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消息二则 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 消息二则 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6-25 10:58: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1 消息二则第一单元美文诵读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课前准备一、走近作者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中国革命家、政治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二、写作背景
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顽抗,他们对长江防线苦心经营3个月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并于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4月22日毛泽东写下了这两则消息,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三、字词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
督战( ) 荻港( )
趋势( ) 泄气( )
摧枯拉朽( ) 锐不可当( )
?????? dūdíqūxiècuīruì2.词语释义。
【业已】已经。
【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课文研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四、整体感知
1.反复朗读课文,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时间:4月21日;地点:芜湖、安庆之间;人物: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事件:渡过长江。2.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特点?
3.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具有什么关系?简洁、概括。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都是同一事件,但在具体程度上有不同。这种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消息文体的“倒金字塔结构”。这是消息的性质决定的:把最重要的内容最迅速地让人们了解。4.“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5.说说文章的导语部分在文中的特点及作用。导语中“大约”一词说明了什么?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特点:简洁、概括,把主要事件简明扼要地概括出来。作用:为了尽快向读者报告重要的新闻事实,吸引读者的注意。“大约”表约数,突出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6.电头有什么作用?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看了这则新闻后找出它的六要素并概括出来。告诉人们消息的来源,增加可信度。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年4月20日至4月22日。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2.简述渡江战役的经过与结果。
3.文章开头的黑体字内容可否删去?有何作用?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不能删去。交代通讯社(或报社)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有时还写出记者的姓名,电头表示消息来源可靠、材料真实、报道及时。五、品味鉴赏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不料”一词既可见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感彩鲜明。知识储备文体知识
1.消息的概念。
广义的新闻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多种体裁。
狭义的新闻报道专指的就是“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2.新闻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
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
3.新闻的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4.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5.新闻一般须具备“五要素”,称为“五个W”: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课文总结思想内容
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我军的渡江战役及其成果,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了渡江的时间、地点及结果,饱含了作者对人民解放军的高度赞扬之情,也充满了作者对敌人的嘲笑和讽刺。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则新闻及时报道了渡江战役的战况,歌颂了我军的英勇善战,嘲笑了敌军的溃不成军、毫无斗志,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鼓舞。写作特色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1.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2.语言简洁,富有气势。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准确、简明、凝练、概括性强
2.鲜明、生动、富于感彩
3.庄重得体文章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