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课件+教案+练习+音频朗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课件+教案+练习+音频朗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8-09 09:38:12

文档简介

人教版语文八上第10课《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
基础知识部分
1、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答谢中书书 书:书信
B.沉鳞竞跃 竞:争着
C.夕日欲颓 颓:颓废
D.四时俱备 备:齐全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B.实是/欲界/之仙都。
C.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下列句子翻译有错的一项是 ( )
A.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B.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C.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加入到这种奇丽景色之中了。
D.实是欲界之仙都。
译:这确实是人间的天堂。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如今,年轻人喜欢上网购物,一些老年人也加入到“淘宝一族”的行列。
B.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又默默地写了一本大约16万字左右的书。
C.贝克汉姆在巴黎圣日耳曼队夺冠后宣布即将退役,停止20年的辉煌职业生涯。
D.第27届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注重培养青少年科学探究和创新实践。
5、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 )
①以“美丽的奥林匹克”为主题的大型文艺表演拉开了帷幕
②灯光转暗,古琴声起,巨幅画轴缓缓展开
③向世界奉献了一部奥林匹克与中华文明交融交汇的华丽乐章
④艺术家们历经三年多精心准备的这台演出,以新颖的创意、浓郁的中国风情、富有感染力的表现手法
A.②③①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④② D.②①④③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精读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五色交辉( ) ⑵晓雾将歇( )
⑶夕日欲颓( ) ⑷沉鳞竞跃(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这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3分)
答: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①。殿前剔牙松②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暇日曾与黄思立③诸公游此。予弟中郎④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⑤,作六桥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⑦乎?
(袁宗道《极乐寺纪游》)
【注释】 ①张盖:张开的车盖。②剔牙松:一种针叶松。③黄思立:人名。④中郎:袁宗道的二弟。⑤进贤冠:文中指弃官退隐。⑥六桥:在杭州西湖苏堤上。⑦情障:情感郁结在心头而不能消,这里指“心愿”。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沉鳞竞跃 鳞:
(2)未复有能与其者 与:
(3)大可七八围许 许:
(4)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 暇: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 。
(2)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
译: 。
3、用原文中的句子填空。
【甲】文对山中美景进行评价赞美的句子是: ;【乙】文对极乐寺进行评价赞美的句子是: 。
4、【甲】【乙】两文画线句所表达的作者的共同情感是什么?
答: 。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部分
1、C 2、B 3、C 4、A 5、D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精读
1、⑴交相辉映 ⑵消散 ⑶坠落 ⑷潜游在水中的鱼
2、⑴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⑵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3、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古近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实是欲界之仙都……奇者。” 议论
(二)拓展阅读
1、(1)鱼 (2)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3)上下或左右 (4)空闲
(1)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奇丽的景色了。
(2)极乐寺距离桥大约三里路,路上的风景也很好。
3、实是欲界之仙都 此地小似钱塘苏堤
4、都表达了作者热爱山水(大自然)、淡泊名利(对官场的鄙弃)的思想感情。
附【乙】文参考译文:
极乐寺距离桥大约三里路,路上的风景也很好,马在绿荫下前行,(绿荫)就像张开的车盖。佛殿前有几株剔牙松,松树躯干碧绿嫩黄,斑驳疏落就像大鱼的鱼鳞,松树大的约有七八围(一人环抱的长度叫作围)粗。空闲时节,我曾经和黄思立等
人一起来这里游玩。我的弟弟袁中郎说:“这个地方略微像钱塘、苏堤。”黄思立也认为是这样。我于是感慨西湖美景,我梦到很多次了,什么时候能辞去官职,充当西湖六桥底
下的游客,了却我一段山水心愿呢?
课件24张PPT。答谢中书书人教版 八年级上 三峡的景色是美丽的,也许你现在还在回味着那让人着迷的风光吧,今天,我们还会从南北朝时期的另一位散文家陶弘景一起,去领略大自然的另一番优美风光。新知导入初读感知1、根据你听到的读音,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将歇(xiē) 欲颓(tuí) 沉鳞(lín)
能与其奇者(yù)初读感知2、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山川之 / 美,古来 / 共谈。
(2)夕日 / 欲颓,沉鳞 / 竞跃。实是 / 欲界之仙都。
(3)自 / 康乐 / 以来,未复有 / 能与其奇者。初读感知3、听完全文后,你认为能统领全文的句子是哪一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走近作者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背景介绍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题目解读 “答谢中书书”中的“答”字,是“回复”的意思,表示这是作者给别人的回信;“中书”是官职名,谢中书是指谢征,在南朝梁时曾任中书舍人,人称谢中书。后一个“书”是书信的意思。词语疏理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赞赏交相辉映存在词语疏理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落山消散指鱼儿争相人间天堂不再欣赏神奇秀丽的景色课文精读1、作者笔下的景色很美,美在哪里?山川之美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课文精读2、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了“山川之美”?山川之美高山河流竹树晓雾猿鸟鱼儿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课文精读 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4、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课文精读 这是作者写给梁中书鸿胪谢征的一封信。信中以清丽的文辞,极力称道江南山水之美,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的喜悦,抒发了对这些秀丽景色的酷爱之情,语言品析 本文的语言,以骈句为主,骈散结合,骈句写景,散句抒情,往往短短的四个字,就能把山水草木的景物描写得淋漓尽致,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统观全文,语言精练。其一字一句,均是文章的重要组成一部分,少一字会断章离义,多一字便画蛇添足。一个景物,仅仅四字,便描绘恰当,津津有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个心声一句话,不多也不少。“夕日欲颓”,势在必然。“沉鳞竞跃”,变化突然。分析文章结构,亦不失巧妙,杂而不乱,结合有序。语言品析拓展延伸收集古诗中描写山川河流的诗句。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5、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巩固提高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晓雾将歇( ) 沉鳞竞跃( )
夕日欲颓(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xiē lín tuí yù巩固提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答谢中书书 书:
(2)晓雾将歇 歇:
(3)夕日欲颓 颓:
(4)沉鳞竞跃 沉鳞:书信 消散 坠落 指水中潜游的鱼巩固提高3、翻译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清晨雾气将要散尽的时候,猿猴和鸟儿的叫声此起彼伏。
(2)自从康乐公以来,再也没有人能欣赏到这大自然的神奇与秀丽。课堂小结 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写的是普通的山川之美,他状写高峰清流、石壁清林,描摹日光的色彩变化和猿鸣鱼游,都是一些常见之景,但写得清丽自然,自有一股浑然天趣,表露自己居身其中的欢乐、愉悦、悠然自在之情。板书设计答谢中书书
仰视——高峰入云
四季景美 俯瞰——清流见底
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
晓雾将歇
晨昏景美
夕日欲退山川之美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人教版语文八上第10课《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课题
答谢中书书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习
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独运,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4、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和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重点
1、文言词语的理解和课文的翻译。
2、引导学生体会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
难点
1、景物描写及寓情于景的写法体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三峡的景色是美丽的,也许你现在还在回味着那让人着迷的风光吧,今天,我们还会从南北朝时期的另一位散文家陶弘景一起,去领略大自然的另一番优美风光。
听。
由三峡引出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读感知
听读课文,完成以下练习。
1、根据你听到的读音,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将歇(xiē) 欲颓(tuí) 沉鳞(lín)
能与其奇者(yù)
2、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听完全文后,你认为能统领全文的句子是哪一句?
明确: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认真听,并标注读音。
标注出节奏。
思考。
培养学生的听读能力。
培养学生理解课文基本内容的能力。
走近作者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山中宰相”的来历: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
陶弘景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像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程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笔记。
了解作者,识记文学常识。
背景介绍
谢中书即谢征,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题目解读
“答谢中书书”中的“答”字,是“回复”的意思,表示这是作者给别人的回信;“中书”是官职名,谢中书是指谢征,在南朝梁时曾任中书舍人,人称谢中书。后一个“书”是书信的意思。
词语积累
1、重点实词
(1)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2)四时俱备(都)
(3)晓雾将歇(消散)
(4)夕日欲颓(坠落)
(5)沉鳞竞跃(指水中潜游的鱼;争着)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置身其中)
2、古今异义
(1)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2)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精神萎靡)
3、一词多义
(1)欲
①夕日欲颓( 将要)
②实是欲界之仙都(欲望 )
(2)自
①自康乐以来( 从 )
②自非亭午夜分( 如果 )
4、词类活用
夕日欲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坠落。)
笔记。
积累字词
文意疏通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精读课文
1、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了“山川之美”?
明确:先写高山,再写河流,接下来是竹树和晓雾,再后来是猿鸟及水中的鱼儿,这些都是陶弘景用来体现“山川之美”的物象。
2、作者笔下的景色很美,美在哪里?
明确: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
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4、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古人善于从一川一坳之中发现地理形胜之美,在对美的描述之中表达其中的适己之意。这是作者写给梁中书鸿胪谢征的一封信。信中以清丽的文辞,极力称道江南山水之美,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的喜悦,抒发了对这些秀丽景色的酷爱之情,(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惬意之感。)为六朝山水小品名篇。
学生整理答案,写在草稿本上。
笔记。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会重点细节的作用。
语言品析
本文的语言,以骈句为主,骈散结合,骈句写景,散句抒情,往往短短的四个字,就能把山水草木的景物描写得淋漓尽致,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统观全文,语言精练。其一字一句,均是文章的重要组成一部分,少一字会断章离义,多一字便画蛇添足。一个景物,仅仅四字,便描绘恰当,津津有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个心声一句话,不多也不少。“夕日欲颓”,势在必然。“沉鳞竞跃”,变化突然。分析文章结构,亦不失巧妙,杂而不乱,结合有序。
讨论交流。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品味能力。
拓展延伸
古诗词中的山和川
【交流】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5、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思考。
培养学生课外积累名句的习惯。
巩固提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晓雾将歇( ) 沉鳞竞跃( )
夕日欲颓(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xiē lín tuí yù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答谢中书书 书:
(2)晓雾将歇 歇:
(3)夕日欲颓 颓:
(4)沉鳞竞跃 沉鳞:
书信 消散 坠落 指水中潜游的鱼
3、翻译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清晨雾气将要散尽的时候,猿猴和鸟儿的叫声此起彼伏。
(2)自从康乐公以来,再也没有人能欣赏到这大自然的神奇与秀丽。
完成练习
巩固课文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写的是普通的山川之美,他状写高峰清流、石壁清林,描摹日光的色彩变化和猿鸣鱼游,都是一些常见之景,但写得清丽自然,自有一股浑然天趣,表露自己居身其中的欢乐、愉悦、悠然自在之情。
听。
让学生更多地发现了角身边的美。。
板书设计
答谢中书书
仰视——高峰入云
四季景美 俯瞰——清流见底
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
晓雾将歇
晨昏景美
夕日欲退
可笔记。
学生可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