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及预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能够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②尝试比较常见传染病的种类。 ③了解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概念,理解传染病的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收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预防癌症的发病率。
二、教学重点、难点:传染病的特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及预防措施
三、教学准备: ①教师准备:制作一份导学案、准备好相应的课件、 收集常见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资料;②学生准备:收集常见传染病的有关资料。
四、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在上课前1-2分钟播放《健康歌》。 师:人人都希望健康快乐,但疾病却给人类带来许多痛苦和灾难。像2003年我国很多地区爆发的非典疫情和2008年3月安徽埠阳市发生的手足口病疫情以及去年在全球爆发的甲型流感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癌症、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这些病严重的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疾病发生、种类及其预防。(屏幕显示课题)
(二)了解目标:学生通过导学案了解本节课的目标及重难点。
(三)自主学习:结合目标,利用导学案上的自主知识梳理部分,对教材内容进行初步感知,要求学生在教材文本中做好标记。(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四)合作探究:
1.常见疾病 调查活动:调查小组内成员从小到现在曾得过什么疾病?并说出哪些是传染病、哪些是非传染病?学生代表说出(可保护学生的隐私,避免学生自己不好意思说出的情况)
一组:感冒、脚气病、胆囊炎、胃炎。
二组:阑尾炎、水痘、近视、腮腺炎、痢疾。
三组:被狗咬过(狂犬病)、肠炎、麻疹。
师:上述疾病哪些是传染病?哪些是费传染病?传染病有什么特点?传染病可以分为哪些种类?
生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病原体、传染性、流行性等特点。非传染病不是由病原体引起的,没有传染性。
生2:感冒、脚气病、水痘、狂犬病、腮腺炎、麻疹、痢疾是传染病。
生3:胆囊炎、胃炎、阑尾炎、近视是非传染病。
师:传染病有传染性、流行性;而非传染病没有传染性比如癌症、高血压、冠心病、脑溢血、糖尿病等。传染病根据其传染途径不同,可分为四类,是哪四类?
生回答
师:刚才同学们谈到的传染病各属于哪种类?分别以什么方式传播? (学生七嘴八舌,对同学们的说法不给予肯定或否定)
师:请同学们观看屏幕,呼吸道传染病通过什么途径传播?(显示教材图)
生:打喷嚏、咳嗽会传播。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师:根据病原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哪些种类?
生: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真菌性传染病、寄生虫传染病
师:请一个学生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2.传染病的预防
师:这些传染病之所以传染、流行同学们认为必须具备几个环节?
生: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师: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讨论导学案组内交流的习题,发挥集体的力量,看哪个小组完成的又快又好? (题例:请你来分析:一同学得了流感,但他仍坚持带病上学。在教室里,他不停地咳嗽、打喷嚏,几天后,他所在班级中一些体质较弱的同学都患上了流感,此流感为什么能在班级中流行?该同学以及体质较弱的同学’各充当了什么角色?)
组代表:此流感能在班级中流行是因为具备了传染病流行的三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患病同学充当了传染源,体质弱的同学充当了易感人群,而咳嗽、打喷嚏是传播途径。
师:同学们分析的非常棒!由此可看出在咳嗽和打喷嚏时,喷出的飞沫中含有很多的细菌、病毒,所以当你打喷嚏时应该怎样做? 生1:捂着口,不随地吐痰。 生2:把头转向一侧。
师:对。传染病传染流行的三环节,缺一不可,我们要想预防传染病,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师:在去年甲流爆发期间,为了控制其传播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将患者及时送医院治疗,公共场所、人群密集的地方经常消毒,分别属于哪项措施?(当发现甲流患者或疑似病人时要进行隔离,其目的是?在公共场所或人员流动大的地方要经常消毒,从预防传染病的的措施看是属于什么措施?我国政府取消五一长假,并劝告人们不要进行跨省区旅游,少去人口密集的地方,其目的是为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课本108页插图,分析讨论各采取什么措施?六、板书设计:
1、疾病分为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2、传染病的特点:具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流行性。
3、传染病的分类:
①按病原体分: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
真菌性传染病、寄生虫传染病。
②按传播途径分: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
血夜传染病、体表传染病。
4、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5、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