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8张PPT。情景导入同学们,我们曾随着郦道元一起畅游三峡,领略了它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其实,莽莽神州,高山大岳,千流百川,那神奇如画的风光无不让人心动神摇。今天我们再学习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共同欣赏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品味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侣俸中学 陶鸿中 欣赏一组山水图片 有何感想?解题《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写给谢中书的一封谈山水的信。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本文是作者给谢中书复信中的一部分内容,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是写景的名篇。注释:①谢中书,即谢征(500-536),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粱时思想家。有《陶隐居集》。 陶弘景,南朝梁时思想家、医学家、文学家,隐居茅山。曾担任诸王的侍读,后隐居句曲山(茅山)。武帝礼聘不出,但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山中宰相”。写作背景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答谢中书书① 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②。青林翠竹,四时③俱备。晓雾将歇④,猿鸟乱鸣;夕日欲颓⑤,沉鳞⑥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⑦。自/康乐⑧以来,未复有/能与⑨其奇者。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译文: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② 。 ②[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林翠竹,四时③俱备。 ③[四时]四季。译文: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晓雾将歇④,猿鸟乱鸣; ④[歇]消散。译文: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日欲颓①,沉鳞竞跃②。⑤ [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⑥[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译文: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实是/欲界之仙都⑦。自/康乐⑧以来,未复有/能与⑨其奇者。⑦[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⑧(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 385-433),他承袭祖父谢玄( 343--388)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⑨[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译文: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同学们,也许你忙碌于繁重的学业中,无暇欣赏,但当你抬头远望的一刹那,你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天的晴明,地的广袤,山的挺拔,树的健壮……
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他们为我们奉献了大量的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今天我们学习的《答谢中书书》就是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让我们一同去欣赏。 写作思路探究景物描写最讲究的是如何安排所要描述内容的先后顺序
其次是如何进行生动描写一、总写。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二、分写四季之景三、总写 抒怀理清课文结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晨昏之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仰视 俯视)(平视) 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体会感情 作者用凝练的语言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主要内容及思想感情品味探究,感悟背诵 1、以“从 ,我看到了 美”谈谈作者写景的角度。2、背诵比赛:最快最好的一组为优胜。 山水相映之美这里有山水相映之美,你看,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色彩配合之美 这里有色彩配合之美,你看,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晨昏变化之美这里有晨昏变化之美,你看,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动静相衬之美这里有动静相衬之美,你看,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孔子一切景语皆情语。
——王国维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小 结 今天学习的《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的一封信,虽只有六十八字,但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学习它就是要学习作者高超的艺术笔力,学会鉴赏它的美学价值。同时培养自己热爱自然、崇尚自然的美好感情。 背诵比赛山 ,古 。
高 ,清 。
两 ,五 。
青 ,四 。
晓 ,猿 。
夕 ,沉 。
实 。
自 ,未 。四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并体会其妙处。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比较《答谢中书书》和现在书信的联系点和不同之处。
本文在最后一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点明作者的写作意图。
描述的重点不同。一般书信重在通过文字,或说明写信者的意图,或阐明写信者自己的观点来劝说收信者,写信有明确的用意。本文则大篇描绘美丽绮丽的景色,似一篇写景散文。拓展延伸 描写山水的诗句。
①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泉声峦翠微。?②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描山山是巍峨的山,水是明净的水,山美水美,面对美景,你总不能说好美好美,古人可没照相机,他如何传达目睹的美景,一是认真观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二是运用恰当的语言。?
总结描写山的词库?:
险峻?磅礴?嶙峋?峻峭?突兀?巍峨?峥嵘?连绵?逶迤?千山万壑?峰回路转?峰峦叠嶂?悬崖峭壁?深山幽谷?冰峰雪岭……?绘水 水美,水不可能脱离其他事物而单独存在,若是溪水,它有细沙、鹅卵石相伴;若是泉水,它有青松、绿柳相依;若是瀑布,它必与悬崖、岩石同时出现,作者没有只看到单纯的水,而是把水与周边的景物紧密相连。
总结描写各类水的词库:?
潺潺?淙淙?涓涓?汩汩?奔腾?咆哮?澄清(澈)?汹涌澎湃?浩浩荡荡?波澜壮阔?惊涛骇浪?万丈狂澜?烟波浩渺?碧波荡漾?飞瀑溅玉……?佳句运用 本文四字写景句非常多,试运用或仿用本文的写景句来写一段话描绘一处景物,看谁用得多,用得巧。 迁移拓展 “写景物,抓灵魂;多视角,传实情。”作业
1、背诵默写课文
2、翻译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