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教案+课件(共17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4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教案+课件(共17张幻灯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7-15 17:11:10

文档简介

4.一着惊海天
教学目标:
认识并了解通讯这种新闻报道形式。
体味该篇新闻的价值感、层次感、现场感和美觉感。
把握文中军事训练报道凸显的现场感,品味作者运用的鲜活的语言。
教学重点:
了解通讯这种新闻报道形式。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课课时: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应该都见过航空母舰吧,你们有没有想过那些在航空母舰上起飞的战斗机又是如何返回到航空母舰上呢,答案绝不是你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这也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对问题的探究来一起学习这篇课文,与作者一起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二、自学释疑
1. 向学生展示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
中国首艘航母舰载机的训练进展成为外界关注焦点。2012年11月5日,《解放军报》头版和国防报网站发布了关于中国航母舰载机触舰起飞的消息,这意味着舰机合练的技术条件已具备。
舰载机着舰的消息之所以引发外界高度关注,是因为没有舰载机,一艘航母就难以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军事专家认为:“只有当‘辽宁舰’成功完成了舰载战斗机的起降试飞,它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航母,否则只能算是一个海上移动平台。”
对于高度复杂的航母舰载机系统而言,首次着舰的难点主要是两个,一是舰载机与航母相关系统人员的配合,二是舰载机飞行员首次着舰巨大的技术和心理压力。
什么是通讯?   通讯是一种以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事件、经验、成果、工作甚至于社会自然风貌为报道对象的新闻体裁。较之消息,通讯更新、更奇、更形象、更具体。通讯一般分为纪实性通讯、新闻故事、访问记、散文体通讯等。
通讯有四个特点:
①真实性。通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具有新闻的共同特点,即真实性,这是通读的生命,写通讯,不能像写小说那样采用虚构和夸张手法。
②新闻性。通讯在时间上要求不如消息那样快捷,但也应当是新近发生的事,而不是“旧闻”,通讯只要反映了那样快捷,但也应当是新鲜意义的事实,才有阅读的价值。
③完整性。通讯无论记事,都要讲究人物、事件的完整性。不仅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些基本要素,而且对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以及意义等来龙去脉、因果联系等,都要有所展示。
④灵活性。写通讯可以适当运用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等手法,不必像写消息那样只用记叙。
三、初读课文,巩固基础
1.结构分析
准备工作就绪(1-2)
一着惊海天 插叙重大意义(3-4)
详写着舰过程(5-20)
抒写成功喜悦(21-26)
2. ⑴、⑵自然段,交待了这篇通讯所叙述的重大历史事件,对于如此庄严的时刻,为什么不采取平实的叙述,而用描写手法进行渲染?
明确:结合通讯的特点及与消息的区别。
生:通讯有别于消息,它要示不仅仅将某一事件客观、概括地反映出来,还要求对新闻事件的报道进行更加具体、形象、生动和详尽的描述,以求能够给读者留下生动可感的印象,达到“情动于心而言于行”的最高境界。
⑶、⑷两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明确:注意结合语段在结构上的常见作用来回答。
生:从结构上看,这两段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氛围,让读者不自觉地读下去,想知道结果如何,且为下文写航母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作铺垫。这两段将新闻的价值展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吊起了读者期盼的胃口,其中描述的危险性也让读者不由自主地担心起来。读者会想,首次着舰能不能成功?首次着舰的过程是怎样的?读者有了这样的品读胃口,反映出作品的吸引力所在。
第⑹ 、⑺ 自然段中“刀尖上的舞蹈”“揪着人心”这些描写,意在表明什么?
答:突出舰载机着舰的危险性之大,人们内心非常紧张。
文中为何对“航向”“航速”等具体内容作细致的描述?
答:作者在叙写中,将紧要处的口令和动作都用实词准确地阐述,为的就是为了呈现通讯的真实性,让读者更加直观的感受到舰载机的着舰过程,为这一高科技的军事事件揭开神秘的面纱,让读者获得直观的情感体验。
这篇通讯在描写战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四周人的神态和心情(如第⑽段),扼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答: 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感染力。侧面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
这篇通讯着重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着重写了舰载机着舰的过程。因为读者最关心的还是战斗机能否成功着舰这一件事,这才是这篇通讯的核心,关键环节就是塔台指挥和着舰动作。作者集中笔墨主要叙写了这些环节在着舰过程中的状态,将着舰前后过程清晰完事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做到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四、再读课文,重点分析
很多人说,新闻是一种独具修改的审美创造活动,因此,我们可以称新闻记者为审美创造者。本文是如何通过稿件的审美感染力,让读者感受到美的熏陶的?
明确:一是动态美。此稿中的很多动态描写,呈现出活跃热闹的现场,产生了一种视觉的冲击,并由此引发了读者美感神经的火花。稿件开头先是对海天环境进行了一个全景式描写,使航母、海洋、风浪交织出一种美学意境,这种意境透着宏观上的壮美。一些具有代表意义、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描述,在作品中作用独具,使作品更具有丰满血肉。在描述舰载机着舰的最后动作中,一系列细微动作的变化,人物更让刻画,使这次舰载机着舰过程在具有宏观的壮美外,还具备了相对微观的细节之美。
二是情感美。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赏析此文,一股家国情油然而生。“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字里行间,描写出这一次军事训练活动的人情味,所展现出的官兵家国情怀,实则也是记者内心真性情的写照。”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一次跳动,都在揪着人心。“记者笔端情感流露的表达,寥寥文字虽无声,一种将个人情绪带入着舰过程的情愫却显厚重。这样的美,是情怀之美。
三是语言美。语文是新闻稿件美的传播载体。文中把舰载机着舰比喻成“刀尖上的舞蹈“,把即将着舰的舰载机比喻成”凌波海燕“,把舰载机成功着舰后阻拦索拉伸的情景巧妙地想象成一个巨大的”V“字,既形象展示了阻拦索的实际形态,又给新闻带来了非常强烈的感情宣泄,使作品具有了更强的阅读震撼力。
五、布置作业
下去后对中国的一些先进技术在世界上的影响做些调查,下节课在班上分小组互相分享与讨论。
六、板书设计
准备工作就绪(1-2)
一着惊海天 插叙重大意义(3-4)
详写着舰过程(5-20)
抒写成功喜悦(21-26)
教学反思
新授这节课,除了介绍文体知识——消息以外,我设计了这样四个问题,以此贯穿课文。分别是:1.默读课文,把握叙述顺序,概括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主要环节。2.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有何意义? 3.勾画出描写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情景的句子,感受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时惊心动魄的气势。 4.从上述语段中选择一处,细细品读,体会其作用。新授下来,感觉效果还不错。
课件17张PPT。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背景知识 中国首艘航母舰载机的训练进展成为外界关注焦点。舰载机着舰的消息之所以引发外界高度关注,是因为没有舰载机,一艘航母就难以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军事专家认为:“只有当‘辽宁舰’成功完成了舰载战斗机的起降试飞,它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航母,否则只能算是一个海上移动平台。”
对于高度复杂的航母舰载机系统而言,首次着舰的难点主要是两个,一是舰载机与航母相关系统人员的配合,二是舰载机飞行员首次着舰巨大的技术和心理压力。
由于着舰拦阻与触舰复飞的技术含量和任务模式差异性太大,因此即使经过触舰复飞的反复训练,对于舰载机飞行员而言首次着舰依然是充满挑战的。文学常识通讯:
通讯是一种以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事件、经验、成果、工作甚至于社会自然风貌为报道对象的新闻体裁。一般分为纪实性通讯、新闻故事、访问记、散文体通讯等。
文学常识特点:①真实性。通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具有新闻的共同特点,即真实性,这是通读的生命,写通讯,不能像写小说那样采用虚构和夸张手法。
②新闻性。通讯在时间上要求不如消息那样快捷,但也应当是新近发生的事,而不是“旧闻”,通讯只要反映了那样快捷,但也应当是新鲜意义的事实,才有阅读的价值。
③完整性。通讯无论记事,都要讲究人物、事件的完整性。不仅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些基本要素,而且对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以及意义等来龙去脉、因果联系等,都要有所展示。
④灵活性。写通讯可以适当运用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等手法,不必像写消息那样只用记叙。
字词积累着zhuó渤海bó澎湃桅杆péng pàiwéi湛蓝揪娴熟默契zhànjiūxiánqì着:这里指飞机降落。艉:船体的尾部。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
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结构分析准备工作就绪(1-2)插叙重大意义(3-4)详写着舰过程(5-20)抒写成功喜悦(21-26)一着惊海天内容分析⑴、⑵自然段,交待了这篇通讯所叙述的重大历史事件,对于如此庄严的时刻,为什么不采取平实的叙述,而用描写手法进行渲染? 通讯有别于消息,它要示不仅仅将某一事件客观、概括地反映出来,还要求对新闻事件的报道进行更加具体、形象、生动和详尽的描述,以求能够给读者留下生动可感的印象,达到“情动于心而言于行”的最高境界。 ⑶、⑷两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从结构上看,这两段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氛围,让读者不自觉地读下去,想知道结果如何,且为下文写航母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作铺垫。这两段将新闻的价值展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吊起了读者期盼的胃口,其中描述的危险性也让读者不由自主地担心起来。读者会想,首次着舰能不能成功?首次着舰的过程是怎样的?读者有了这样的品读胃口,反映出作品的吸引力所在。第⑹ 、⑺ 自然段中“刀尖上的舞蹈”“揪着人心”这些描写,意在表明什么?突出舰载机着舰的危险性之大,人们内心非常紧张。文中为何对“航向”“航速”等具体内容作细致的描述? 作者在叙写中,将紧要处的口令和动作都用实词准确地阐述,为的就是为了呈现通讯的真实性,让读者更加直观的感受到舰载机的着舰过程,为这一高科技的军事事件揭开神秘的面纱,让读者获得直观的情感体验。描写了四周人的神态和心情 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感染力。侧面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这篇通讯着重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 着重写了舰载机着舰的过程。因为读者最关心的还是战斗机能否成功着舰这一件事,这才是这篇通讯的核心,关键环节就是塔台指挥和着舰动作。作者集中笔墨主要叙写了这些环节在着舰过程中的状态,将着舰前后过程清晰完事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做到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新闻美感动态美情感美语言美动态美 新闻中很多动态描写,呈现出活跃热闹的现场,产生了一种视觉的冲击,并由此引发了读者美感神经的火花。稿件开头先是对海天环境进行了一个全景式描写,使航母、海洋、风浪交织出一种美学意境,这种意境透着宏观上的壮美。一些具有代表意义、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描述,在作品中作用独具,使作品更具有丰满血肉。在描述舰载机着舰的最后动作中,一系列细微动作的变化,人物更让刻画,使这次舰载机着舰过程在具有宏观的壮美外,还具备了相对微观的细节之美。情感美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赏析此文,一股家国情油然而生。“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字里行间,描写出这一次军事训练活动的人情味,所展现出的官兵家国情怀,实则也是记者内心真性情的写照。”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一次跳动,都在揪着人心。“记者笔端情感流露的表达,寥寥文字虽无声,一种将个人情绪带入着舰过程的情愫却显厚重。这样的美,是情怀之美。语言美 语文是新闻稿件美的传播载体。文中把舰载机着舰比喻成“刀尖上的舞蹈“,把即将着舰的舰载机比喻成”凌波海燕“,把舰载机成功着舰后阻拦索拉伸的情景巧妙地想象成一个巨大的”V“字,既形象展示了阻拦索的实际形态,又给新闻带来了非常强烈的感情宣泄,使作品具有了更强的阅读震撼力。本课小结 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落后于人,中华民族先后遭受到很多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经历了百年屈辱。惨痛的历史教训让中国人民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富国强兵,一直是中国人民的梦想。这篇文章向我们介绍了“辽宁舰”舰载机首次着舰并获得成功的过程,这是中国人民在富国强兵的道路上取得的一次大胜利,所以振奋人心。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我国在富国强兵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进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增强了中国人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增强了中国人民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