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科学《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7-16 08:25: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的变化、传播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模拟的方法,探究人的耳朵各个部分在帮助我们听声音过程中起到的作用,重点研究鼓膜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经历问题——假设(猜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为后面《保护我们的耳朵》做好充分的准备。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耳朵的认识大多只停留在它的外部特征以及它是一个重要的人体听觉器官等一些浅显的知识上。至于耳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都有什么作用,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大部分学生不清楚。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给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究大小、远近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鼓膜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的,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通过体验活动感受耳廓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研究大小、远近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鼓膜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揭示人耳鼓膜的作用。
难点:认识声波的传播路径以及人耳各部位的作用。
评价任务
1.观察耳的结构图,认识人耳的构造。
2.通过鼓膜振动模型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
教学准备
为全班同学准备:一张大的“耳的结构”挂图或耳的结构模型。
为每组学生准备:一张“耳的结构”图片或模型、1个塑料杯、1块大于塑料杯口的薄橡胶(气球皮)、1根橡皮筋、一个音叉(或锣等能发出声音的器具)、少量的盐或细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比赛,看看谁的耳朵最灵敏,最快听出是什么动物的叫声。
2.出示课件。(公鸡、猫、狗、牛、猪)
3.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正确。
4.提问:你们知道动物的声音是从什么物体中传出来的?(音箱)音箱又是怎样产生声音的?音箱传出的声音又是怎样传播到耳边的?
5.揭示课题:那我们的耳朵又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第六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设计意图: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各种动物叫声入手,我觉得这样能够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和学生一起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等知识。为后继学生研究《耳朵的结构知识》作铺垫。】
二、观察、认识耳的构造
1.谈话:要想知道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那就必须了解耳朵的构造。
2.出示:耳的构造挂图。
3.提问:耳朵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你能说出每个部分的名称吗?
4.生:耳朵是由外耳——耳廓;中耳——鼓膜;内耳——耳蜗、听觉神经组成。
5.同桌互说耳朵的构造。
6.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了耳朵的构造,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鼓膜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耳朵的构造挂图,认识了耳朵的构造及各部分的名称,同时让学生大胆猜测鼓膜的作用,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知识的兴趣。】
三、制作“鼓膜模型”
1.出示课件——“鼓膜模型”装置图。
2.提问:制作“鼓膜模型”需要哪些材料?怎样制作?在制作中应注意些什么?(尽量将气球皮绷紧,越薄弹性就越好)
3.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探究鼓膜作用
1.刚才同学们猜测了鼓膜的作用,到底谁猜测得正确呢?下面我们就来做实验验证,好吗?
2.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交流设计方案:
(1)将桌上准备的细纸屑放少量在“鼓膜模型”的气球皮上。
(2)再用音叉在“鼓膜”——气球皮的上方制造声音。
(3)观察“鼓膜”——气球皮上的纸屑有什么变化?
4.分组实验:温馨提示:
(1)当音叉与“鼓膜”——气球皮的距离保持不变时,用不同的力使手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气球皮的振动有什么不同?
(2)当音叉与“鼓膜”——气球皮用力保持不变时,在距离远近不同地方敲击手鼓,仔细观察气球皮的振动又有什么不同?
(3)通过以上实验操作,你发现什么?
(4)认真填写好实验报告单。
5.交流、汇报。
6.小结:鼓膜很深,而且有弹性,即使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我们耳朵里的鼓膜和气球皮一样,当外界的声音传到鼓膜时,就会引起鼓膜振动。
【设计意图:此环节中,我重视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主实验探究。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发展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促进了他们的思维朝着科学的方向发展。】
五、体验耳廓的作用
1.出示音乐盒的声音。
(1)先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大小。
(2)再让学生将右手放到耳后,感受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3)这个活动说明了什么?生:增大了耳廓,收集到的声波就更多了,传入耳朵的声音也就更多了,所以我们就听得更清楚了。
2.提问: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没有耳廓,我们的听力会受到影响吗?如果为我们换上一个更大的耳廓又会怎样呢?
3.小结:耳廓具有收集声波的作用。(板书)
4.出示课件:(蝙蝠、兔子、梅花鹿、松鼠)问:这些哺乳动物的耳廓有什么特征?(大)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获得知识——耳廓有收集波作用的过程。此外,还通过观察4组动物的耳廓,更加深了对耳廓作用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六、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通过学习,说说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2.今天的科学让你有哪些收获?你在哪些方面表现比较棒?
3.鼓膜是耳朵十分重要的器官。我们应该怎样呵护呢?
【设计意图:使学生所经历的活动再回顾,总结经验,提高认知水平,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延伸学习将课堂上的探究拓展到课外,使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延伸到课后探究。】
教学反思
科学课堂提倡多动手,动手操作还不应离开思维活动,否则只能将一个智力活动变成“体力活”。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声音有了一些了解,但耳朵里面的构造,耳朵是怎样接收到声音的,学生的认识是模糊的、存在差异的。
从学生的这些原有经验和认知特点出发,本着展开探究性学习的目的,以实验来巩固旧知,同时在实验研讨过程中,抓住新知的生长点,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声音在耳朵里的传递是一个肉眼不可视的过程,但学生的先前学习已经为这里的学习作了铺垫:如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声音可以通过气体、固体、液体传播;包括课始的实验形象地点明了振动可以在物体间传递;再加上学生对耳朵构造的有效掌握。因此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同样先让学生试着说一说(结合一开始的小实验),以漫画图的形式给予提示,大致知道耳朵里的工作原理。再以FLASH动画、实景视频的强化,让学生更加完整的认识整个传递的过程。紧接着,耳廓作用的猜测与验证,使学生认识到耳廓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体验到耳廓大小对不同动物生存的影响。
学生亲身经历了“自主猜测——交流——实验——验证”的探究过程,体验了探究的乐趣,又把耳朵的构造和声音传递的过程深深留在了脑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