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与朱元思书 课件(幻灯片42张)+教案+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12*与朱元思书 课件(幻灯片42张)+教案+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7-16 10:59:43

文档简介










《与朱元思书》中考真题汇编
一、(2006广西百色课改)
阅读吴均《与朱元思书》,回答21—25题。(13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1.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窥谷忘反(通“返”) B.在昼犹昏(夜晚)
C.负势竞上(向上) D.从流飘荡(随着)
22.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2分)
23.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2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5.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3分)




参考答案 :
21.B 22.写山的“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水的“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23.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24.①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②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25.第一问: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第二问: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

二、(2006山东潍坊)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3题。(12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 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 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 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
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③夕舂:夕阳。
2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奔: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作:
③梅花为寒所勒 勒:
④山岚设色之妙 设:
2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A.
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①猿则百叫无绝
B.
②月景尤为清绝
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C.
②皆在朝日始出
①梅花为寒所勒
D. ②歌吹为风
2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 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译文:
23、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
20、①奔:飞奔的马。②作:发出。③勒:约束,阻止。④设:着,涂。
21、C
22、①(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②这种快乐(只能)留下来给山中的僧人和游览的客人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庸俗的人说呢?
23、寄情山水、热爱山水,欣赏大自然之美,洗掉内心的尘垢,保持一份内心的清净和独立的人格、情操;但又流露出一种避世、避俗的心态。


三、(2007广东广州)
花都区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9-10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9、选出加点词表示数量词“一百”的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一百许里
B百千人大呼
C千百成峰
D赏赐百千强
10、翻译与理解。(6分)
(1)用现代汉语翻译“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分)
(2)简单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写法。(3分)
1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明月别枝惊鹊:
②路转溪头忽见:
(2)词中上、下片分别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请联系上、下片内容作分析。(5分)



参考答案:
9、A(3分)(A的“百”是实指,指数目一百,B、C、D项的“百”是虚指,表“很多”之意)
10、(1)急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浪像奔马。(3分,急湍1分,甚1分,奔1分)
(2)该句用了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2分),突出了水的清澈透明(1分)。
11、(7分)(1)①另一个树枝,②出现(2分,每句1分);
(2)上片写诗人在夏夜看到明月高照,山林明亮,听到鹊声、蝉声、蛙声,闻到稻花芳香,景色清新,在这个时候还听到出来纳凉的人谈论着今年的丰收,身处其中,作者感到闲适、快乐。下片写作者夜行遇雨,要找地方避雨,忽然见到了曾经见过的茅店还在老地方,流露了作者的惊喜之情。(上下句内容的转述各1分,上片转述扣住清新,下片转述突出“忽见”;上、下片表达的心情各1分;叙述有条理1分)

四、(09浙江台州)
(二)(11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四时俱备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B、沉鳞竞跃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泠泠作响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有时见日 胡不见我于王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
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1.【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 【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2分)
22.【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参考答案 :
19.B
评分标准:3分。
20.⑴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⑵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评分标准:4分。每小题2分。整句意思正确,语言通顺即可。
2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评分标准:2分。只要答对其中两处,即可得满分。若多答“千百成峰”,不扣分;多答其他短语,扣分。
22. 答案 要点: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评分标准:2。每点1分。意对即可。

五、(2009河北)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题。(14分)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也作“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3分)
(1)出淤泥而不染 而: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反:
(3)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蔽: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译文: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译文:
3.《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答:
4.阅读《与朱元思书》第二段,概括富春江水的两个特点。(2分)
答:
5.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2分)
答:




参考答案:
1(1)却(可是,但是)(2)通 (同)“返”,返回(3)遮蔽(遮住,遮掩)
2、(1)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2)蝉接连不断(不停)地呜叫(叫着、长鸣),猿(猿猴)不停(长久)地啼着(鸣叫)。
3、爱菊代表的人生态度是陷居避世;爱莲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高洁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功名利禄。
4、清澈(水清,清);湍急(流急、急)。
5、环境可以改变人;人可以不受环境的影

六、(2009福建泉州)
阅读《与朱元思书》一文,完成5—8题。(15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自 自富阳至桐庐 B.从 从流飘荡
自非亭午夜分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C.绝 猿则百叫无绝 D.日 有时见日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日光下澈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词义。(4分)
①天山共色( ) ②一百许里( ) ③互相轩邈( ) ④窥谷忘反( )
7.简答(不得直接摘抄原文句子)(6分)
(1)说说富春江景色的总体特征。

(2)请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述富春江水流之急。

8.根据《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三峡》三篇文章内容对对子。(任选一道作对)(3分)
①两岸连山无阙处, ②石潭上竹树环合,



参考答案 :
5.(2分)C
6.(4分)①同样 ②左右、多 ③往高处伸展(只写“高”扣0.5分)④同“返”返回
7.(6分,每题3分)示例:(1)山水风光(山光水色)奇异,是天下独一无二的。
(2)富春江激流飞腾,比射出去的箭还快;波浪汹涌,像骏马在奔腾。
8.(3分。意思相近,结构相似即可)①示例:百里江水皆缥碧 ②示例:寒树间好鸟相鸣

七、(2009广西柳州)
(一)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
(三)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略无阙处 (2)虽乘奔御风
(3)负势竞上 (4)望峰息心
2、写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文:
(2)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译文:
4、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3分)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 、 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 ,《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参考答案 :
1、(1)“阙”通“”缺,空缺;(2)即使;(3)凭借或依靠;(4)平息或停止2、A3、(1)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水路都被阻断了。(评分:“襄”“沿溯”各1分,大意1分,其他翻译错误酌情扣分)(2)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评分:“经纶”“反”各1分,大意1分,其他翻译错误酌情扣分)4、(1)湍急、清澈;(2)凄凉或悲哀或凄清。(每空一分,意思对即得分)







PAGE



10












《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
直击考点
1.字词句的翻译及词类活用 2.情景兼美的语言 3.作者的思想感情 4.展开联想和想象描述画面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水皆缥碧( )   急湍甚箭( )  泠泠作响 ( )  
千转不穷( )   鸢飞戾天( ) 经纶世务( )
2.用原文填空。
(1)风烟俱净,________
(2)游鱼细石,________
(3)________,泠泠作响。
(4)蝉则千转不穷,________。
(5)________,望峰息心;
(6)经纶世务者,________。
3.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4.文学常识填空:吴均南朝梁 家、 家,字叔庠,吴兴故鄣(现在浙江安吉)人。他的文章善于写景,尤其擅长小品书信,“文体清拔有古气”,人称“吴均体”。本文是一篇 ,讲究对仗和声律,多用 ,少用散句。
课堂巩固
阅读下文,完成1——8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加点字词的含义。
从流飘荡(????????? )?? 任意东西(????????????? )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
水皆缥碧(????????? )? 猛浪若奔(???????????? ) 负势竞上(????????????????? )
互相轩邈(??????? ?)? 鸢飞戾天者(??????????? ) 望峰息心(????????????????? )
2.翻译下列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3.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的景色特点,再细致描绘。写水时,作者抓住了水的______和_____的特点;写山奇,分别从____觉和____觉来写景,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5.作者写水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请举例分析其好处。

6.作者写山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请举例分析其好处。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8.选择“山”或“水”,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富春江秀美壮丽的景色,适当加入自己的想象,写一段写景文字。(50字左右)


课后提高
1.指出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的不同用法。
蝉则千转不穷。( )
(1)
欲穷其林。( )
猿则百叫无绝( )
(2)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3)
果如鹤唳云端。( )

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甲乙两文,完成2——6题。
【甲】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近腊月下,夜登华子冈,辋水①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者②,携手赋诗,步仄迳③,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儵④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⑤,麦陇朝雊⑥。斯之不远,傥⑦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有删节)
  注:①辋(wǎnɡ)水:车轮状的湖水。②曩(nǎnɡ)者:从前。③仄(zè)迳:狭窄的小路。④鯈(tiáo):一种条状的鱼。⑤皋(ɡǎo):水边的高地。⑥雊(ɡòu):雉鸡叫。⑦傥(tǎnɡ):同“倘”,假使,如果。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③斯之不远:
④从我游乎:
3.翻译下列句子。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4.理解文意,回答:【甲】文以________、 ________来衬托水之清澈;【乙】文以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衬出夜之静谧。(每空限2字)
5.【乙】文划线句子作者描绘了众多景物,想象了不久的春天这里将会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个画面吗?


6.从甲乙两文来看,朱元思与王维两人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有何相同之处?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1、piǎo 、tuān、 líng、líng 、zhuàn、 yuān?、 lún
2、(1)天山共色(2)直视无碍(3)泉水激石(4)猿则百叫无绝(5)鸢飞戾天者(6)窥谷忘返 3.B4.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 书信 偶句(骈句)
课堂巩固
1.顺流;向东向西;左右;青白色?;飞奔的马?;向上;比高比远;到,至;平息
2.(1)没有一丝风,烟雾都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2)急流的水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马。(3)(两岸的山)凭借高峻的争着向上,争着像更高更远处伸展,笔直向上,形成无数山峰。(4)泉水激打着石头,泠泠地发出声响;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3.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清(清澈) 急(湍急)  视 听 多层次多角度展示富春江两岸群山之美。4.使用了夸张、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描写了水流湍急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音韵美和情韵美。5. 示例:“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静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动景。动静相生,写出了水静态的清澈和动态的急猛。6.示例: “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以动写静,把静止的山写活了,充满了生机,显示出山的“奇” 。7.这句话侧面写出富春江景色之美,表达了作者鄙弃功名利禄,流连山水,向往归隐山水生活的情感。
8.示例一:两岸青山,满目葱翠,群峰拥翠,旖旎的风光如一首清新的诗,一幅淡雅的画。那清越的泉声、悦耳的鸟声、延宕的蝉声、清厉的猿声,又恰似是一曲山林佳音,演绎了山野情致与风韵。示例二:一江春水,澄如湖海碧如天。江满桃花水,岸绿芳草茵。舟行江上,好似进入图画中。山光云影,飘忽不定,江面氤氲,浮漾其间,只听得岸上牧歌,时断时续;惟望见江上渔舟,白帆隐隐。
课后提高 
1.①尽,完 走完 ②停止 消失 ③至 叫
2. ①好像②发出③这样的时间或这样的景色④跟随3.(1)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2)寒冷的山间那远处的火光,在山林处忽隐忽现。4.游鱼 细石 月光 灯火 犬声 春声5. 草转青,树萌芽,可以看到山色一片新绿, 白鲦轻快地在水中游动 , 白鸥展开那矫健的翅膀掠空飞翔 , 野雉在麦陇中鸣叫 ,露水滋润了堤岸。6.都热爱(赞美)大自然美好景色;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






PAGE



4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悟作者沉醉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3、学习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美;
4、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难点】
1、诵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美;
3、体会感悟作者沉醉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2—3遍后,勾画出生字、词,并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再将词语在下面横线上抄写两遍。
缥(piǎo)?湍(tuān)?轩(xuān)?邈(miǎo)?泠(líng)

戾天( )经纶( )?鸢(yuān)?窥(kuī)?柯(kē)

2、简介作者。
本文作者 ,字 、 朝 文学家。本文选自后人所编辑的 《       》。
3、解释词义。
(1)风烟俱尽( )(2)从流飘荡( )(3)一百许里( )
(4)水皆缥碧( )(5)直视无碍( )(6)急湍甚箭( )
(7)皆生寒树( )(8)负势竞上( )(9)互相轩邈( )
(10)争高直指( )(11)千转不穷( )(12)鸢飞戾天( )
(13)望峰息心( )(14)经纶事务( )(15)窥谷忘反( )
(16)横柯上蔽( )(17)在昼犹昏( )(18)疏条交映( )
4、参照注释,弄懂下列句子意思。
(1)从流激荡,任意东西。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4)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6)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补充不懂的字:

补充不懂的句子:


5、预习思考:
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___   _之美,概括为“__   _,_   ”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_ __”和“__ 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多层次多角度展示    _之美。
6、研读课文。思考: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字来写水和山的?



【巩固拓展】
1、通假字 窥谷忘反 “反”通“返”,返回
2、古今异义词
(1)一百许里。 许:
(2)鸢飞戾天者。 戾:
(3)经纶世务者。 经纶:
3、一词多义
绝   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上  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
4、词类活用
(1)风烟俱净
(2)任意东西
(3)猛浪若奔
(4)互相轩邈
(5)望峰息心
(6)横柯上蔽






PAGE



2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和掌握文言实词,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反复诵读课文,品味骈散结合的语言风格。感受和想象文章描绘的美景。
3、 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
重点:   
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山水奇异的景色美。
2、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义
学习过程  
一、读顺读懂课文,积累字词。
1、读准、读顺:初读课文,圈画生字、多音字。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风烟jù___净 缥( )碧 急tuān___甚箭 经lún___世务
负势竞( )上 泠泠()作响 kuī___谷忘fǎn___
嘤嘤( )成韵 鸢( )飞戾()天 在zhòu___犹昏
互相轩( )邈( ) 横kē___上bì___
2、读懂:译文,不懂之处先圈画出来再与同学交流解疑。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天山共色 ( ) 从流飘荡( ) 猛浪若奔 ( ) 互相轩邈 ( ) 负势竞上( ) 经纶世务( )
(2)、 文学常识
本文的作者_________ ,是 _______代_______家,字____ ,吴兴故章人。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__________ 。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蝉则千转不穷( ) 窥谷忘反( )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大意。
1、 课文用哪八个字概括富春江山水?
答:
2、 富春江的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答:
3、 富春江的山水之奇异作者是通过视觉与听觉两方面来描绘的,请同学们从这两方面入手,来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答:  
三、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1.?文中写水,体现了水什么特点??
联系——(1)《小石潭记》是如何写水清的??
(2)《三峡》是如何写水急的?
2.?文中又是如何写山的呢?具体都写了什么内容?又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或各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3、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_____________之美,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多层次多角度展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美。
4.写景要注意条理,请大家分析讨论这篇文章写景的顺序。
四、与作者对话,理解一种情怀,走进一种境界。
1、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义
?
2.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论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后的种种“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有什么不同?
?
?
五、拓展延伸(爱拼才会赢)?
现在,全国兴起旅游热。“五一”或“十一”黄金周前,为了把这个大家不太熟悉而又非常美丽的景点推介出去,富春江旅游开发公司决定派一些推介员,到各地作宣传。如果你是一名推介员,该如何作宣传,才能把外地的游客吸引过去旅游呢?
?
六、达标测试:
1、考考你的记忆力!(你很棒的!)
经lún_____世务 kuī_____谷忘fǎn_____ 横kē_____上bì____ 急tuān_____甚箭 在zhòu_____犹昏 风烟jù_____净
2.根据课文填空。
(1)水皆缥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视无碍。
(2)负势竞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百成峰。
3、我是小翻译!(我相信,你准行!)
①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④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各写出一句写“山”和写“水”的诗句。(加油啊!)
写“山”的:
写“水”的:

5、阅读下文,完成练习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指出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特点。
①风烟俱净:______________???? __②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3分)
?
?

参考答案:
达标测试5、阅读:
(1).C??( 2).B?? (3).①形容词作动词? 消失? ②使动用法? 使……平息?
(4.)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5).第一问: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第二问: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







PAGE



3












《与朱元思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
2、疏通文意并且熟练的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
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2、体会作者由观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触。
3.通过诵读训练,进一步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
(三)情感目标:
1.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教学重难点
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帮助学生理解“鸢飞戾天”两句。
教学准备
让学生通过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决文章中的生字词。教师准备有关富春江的风景短片及课文重点字词的投影。
设计思路
本文虽是书信可与一般书信不同,人们往往把它看作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小品文。因此在教学时,应当使学生初步懂得怎样审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要教学生读懂文本并能顺畅地朗读;二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朗读,总的说来,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要注意停顿,每读完一小层都可以作稍长的停顿,这样才有鲜明的层次感,不至于将两个不同的画面交错在一起。还要注意确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当落在“箭”“奔”二字上,才会使人感到形象鲜明。教师要做示范朗读,也可以让学生中读得好的示范。
教学时由眼前的风景引入。启发想像,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假定某些情节,然后设问。例如,作者这次是特意选择一个“风烟俱净”的日子并且自雇小船出游;作者说“猛浪若奔”不是从旁看到的,而是小船在浪尖上行驶时亲自感受到的;“负势竞上……争高直指”是作者的幻觉,如此等等。根据这些情节设问,可能引起争论,但更有可能出现教师意想不到的好答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可爱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著名的景点?
(学生讨论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要求看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讨论回答。)
师:富春江的景色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美”。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后,情不自禁写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先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听读时注意字词的读音,分清句子的停顿。

二、给文章中下列字注音:
缥、湍、轩、邈、泠、嘤、鸢、窥、柯

三、 师生互相质疑,疏通课文文句:
第一自然段:①风烟:指烟雾。②共色:同样的颜色。③俱:都。④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第二自然段: ①缥碧:青白色;缥,音.piao3。②急湍:急流的水;湍,音tu6n。③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第三自然段①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②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③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④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⑤相鸣:互相和鸣。⑥戾天:到天上;戾,至。⑦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⑧经伦:筹划、治理。⑨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⑩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名词作状语。⑨犹:好像,如同。@交映:互相掩映。⑩见:同“现”,显现,显露。
(注意: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搞不懂的问题,通过小组学习,合作探究,相互质疑解答,弄懂全篇。)

四、概括文章三个自然段的大意:
1、文章的第一部分,这部分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2、文章的第二部分。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
?3、文章的第三部分。这部分以细腻的笔触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在这里,作者既从侧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
五、探究讨论
1.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学生讨论,发表意见。)
老师归纳:
学生只要能抓住重点,说出水之清澈(“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和山之峻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也就能够大致领悟这篇写景美文的魅力了。
2.写景要注意条理,请大家分析讨论这篇文章写景的顺序。
(学生讨论,发表意见。)

六、比较分析,学生自主阅读,按照要求填写下列表格:
课文题目 景物特点 写景目的 写景方法
与朱元思书
答谢中书书
三峡
湖心亭看雪

七、全班集体朗读全文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的景色,作为本课所放录像的解说词。
??? 3、指出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并举例说明作用。

教学后记:









PAGE



3












《与朱元思书》
教学要点
1.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文中“追求自由”的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课文的主旨;
2.体会本文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特点;
3.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等特点;
4.学习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语言美。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学习方法
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骚人墨客吟诗作文,为今人留下了众多
脍炙人口的山水佳作。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
  三吴行尽于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宋·苏东坡)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导。(清·刘嗣绾)
  可见,富春江早已为世人所熟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南朝梁代著名骈文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仅用114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旖丽风光,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吟诵此文,可谓美不胜收。

二、读文字,反复朗读,疏通文义。
  1.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不解之处可提出疑问,共同商议解决。
  2.反复朗读,要读出语气和重音,特别强调要读出层次。
一读:明确读音和句读
欣赏:听录音,要求学生仔细听课文,在书上记下读音、句读。
导引:了解学生是否有还不明白的读音、句读?
(学生若不提出,可提醒:缥碧、急湍、轩邈、泠泠、鸢飞戾天(板书备用))
朗读:学生全文朗读。(注意其生字新词的读音、句式停顿的处理)
点评:侧重在句读方面。适当点评学生的情感处理:强调:向上的那种“劲”。
二读:关键词语释义并译句
朗读:出声散读课文;请学生圈出不好解释的词句,准备提问。
导引:对照注释,是否都能解释?有什么觉得不好解释和翻译的?
讨论:在学生发问时,视情况作分别处理:
一般词语可互答解决;
涉及下列板书中的重点词句,板书待用,同时依然互答解决;
学生无人发言时:指定下列板书中的关键词,点名回答。
注意:以下几个句子的翻译。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驾舟顺流飘荡,任凭(船儿)往东还是往西。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负势竞上,互相轩藐;==(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争着向远处高处伸展。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老鹰那样极想得到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就平静下来。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小树枝交织的地方,或许还可以漏出点阳光。
三读:理清课文结构
朗读:采用个别朗读方法,其他同学考虑:文中哪句话概括了课文描写的山水的特征?为什么?
讨论:找找看,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为什么?
(请1—2个学生(水平稍差的)谈自己的看法,要求:自圆其说,语言完整)
(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景色的特征,全文都围绕着这两个字在做文章)
讨论: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这个“异”和这个“奇”字的?
(请2—3个学生(水平较好的)谈自己的看法,要求:利用板书上的关键词句,教师注意肯定、补充)

三、归纳小结: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利用板书,顺水推舟,明确——
景 异水: 清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  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奇山: 看 (高山寒树,轩藐成峰)
“  听” (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第二课时

四读:明辨课文的主旨
朗读:全体朗读课文,建议学生利用板书内容尝试背诵。
讨论:读完全文,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从中你能悟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吗?
(放开回答,一般要求能用最精练的词、短语概括;适当板书待用)
明确:引导学生回顾作者所选之景、绘景语言等内容后明确:
志——无拘无束、任性自得 (负势争高,息心忘反)
备用:关于吴均的生平介绍:
梁武帝曾经斥责吴均:“吴均不均”,活画出他的个性。不仅越职私撰历史,而且偏实录
梁武帝的痛处。文如其人,虽用当时盛行的骈体,但却别具一格,骈中带散,一任性气,自成一体,谓之曰:“吴均体”。
  总之,从生平可见:虽亟思奋发有为,但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
五读:体会写作特色
  朗读:全体朗读、尝试背诵
提问:
1.文章在结构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放开回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句式“两两相对”的特点及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提示: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环绕“独绝”二字展开生发和描摹,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2.写景顺序和详略上有何特点?
  提示;写景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写景重点上,全文详写“山”略写“水”;写“水”的部分,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的部分,详写动态略写静态。这样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征,又显得详略适宜,轻重有度。
3.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字来写水和山的?
提示:第二段写“异水”。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江水之色,
“千丈”写江水之深,“见底”写江水之清,
“游鱼”写江水之净。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激越美。这样描写,静
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
第三段写“奇山”。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仿佛
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它们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
层峦迭嶂。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再次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山外
虽然晴光万里,山中却别有景象。作者笔锋又从动到静,写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浓阴蔽日,
在白天也只是“有时见日”的幽暗的景象。这一段写山之形之声之色,都紧扣一个“奇”字。
4、你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听到了什么?
提示:听到的是欢快的声音,它们汇成了一曲对生命的颂歌,把这寂静的山谷,变成一个热闹、和谐、欢乐、祥和的世界。山包容了这些生命,这些生命给这山以无限生气。
  5、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文章都讲究情景相生,我们从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中,从寥寥几句写观感的语句中,领略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请先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
  提示: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我们可以从首段“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中,感受到一种享受自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从对山水的描写中,体会到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更令人赞赏的是,在描绘山景时,作者插入两句观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这几句感受,不仅从侧面衬托出险峰幽谷的夺人心魄的魅力,更是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6、本文是骈文,请找出文中出现的对偶句,并说说它们的妙处。
  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读来琅琅上口,节奏感极强。
  
拓展探究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改造自然,美化自然,使之成为适于人类生存的美好环境,另一方面美的自然环境也能美化人即人类受教育和陶冶而变得更完美、更高尚;请结合这段话谈谈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的理解。
  提示:这句话中虽然流露出作者亟思奋发有为,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但所蕴含的自然美的审美情趣,’教育意义是不容忽视的。你看,那些汲汲于追求个人名利,四处奔走,苦心经营的人,面对“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的奇峰。聆听“泠泠作响,嘤嘤成韵”的美声,不禁心旷神怡,移情于山水而淡泊了功名利禄之心。

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吴均
景——异水:“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动静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结合
   奇山:形奇 (高山寒树,轩藐成峰)              视觉
      声奇 (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听觉
      色奇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视觉
志——无拘无束、任性自得 清高隐逸(负势争高,息心忘反)

作业安排
全文朗读、背诵默写
以《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为题,用现代书信的格式重写课文。
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







PAGE



4



(共84张PPT)
第22课 与朱元思书
情景
引入
自主
预习
合作
探究
课堂
小结
情景引入


吴 均
吴均
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均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如《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与朱元思书》等,表现出作者流连山水的生活情趣,风格简淡清新,是历来传诵的骈文名作。
自主预习
书---书信,一种文体。本文是一篇骈体文,讲究对仗和声律,多用偶句,少用散句。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书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这看似随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可称得上一篇山水小品。
感知文体:
读准字音
缥( )碧 急湍( )
窥( )谷 轩( )邈( )
泠泠( )作响 鸢( )飞戾( )天
经纶( ) 横柯( )上蔽
嘤( )嘤成韵 千转( )不穷
piǎo
xuān
miǎo
líng
yīng

jīng lún
yuān

kuī
tuān
zhuàn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疏通文意:
同样的颜色
表约数,相当于“左右”
独一无二
(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从,顺、随
全,都
名词活用为动词,向东向西
风烟俱尽 , 天山共色。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青白色
这里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动词活用为名词,飞奔的马
厉害
湍急的江流。湍,急流。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形容水声的清越
互相和鸣
停止,消失
浓密碧绿,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
美丽
“转”通“啭”,鸟鸣声
虚指,成千上百,形容很多。
名词活用为动词,向上。
争着
凭借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 , 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筹划,治理
同“返”
名词活用为状语,在上面。
好像,如同
互相掩映
树木的枝干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文章的3个自然段分别写什么,
这三段之间是什么关系(顺序)
1.富春江的景色: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合作探究
2.描写异水
3.描写奇山
1.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本文所写景色的总体特征,全文都围绕着“奇”和“异”这两个字在做文章。
赏 析
2.第一段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先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远景着笔,作静态描写;
其次“从流漂荡,任意东西”不仅写出了江流宛转,随山形而变,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景的悠然自得之感,是动态描写;
最后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个字概括了一百余里游览途中所见之美,领起全篇。
3.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字来写水和山的?
异水
奇山
水色——
山势——
山声——
山色——
水态——
缥碧
静(清)
动(急)
高山寒树轩邈成峰
水激 鸟鸣
蝉转 猿叫
横柯上蔽 疏条交映
夸张、侧面描写
比喻、夸张
比拟
(秀丽、高峻)
(幽静)
以声衬静
以动写静
(林茂荫浓)
对偶
4.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这样写好在哪里?
以动写静,使静止的景物富有动感,更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5.“鸢飞戾天者”和 “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
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
6.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和“窥谷忘反”的感受,他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是什么?
寓情于景,进行议论性的抒情。这种感受是一种设想,以有雄心壮志的游者也要产生隐居思想来衬托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透露出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以及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请从这两方面入手圈出写得好的字词句,并谈谈好在何处。
从视觉来写:
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色,而且将富春江放在“天”这个壮阔背景上来描写,就勾勒出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境界。
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
②“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一个“寒”字,暗示了深秋的时令特征,也写出了人的主观感受。
④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江的两岸崇山峻岭,高耸人云的雄奇景色;“竞”“争”二字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从听觉来写:
句式整齐 音韵和谐
琅琅上口 节奏感强
质疑探究:
本文情景兼美,能给人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请同学们自己再品读课文,看看作者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写就这篇美文?
1.总分结构,脉络分明。
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起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 和”“奇山”两方面,围绕“独绝”二字生发和描摹。
2.动静结合,摇曳多姿。
第二段写水,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突出水静态时的清澈和动态时的湍急的特点,水之异尽现。
第三段写山,以鸟禽的声音,来反衬山林之寂静,以动写静,动静互现。
3.视听兼备,形声相融。
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视听结合,使景物声情并茂,生动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4.按地点转移,由近及远的顺序写:从流飘荡,俯视碧水,仰观青山。
5.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描写对象形象鲜明,富于生机(夸张、比喻、对偶、拟人)。
拓展延伸:
本文和《三峡》同是写山水的精美文章,试与《三峡》作比较阅读,从内容和形式方面谈谈两篇文章的异同。
相同之处:
内容:
写水都提到了水大浪急,写山都突出了山势高峻,其中也都提到了密林、泉水、猿啼……
表达方式:
都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突出描写了山水的景色。
表达情感:
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和热爱之情。
不同之处:
内容:
《三峡》在写景方面突出了四时的变化;写山时,还突出了山的连绵不断。
体裁:
《三峡》是散文,而《与朱元思书》是骈体文。
写作目的:
《三峡》主要是为了客观地介绍地理知识,而《与朱元思书》则突出了对大自然的赞赏,而且写出了作者的内心感触。
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辞采隽永、音节和谐,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名画,因为它不仅景物鲜明,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
请拿起你手中的笔,调动你心中的情思,把自己的家乡山水美景描绘。
课堂小结
 1.根据作者的介绍,再结合个人体验,展开你那想像的翅膀,把课文改写成一篇写景小散文或写一篇关于富春江的游记。
2.背诵《与朱元思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