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属于高一自然地理部分,是对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的展开,而本节内容《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是本章内容的重点,是在学习了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气压带风带的基础上,对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海水的运动进行更加具体、深入的学习。
本节课的内容与前后几节教材内容有着紧密联系。一方面,关于洋流的分布规律,与前一章中所学的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地转偏向力、海陆轮廓有着密切关系;另一方面,对今后所学影响及全球的气候成因分析,特别是非地带性因素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业。因此,本节课《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1.从学生的知识储备来看,之前几节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已初步掌握了海陆轮廓分布、气压带和风带、季风、水循环等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2.高一的学生缺乏系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读图分析的能力相对较差,加上于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不够,在学习中常会感到无从下手,学生普遍觉得本节课较难学。
3高中学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思维能力也在不断增强,需要教师去运用视频、实验、合作探究等教学手段维持并不断的增强,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地理的分析方法。
4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地理意义,有一定综合性和复杂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得难度。需要老师帮助学生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来加强记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洋流的概念和性质分类,明确洋流的影响因素。
2、掌握洋流的主要成因,能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说明风海流的成因。
3、运用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运用地图,从分布位置、运动方向、寒暖流的位置来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对比、分析,根据教师给出的学法指导归纳出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2.根据归纳出来的分布规律,能画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理解和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方法和精神。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和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3、使学生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洋流的性质分类,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世界洋流名称。
教学内容
(一)课堂导入(5分钟)
运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电影进行导入,说明大洋当中的海水是在运动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在生活中学地理及科学研究精神,也为接下来的课堂活动奠定基础。
新课讲授(32分钟)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景
导
入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板书课题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学生欣赏自然之声
观察海水运动的规模之大,状态之震撼!
以情景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
课
推
进
新
课
推
进
讲解洋流的概念。
学生阅读教材,记忆洋流的概念和类型。
通过对比强化洋流概念。
讲解洋流的性质类型。
强调提问:暖流和寒流的概念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
理解洋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于流经海区的水温而言。
通过对比强化寒暖流的区别。
展示巩题目,判断洋流的类型如附图1,根据等温线的特点判定洋流的流向和类型。引导学生回答,并给予积极地评价和鼓励。
学生讨论,完成练习
展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如附图2,提出思考题:
认识太平洋中有哪些主要的寒流和暖流?
在不同纬度寒流和暖流的位置有何相似之处?
在大西洋中的寒流和暖流的位置与太平洋中的比较,有什么新发现?(分布规律)
洋流的这种分布规律是怎样形成的呢?他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读图分析,分组讨论;
各小组分别对比,认识洋流分布的规律性,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通过读图分析,认识太平洋中洋流及其分布位置,通过对比发现洋流分布的规律性
组织学生回答问题,引导思考和评价。引导学生画出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洋流的简图。
各组同学合作分析和画图,代表发言。
让通过观察、比较可以使学自己画图归纳总结出洋流的布规律。
师生
共同小结
洋流分布规律:
不同大洋,同纬度海区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是一致的;而同一大洋,不同纬度海区大洋环流的流动方向是相反的--“副热带和副极地海区”.
巩固和记忆分布规律。
过渡
通过以上读图、画图分析,我们已经了解了世界洋流的分布一般规律,那么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分布规律。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其中的原因。
新
课
推
进
显示《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如附图3,问题:在盛行风的吹拂下海水会怎样流动?复习全球风带
对比风带图和洋流模式图,理解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学生思考回答:影响洋流的主要因素有:盛行风,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等。
学生回答问题,通过学生自己画洋流模式图,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世界表层的洋流分布规律。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自行推理地理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实
验
演
示
指导各组活动,由一名到多名同学共同合作吹出的不同情形。
学生分组演示,每组观察一组实验,一个脸盆,并盛好适当的水!
洋流在盛行风的吹拂下的运动状况。-用嘴吹。观察水的流动状况。
合作与观察,增强理解和分析能力。
分析了在常年风向稳定的情况下洋流的分布规律,而在某些海域风向却冬夏相反。思考:北印度洋的洋流是怎样形成的呢?教师提问南亚季风风向及其对洋流的影响
学生思考后回答
总结
北印度洋:冬逆夏顺的季风洋流
培养观察地图的能力和分析地图的能力。
世界洋流很多,那么如何来记忆洋流名称?它们命名有何规律?教师提问相应的海水流向,并在幻灯片上演示。
根据学生回答加以评述。
学生回答然后演示风向。
利用动画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掌握新知识。
洋流名称
动画演示各大洋的洋流,显示该洋流名称。
显示问题:世界主要洋流是如何命名的?
学生思考,谈谈自己的认识即可。
引导记图
课堂小结
认识海洋,认识海水的运动规律,有利于人类和海洋的和谐共存。今天我们学习了洋流的概念类型,分析了洋流的成因,总结出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和主要洋流的名称,那么洋流对地理环境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将在下节课,继续探讨。
课堂练习与引导思考
少年派的漂流瓶最终可以飘向哪里?小组讨论并发言
作业布置
完成以下图片当中的洋流名称并识记:
(四)板书设计
课件18张PPT。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地理高一 必修【l】人教版
坚强勇敢的少年“派” 看电影 学地理 失事地
(马里亚纳海沟)获救地(墨西哥)海水在运动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1)概念自学(1)洋流: 海洋表层的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的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2)类型:暖流
寒流探究洋流—概念 类型 (3)练一练:读图判别洋流性质探究洋流— 类型 成因合作探究 世界洋流模式的形成2.地球自转使其“偏”1.盛行风带使其“动”风 生 水 起0°90°N90°S实验探究 —洋流形成的动力北 半 球南 半 球① 实验器材:
碎屑少许;软管三只;浅水槽一只
② 实验步骤:
a. 三名同学用软管平行水面,方向按照补充材料箭头所示方向 持续匀速 吹气。
b. 其他同学观察水面变化或碎屑流动方向;
c. 记录员结合实验现象完成实验报告单;
d. 小组内讨论论实验现象并分析形成原因,最终推选一名代表宣读实验报告。实验探究 —洋流形成的动力北 半 球实验探究南 半 球 补偿流北赤道暖流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西风漂流赤道逆流 风海流(主要动力) 形成原因寒流
暖流 海水性质探究洋流— 形成 分布 规律 小组合作推导在实际海陆分布图上各大洋的洋流流向。要求:1.2组——太平洋 3.4组——大西洋 5.6组——南印度洋合作探究—世界洋流的分布合作探究60°30°30°60°0°
(1)中低纬度海区:
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大洋环流
北顺南逆 东寒西暖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以副极地为中心逆时针方向环流
东暖西寒
(3)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西风漂流规律总结?要求:1.2组——太平洋 3.4组——大西洋 5.6组——印度洋中低纬度环流中低纬度环流中低纬度环流中高纬度环流归纳洋流—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探究洋流——阅读材料分析 据史料记载,明朝郑和曾七次下西洋,多次选择在冬季(十月至翌年正月)起航;
夏季(四月至七月)返航,其中的原因是?
探究北印度洋的洋流分布规律,画出不同季节北印度洋的风向及洋流流向西南季风顺时针方向夏季北印度洋 ——季风洋流——夏顺冬逆探究洋流—北印度洋特殊性逆时针方向冬季东北季风0 °合作探究3 归纳洋流—世界洋流分布规律中高纬度环流中低纬度环流中低纬度环流季风洋流日本暖流西风漂流东澳大利亚暖流北赤道暖流南赤道暖流南极环流秘鲁寒流千岛寒流 赤道逆流加利福尼亚寒流阿拉斯加暖流洋流应用—少年“派”的求救瓶北太平洋暖流
小组合作,描绘出求救瓶漂流的洋流路线及名称求救瓶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总结洋流风海流(主要动力)
补偿流寒流
暖流2. 性质分类1. 概念3. 形成原因4. 分布规律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顺冬逆)0°30°N60°N30°S
一、选择题
读下图,a>b>c(单位℃)完成1~2题。
1.在甲、乙两幅海水等温线图中,虚线表示洋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是暖流,位于北半球 B.②是寒流,位于南半球
C.①②均向北流动 D.①位于大陆东岸,②位于大陆西岸
2.如果②洋流在大西洋中,有可能是( )
A.巴西暖流 B.本格拉寒流
C.东澳大利亚暖流 D.加那利寒流
读“某大洋局部环流示意图”,完成3~4题。
3.如果该海域完全位于东半球,那么下列洋流中属于图示大洋环流的是( )
A.墨西哥湾暖流 B.加利福尼亚寒流 C.东澳大利亚暖流 D.西澳大利亚寒流
4.与图中②海岸相比,④海岸( )
A.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较小 B.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较大
C.气温较低,空气湿度较小 D.气温较低,空气湿度较大
读“南美洲南部沿岸洋流示意图”,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图中①②两支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为暖流 B.均为寒流
C.①是暖流,②是寒流 D.①是寒流,②是暖流
6.图中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
A.①洋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 B.②洋流随季节不同方向相反
C.①洋流是秘鲁渔场的重要形成因子 D.②洋流不利于海洋污染物的扩散
7.2013年4月5日,我国帆船手驾驶“青岛号”帆船荣归青岛港,实现了中国人首次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的壮举。下图为此次航行的航线图。此次航行中,最能利用盛行风和洋流的航程是( )
A.南美洲以南→非洲以南
B.非洲以南→南海
C.南海→台湾海峡
D.台湾海峡→青岛
8.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
A.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
B.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
C.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
D.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
图1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图2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读图回答9~10题。
9.图1甲处的洋流与图2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甲处洋流的影响是( )
A.加快途经海轮航速 B.形成著名的渔场
C.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 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
下图为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1~13题。
11.关于洋流分布的正确叙述是( )
A.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B.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C.中低纬大洋西侧为暖流,东侧为寒流
D.30°N附近海域洋流为寒流
1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 )
A.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
B.顺洋流而行,会导致航行速度降低
C.寒流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
D.在暖流流经的地区,多形成大渔场
13.墨西哥湾(甲)海底石油发生泄漏,下列四地最可能受到污染的是( )
A.亚洲东海岸 B.非洲南部沿海 C.欧洲西海岸 D.南美洲东海岸
14.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 读图,完成下题。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 首先借助的洋流属于( )
①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②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③寒流 ④暖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读“某季节大洋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洋流的循环模式所处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6.①海区洋流向东流的主要动力是( )
A.东北信风 B.东北季风 C.西南季风 D.东南信风
二、非选择题
17.读世界某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甲和某海域等温线分布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甲海域位于________半球。
(2)若该环流位于太平洋,图中①处附近海域为世界著名的________渔场,它位于d洋流和________(洋流名称)的交汇处。世界上同属此种原因形成的大渔场还有________渔场和北海渔场等。
(3)若②海区有一大型油轮发生石油泄漏,洋流对海洋污染的负面影响是________。
(4)乙图中能正确表示甲图b洋流的是________。
18.海雾大多是因为暖湿空气流经较冷表面(寒流)被冷却饱和而形成;寒、暖流交汇处往往具备这样的大气环流条件,很容易形成海雾。读日本附近海域洋流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说出②海域容易出现海雾的理由。
(2)简述P地冬季多降水的主要原因。
(3)图中海域有一世界著名的大渔场,试分析该渔场形成的有利条件。
参考答案
1.D 2.B 3.D 4.B 5.D 6.C 7.A 8.D 9.D 10.C 11.C 12.A 13.C 14. B 15.B 16.C
17.答案 (1)北 (2)北海道 千岛寒流 纽芬兰 (3)扩大污染范围 (4)D
18. (1)②海域是寒、暖流交汇处,容易形成海雾。
(2)P地冬季吹西北风,西北风经日本海海面时携带大量水汽,遇地形阻挡形成地形雨;又因P地受暖流的影响,湿度增大,故P地冬季多降水。
(3)北海道渔场位于温带的大陆架地区,又位于寒流和暖流的交汇处,浮游生物繁盛,鱼类的饵料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