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亚夫军细柳教案+课件(共18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24周亚夫军细柳教案+课件(共18张幻灯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7-17 11:15:50

文档简介

24.周亚夫军细柳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 指导学生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手法,体会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写法。
3. 结合个人生活经验,理解周亚夫恪尽职守的精神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积累重点文言词汇。
找出文中侧面描写和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动作、语言的句子,分析并归纳周亚夫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通过侧面描写鲜明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 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风劲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一位将军打猎的情景。诗中对涉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写,热情的歌颂了将军的豪迈气概,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这里面的将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主人公―――周亚夫。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在细柳营的故事,体会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
二、自学释疑
1.作者简介: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相当于现在国家图书馆馆长一职)。早年司马迁在故乡过着贫苦的生活,10岁开始读古书,学习十分认真刻苦,遇到疑难问题,总是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20岁那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获得了不少第一手材料。前108年,得继父职,他博览汉室藏书,参以游历见闻,在其父累积编次的大量史料基础上,于前104年开始从事《史记》的编写。前99年,因替孤军奋战、不得已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处腐刑。在狱中,他更加发愤著述,终于在前92年左右,完成了这部巨著。不久即去世,年约六十余。
2.了解《史记》:《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人们称为“信史”,由西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花了13年的时间所完成 。全书共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的一种体例。《史记》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或称《太史公书》,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生平、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
三、初读课文,巩固基础
1.积累重点文言词汇:
“军”“为”“劳”“之”“被”“锐”“且”“闻”“使”“约”“动”“骑”“已而”“居无何”“既”“囊”“揖”等;会读会写:“兹”“棘”“彀”“辔”“弩”?“胄”。?
2.翻译重点句子:①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②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③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有疑难的,合作探究。
3.理解文意:朗读本文,并说说全文分几个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段第一部分:介绍边境的紧张形势和刘礼、徐厉、周亚夫的三军驻地。
第二段第二部分:写汉文帝劳军经过。
第三段第三部分:写汉文帝对周亚夫的赞扬。
四、再读文章,重点分析
(一)、研习第一段
1、汉朝边境出现了怎样的紧急情况?——“匈奴大入边” 请同学们想象侵百姓被略时的情境,以此引导学生理解将士应该具有忠于职守,保家卫国责任感。
2、汉朝是如何驻防的?——“军霸上、军棘门、军细柳”,以此防备匈奴的侵略。
3、本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为后文劳军作铺垫。
、研习第二段
1、齐读本段
2、皇上劳军时,在霸上及棘门是怎样的情形?这样的礼节是将军忠君爱国、忠于职守的体现吗?——“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不是忠君爱国、忠于职守的体现。因为要是敌军假扮皇上劳军来偷袭军营,军队就会被击败,轻则将士牺牲,重则国家沦陷。
3、皇上在细柳劳军时,遇到什么情况?——“天子先驱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改容式车,使人称谢”。——运用侧面描写手法,烘托出周亚夫军纪严明,令行禁止,刚正不阿。即便是皇帝到了军中也要以军中规矩行事。
4、“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写出了将士们备战严谨,侧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有方。
5、“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一句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正面描写,表现出周亚夫刚正不阿、恪尽职守、不阿谀奉承、不趋炎附势的精神。
.
6、周亚夫是本文的主人公,本文主要写皇上劳细柳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写劳霸上及棘门?——这里是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劳霸上、棘门与劳细柳的情形进行对比,生动形象地塑造了周亚夫的爱国形象,深刻地表现了周亚夫治军有方、刚正不阿、恪尽职守、不阿谀奉承、不趋炎附势的精神。
、研习第三段
1、小组读
2、为什么“群臣皆惊”?——周亚夫不脱战甲、不放兵器,以军中礼拜见皇帝,表象上是很不敬皇帝。
3、皇帝是怎样评价周亚夫的?说明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此真将军矣!”皇帝是一个深明大义、知人善任的君王。
4、作者写此段有什么用意?——运用侧面描写手法,强烈地烘托出周亚夫的品格和精神:治军有方、刚正不阿、恪尽职守、不阿谀奉承、不趋炎附势。
五、阅读感悟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周亚夫严谨的军纪,整肃的军容,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尽管这些尘封在历史的记忆里,但周亚夫的恪尽职守,爱岗敬业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当今社会,每一位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工程设计师、一线工人等,他们的工作岗位就是一道道“防线”,大家都应该发扬周亚夫的这种精神。
六、本课小结
本课通过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谨、忠于职守的“真将军”特点。
七、布置作业
推荐阅读《史记》之“绛侯周勃世家”或从廉颇、项羽、张良、韩信、李广等名将中任选一篇传记,要求了解其生平事迹,领略人物风采,感受《史记》的写人艺术。
八、板书设计
周亚夫军细柳
《史记》 司马迁
劳霸上及棘门 劳细柳
直驰入——治军不严 不得入、按辔徐行——治军严明、令行禁止
将以下骑送迎——阿谀奉承、趋炎附势 以军礼见——刚正不阿、恪尽职守
对比
表达了周亚夫治军有方、刚正不阿、恪尽职守的精神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可取之处在于:教师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并且有效地兼顾了各个层面的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学习效果的检验。学生把课堂当成展示自我价值的平台,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很好地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小组讨论训练了学生合作学习能力。质疑、探究,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且使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在成功的体验中进取。在分析周亚夫形象时,教师适时点拨,进行人生观教育,完成了"文以载道"的德育任务。
不足之处在于,时间安排过于紧张,对文言文相关基础知识的消化时间不够,应提前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
课件18张PPT。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教学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词汇。
2.找出文中侧面描写和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动作、语言的句子,分析并归纳周亚夫的性格特点。
3.学习本文通过侧面描写鲜明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作者简介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前99年,因替孤军奋战、不得已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处腐刑。在狱中,他更加发愤著述,终于在前92年左右,完成了这部巨著。不久即去世,年约六十余。 本文是《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中的一节。绛侯周勃是汉开国功臣。诸吕危刘时,他与丞相陈平共谋诛诸吕,立孝文皇帝。周亚夫是周勃之子,先为河内守,以贤封为侯。历仕文帝、景帝两朝,曾任河内郡太守、中尉、太尉、丞相等职。以善于将兵、直言持正著称。后因得罪景帝下狱,绝食而死。本文即记载他为河内守驻军细柳时的一段事迹。 背景知识文学常识《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人们称为“信史”,由西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花了13年的时间所完成 。全书共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的一种体例。《史记》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第一部分:介绍边境的紧张形势和刘礼、徐厉、周亚夫的三军驻地。整体感知第二部分:写汉文帝劳军经过。第二部分:写汉文帝对周亚夫的赞扬。汉朝边境出现了怎样的紧急情况?重点分析汉朝是如何驻防的?本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匈奴大入边” “军霸上、军棘门、军细柳”为后文劳军作铺垫第一段皇上劳军时,在霸上及棘门是怎样的情形?这样的礼节是将军忠君爱国、忠于职守的体现吗?重点分析第二段 “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不是忠君爱国、忠于职守的体现。因为要是敌军假扮皇上劳军来偷袭军营,军队就会被击败,轻则将士牺牲,重则国家沦陷。皇上在细柳劳军时,遇到什么情况?重点分析第二段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运用侧面描写手法,烘托出周亚夫军纪严明,令行禁止,刚正不阿。即便是皇帝到了军中也要以军中规矩行事。“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重点分析第二段 写出了将士们备战严谨,侧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有方。“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一句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重点分析第二段 正面描写,表现出周亚夫刚正不阿、恪尽职守、不阿谀奉承、不趋炎附势的精神。周亚夫是本文的主人公,本文主要写皇上劳细柳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写劳霸上及棘门?重点分析第二段 这里是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劳霸上、棘门与劳细柳的情形进行对比,生动形象地塑造了周亚夫的爱国形象,深刻地表现了周亚夫治军有方、刚正不阿、恪尽职守、不阿谀奉承、不趋炎附势的精神。为什么“群臣皆惊”?重点分析第三段 周亚夫不脱战甲、不放兵器,以军中礼拜见皇帝,表象上是很不敬皇帝。皇帝是怎样评价周亚夫的?说明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重点分析第三段 “此真将军矣!”皇帝是一个深明大义、知人善任的君王。作者写此段有什么用意?重点分析第三段 运用侧面描写手法,强烈地烘托出周亚夫的品格和精神:治军有方、刚正不阿、恪尽职守、不阿谀奉承、不趋炎附势。本课通过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谨、忠于职守的“真将军”特点。课文小结 推荐阅读《史记》之“绛侯周勃世家”或从廉颇、项羽、张良、韩信、李广等名将中任选一篇传记,要求了解其生平事迹,领略人物风采,感受《史记》的写人艺术。课后作业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