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白杨礼赞 课件(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4 白杨礼赞 课件(共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6-25 11:0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14 白杨礼赞美文诵读 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杆儿壮,守望着北疆。微风吹,吹得树叶沙沙响啰喂;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
(节选自《小白杨》)课前准备一、走近作者
茅盾(1896—1981),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虹》《子夜》;中篇小说《路》《三人行》;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里程碑,显示了现代文学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的实绩。二、写作背景
《白杨礼赞》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中国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于分裂的局面,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1940年5月,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朱德同志邀请前往延安。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亲身体察了解放区军民的斗争生活,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便写下了此文。三、字词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
无边无垠( ) 坦荡如砥( )
恹恹欲睡( ) 虬枝( )
婆娑( ) 秀颀( )
倔强( ) 楠木( )
? ?? ?? ??yíndǐyānqiúsuōqíjiàngnán?3.词语释义。
【开垦】把荒地垦殖成农田,也有开辟成可以种植的土地和开创某种事物之意。
【主宰】①支配;统治;掌握。②掌握、支配人或事物的力量。
【倦怠】疲乏,懈怠。
【丫枝】树木枝杈或枝丫。
【倔强】(性情)刚强不屈。
【婆娑】①盘旋舞动的样子。②枝叶扶疏的样子。③眼泪下滴的样子。
【虬枝】盘曲的树枝。
【伟岸】①魁梧高大。②卓异。
【傲然】坚强不屈的样子。【宛然】①委曲顺从的样子。②仿佛;很像。
【秀颀】美而高。颀:指高大修长。
【鄙视】表示轻蔑、看不起的意思。
【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得到的灵感或作品。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得:偶然得到。妙手:技术高超的人。
【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比喻人非常直率,不加犹豫,现多用来形容大面积的地方很平坦。
【潜滋暗长】潜:暗中,隐藏;滋:生长。在暗中不知不觉地生长。
【恹恹欲睡】形容精神萎靡、昏昏欲睡的样子。恹:精神萎靡的样子;欲:想要。
【旁逸斜出】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不折不挠】折: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错综】指交错综合。使句子整散结合,有时为了避免语句的平板单调,把本来写成整句的句式故意写得长短不齐,参差错落,这种修辞手法叫错综。
【锤炼】用铁锤击打使变成要求的锤炼形状;锻炼;磨炼;刻苦钻研,反复琢磨使艺术等精练,纯熟。比喻经受多次的艰苦斗争的锻炼、考验。
【精华】指事物最精美、最重要的部分。
【晕圈】发光体周围的模糊光圏。
【参天耸立】参天,指高悬或高耸于天空。高高地直立,形容山或者建筑物很高,直入云霄。
【纵横决荡】纵横奔放,不受拘束;荡:冲杀。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磨折】指折磨;磨难;挫折。课文研读四、整体感知
1.依据抒情线索,给文章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第1段):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
第二部分(第2—4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部分(第5—6段):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他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第7—8段):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主题。
第五部分(第9段):把白杨树与楠木做对比,表达鲜明的爱憎,再次赞美白杨树。
2.作者极力地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赞美了她的不平凡?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①外形美:枝干笔直,力争上游;②精神美:倔强挺立,不折不挠;
③环境美:黄绿错综,无边无垠;④象征美:质朴坚强,力求上进。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白杨树外形的?各有什么特点?
干:笔直、绝无旁枝(正直)
枝:笔直、紧紧靠拢(团结)
外部形象
叶:片片向上 (进取)
皮:光滑淡青色 (质朴)五、品味鉴赏
1.作者笔下的壮美的黄土高原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感受又如何?
2.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白杨树而是从黄土高原写起?特点:“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作者感受:雄壮、伟大;单调。①展现了白杨树不寻常的生长环境,衬托出它傲然挺立的形象。②暗写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揭示了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为全文作铺垫。3.思考作者是如何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注意四个反问句的问法有什么变化,意思是怎样不断加深的)
4.文章结尾写“直挺秀颀”的楠木有何作用?这四个句子,以反问强化了内容的表达,以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层层递进,步步深化内容,使感情的表达更加强烈。①结尾写楠木是为了与白杨树对比,突出白杨树的普通而不平凡的特点;②以树喻人,将顽固倒退的国民党反动派与北方的抗日农民相对比,突出其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5.文章反复强调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你认为“极普通”和“不平凡”矛盾吗?说说理由。不矛盾。“极普通”是单纯从树的生物角度而言,因为这种树在西北很多很常见。“不平凡”是从树的象征意义角度讲的,因为它象征北方的抗日军民。知识储备文体知识
象征,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手法叫象征。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课文总结思想内容
《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讽。文章立意高远,形象鲜明,结构严谨,语言简练。文章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