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下 第4章 植物与土壤 精优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八下 第4章 植物与土壤 精优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6-10 19:02: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八下 第4章 植物与土壤 精优测试卷
本卷共16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下列有关土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土壤中有生物,包括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
B.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C.稻草还田能够增加土壤中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机物
D.士壤资源是有限的,其最大威胁在于过度开发和土壤污染
2.某科学兴趣小组开展大白菜增产实验,结果收获时每棵大白菜重约4千克。大白菜增产的物质主要来自( )
A.土壤中的无机盐 B.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无机盐
C.土壤中的有机物 D.空气中的氧气和土壤中的有机物
3.下面是某小组进行实验时设置的装置图,能验证植物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是(   )

4.在观察了叶片的结构后,晓东将刚摘下的叶片放入70℃的热水中,很快发现叶片表面产生许多的小气泡,并且下表皮的气泡比上表皮的气泡多,这种现象说明(   )
A.叶片下表面的光照弱
B.叶片上表面含叶绿体比下表面的多
C.叶片下表面产生的氧气多
D.叶片下表面的气孔多
5.将两株生长情况基本相同的玉米苗,分别放在盛有等量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的玻璃器皿中进行培养,结果如图所示(1号为土壤浸出液,2号为蒸馏水)。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此实验的变量是水
B.该实验需在暗处进行
C.实验说明植物生长需要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D.土壤浸出液为植株生长提供了无机盐


6.观察蚯蚓在土壤中的行为之后,一位生物学家提出,蚯蚓松土能帮助空气进入土壤,进入土壤的空气
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然后,他设计了相关的实验,实验中观察记载的重要数据是( )
A.叶片大小的增加 B.叶片数目的增加 C.根的数目的增加 D.芽的数目的增加
7.将甲、乙、丙三块等体积并去皮的萝卜条分别放入0.3%、11%和25%的蔗糖溶液中.甲变得硬挺,乙基本无变化,丙变小变软.这说明萝卜细胞液的浓度为(  )
A. 低于0.3% B. 约为0.3% C. 约为25% D. 约为11%
8.二十世纪,科学家希尔曾做过如图所示实验,有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b中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 B.实验表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C.c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少二氧化碳 D.实验表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9.人们用某些化学物质喷施于农作物表面后,能形成单分子层,阻碍水分的散失.运用这项技术的结果中,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 B.可能会降低植物的光合作用
C.可能会影响植物体内矿质养料的运输 D.对植物的吸水速度不会造成影响
10.如图是北京本地PM2.5来源分布图。据此,下列措施对减少PM2.5效果最不明显的是( )

A.减少汽车的保有量 B.植树造林
C.用风能与太阳能发电替代燃煤发电 D.减少工业生产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11.果农用斧的钝头在树干上敲打,使树干韧皮部受轻伤,为什么结的果实反而更大?(  )
A.促使激素更多地运送到果实,刺激果实生长
B.刺激树干产生更多的激素,刺激果实的生长
C.阻断部分有机物向下运输,使有机物更多地输送到果实中
D.使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更多地运送到果实中,促进果实的生长发育


12.小梅把几滴香水加到小花瓶的水中,瓶内放入几株鲜花,不久从花叶上能闻到此香水的缕缕香气,这主要和植物的哪个功能有关( )
A.导管的输导作用 B.筛管的输导作用 C.蒸腾作用 D.呼吸作用
13.不同作物缺少无机盐种类不同,表现出不同症状:大白菜矮小瘦弱,叶色发黄;油菜只开花不结果;向日葵秆细茎弱,易倒伏;玉米苗长得特别矮小,叶暗绿色,叶片出现紫红色。上述作物分别缺少的无机盐是①硼 ②钾 ③磷 ④氮( )
A.①③④②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14.如图中的箭头表示不同物质的运动方向其中a、b可通过气孔进出叶片,c、d可通 过叶柄进出
叶片,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在光照下,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时,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有机物
B.在光照下,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时,c表示专管运输,d表示筛管运输
C.在光照下,叶片进行蒸腾作用时,c和d都表示水
D.在黑夜里,叶片进行呼吸作用时,a表示氧气,d表示二氧化碳
15.双子叶木本植物茎的基部经环状剥皮后,会造成植物死亡,下列四个现象依次发生的顺序排列正确
的是(   )
①筛管阻断,养分运输受阻?????②叶细胞枯死
③水分运输受阻 ④根部细胞死亡。
A. ①③④② B. ①③②④ C. ①④②③ D. ①④③②
16.为当好东道主,园林工人正美化、绿化济宁城,图所示正在给一些刚移栽的树木输液(主要成分是水和无机盐).为提高树的成活率,你认为输液管的针头必须插入到树干的(   )
A. 树皮
B. 木质部
C. 韧皮部
D. 形成层
17.人有“生物钟”,植物也有“生物钟”.如图所示的是某种植物体内影响叶片张开或闭合的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情况.从图中可知该植物的“生物钟”是(   )
A. 叶片白天张开,晚上闭合
B. 叶片白天闭合,晚上张开
C. 叶片白天、晚上都张开
D. 叶片白天、晚上都闭合

18.如图所示,将丝瓜茎靠近基部处切断,可发现“水”会从切面处不断缓缓地向外冒,并可持续一
段时间。这段时间内( )
A. 植物的根细胞已经丧失呼吸作用
B.“水”主要从切面的筛管处冒出
C.根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根系吸水对植物体内水往高处流动没有影响
19.植物体在进行下列生理活动时,受到气孔开闭影响的是( )
①光合作用 ②呼吸作用 ③蒸腾作用  ④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⑤无机盐的运输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0.如图为测定蒸腾作用的简易装置,整个装置密封且充满水,管中留有一个气泡,将此装置放于阳光下,观察气泡的移动,根据标尺计算出气泡移动位置,进而计算出水分变化的数量,这一数量主要表示( )
A.光合作用消耗的水量,气泡向左移动
B.呼吸作用产生的水量,气泡向右移动
C.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气泡向左移动
D.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气泡向右移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3分)
21.(9分)把一段带叶的茎放在盛有水的锥形瓶内(图一所示),并向锥形瓶内滴加几滴红墨水,将该装置放在阳光下3-4小时后,取其茎进行横切(图二所示),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变红的结构是???? ?,图二中变红的结构是???? ?.这一实验说明了植物根吸
收的水分是通过???? ?输送到植物的各个器官的.
(2)图二中的???? ?是???? ?,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看,属于???? ?组织,该组织细胞
经过分裂向外可形成???? ?.
(3)该实验中,将带叶的茎放在阳光下照射,其目的是叶片上的气孔? ??? ?,以利于水分
的散失,从而提高植物的???? ?作用,缩短实验时间.

植物名称 上表皮 下表皮
豌豆 101 216
玉米 94 158
马铃薯 51 161
番茄 12 190
睡莲 625 3
旱金莲 0 311
22.(6分)下表是一些常见植物的叶的上、下表皮中气孔数(每平方毫米平均数),请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上表可见,一般植物叶片的气孔分布状况是???? ?;这种特点对植物的意义
是???? ?.
(2)从上表可见,浮水植物的气孔分布状况是???? ?,这是因为???? ?.
(3)根据你的推测,上述植物中,最适于生活在干旱环境中的是?? ?,理由是???? ? ?.
23.(2分)省农科院在某市选取下列三种土壤栽培引进的美国提子:
A.砂粒比例较多的山岙坡地
B.土壤质地比较均匀的平地
C.河湾内河泥堆积而成黏粒较多的河套地
在天气状况相同的情况下,浇一样的水,施相同的有机肥,并采取完全相同的田间管理,收获时A地的产量最高,C地最低,且连续两年都得到相同的结果。试回答下列问题:
(1)适宜美国提子生长的土壤性状是(从土壤颗粒、水、空气含量角度分析):???? ?.
(2)在我国南方多雨地区种植美国提子,应特别注重的田间管理是???? ?
A. 浇水 B. 施肥 C. 松土通气 D. 排水防涝
24.(5分)下图A为水分从土壤中进到根内部的示意图,图B为根细胞处于某种状态.据图回答:
(1)1是根尖某处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的,叫做???? ?? .
(2)4所示部分为根尖的???? ?? 区.
(3)当根毛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时,水分依次通过的结构是???? ??.
A.1→2→3 B.2→3→l C.3→2→1 D.1→3→2
(4)3是根尖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 ?? 管.
(5)某同学给一株植物施肥后,该植物生长不正常,若他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该植物根细胞的状态如图B所示,则根细胞液浓度???? ? (填“大”或“小”)于土壤溶液浓度.
25.(4分)某同学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取两块等大的萝卜条,各放入等体积的透明液体中,20分钟后,该同学取出萝卜条,发现:A烧杯中的萝卜条变硬挺了,B烧杯中的萝卜条变软了。请你帮助他分析其中的原因:

(1)“魔术”的奥秘在于A、B烧杯中的液体,它们分别是?????? ???。
A.清水,清水?? B.10%盐水,10%盐水 C.清水,10%盐水??? D.10%盐水,清水
(2)萝卜条软硬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细胞吸水和失水。以下CD两幅图哪一幅能说明B图中的现象??????? 。
(3)根是陆生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在根尖结构(E图)中,????? ???是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在①②③④中选填)
(4)根细胞吸水的根本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 ?根细胞液浓度。(选填“大于”或“小于”)
26.(7分)如图所示发生在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其中A、B、C表示三项生理活动,E、F表示两种物质.请据图分析回答:

(1)植物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图中过程[___]???? ?所释放的能量.
(2)间作套种、合理密植是为了提高图中过程[___]???? ?的效率.该过程进行的场所是???? ?,E表示的物质是???? ? .
(3)当C过程大于A过程时,植物体内的物质得以积累,并使植物体表现出???? 现象.
(4)图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进出叶片的“门户”是???? .
(5)该植物体夜晚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用图中字母表示).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9分)
27.(8分)图一中字母表示植物不同的生理活动,图二中国数字表示叶片结构,分析回答:

(1)图一种植物开花后,要经过???? ? 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之后可以结出果实,果实中含丰富的有机物,有利于种子的传播,果实中的有机物是通过图一所示的生理过程[___]???? ?制造的.
(2)植物通过过程A放出水蒸气,这些水蒸气是由根尖的___吸收进入植物体,通过植物体内
的???? ?运输,经图二中叶片的[___]???? ?散失到大气中.
(3)图三中若D为密闭的透明无色塑料袋,放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再将塑料袋中的气体通
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原因是???? ? ,若D为密闭的
黑色塑料袋,放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在将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到的
现象是???? ? .
(7分)图中是冬暖式蔬菜大棚剖面图.请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回答:

(1)在蔬菜生长旺盛时期,透明塑料膜内侧常有一些水滴.这些水滴主要来自植物的???? .
(2)菜农采用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室温的措施,以提高蔬菜产量.其中的道理是什
么????? ? .
(3)无土栽培也称溶液栽培,你认为培养液应该满足哪些条件?
???? ? .
(4)菜农常常对大棚内的土栽蔬菜施用有机肥,不但培育了“绿色蔬菜”,而且大棚内的CO?2?浓度也大大增加.CO?2?浓度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 .
(5分)课本上研究影响植物蒸腾作用因素的实验,如图所示.

(1)为使该实验现象明显,可以将该实验装置放在???? ?的环境中为佳.
A.高温干燥? ???B.高温潮湿 ?? ??C.低温干燥??? D.低温潮湿
(2)在水槽的水银面上有一层水,水起的作用是???? ? .
(3)有同学认为这个实验中水银柱的上升现象,还受植物其他生理活动的影响.你认为植物还有
什么生理活动也可能导致出现水银柱上升????? ? .如要排除该因素的影响,实验
要在什么条件下进行????? ? .
(4)如果实验中玻璃管足够长,则影响水银柱最终能上升的高度,除了植物的蒸腾作用以外,还
主要与外界环境中什么因素有关????? ? .
30.(9分)取四株大小相同且叶数相同的嫩枝,在有光照的正常条件下,依图(1)所示的方法进
行处理:

实验开始时,先将各个装置的质量调整至80g,其后每隔4h记录各个装置的质量变化.实验结
果用下面曲线图(2)表示:
(1)曲线Ⅰ代表???? ?组装置的质量变化,原因是???? ? .
(2)曲线Ⅱ代表???? ?组装置的质量变化,理由是???? ? .
(3)曲线Ⅲ代表???? ?组装置的质量变化,原因是???? ? .
(4)由上述实验结果得出①???? ? ;②???? ? .
(5)实验中水面上放油的目的是???? ? .
31.(3分)敌百虫是一种杀虫剂,有资料显示:“少量残留在土壤中的敌百虫,能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某同学为验证此说法,设计了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农田里取适量的土壤,将其均分为甲、乙两组,将甲组土壤进行灭菌,乙组不灭菌;
②配制适宜浓度的敌百虫溶液,等分两份,并分别与甲、乙两组土壤混合均匀,分别放在相同的无菌且适宜的环境下;
③一段时间后,取样检测甲、乙两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并进行比较;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对甲、乙两组土壤进行不同的处理,目的是为了???? ? .
(2)步骤②将两组土壤分别放在相同的无菌环境中而不是自然环境中,原因是???? .
(3)若微生物能分解敌百虫,则可预测步骤③中甲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 ? 乙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
32.(7分)研究表明,植物对二氧化硫的抗性与叶片上气孔密度和气孔大小等有关.数据如下表:
被测植物 平均受害面积(%) 气?????孔
气孔密度 每个气孔面积
甲植物 13.5 218 272
乙植物 33.4 162 426
丙植物 57.7 136 556
(1)该研究说明,植物对二氧化硫的抗性与气孔的密度呈?关系,和每个气孔的面积呈????? 关系.
(2)在二氧化硫污染严重的地区,最好选择表中的???? ?植物为行道树种.
(3)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人设计实验研究酸雨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实验过程如图所示(除特别说明之外,其他条件均相同)

上述实验中,判断“酸雨”对植物生长产生影响的依据可以是???? ?、???? ?.(请至少写出两点)
(4)设置乙实验的目的是 ? .
(5)实验结果表明???? ? .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28分)
33.(2分)CO2可作为塑料温室大棚的“气肥”,施用增产效果明显.科研人员为有效掌握向大棚内使用“气肥”的时机和用量,测定了一个密闭蔬菜大棚内的CO2浓度,发现一昼夜在120~600毫克/升之间波动,变化幅度远大于室外.若某个晴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6:00和18:00,试根据你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在如图坐标系中绘出该密闭塑料温室大棚内CO2浓度日变化的大致曲线,并解释原因 ? .

34.(10分)某校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建立了一个小型的农业生态园,在园内,同学们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科学探究活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移栽植物幼苗时,为了提高成活率,往往选择在阴雨天或者傍晚移栽,这样做的目的是为
了 。
(2)为了探究提高生态园内蔬菜产量的科学方法,同学们选择萝卜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他们
在四个温室中分别种植了相同的萝卜种子,温室内的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和培养液控制情况如
表所示(每个温室的光照等其他条件相同):
温室 A B C D
二氧化碳浓度 0.03% 0.1% 0.1% 0.1%
温度 20℃ 20℃ 30℃ 30℃
培养液 土壤浸出液 土壤浸出液 土壤浸出液 蒸馏水
①他们应该选用什么样的种子进行实验? 。
②温室B中的萝卜幼苗比温室A中的萝卜幼苗长得 (填“快”或“慢”),其原因
是 。
③栽培一段时间后,长势最差的温室是 ,原因是缺少植物生长所需要的 。
④同学们收获的萝卜,由于存放时间较长,出现了“空心”现象,这是因
为 。
⑤为探究温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应该选择 两组进行对照实验;若探
究二氧化碳浓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能否选用A、C两组进行对照实
验? ,理由是 。

35.(3分)今年1月,我国中东部遭遇了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多地PM2.5?严重超标.

(1)除夕晚24时左右是市民燃放烟花爆竹最集中的时间段.图甲是北京市除夕夜各时间段测定
的PM2.5数据,请据图讲述燃放爆竹对PM2.5的影响: .
(2)鞭炮中的火药成份有硝酸钾、木炭和硫磺等,燃放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2KNO3+S+3C
点燃X+3CO2↑+N2↑,则X的化学式为 .
(3)雾霾中的污染物会通过呼吸被吸入肺.图乙是某人在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
压的变化曲线,在曲线 (选填“AB”或“BC”)段的过程中是吸气.
36.(9分)如图中,图甲为测定光合作用速度的装置,在密封的试管内放一新鲜叶片和二氧化碳缓冲液,试管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根据毛细玻璃刻度管内红色液滴移动距离测得.在不同强度的光照条件下,测得的气体体积如图乙所示:

(1)标记实验开始时毛细刻度管中液滴所在位置.实验时,试管内变化的气体是 .
(2)若此时图1植物光照强度为15千勒克司,则1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量为______毫升.若此时植物叶片的呼吸熵(CO2/O2)为0.8(呼吸时产生的CO2和消耗的O2的比值)那么植物光合作用除自身呼吸提供的CO2外,植物还需从外界吸收CO2______毫升.
(3)为了防止无关因子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本实验还应没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装置与实验组装置的区别是 .如果对照组在相同光照情况下,刻度管中的红色液滴较之实验组向右移了5毫升,其原因是 .
(4)如果将试管中的CO2缓冲液改为无菌水,则实验测得的数据指标是 值.该方法测得的实验数据不能较准确说明光合作用速率变化,原因是 .

37.(4分)“嫦娥一号”绕月成功,为我国载人登月奠定了基础,但在长期的航天飞行中,比较难解决的是宇航员的供氧问题。科学家发现,在太空舱内“饲养”小球藻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在一般光照条件下,每千克小球藻(鲜重)经光合作用每小时约可释放氧气?0.64?克,并产生相应质量的葡萄糖。光合作用最简表达式为:

(1)小球藻细胞与宇航员细胞在结构上的区别是小球藻细胞有? ????????。
(2)每千克小球藻在光照条件下,?1?小时可产生??? ??克葡萄糖。

(3)过去人们一直对于光合作用产物?O?2?的来源感到疑惑。若宇航员利用中子数不同的两种氧原子?18?O?和?16?O?标记水和二氧化碳分子中的氧原子,进行了如图实验。请你判断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 ???? ??。
A.CO2 B.H2O?? C.部分来自CO2,部分来自H2O????D.无法判断
浙教版科学八下 第4章 植物与土壤 精优测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解析】A、土壤中的生物部分包括生活在土壤中的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微生物(分解者),A正确;B、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它们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的遗体遗物中含有有机物,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C、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稻草还田的有机物必须经细菌和真菌分解成无机物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C错误;D、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人们的过度开发导致土壤贫瘠,土壤污染引起土壤质量恶化,影响植物的产量和质量,D正确.
2.C【解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由题意可知,大白菜等植物主要来源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而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空气中的氧气不参与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的水是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
3.B【解析】A、图示实验为绿叶在光下制造制造有机物的探究性实验,A错误;B、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会吸附在塑料袋上,因此该装置可以验证植物蒸腾作用散失水分,B正确;C、图示实验为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C错误;D、图示实验为验证种子萌发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D错误。
4.D【解析】由设计的实验可以得知叶片浸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气孔处有气泡形成,一般来说会在气孔处形成气泡,一个气泡代表一个气孔,发现下表皮的气泡比上表皮的气泡多,说明叶片下表面比上表面的气孔数目多,D正确。
5.D【解析】A、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在物质成分上最大的区别是土壤溶液含有无机盐,而蒸馏水不含无机盐,因此实验的变量是无机盐.故A错误;
B、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与光照无关,故该实验不需要在暗处进行,故B错误;
CD、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用蒸馏水培养的幼苗,生长瘦弱,颜色发黄;用土壤浸出液培养的幼苗,生长健壮,颜色鲜绿.这说明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但不能说明植物生长需要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故C错误,D正确.
6.C【解析】根的数目的增加土壤空气增多,促进根的呼吸,所以根的数目的增加.
7.D【解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当细胞周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当细胞周围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是吸水.如糖拌西红柿,西红柿细胞液的浓度小于西红柿周围溶液的浓度,因此西红柿失水,因此可以看见盘中有较多的水.甲萝卜条放入0.3%蔗糖溶液中.甲变得硬挺,表明萝卜条吸水,说明萝卜细胞液的浓度大于0.3%;乙萝卜条放入11%的蔗糖溶液中,乙基本无变化,表明萝卜条吸水和失水相当,说明萝卜细胞液的浓度约为11%;丙萝卜条放入25%的蔗糖溶液中.甲变得硬挺,丙变小变软.表明萝卜条失水,说明萝卜细胞液的浓度小于25%.
8.C【解析】A、装置b中气泡内的气体是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光合作用释放的气体是氧气;故不符合题意.B、只有叶绿体滤液,仍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并产生氧气,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故不符合题意.C、装置c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少光合作用的条件--光,而不是缺乏二氧化碳;故符合题意.D、遮光后c装置中不再有气泡产生,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故不符合题意.
9.D【解析】A、由于移栽植物根细胞吸收水分的能力较弱,降低蒸腾作用有越来越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A正确;B、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由于单分子层覆盖了叶表面的气孔,二氧化碳由气孔进入细胞间隙的量减少,可能会影响光合作用,B正确;
C、蒸腾作用是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蒸腾作用降低会影响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C正确;D、植物水分运输的动力主要来自蒸腾拉力,蒸腾作用降低,水分运输的少,也就影响植物吸水的速度,D错误.
10.D【解析】A. 减少汽车的保有量,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减少烟尘,对减少PM2.5效果明显,故A错误;B. 植树造林,有利于空气的净化,部分植物可以吸附阻挡粉尘,对减少PM2.5效果明显,故B错误;C. 用风能与太阳能发电替代燃煤发电,减少了烟雾粉尘的排放,对减少PM2.5效果明显,故C错误;D. 减少工业生产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减缓温室效应,但与PM2.5没有什么直接关系,故D正确。
11.C【解析】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而不在树皮,植物体就是靠根、茎、叶的导管把水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将叶子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自上而向下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形成层是植物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的一层分裂旺盛的细胞,能不断分裂出新的木质部和韧皮部.果农用斧的钝头在树干上敲打,使树干韧皮部受轻伤,阻断部分有机物向下运输,使有机物更多地输送到果实中.
12.A【解析】表皮起保护作用.韧皮部包括筛管(运输有机物)和韧皮纤维(有韧性).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茎中有输导组织是植物体内担负物质长途运输的组织,由管状细胞上、下相连而成,贯穿于植物体各个器官内.输导组织根据其构造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两类.
导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和无机盐.导管细胞的原生质体和横壁消失,纵壁增厚并木质化,是死细胞.筛管: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有机物质.组成筛管的细胞壁较薄,含有原生质体,细胞核消失,是活细胞.上、下细胞间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具有筛孔的细胞壁称为筛板.筛管细胞的原生质通过筛孔相连,成为有机物运输的通道,因此,小梅把几滴香水加到小花瓶的水中,瓶内放入几株鲜花,不久从花叶上能闻到此香水的缕缕香气,这主要和植物的导管有关,是导管的输导作用.
13.D【解析】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并通过根、茎、叶的导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植物缺氮时,植株叶片发黄;缺磷时,矮小,果实和种子减少;缺钾时,倒伏,缺硼时,根尖、茎尖的生长点停止生长,严重时生长点萎缩而死亡,侧芽大量发生,植株生长畸形.开花结实不正常,花粉畸形,蕾、花和子房易脱落,果实种子不充实.大白菜矮小瘦弱,叶色发黄说明缺氮,油菜只开花,不结果说明植物缺硼,向日葵杆细茎弱,易倒伏说明缺钾,玉米苗长得特别矮小,叶暗绿色.叶片出现紫红色说明缺磷.
14.B【解析】A.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光照下,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时,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有机物的说法错误,A错误;
B、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光照下,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时,a表示二氧化碳由气孔进入,b表示氧气,由气孔释放出来,c通过导管运输,d通过筛管运输.B正确.
C、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的形式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做植物的蒸腾作用,在光照下,叶片进行蒸腾作用时,c和b都表示水,C错误.D、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呼吸作用,在黑夜里,叶片进行呼吸作用时,a表示氧气,b才表示二氧化碳,d表示能量.D错误.
15.C【解析】如果对茎进行环割,这样营养物质就积存在节口上端,使节口上端出的形成层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细胞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分裂而形成瘤状物,而木质部没有受损,导管仍能运输水和无机盐,枝条上部仍然能获得足够的水分,枝条上部仍然可以存活.若将杨树主干基部的树皮全部剥掉,时间长了树木的根系无法获取营养而死亡,进而树木会也就死亡.一般情况下剥去树皮后树会死亡,这是因为剥皮后植物茎失去韧皮部.
16.B【解析】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导管是为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植物体就是靠根、茎、叶的导管把水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所以图所示正在给一些刚移栽的树木输液(主要成分是水和无机盐).为提高树的成活率,你认为输液管的针头必须插入到树干的木质部.
17.A【解析】气孔是由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小孔.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保卫细胞壁因外侧较薄而内侧较厚,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细胞厚度增加,两细胞分离,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时,细胞收缩,细胞厚度减小,两细胞合并,气孔闭合.所以气孔的张开和闭合由保卫细胞控制.由图可知从4-16时,使叶片张开的物质增加,使叶片闭合的物质减少,因此白天叶片张开,从16时开始,使叶片张开的物质减少,使叶片闭合的物质增加,因此到了夜晚叶片闭合.
B【解析】A、植物细胞还能存活很长时间,植物的根细胞还具有呼吸作用,A错误;
B、根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形成渗透压,因为水从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所以有利于植物吸水,B正确;C、水主要从导管中冒出,导管主要是从土壤中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的,而筛管主要是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有机物的,C错误;D、植物根系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称为根压.根压把根部的水分压到地上部,土壤中的水分便不断补充到根部,这就形成根系吸水过程,这是由根部形成力量引起的主动吸水.所以有影响.
19.D【解析】气孔在光合、呼吸、蒸腾作用等气体代谢中,成为空气和水蒸汽的通路,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凸透镜状的小孔称为气孔.其通过量是由保卫细胞的开闭作用来调节.保卫细胞因内壁较薄而外壁较厚,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细胞厚度增加,两细胞分离,气孔张开,当气孔张开时,光合、呼吸、蒸腾作用都得以顺利进行,蒸腾作用顺利进行又促进水分的吸收和运输以及无机盐的运输;保卫细胞失水时,细胞收缩,细胞厚度减小,两细胞合并,气孔闭合,当气孔闭合时空气无法进出,光合作用得不到二氧化碳,呼吸作用也无法获得氧气都无法顺利进行;同样水蒸汽无法通过气孔散失,蒸腾作用进行不畅也致使水分的吸收和运输以及无机盐的运输受阻.
20.C【解析】(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
(2)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这不是对水的浪费,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 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因此水分变化的数量主要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这里的水由根吸收,吸水总量由气泡所指示的移动位置,没有补充水分,随着根的吸水,气泡会向左移动,进而计算出水分变化的数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3分)
21.(9分)(1)叶片(或叶子);[2]导管(或[5]木质部);[2]导管;
(2)3;形成层;分生;[4]韧皮部;
(3)张开;蒸腾
【解析】(1)茎中输导组织根据其构造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两类:导管和筛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将一根枝条插入滴有红墨水的瓶中,放在太阳下(促进蒸腾作用),过一段时间,将枝条纵切开来,可以看到染成红色的部分是木质部,正是因为木质部中含有导管是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叶片变红也是由此.
在树皮以内有一层分生组织,叫形成层.形成层的细胞不断的侧向分裂增生,其中,大部分细胞向内形成木质部,少量细胞向外形成韧皮部,从而使得树干不断地生长加粗.
气孔是由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凸透镜状的小孔.我们知道保卫细胞为半月形,因外侧较薄而内侧较厚,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细胞厚度增加,两细胞分离,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时,细胞收缩,细胞厚度减小,两细胞并合,气孔闭合.所以明显可将知带叶的茎放在阳光下照射,其目的是叶片上的气孔开张,其通过量是由保卫细胞的开闭作用来调节,在生理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气孔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22.(6分)(1)下表皮多于上表皮;大量的气孔分布在下表皮使植物既能很好地接受光照,同时又能避免因阳光直射而大量失水;
主要分布在上表皮一方面;浮水植物下表皮接触水面,不利于透气;另一方面,对浮水植物来说,气孔直接分布在上表皮并不会有缺水的威胁;
(3)旱金莲;因为旱金莲的叶片上,所有的气孔都分布在下表皮上,能避免因阳光直射蒸腾作用过强而大量失水,适应干燥的陆地生活,这是对于旱环境的高度适应.
【解析】(1)从图中数据豌豆、玉米、马铃薯、番茄、旱金莲的气孔分布上表皮101、94、51、12、0;而下表皮216、158、161、190、311表明一般植物叶片的气孔分布状况是下表皮多于上表皮;大量的气孔分布在下表皮使植物既能很好地接受光照,同时又能避免因阳光直射蒸腾作用过强而大量失水,适应干燥的陆地生活.
从上表可见,浮水植物睡莲的气孔分布状况是上表皮625,下表皮3,表明气孔主要分布在上表皮.这是因为一方面浮水植物下表皮接触水面,不利于透气;另一方面,对浮水植物来说,气孔直接分布在上表皮有利于透气,有利于增大蒸腾作用并不会有缺水的威胁.
上述植物中,最适于生活在干旱环境中的是旱金莲;因为旱金莲的叶片上,所有的气孔都分布在下表皮上,能避免因阳光直射蒸腾作用过强而大量失水,适应干燥的陆地生活,这是对于旱环境的高度适应.
(2分)(1)宜生长于矿物质颗粒比较多的沙地,以及水分相对较少、而空气比较充足的旱地。
(2)D
【解析】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C地水分过多,不利于植物根的呼吸,植物生长不好,产量低;A地是矿物质颗粒比较多的沙地,水分相对较少,有利于根的呼吸,因此产量高,因此在田间管理上应注意排水防涝。
24.(5分)(1)根毛 (2)成熟(根毛) (3)A (4)导 (5)小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1结构是成熟区的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的根毛,这样可以大大增加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面积,使成熟区成为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成熟区又叫根毛区,是伸长区的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大量的根毛后形成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水分最是由浓度低的地方向浓度高的地方流动,在根毛区中,土壤溶液的浓度小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根毛细胞液的浓度依次小于内部细胞的细胞液的浓度,水分就会从土壤依次经过根毛细胞、成熟区细胞到达内部的导管了.故选A
在成熟区的内部中央,有部分细胞特化成导管,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到茎、叶、花、果实等其他器官.通过图示可以看出B图的细胞处于失水状态,因为水分由浓度低的地方向浓度高的地方流动,故土壤溶液的浓度应大于根细胞液的浓度.
25.(4分)(1)C (2)C (3)① (4)小于
【解析】(1)萝卜在高浓度溶液中将失水,使得萝卜变软,在清水中会吸水变得硬挺。(2)萝卜变软是失水的结果,细胞失水时,将发生质壁分离现象,故选C。
(3)植物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成熟区有丰富的根毛,增加了吸水的面积。
(4)当外界浓度低于根细胞浓度时,植物吸水,当外界浓度高于根细胞浓度时,根无法吸收水分,植物将失水萎蔫。
26.(7分)(1)A呼吸作用;(2)C光合作用;叶绿体;水;
(3)生长;(4)气孔;(5)A、B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9分)
27.(8分)(1)传粉和受精.;C光合作用;(2)成熟区;导管;3气孔
(3)石灰水没有变浑浊;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及时被光合作用利用;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1)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图一:A表示蒸腾作用,C表示呼吸作用,B表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③叶肉含叶绿体,主要进行光合作用.
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并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将水和无机盐运送到全身.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
(3)白天光照下,植物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并且光合作用的强度超过呼吸作用.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的二氧化碳,来不及排出,就被植物进行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了,所以导致植物的呼吸作用不明显. 所以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将植物幼苗放置在密闭的黑色塑料袋内(如图三所示),黑色塑料袋不透光,这样就避免了塑料袋内的植物因进行光合作用而影响实验结果.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用手挤压塑料袋,塑料袋内的二氧化碳气体就进入了澄清的石灰水中,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到的结论是: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28.(7分)(1)蒸腾作用
(2)增强作物光合作用,降低呼吸作用,利于有机物积累
(3)浓度适宜,含氮、磷、钾等各种营养物质
(4)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时能够产生大量的CO2
【解析】(1)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植物叶片的气孔从体内散发到空气中的过程,植物根吸收来的水分99%都被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出去了.因此在大棚内,在蔬菜生长旺盛时期,蔬菜的蒸腾作用很旺盛,就会有大量的水分散发出来在透明塑料膜内侧因冷凝结成水滴.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在光下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植物在线粒体里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要想提高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抑制呼吸作用,让合成的有机物多而分解的少,就会有更多的有机物剩余,就会增产.白天增加光照可以促进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温度影响生物的生命活动,夜晚适当降温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使其分解的有机物少.使更多的有机物得以积累.进而增产.
植物生长需要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植物植株的生长,使其健壮.含磷的无机盐能促进早期根系的形成和生长,提高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有助于植物耐过严寒的冬天.含钾的无机盐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增强抗病抗倒伏能力.因此营养液的营养要满足植物对氮、磷、钾的需要.且要浓度适宜,因为浓度太大会使植物根细胞失水而造成烧根现象.
(4)有机肥主要是农家肥含有很多有机物,而土壤中有很多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微生物属于分解者能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浓度.
29.(5分)故答案为:(1)A;(2)防止水银蒸发,造成污染;(3)光合作用;黑暗
(4)大气压.
【解析】(1)影响植物蒸腾作用因素有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速,所以为使该实验现象明显,可以将该实验装置放在高温干燥的环境中为佳.
水银有毒,蒸发后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上面的水可以起到防止水银蒸发的作用.
因为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以叶片光合作用消耗水后,产生压强差,水银会上升.植物只有在有光照的时候才会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把植物放在黑暗处可排除该因素的影响.
(4)不同的大气压环境中,水银上升的高度不同.
30.(1)C、D;C枝条气孔被凡士林封闭,D枝条去掉叶片,二者都无法进行蒸腾作用(2)B;叶片的下表面涂上凡士林,下表皮气孔封闭,不能进行蒸腾作用,上表皮气孔未封闭仍能进行蒸腾作用,散失部分水分(3)A;叶片未作处理,上、下表皮的气孔未封,蒸腾作用旺盛,散失的水分较多(4)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气孔是水分散失的门户(5)防止水分蒸发
【解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活的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散失到植物体外的大气中的过程.
C枝条气孔被凡士林封闭后,气体(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的窗口和水分散失的门户都被关闭.光合蒸腾作用过程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都无法通过叶片进行.因此和开始一样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叶片的下表面涂上凡士林,下表皮气孔封闭,不能进行蒸腾作用,上表皮气孔未封闭仍能进行蒸腾作用,由于下表皮比上表皮的气孔多,因此散失水分相对少一些.
曲线Ⅲ代表A装置的变化,因为叶片未作处理蒸腾作用旺盛,散失的水分较多,因此质量下降较快.
此实验证明了叶片和气孔在蒸腾作用过程中的重要性.
(5)水的表面加上一层油,使水分与空气的无法接触,可以减少减少水分的蒸发,排除了水蒸发到空气中的可能性.
(3分)(1)设置对照实验
(2)为了防止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进入土壤,干扰实验
(3)大于
【解析】(1)“步骤①中对甲、乙两组土壤进行不同的处理”,目的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
步骤②将两组土壤分别放在相同的无菌环境中而不是自然环境中,原因是为了防止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进入土壤,干扰实验.
(3)“若微生物能分解敌百虫”,则乙组土壤中敌百虫被微生物分解了,导致敌百虫浓度降低.因此可预测步骤③中甲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大于乙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
32.(7分)(1)正相关;反相关;(2)甲;(3)叶脱落率;叶变色程度;(4)做对照;(5)“酸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
【解析】(1)依题意,根据表格得知,受害面积越小,抗性越大,抗性越大的植物,气孔密度越大,气孔面积越小.所以,该研究说明,植物对二氧化硫的抗性与气孔的密度呈正相关,和每个气孔的面积呈反相关.
(2)甲植物叶片上气孔密度大,每个气孔面积小.由(1)可知甲植物对二氧化硫的抗性较小.
(3)由图可知:甲与乙对照,实验变量是自制酸雨,观察甲的现象,芽萎缩或枯死,叶呈黄白色,叶片部分脱落;乙的现象,叶芽萌发,露出新叶,叶呈绿色.
(4)设计对照实验,可以保证除了所研究的因素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相同.这样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变量引起的.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5)得出结论:比较分析(3)中甲、乙的现象,说明酸雨对植物生长发育有影响.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28分)
33.(2分)
【解析】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取决于生物的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数量,当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量大于光合作用的吸收量,棚内二氧化碳量升高,反之二氧化碳量降低.作为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该棚内的二氧化碳呈现以24小时为周期的变化,早上6:00至18:00光照逐渐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也逐渐增强,消耗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由高到低;18:00至早上6:00,此时段植物在无光照下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积累在棚内,使二氧化碳达到最高值.每天日出前(6时左右),经整个白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在18时前后使棚内的二氧化碳达到最低值,因此曲线为V字形.
故答案为:原因:早上6:00至18:00光照逐渐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也逐渐增强,消耗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由高到低;18:00至早上6:00,此时段植物在无光照下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10分)(1)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
(2)①粒大饱满的种子;②温室B内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为光合作用提供了足够的原料;
③D;
④萝卜由于呼吸作用消耗了体内的大量有机物而使有机物减少;
⑤B和C;否;A、C两组实验中存在两个变量即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解析】(1)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水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刚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很弱,选择在傍晚或阴天进行.光照较弱,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
(2)①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而尽量选用粒大饱满的种子,这样的种子中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可使种子萌发时有充足的营养,萌发出的幼苗更茁壮.
②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温室B与温室A相比较,温室B内的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为光合作用提供了足够的原料,导致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因此温室B中的萝卜幼苗比温室A中的萝卜幼苗长得快.
③D瓶蒸馏水,没有无机盐,由于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无机盐,D植株矮小、纤细、叶色变黄,长的比较慢.
④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由于萝卜在贮存时能进行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是把体内储存的有机物加以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萝卜由于呼吸作用消耗了体内的大量有机物而使有机物减少,因此会出现空心的现象.
⑤“探究温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唯一的变量是温度,因此应该选择B和C两组进行对照实验;.
“若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唯一的变量是二氧化碳,就要以二氧化碳的浓度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而A、C两组实验中存在两个变量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不能确定实验结果是由哪个因素引起的,因此A、C两组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应用表中的A、B两组作为对照实验来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35.(3分)(1)燃放爆竹会使?PM2.5急剧上升;(2)K2S;(3)BC
【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燃放爆竹会使?PM2.5急剧上升;
由化学方程式为2KNO3+S+3C===X+3CO2↑+N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个数相等,
N、O、C的原子个数前后相等,而反应物中有S、K元素,生成物中应一定有S、K元素,
则X中含有S、K元素,反应前共1个S原子,共2个K原子,则Y中共1个S原子,共2个K原子,又X的化学计量数为1,则X的化学式为K2S,
(3)图示中:纵坐标表示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横坐标表示呼吸时间;AB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BC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
36.(9分)(1)氧气??(2)200??160??
新鲜叶片改为经消毒的死叶片??????? 环境物理因素(如温度变化等)对实验的影响
(4)释放的二氧化碳与吸收氧气量的差??? 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使光合作用所需二氧化碳不够或光合作用吸收和产生的气体量相等,变化量与呼吸强度相关.
【解析】(1)二氧化碳缓冲液可以维持试管中二氧化碳量的恒定,因此试管中气体含量的变化就是氧气的变化.
由于总光合量=净光合量+呼吸量,图乙植物光照强度为15千勒克斯时,1小时气体体积为150毫升,所以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量为150+50=200毫升.植物呼吸作用消耗50ml氧气,根据呼吸商0.8,植物呼吸作用释放40ml二氧化碳,而一共需要200ml二氧化碳,所以植物还需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160ml.
(3)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本实验还可用一枚消毒的死叶片进行对照;以排除温度、大气压等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4)如果将试管中的C02缓冲液改为水,则实验测得的数据指标是释放的二氧化碳与吸收氧气量的差值.由于是密闭容器,并且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使光合作用所需二氧化碳不足或光合作用吸收和产生的气体量相等,并且氧气的变化量与呼吸强度相关.

37.(4分)(1)有无叶绿体;(2)0.6;(3)B
【解析】(1)小球藻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 宇航员细胞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由此可见:小球藻细胞与宇航员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无叶绿体.
(2)6CO2+6H2O═C6H12O6+6O2
??????????? 180???? 192
x 0.64
所以x=0.64*180/192=0.6(g) 产生0.6g葡萄糖.
(3)这属于同位素示踪法.CO2中的氧原子与氧气中不一样,而与水中一样.证明氧气中的氧原子来自水中的氧原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