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期末八年级下册科学(二) 氧气和二氧化碳性质及制取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期末八年级下册科学(二) 氧气和二氧化碳性质及制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6-20 10:52:2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氧气和二氧化碳性质及制取
1.下图为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发生与收集装置。有关这些装置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装置Ⅰ可作为固液加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
B. 装置Ⅱ制取气体时,可用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
C. 能否选用装置Ⅲ或Ⅳ来收集气体,只需要考虑气体的密度
D. 装置Ⅴ可以用于收集H2、O2等气体
2.下列实验操作不规范、不符合要求的是

A.验证燃烧条件 B. 验证氧气体积分数

C. 排水收集气体 D. 过滤操作
3.实验室内用块状固体碳化钙制取乙炔(C2H2),该反应比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更加激烈,所选发生装置最合适的是( )

A. A B. B C. C D. D
4.下图是收集R气体并对它进行吸收处理的正确装置。由图中实验装置推测该气体的有关性质,正确的一组是 ( )

A. A B. B C. C D. D
5.集气瓶被誉为“万能瓶”,如下图装置是其中的一种.当被收集的气体从a口进入时,瓶内空气从b口排出,相当于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现若将被收集的气体从b口进入,则它可收集的气体为:①H2②CH4③CO2(  )
A. 只有① B. 只有①和② C. 只有③ D. ①②③均可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烧杯加热时应放置在石棉网上 B. 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不能随意丢弃
C. 用嘴吹灭燃着的酒精灯 D. 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7.O2和CO2总与我们如影随形,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它们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 空气中O2过多无害,而CO2过多会形成酸雨
C. 自然界里它们可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转化
D. O2具有助燃性,而CO2可用来灭火
8.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现对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
A.?B.??C.?D.?9.如图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的主要实验步骤,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

A. 检查气密性 B. 制取 C. 收集 D. 验满
二、简答题
10.为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某同学进行了探究实验:
  ??  
    ???????   甲          乙
(1)如图甲所示:将同样大小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可以观察到乒乓球碎片首先燃烧起来,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在燃着的蜡烛上扣一个烧杯,过一会观察到________,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
实验室中,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带标号的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2)向气体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用双氧水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炔又称电石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不溶于水的气体;工业上常用它燃烧产生的高温来切割和焊接金属;实验室用电石(固体)与水反应制取乙炔。你认为制取乙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_。
12.空气中氧气约占21%,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氧气是工业上制取氧气的重要途径,下面是工业上制氧气流程图:

(1)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变化属于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这样制得的氧气是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氮气的沸点﹣196℃,氧气的沸点﹣183℃,在蒸发的过程中________先被蒸发出来.(填“氮气”或“氧气”)
13.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
?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实验室可用氧化钙固体与浓氨水在常温下混合制取少量氨气,为了得到平稳的氨气流,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
(3)用G装置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燃烧结束后取出燃烧匙,立即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并振荡,若将集气瓶倒转,发现玻璃片被“吸住”而不掉下来(如甲图),其原因是________。
(4)为完成上述实验,用10mL量筒量取6mL氢氧化钠溶液,读数时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最低处应与乙图中 ________处(填“a”或“b”)刻度线保持水平。
14.实验室提供以下所示的常见仪器,供完成下列气体制取实验时选用。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A_____B_____D_____H_____
(2)实验室采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O2并用排水法收集O2时,必须选用上述仪器中的_____________(填序号),反应化学方程式为为___________________。
(3)水+过氧化氢(H2O2)俗称双氧水,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它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迅速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若实验室采用该反应来制取O2,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随时添加双氧水,则气体发生装置必须选用上述仪器中的______(填序号)。
(4)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固体NH4Cl和固体Ca(OH)2加热制得NH3,同时得到氯化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制取和收集NH3必须选用上述仪器中的_____________(填序号)。
(5)若直接使用下图所示装置收集O2,O2由____________口进入;若在装置中充满水,则O2应由____口进入(填编号)。
15.?根据下列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2)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
(3)写出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
(4)实验室将A装置加以改动,在高温下是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按此反应,试计算工业上要制取5.6t氧化钙,理论上需要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的质量是多少?

三、实验探究题
16.过氧化氢常用于消毒、漂白等。在盛有少量MnO2的容器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可迅速分解放出氧气,实验室可用此方法制取氧气。试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来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__?(填字母,下同)装置。如果要用E装置来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__端通入。
(2)与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相比较,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3)取一支试管,注入30%的过氧化氢,无明显现象;在注入30%的过氧化氢的试管内放入少量切成细条的新鲜土豆丝,发现试管中迅速产生大量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取出土豆丝,发现土豆丝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变。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要制取32克的氧气,需要分解多少克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7.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I)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Ⅱ)(选用容积为45mL的18×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I、图Ⅱ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
(1)检查图Ⅱ装置气密性方法:________。
(2)若用图Ⅰ装置实验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看明显的偏差,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图Ⅱ实验中(铁架台略去)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点燃酒精灯。②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③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④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夹紧橡皮管。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
(4)图Ⅱ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________mL刻度处才停止。
(5)对照图Ⅰ实验,你认为图Ⅱ实验有何优点? ________?。
18.学习了 CO2的相关知识之后,小明对 CO2 的性质进行三个实验。

图一:探究 CO2 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①试剂瓶加满________(填“蒸馏水”或“干净雨水”),恰好 200 mL,塞紧橡皮塞; ②用针筒抽取 200 mLCO2;连接装置,缓慢推动活塞,将 CO2 注入瓶内;
③当注入 CO2 气体体积达到 120 mL 时,红色油柱开始向上移动。则表明在该条件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________体积 CO2。
图二:验证 CO2 的密度比空气大,应选________装置易成功。
图三:验证 CO2 能否与 NaOH、Ca(OH)2 反应。
①关闭 K1 , 打开 K2 , 缓缓通入 600 mL CO2 , 丙、丁容器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打开 K1 , 打开 K2 , 继续通入 CO2 , 丁容器中出现浑浊。
根据上述现象,可推断 CO2________。
A.一定能与 NaOH 反应 B.可能与 NaOH 反应
C.一定能与 Ca(OH)2 反应 D.可能与 Ca(OH)2 反应。
19.小明发现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中,反应速度逐渐变慢,查阅资料得知:其原因是过氧化氢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以及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降低。为了探究二氧化锰催化能力降低的影响因素,进行如下实验。

【材料准备】取三份质量均为 2 克的二氧化锰分别催化 40 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 10%、20%、30%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实验后回收二氧化锰,并分别标为 A、B、C;另取多次催化分解 10%过氧化氢实验后回收的二氧化锰,标为D。
【实验步骤】
①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取未使用过的二氧化锰 0.5 克,加入锥形瓶中,再加入 10 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过氧化氢溶液,记录收集 120 毫升气体所需的时间;
③再分别取 A、B、C、D 组二氧化锰各 0.5 克,重复上述实验;
④多次实验取平均值,记录数据如下:
组别 未使用过的二氧化锰 A B C D
收集气体的时间/秒 17.9 23.2 27.7 32.3 37.8
(1)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________;
(2)实验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在液面以下,其目的是________;
(3)实验中,通过比较收集相同体积气体所需的时间外,还可以通过比较________来反映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
(4)由表中数据可知,引起回收的二氧化锰催化能力下降的因素有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D C B C B A B D C

填空题
10. (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蜡烛熄灭 ;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1)铁架台;集气瓶 (2)检查装置气密性 (3)A;2H2O2 2H2O+O2↑
(4)B;E
12、(1)物理变化 (2)混合物 (3)氮气
13、(1)AD或AF;(2)C;(3)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玻璃片“托住”; (4)a
14、(1) 烧杯 试管 长颈漏斗 酒精灯
(2)BCEGH 2KMnO4K2MnO4+MnO2+O2↑ ;
(3) 2H2O22H2O+O2↑ DF或DBE ;
(4)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5)A B
(1)锥形瓶;集气瓶
(2)2H2O22H2O+O2↑;C
(3)CaCO3+2HCl=CaCl2+H2O+CO2↑;B
(4)设理论上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CaO+CO2↑
100 ? ? ? 56
x ? ? ?5.6t

??x=10t
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的质量为:10t÷80%=12.5t.
三、实验探究题
16、(1)B;a (2)反应不需要加热
(3)土豆丝可能存在某些能对H2O2分解起催化作用的物质
(4)解:设需要分解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x。
2H2O2 2H2O+ O2↑
68 32
x×30% 32克






x=226.7克。
17. (1)连接装置,把注射器活塞外拉,松手后活塞回到原位置,说明装置不漏气
(2)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太慢等(3)④①③②(4)1(5)实验结果更准确,更环保
18.蒸馏水;0.6;乙;AC
19、(1)关闭止水夹,从长颈漏斗处倒一定量的水,若能在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则证明装置气密性好
(2)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3)相同时间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
(4)二氧化锰催化过的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二氧化锰使用的次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