧波的鱼池。令人悦目的森林,牛羊成群的牧场以及各种各样的加工厂,它们相辅相成,互为利用。农田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牲畜为农田提供粪肥,森林能保持水土,河池能润泽草木。据此回答8~9题。
8.该农场最大的优点是(  )
A.能源消耗不多
B.有利于高度机械化
C.环境污染轻
D.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答案 D
解析 “农田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牲畜为农田提供粪肥,森林能保持水土,河池能润泽草木”显示该农场最大的优点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故D正确。A、B、C三项说法正确,但不是最大优点。
9.在此特殊的农场中,解决农民生活燃料的最合理措施是(  )
A.从农场外购进煤和石油
B.砍伐森林,利用农作物秸秆
C.建立火力发电厂
D.利用牲畜粪便、植物枯枝落叶等制取沼气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可知,在这个特殊的农场里,农田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牲畜为农田提供粪肥,森林能保持水土,河池能润泽草木,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农业区,使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因此根据这种发展状态,解决农民生活燃料的最合理的措施应该是利用牲畜粪便、枯枝落叶等制取沼气,既能够解决农村地区的能源问题,也能够将牲畜粪便、枯枝落叶合理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故D项正确。从农场外购进煤和石油、建立火力发电厂会造成环境污染;砍伐森林,利用农作物秸秆会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故A、B、C三项错误。
读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珠江三角洲形成基塘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
A.地势低洼,降水充沛 B.炎热干燥,土壤肥沃
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垂直地域分异明显
答案 A
解析 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降水充沛,当地人们将地势低洼的地方挖成鱼塘,在基岸上种植桑树、甘蔗,形成特有的基塘农业。
11.近年来,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桑基鱼塘”逐渐向“花基鱼塘”“菜基鱼塘”转变,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粮食需求量的大幅减少
B.工业污水污染农田和鱼塘
C.城市化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D.土壤肥力不断下降
答案 C
解析 珠江三角洲由传统的“桑基鱼塘”向“花基鱼塘”“菜基鱼塘”转变,主要是因为城市化的发展,人们对花卉、蔬菜的需求量增加。
二、综合题(共2题,共56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8分)
棉花喜温、好光、耐旱、忌渍,适宜于在疏松深厚土壤中种植。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品质优良,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长绒棉,又称海岛棉,由于其品质优良,纤维柔长,被世人誉为“棉中极品”。高端色织、家纺等国内顶尖产品和出口的高附加值纺织品及服装,都需要使用以长绒棉为主要原料的纱线。新疆的阿拉尔垦殖区是世界长绒棉的主要产区。下图为新疆棉花产区分布示意图。

(1)据图说出新疆棉花种植区的分布特点及形成该分布特点的主导因素。(6分)
(2)分析阿拉尔垦殖区成为世界长绒棉主要产区的有利自然条件。(8分)
(3)与长江中下游相比,分析该区域棉花生产的不利条件。(8分)
(4)分析在该地区大力发展棉花种植,可能产生哪些环境问题。(6分)
答案 (1)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绿洲、山地冲积扇)。
主导因素:灌溉水源充足。
(2)地处干燥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塔里木河流经该地区,灌溉水源充足;沙质土壤,有利于棉花生长。
(3)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不足;远离消费市场(消费市场狭小);棉花采摘期劳动力不足;交通不便,棉花运输成本高。
(4)灌溉用水增加,会导致水资源匮乏;荒漠化加剧;不合理灌溉会产生土壤盐碱化。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新疆的棉花主要分布于塔里木盆地边缘地带,这主要是由于盆地边缘有丰富的高山冰雪融水,为棉花生长提供了水源。第(2)题,分析阿拉尔垦殖区成为世界长绒棉主要产区的有利自然条件可从光照、热量、水源和土壤等方面分析。该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光照强;日温差大,利于有机质的积累;靠近河流,灌溉便利;沙质土壤,透气性好。第(3)题,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对比。新疆发展棉花种植自然条件方面的劣势主要表现在降水和水源方面,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劣势主要表现在市场、交通、劳动力等方面。第(4)题,该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在干旱地区过度发展棉花生产,会导致水资源匮乏;灌溉用水增加,导致环境生态用水减少,荒漠化加剧;该地蒸发旺盛,不合理灌溉会产生土壤盐碱化。
13.读下图,回答问题。(28分)

(1)影响澳大利亚东南部乳畜业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其小麦—牧羊业发展的主要不利条件是__________,解决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6分)
(2)据图分析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生产的优点。(8分)
(3)珠江三角洲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其地位下降,每年需要调入大量粮食,试分析原因。(8分)
(4)近年来,中澳农业合作日益加深。澳大利亚农业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及科技运用等经验对我国农业发展有何借鉴意义?(6分)
答案 (1)市场 灌溉水源不足 跨流域调水
(2)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形成良性生态系统;市场适应性强;产业链延长,农民收入增加;因地制宜,合理、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3)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占用大量耕地;农业结构调整,粮食播种面积比例下降;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城市化迅速,人口增长快,粮食需求量增加。
(4)因地制宜,实现农业生产区域化,形成农业带;加强农业生产过程和环节的专业化;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品质,发展机械化生产。
解析 第(1)题,澳大利亚东南部城市多,为乳畜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墨累—达令盆地水源不足,制约了小麦—牧羊业发展,需跨流域调水缓解水资源供应紧张的问题。第(2)题,从社会、经济和生态等方面分析其优点。第(3)题,结合耕地面积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口增长等方面分析。第(4)题,结合澳大利亚农业发展经验从区域化、专业化及科技运用三方面说明。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