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5张PPT。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第五单元目标导航1.明白什么是事物特征和怎样抓住事物特征。
2.能抓住特征对事物进行说明,合理安排说明内容和说明顺序。
3.培养细心观察事物特征的习惯,学会修改习作,锤炼语言,使表达准确、简明、严密。写作导航 一棵树上的叶子,看上去样子好像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这件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十分相似的事物也是有差别的,它们各有各的特点。铅笔、钢笔、毛笔、圆珠笔,虽说都是笔,却不完全一样。这就告诉我们在描述一个事物时,要注意抓住事物的特征。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这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最本质、最主要的方面。因此,要介绍清楚这一事物,必须把握住它的特征,才有准确性可言;不单写作说明文如此,阅读说明文也同样要把握住事物的特征,才能清楚地认识作者介绍的事物。抓住事物特征,是写好说明文的关键。1.确定事物特征的方法。
介绍人物,主要抓住人物的“经历特征”尤其是成就、有价值的生活阶段来加以说明。
介绍动物,抓住动物的形状和生理特征,生活习性等。
介绍植物,着重说明它的生态和用途。
介绍某种器物,着重说明器物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等。
介绍建筑物,着重介绍它的外形特征、内部结构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的特点。
介绍自然地理知识,着重介绍地理现象的形成及地形地貌。
介绍历史名称及事件,着重介绍名称形成的原因,事件发生的背景及其性质。
2.抓住事物特征的方法。
一篇说明文写得好不好,主要看它有没有抓住事物的特征,是不是使读者得到了具体而明确的认识。那么,怎样抓住事物的特征呢?
首先,细致观察。只有深入细致地观察,才能将事物了解得清楚。
其次,查阅资料。我们不可能事事亲身经历,而说明文又要求特征准确、材料翔实,这就需要查阅有关的资料,靠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来印证。
最后,学会比较。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特点,即使是同一类事物,也各具特征。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片树叶。抓住事物的特征,就是抓住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不同特点,从共性中发现个性,从一般中找到特殊。事物的特征往往是在同别的事物相比较中显示出来的。
总之,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一方面靠亲身实践、细致观察,另一方面又要善于向书本和有经验的人学习,同时还要周密思考。学会比较,努力去熟悉所要说明的事物。范文一
家乡的筒桥
拱桥,是中部高起、桥洞呈弧形的桥,而用天然石料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的拱桥就称之为石拱桥。在江南水乡山村,较为常见的是单孔石拱桥,该类石拱桥状若蓝天长虹,人们美其名曰“飞虹”,宋代苏东坡曾有“东海独来看日出,石桥先去踏彩虹”句。
磐安县尚湖镇栗树山村就有一座兴建于清道光年间,至今保存完好的单孔石拱桥,当地百姓称该石拱桥为“筒桥”。
“筒桥”横跨村边溪流,南北走向,长22.2米,宽4.3米,离溪面高8.5米,中孔净跨18米;“筒桥”两边石阶逐级向上,南30阶,北24阶;拱顶呈长宽均为?3.6?米的正方形,并置整条石做桥栏。这座单孔石拱桥全部使用条石砌就,拱圈及桥面共用600余块打凿光滑的砾石岩和花岗岩整齐砌筑,看起来十分美观。范文引路 据记载,这座筒桥原名为永兴桥,建成于清道光二十三年(癸卯年,公元1843年)的仲冬,如此算来永兴桥至今已有174年。后来永兴桥又重修过一次,时间为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仲冬,也就是说距最近一次重修业已过了85年。这么坚固的桥足以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永兴桥建成后还成为了联结玉山区域和磐安县城安文之间山区交通的必经之路。后来,玉山至安文公路通车,永兴桥又作为桥对面湖口、马南山等村通往栗树山的交通桥一直使用至上世纪末。
现在的永兴桥,已失去了交通的功能,但却成为文物供人们欣赏,在周围土石、树木、溪流的映衬下,颇有古色古香的味道。 【点评】本文是一篇具有较高欣赏价值的说明文,作者从筒桥的外形特点、基本构造、修建历史、功用价值等多个角度,详细地介绍了筒桥的特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最突出的亮点有两处:一是说明语言准确生动,作者运用了恰当的说明方法,介绍了筒桥的特点,语言形象、准确、严谨。二是说明有条理,文章先从桥的地理位置入手,条分缕析地介绍与这座桥相关的知识,既写出了它的使用价值,又写出它的欣赏价值,内容完整,主题明确。范文二
家乡的桥
桥,像雨后天上的虹,是岸与岸连接的一条虹。家乡有这么一座桥——清河桥,它是水上的虹。
从家乡通往城里的路上,有条河,在新中国建立前,桥上有座木头做的桥。新中国建立后,1970年时,这座桥才建成。清河桥建成大约50年了。
桥长约50米,宽20米,横跨在清河之上。桥共有一个大拱,约35米,拱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与赵州桥有几分相似,既节省了石料,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桥的栏杆上多雕刻狮子、虎等兽类,其中以狮子居多,虽不像卢沟桥的狮子形态之千变万化,但也有其特点。狮子的个数两边对称,互相呼应的狮子是相同的形态,这样,桥上就有8对形态不一的狮子了。桥身呈灰色,还保留着水泥的颜色,桥上的栏杆是暗粉色的,与清清的河水,蓝蓝的天空,两岸翠绿的草丛交相辉映,呈现出一幅完美的图画。
清河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家乡地处南方湿润地区,离海不算很远,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极多。尤其在7、8月份,台风盛行,引发的水灾更是不计其数,因而,清河也时常发大水,几次都把两岸的河堤冲毁,而清河桥却极少出事,依然稳稳地架在清河之上,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桥本身的特点:桥的结构为拱上加拱式,发大水时,水有一部分从大拱流过,还有一部分从两个小拱流过,这样,减轻了对桥身的冲击,桥自然安然无恙。
清河桥的建成,也给家乡带来了积极影响。
桥的承受力好,卡车可以通过,家乡的柑橘也一箱一箱地运了出去,每个农户现在的年收入也不少了,这都是清河桥的功劳啊!
清河桥,家乡的翅膀,一座年轻的桥,一座漂亮的桥,愿你带着家乡的人民,飞向世界! 【点评】这篇说明文抓住了清河桥的主要特征:“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介绍了这座桥的作用和为家乡带来的变化。语言生动优美,如:“桥,像雨后天上的虹,是岸与岸连接的一条虹”。借鉴了《中国石拱桥》的写作方法,达到了活学活用的效果。范文三
一张构思精巧的邮票
一张好的邮票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因为好的邮票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在我所集的邮票中,我最喜欢“中国人口普查”这张邮票,因为它构思巧妙。
这张邮票的底色是白色的,正中间是一面钟——蓝白相间的钟,钟面呈圆形,粗黑边勾勒。在钟的边缘上,并没有把十二个小时的位置都标示出来,而是只画了五个点,分别表示十点、十一点、十二点、一点和两点。这五个小圆点是绿荧光色的,周围镶着黑边,黑边组成了一个小三角形,尖头朝内。在表示十二点的那个小绿点的正下端,是指针。指针也穿上了黑外套,上端是菱形,下端是圆形。中间绿色的是分针,在上端中部有一个箭头式的白色指针,表示时针,这就形象地说明,这时时针和分针正好重合,是十二点整。 这五个点和指针组成了钟面的上半部分,在上半部分的其他地方,染青莲色,一条向上弯的弧线把它和下半部分分开。下半部没有染色,但在中间画了一个金黄色的天安门。天安门是首都北京的象征,画在这儿是说明这里的十二点是指北京时间,而不是其他时间。
通看一遍整个钟面,你会发现很像夜空。那钟边由弧边和弧线组成的下半部分不就是月亮吗?上半部分多么像天空,那五颗绿色的小星星还在发光呢。
钟座是两只里面蓝色,外套黑边的小腿。钟顶里面也是蓝色,而且钟顶和两只腿的两边由一条纵贯钟面的黑带子连着,组成了一个“人”字。那圆形的钟面不就是一个“口”字吗?设计者别具匠心把这个时刻要干的事情表现了出来。 在钟的左上方,写着“标准时间1982.7.1”的字样,右上方写着“0:00”,这说明,这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1982年7月1日零点整,在这以前出生在世的人,都是普查对象。
邮票的上端有六个字:“中国人口普查”,和它相对称,在邮票的下端写着“中国人民邮政”六个字,稍不同的是,在这六个字中间还夹了“8分”的字样,表示这张邮票的面值。“中国人民邮政”的字样下面,左边写着“J.78(1-1)”,说明这是总共一套一张的第78套纪念邮票,因为“J”是“纪”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右边写着“1982”,表明这是1982年发行的。
这枚邮票能在小小的面积上把人口普查这样的大事表现得这么清楚,体现了设计者的智慧和匠心,真是巧妙极了。 【点评】本文抓住“邮票”的画面及其“构思精巧”的特征,有条不紊地揭示了它的内涵,赞扬了设计者的智慧和匠心。“构思精巧”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词,如何具体地说明呢?本文的作者巧妙地采用多面展示法,先概括交代其“构思巧妙”的总体特征,然后从邮票正中间的“钟”,邮票上的文字以及它所表示的意思等几个方面具体介绍其“构思巧妙”的特征,条理清楚,特征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