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必修3 第4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课件共6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必修3 第4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课件共6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6-19 08:57: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1张PPT。 复习提问
1、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
2、人体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
3、高等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方式是_________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神经调节激素调节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
??? 1.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 2.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蒲公英 ??? 3.世界上的全部鸟 ??? 4.一个岛上的全部绵羊√√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一个森林中的全部金丝猴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蒲公英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种群是生物生存的基本单位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群落: 种群不等于个体简单的累加,种群内个体之间通过特定关系构成一个整体,表现出个体不具有的特征;种群主要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2、空间特征:
种群有一定的空间分布
3、遗传特征:
种群有一定的基因库,以区别其他物种第1节种群的特征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 牧民在承包的草场上该放养多少头羊,既能保护草原,又能取得最好经济效益? 怎样控制害虫数量,以防止虫灾发生?(一)种群的数量特征——最基本的数量特征(1)概念:
(2)公式: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如:养鱼池中每立方米的水体中鲫鱼的数量
每平方千米农田面积内田鼠的数量小范围的水生生物——单位体积
大范围水生生物或陆生生物——单位面积种群密度1直接反映种群大小(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分布范围大,个体较小的种群:估算(取样调查)取样调查:不运动或活动范围小的生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样方法标志重捕法逐个计数样方法 ①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举例:选取1m2山地,计算马尾松为20棵,则该样方的马尾松密度为20/1=20(棵/m2) ②使用范围:多用于植物
葎 草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①步骤:      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确定调查对象取样计数计算确定要调查的种群是哪一种双子叶植物确定样方数目、样方大小和取样方法计数每个样方内所调查种群的数量求各样方的平均值②取样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
会,一般来说样方数越多,调查结果越准确
样方多大适宜?
草本植物样方的大小以1m2的正方形为宜,可根据调查对象进行调整
取样的原则是什么?
做到随机取样
常用的取样方法有哪些?
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调查总体为非长条形时等距取样法调查总体为长条形时常用的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计数原则:
无论大小都要数,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该样方有多少株蒲公英?③计数方框内+左边和上边及两边的夹角——蒲公英——其他植物总结:样方法----植物(1)确定调查对象(2)选取样方(3)计数(4)计算种群密度样方1 2 3 4 5 6 7 8 9 1011 13 12 14 12 10 13 17 11 15N=11+13+12+14+12+10+13+17+11+1510=12.8N=13株/m2(1m2)除了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也可以采用样方法
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密度 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还能用样方法吗?知识延伸⑵标志重捕法概念:
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的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常用于大多数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第1次第2次操作过程 设某种群的总数为N ,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为M,第二次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为m,则:
可得,N=m(重捕中标志数)M(总标志数)n(重捕个体数)N:M=n:m②计算公式:标志重捕法的注意问题:A.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对动物的寿命和行为不会产生伤害
B.标志物不能醒目,不能影响被标志动物正常的生活
C.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期内不能脱落
D.在调查期内应该没有太多个体出生与死亡,同时也没有太多的个体的迁入与迁出。总结:使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使用方法:
捕捉标记放回在调查期内没有太多个体出生与死亡也没有太多的个体的迁入与迁出1、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4 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刺猬,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只。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基本相同
B.标记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
C.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加刺猬被捕获的概率
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km2D 2.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__________头。(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其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 。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96BC特点: ①不同物种,种群密度不同
②同一物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种群密度有差异种群密度较高种群密度很低研究种群密度的意义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
和保护害虫的防治相关生物引起种群密度改变 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主要有物种的个体大小——个体大的物种密度低。
生存资源的供给能力——生存资源丰富的地方种群密度高。
周期性变化——环境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引起种群密度周期性变化。如候鸟飞来时密度较高,飞走后密度为零。蚊子密度夏天高,冬天低……
外来干扰——如农田中洒农药后害虫因大量死亡而密度很快下降……
天敌数量的变化——如猫增多导致鼠密度下降;青蛙增多导致害虫减少……
偶然因素——如流行病、水灾、旱灾……影响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
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1983年,我国平均每10万人中出生1862个孩子,我国该年人口出生率是______________
死亡率:
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在黄山猴谷,一猴群有200只,一年后有2只死亡,猴的死亡率为___________出生率和死亡率1%1.862%2(2)类型:A、 出生率 > 死亡率 种群密度加大B、出生率 = 死亡率 种群密度相对稳定C、出生率 < 死亡率 种群密度变小(3)意义: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长期以来,我国的人口增长很快,主要原因是什么? 出生率高,死亡率低是导致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要控制人口过度增长,必须降低出生率概念: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 )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意义:迁入率和迁出率在研究城市人口变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迁入率和迁出率3
迁入率 > 迁出率
迁入率 = 迁出率
迁入率 < 迁出率种群密度增加 种群密度相对稳定种群密度减少 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了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年龄组成⑴ 概念: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幼年(尚无生殖能力)
●成年(有生殖能力)
●老年(丧失生殖能力)年龄的三个阶段:4⑵、年龄组成一般分三种类型:   ????????A增长型 图中A 、B、C三种年龄组成的种群,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大?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小?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为什么?BC稳定型衰退型①增长型特点:幼年个体大量成长为成年会产生后代,老年个体死亡的少,出生的比死亡的多老年成年幼年种群密度越来越大: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总结:出生率 > 死亡率老年成年幼年 在一定时期内出生的新个体数接近衰老死亡的个体数。种群中个体数目保持相对稳定。 :特点是各年龄期的个 体数比例适中。②稳定型出生率 = 死亡率老年成年幼年 新出生的个体不能补偿衰老死亡的个体数。
??????????????????????????????????????????????:特点是老年个体较多,幼年个体偏少。种群密度越来越小。
???????????????????????③衰退型出生率 < 死亡率发展时期稳定时期衰退时期时间种群数量年龄组成意义:
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
是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图甲、图乙为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如不考虑其它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的年龄组成类型是A .衰退型和增长型 B .增长型和衰退型 C .稳定型和衰退型 D .稳定型和增长型B练一练越来越大一段时间内 保持稳定越来越小♀♂♀♂生殖后期生殖期生殖前期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预测
种群密度变化趋势印度人口美国人口德国人口练习①雌雄相当型:
特点是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目大体相等。
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动物。
?????????????????????????????????????????????????????????????????????????????????????????????????????????????
 ⑵类型 性别比例 ⑴概念——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5②雌多雄少型:
特点是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个体。这种类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如:奶牛、鸡及蜜蜂等蜂群中几百只雄蜂,一只蜂王和几十万只工蜂都是雌蜂。  特点是雄性个体明显多于雌性个体。这种类型较为罕见。如家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
③雌少雄多型:
 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进而引起种群密度下降。 性别比例: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密度性别比例的应用: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总结:  2004年,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在《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白皮书发布会上指出,我国男女(0至4岁)性别比例接近120:100,远超国际认同的可以容忍的最高警戒线107。 ???? 张翼认为,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 我国男女比例失调
婴儿性别比逼近120:100知识迁移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
迁出率、迁入率决定密度大小种群数量直接影响年龄组成预测变化趋势性别比例影响密度大小外界环境决定种群个体数目变动的关系图归纳总结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什么?
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是什么?
能够预测种群变化方向的特征是什么?
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特征是什么?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归纳总结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
年龄组成是预测种未来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而性别比例是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次要依据  1.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于( )
  A. 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B. 目前的年龄组成
  C. 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
  D. 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B练一练2、近几十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年龄组成呈增长型 B.性别比例适当
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3、农业生产上常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使之不能与雌虫个体交尾,致使害虫的种群密度( )
A.明显下降 B.明显上升
C.保持稳定 D.越来越大 CA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最常见)人类、社会性动物农田等人工种群草地中的蒲公英(二)种群的空间特征自然种群中极其罕见1、(2007广东生物)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人老龄化阶段
B. 2003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29%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由于微甘菊人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C 练习2、(2007江苏生物) 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不正确的解释是( )
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
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
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D3、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图1) 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 图中的①②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