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与温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搜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知道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3.会分工合作完成研究热水变凉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科学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2.感悟到任何科学认识都必须来源于科学实践。
二、教学重点:分工合作、准确采集数据,分析归纳热水的温度变化规律。
三、教学难点: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数据采集。
四、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100ML烧杯2只、数字温度表、ipad等。
资源准备:测量水的温度变化微视频、“冷热与温度”资源平台、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
㈠情景创设,初步感知。
1.播放动画,创设故事情景:(南山竹海泡温泉)
⑴(播放动画第一段)溧阳的南山竹海是国家级风景区,那里的温泉也很有名,有两个小朋友跟着爸爸妈妈也去泡温泉,但是,最后两人却争论了起来。
⑵(播放动画第二段)
⑶同学们,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⑷小结:科学上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从这件事中我们发现,光凭感觉是无法准确判断物体的温度的。
⑸提问:怎样才能既可靠又精确。(使用温度计)
(科学上用温度计来测量物体温度的高低)
㈡学会使用数字式温度计测量水温
1.出示图片:温度计有很多种,普遍使用的有传统的玻璃管温度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有更方便更先进的数字温度计。
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使用数字温度计,自己测量水的温度:(两种方式自选择一种)
⑴根据图片和文字学习。
⑵利用微视频学习。
3.动手测一测一杯水的温度,并做好记录。
4.交流汇报。
5.测量中你们发现什么问题?(温度会时刻发生变化)
6.再测一次刚才这杯水的温度.
7.学生实验。(一组汇报,其他组水的温度也降低了吗?)
8.小结:热水的温度会变低。
㈢研究热水变凉的规律(25)
1.问题、实验设计与分工(6)
⑴一杯热水在变凉的过程中,比如说10钟,降温速度有没有规律呢?
(有规律,没规律)
⑵有规律,请你预测一下降温速度可能是——?
(先快后慢?先慢后快?均匀下降)
⑶同学们看法都不一样,要想知道实际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该怎么办?
⑷(持续测量,每隔一段时间测量一次)相隔的时间要不要相同?为了便于观察,我们今天每隔2分钟测量一次,那0到10分钟,就应该0分钟,2分钟,4分钟,6分钟,8分钟,10分钟。
⑸小结讨论:实验要做哪些事?怎么分工合作?
⑹观看微视频,了解实验分工,并完善本小组的实验设计与分工。
⑺这个实验还要注意些什么?
2.动手实验。
⑴会了的小组直接开始做。
⑵不会的小组看文字与图片资料,或重新看微视频,准备好后再开始做。
3.交流:
⑴(大屏幕呈现各组数据):观察大家实验所得的数据,结合自己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⑵我们每隔2分钟测一次水温,我们来计算一下,每个2分钟,水温分别下降多少度呢?
(电子表格演示计算,呈现结果)
⑶将实验数据转换成曲线图:再次分析观察。
4.小结:热水在降温的过程是有规律的,温度下降是先快后慢。
㈣了解热水降温原理(3)
1.热水降温过程为什么是先快后慢呢?
2.如果一直放在教室里,它会一直降温吗?
㈤了解玻璃温度计及其他测温工具(5)
1.如果2号温泉池也能装一个数字温度计,那么水的冷热程度就一清二楚了!
2.玩个小游戏:发一个带有温度贴的小烧杯。
3.还有许多不同的地方需要检测物体的温度,使用的温度计也不一样,你想了解吗?
⑴自由浏览各种各样的温度计资料。
⑵发放“二维码”。
㈥总结全课。
?
教学反思:
冷热的体验和温度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都不陌生,学生在三年级时也学习过有关气温的知识,并学习过使用玻璃温度计。所以,本节课教学就以此为基础,组织学生展开科学探究活动。
1.依据学生的已有经验,设计了“泡温泉”这一问题情境。因为有现实的冷热体验的经验,事例“南山竹海温泉”又是本地著名的景点,学生耳熟能详,所以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到情境中,认真观察学习信息,积极分析处理信息,发现、提出问题,并尝试用已知进行解释。同时,也认识到:感觉不一定可靠,用工具测量更准确。
2.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不同的学习建议和资源服务。对于工具的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教师讲或演示,学生跟着学,一般都是统一进度,无法照顾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特点。本节课中,对于新工具“数字温度计”的使用,利用微视频、智能手机等手段,提供文字、图片、动画、微视频等资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资源进行学习,学习方式、学习速度都自主决定,教师则利用智能手机和网络,实时捕捉课堂中的动态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互动,达成共识。
3.根据探究的内容特点,提供方便快捷的数字化服务。在探究实验结束后,传统的方法收集分析学生的实验数据往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针对这一问题,本节课设计了数据收集系统,由学生利用平板电脑登陆系统,在线上传测量的热水降温的实验数据,软件系统后台自动汇总数据,既节约学生汇报的时间,又利于发挥软件的优势,直观呈现研究数据。学生在图形的帮助下,能很快归纳出热水变凉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在拓展环节,利用网络平台,将学生对冷热与温度的研究延伸至课外。也大大丰富了科学探究活动的内容、拓展了探究的时空。
????另外,数字技术的加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字技术的应用也拓宽了学生的探究视野。但是,数字技术支持下的科学探究活动,也受制于学生操作水平的限制,有一组同学配合出现了错误,上传数据也不熟练,还有一组数据输入出现了错误。因此,需要设计更易于学生操作的平台,还需要进行专题培训,提高学生的数字技术应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