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关心天气》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我们知道的天气现象;第二部分今天的天气怎么样。第一部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城市天气预报图”来帮助学生明确常见的天气现象。图中的各种天气符号和表示温度的数字,反映了这一天全国各个地区的天气情况。学生通过对这张图的观察,可以对常见的天气现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也便于学生认识各种天气符号。第二部分是在第一部分活动的前提下,学生从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接下来把学生带到室外,引导学生从这几方面对当天的天气进行观察,并引导学生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回来后进行交流。
在了解当天的天气情况后,引导学生思考“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使学生意识到天气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学情分析
天气几乎每天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天气有了初步认识,这些认识来自于平时的生活经验、每天的天气预报或其他的书籍资料。但是他们还不清楚天气的基本特征。当问及他们“今天天气怎么样?”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回答:“鲜花都盛开了”“树叶都绿了”“秋天要来了”等。他们往往不能根据天气来判断每天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随着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各种天气特征的认识,期待着他们能更加关心天气、准确地观察天气,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通常通过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过程与方法:
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讨论和记录天气的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高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难点: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评价任务
1.认识常见的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并能进行分类。
2.会描述天气情况。
3.完成天气对生活影响的网状图。
教学准备
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各种天气符号的图片。
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播放视频:CCTV每晚7:30天气预报。
同学们,你们每天看天气预报吗?你关心天气吗?不同的天气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而灾难性的天气更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为了更好地生活,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天气,关心天气。
2.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
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上用各种天气符号和温度表示的数字,反映这一天全国各个地区的天气情况,同学们通过对这张图的观察,可以对常见的天气现象有一个全面了解,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3.学生认真观察,踊跃发言。晴、晴到多云、阴、小雨、中雨、大雨、雷阵雨、雾、冰雹、风……
4.根据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将天气现象的名称粘贴到相应的天气符号上。便于学生认识这些天气现象。
5.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
如:沙尘暴、浮尘、扬沙、霜冻……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及名称。
6.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
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将分类结果填入表中:
我们知道的天气现象
7.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用幻灯片演示同学们的分类结果。最后得出结论:通常通过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描述天气。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要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天气进行观察,现在我们就到外面去观察今天的天气,用一些词和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提示:看天空中的云量,看国旗判断风向等……
用课件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本上。
2.进行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用幻灯片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提示学生描述天气要将天气特征与生活建立联系,提高学生对天气的认识水平。意识到天气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7.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
课件演示“网状图”。“网状图”能使这种联系变得更加清晰。
8.请你学着课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把每天观察到的天气现象都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怎样的。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全部同学都能通过网络的学习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在小组讨论时也能配合的很好,并都能积极主动的发言。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与小学科学拓展型课题的整合,使学生的学变得更为主动。他们在交流研讨中,不仅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对自己所研究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同时感受到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渗透科学研究成果与他人共享的思想,培养他们的科学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