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学习景物描写(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写作:学习景物描写(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7-11 17:16:27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写:学习景物描写教学设计
课题
学习景物描写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习
目标
1. 学会多角度观察景物。
2. 学会使用不同的写景顺序,把景物写得有层次。
3.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把景物写鲜活。
重点
景物描写中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运用.
难点
景物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走在路上,路边的繁花细草、游鱼花鸟,无一不给你带来欢快的享受!那么,怎么才能把这些优美的景物留存在你的记忆中呢?当然只有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这种用文字来记录身边景物的方法就叫景物描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景物描写的方法。
听。
了解景物描写的意义。
写作指导
概念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
二、景物描写的作用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如鲁迅《故乡》一文的开头,作者用景物描写告诉了我们时间已是冬天,地点已近故乡。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景物描写有时可以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例如高尔基的《母亲》中写道:"严寒干燥的空气紧紧地包围住他她的身体,直透到咽喉,使鼻子发痒,有一刻工夫使她不能呼吸。"既写出母亲此次行动的时节,又烘托了紧张的气氛。
(三)推动情节的发展。如《驿路梨花》中写“我”在失望之中遇见的梨花,正预示着一种希望即将出现。
(四)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作品中描写景物,作者往往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如杨振宁的《邓稼先》一文中引用了《吊古战场文》中的一段文字,写出了沙漠环境的恶劣,表达了作者对邓稼先的赞美。
三、景物描写的方法
1、移步换景,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 抓住特点,准确描画:如《钱塘湖春行》中由远处的水面,写到近处的莺、燕,再写到眼前的花草。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如《答谢中书书》一文中对山水鸟树的描写,无一不饱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
3、运用形象比喻:如《与朱元思书》中把湍急的江水比作飞奔的马,形象地写出了江水的迅猛。
4、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如《与朱元思书》第二段对水的描写,由静到动,动静结合。
5、侧面描写突出景物:如《与朱元思书》中用“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来侧面突出江水的清澈。
6、白描:最著名的莫过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短短二十八字,一连推出九幅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刻划出一幅非常真实生动的秋郊夕照图。
记笔记。
笔记。
了解景物描写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
范文引领
秋天的赞歌
很多人喜爱春天,喜欢它的千枝吐蕊,蓓蕾待放,而我却喜欢秋天。我不仅喜欢它的秋高气爽,更喜欢那丹桂飘香、硕果累累的景象,因为它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给人带来希望,带来喜悦。
金色的秋天来了,树上的果实和农田里的庄稼都已成熟了,它们满载了人们殷切的期待和辛勤的汗水。农民伯伯望着这丰收的景象,不禁喜上眉梢。你瞧,红彤彤的苹果压弯了枝头,黄灿灿的稻谷汇成了一片金色的海洋,在风中微微摇曳着,还有金黄的柿子、小红灯笼似的山楂,以及枣、橘子等水果。多么美丽的丰收的景象啊!
秋风拂面,拂去夏日的燥热,送来一份凉爽。树上的叶子纷纷飘落下来。街上,刷刷作响的声音仿佛一首乐曲,每一片落叶都是这首乐曲中的一个金色的音符。
秋雨,是连绵不断的。它既不像春雨那样细如牛毛,也不像夏雨那样倾盆而至。它无声无息地降落下来,轻柔地洒在我们身上,使衣服潮湿起来,嗅到一股秋的气息。细雨丝丝,带给人们清爽、凉快的感受,使人们不禁赞叹道:“这喜人的秋雨!”秋雨过后的景色也是不错的,呼吸着雨后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气,立刻就会拥有一份轻松的心情。树枝上,那尚未落下的叶片上面挂着晶莹的水珠,真是美极了!
秋天的阳光是温暖的。清晨打开窗子,阳光照耀在身上,你会发现这世界是多么美好。秋天的阳光是温和的,它贴近你的脸颊,让你感受到舒适;秋天的阳光是温柔的,使你不由得就爱上了它。
再说那千姿百态、昂首怒放的秋菊,虽然不及春天盛开的花儿的姹紫嫣红,但这正是秋菊的美丽之处,每一朵秋菊都在争相为秋天增添风韵。
秋天,不像春天那样鸟语花香、繁花似锦,不像夏天那样烈日炎炎,也不像冬天那样银装素裹、萧瑟一片。它自有一份恬淡的秋的韵味,我喜欢这迷人的秋。
【名师点评】历来人们都以赞美春天作为描写主题,而小作者则从自己的视角描绘了金色的秋天。文章围绕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这一主线,描写了满目的丰收景象,由此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在写作过程中,小作者抓住秋天最有特征的景物:果实、秋风、秋雨、秋阳、秋菊,展示了小作者对秋天这个季节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小作者还调动多种感官,运用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把秋天写活了,表达了小作者对秋天预示着收获,寄予人们以希望之情的喜爱。
读范文。
通过范文,掌握传记的写作技巧。
板书设计
概念
景物描写 作用
方法

可笔记。
学生可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
课件25张PPT。学习景物描写人教版 八年级上新知导入 走在路上,路边的繁花细草、游鱼花鸟,无一不给你带来欢快的享受!那么,怎么才能把这些优美的景物留存在你的记忆中呢?当然只有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这种用文字来记录身边景物的方法就叫景物描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景物描写的方法。写作指导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一、景物描写的概念写作指导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如鲁迅《故乡》一文的开头,作者用景物描写告诉了我们时间已是冬天,地点已近故乡。二、景物描写的作用写作指导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景物描写有时可以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例如高尔基的《母亲》中写道:"严寒干燥的空气紧紧地包围住他她的身体,直透到咽喉,使鼻子发痒,有一刻工夫使她不能呼吸。"既写出母亲此次行动的时节,又烘托了紧张的气氛。二、景物描写的作用写作指导 (三)推动情节的发展。如《驿路梨花》中写“我”在失望之中遇见的梨花,正预示着一种希望即将出现。二、景物描写的作用写作指导 (四)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作品中描写景物,作者往往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如杨振宁的《邓稼先》一文中引用了《吊古战场文》中的一段文字,写出了沙漠环境的恶劣,表达了作者对邓稼先的赞美。二、景物描写的作用写作指导三、景物描写的方法 1、移步换景,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 抓住特点,准确描画:如《钱塘湖春行》中由远处的水面,写到近处的莺、燕,再写到眼前的花草。写作指导三、景物描写的方法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如《答谢中书书》一文中对山水鸟树的描写,无一不饱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 写作指导三、景物描写的方法 3、运用形象比喻:如《与朱元思书》中把湍急的江水比作飞奔的马,形象地写出了江水的迅猛。写作指导三、景物描写的方法 4、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如《与朱元思书》第二段对水的描写,由静到动,动静结合。 写作指导三、景物描写的方法 5、侧面描写突出景物:如《与朱元思书》中用“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来侧面突出江水的清澈。 写作指导三、景物描写的方法 6、白描:最著名的莫过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短短二十八字,一连推出九幅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刻划出一幅非常真实生动的秋郊夕照图。范文引导秋天的赞歌
很多人喜爱春天,喜欢它的千枝吐蕊,蓓蕾待放,而我却喜欢秋天。我不仅喜欢它的秋高气爽,更喜欢那丹桂飘香、硕果累累的景象,因为它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给人带来希望,带来喜悦。范文引导 金色的秋天来了,树上的果实和农田里的庄稼都已成熟了,它们满载了人们殷切的期待和辛勤的汗水。农民伯伯望着这丰收的景象,不禁喜上眉梢。你瞧,红彤彤的苹果压弯了枝头,黄灿灿的稻谷汇成了一片金色的海洋,在风中微微摇曳着,还有金黄的柿子、小红灯笼似的山楂,以及枣、橘子等水果。多么美丽的丰收的景象啊!范文引导 秋风拂面,拂去夏日的燥热,送来一份凉爽。树上的叶子纷纷飘落下来。街上,刷刷作响的声音仿佛一首乐曲,每一片落叶都是这首乐曲中的一个金色的音符。范文引导 秋雨,是连绵不断的。它既不像春雨那样细如牛毛,也不像夏雨那样倾盆而至。它无声无息地降落下来,轻柔地洒在我们身上,使衣服潮湿起来,嗅到一股秋的气息。细雨丝丝,带给人们清爽、凉快的感受,使人们不禁赞叹道:“这喜人的秋雨!”秋雨过后的景色也是不错的,呼吸着雨后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气,立刻就会拥有一份轻松的心情。树枝上,那尚未落下的叶片上面挂着晶莹的水珠,真是美极了!范文引导 秋天的阳光是温暖的。清晨打开窗子,阳光照耀在身上,你会发现这世界是多么美好。秋天的阳光是温和的,它贴近你的脸颊,让你感受到舒适;秋天的阳光是温柔的,使你不由得就爱上了它。范文引导 再说那千姿百态、昂首怒放的秋菊,虽然不及春天盛开的花儿的姹紫嫣红,但这正是秋菊的美丽之处,每一朵秋菊都在争相为秋天增添风韵。范文引导 秋天,不像春天那样鸟语花香、繁花似锦,不像夏天那样烈日炎炎,也不像冬天那样银装素裹、萧瑟一片。它自有一份恬淡的秋的韵味,我喜欢这迷人的秋。名师点评 历来人们都以赞美春天作为描写主题,而小作者则从自己的视角描绘了金色的秋天。文章围绕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这一主线,描写了满目的丰收景象,由此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在写作过程中,小作者抓住秋天最有特征的景名师点评物:果实、秋风、秋雨、秋阳、秋菊,展示了小作者对秋天这个季节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小作者还调动多种感官,运用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把秋天写活了,表达了小作者对秋天预示着收获,寄予人们以希望之情的喜爱。板书设计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