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7-18 08:35: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测试卷
★知识点一:字词句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溃退( ) 泄气( ) 督战( ) 抵抗( )
歼灭( ) 挪威( ) 颁发( ) 遗嘱( )
钞票( ) 安慰( ) 凌空( ) 酷似( )
潇洒( ) 轻盈( ) 舰艉( ) 桅杆( )
凛冽( ) 浩瀚( ) 娴熟( ) 咆哮( )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锐不可当( ) 和平( )
以防上当( ) 应和( )
颁发( ) 发行( )
头发( ) 银行( )
翘首而望( ) 悄然不惊( )
翘翘板( ) 悄悄地( )
一着惊海天( ) 降落( )
看着( ) 投降( )
舰载战斗机( ) 参数( )
三年五载( ) 人参( )
参差不齐( )
3.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执行(zhí) 歼灭(qiān) 顽强(wán)
B.抵抗(dǐ) 泄气(xiè) 颁发(bān)
C.仲裁(cái) 钞票(chāo) 轨迹(guǐ)
D.瞬间(shùn) 湛蓝(zhàn) 娴熟(xián)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溃退 芜湖 签订 渗透 遗嘱 映衬 揪紧
A. guì fú jiān cān shǔ cùn qiū
B. huì fú jiān shèn shǔ chèn qiū
C. guì wú qiān cān zhǔ cùn jiū
D. kuì wú qiān shèn zhǔ chèn jiū
5.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监视 操纵 辽阔 精采 屏息敛声
B.建树 巨额 吞食 安慰 摧枯拉朽
C.协定 炸药 澎湃 凛冽 殚精揭虑
D.沸腾 阻拦 呼啸 关键 眼花潦乱
6.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慷慨 延续 拥抱 咆孝 从容不迫
B.游泳 汪洋 绽放 资态 惊心动魄
C.赞赏 督战 拒绝 裁判 锐不可当
D.高潮 气氛 金牌 著明 震耳欲聋
7.补全下列词语。
一( )不苟 白( )起( ) 梦( )成( )
( )精竭虑 ( )梦( )醒 ( )平( )静
无怨无( ) ( )首( )望 推枯( )( )
8.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 )
(2)消灭敌人。 ( )
(3)枯草朽木受到推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 )
(4)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 )
(5)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 )
(6)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 )
9.选词填空。
(1)吕伟(精彩 精妙)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2)(英雄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3)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 开放)出胜利的笑容。
(4)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 美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
(5)航母舰载战斗机上舰,(承载 承受)着国人的强军梦想。
(6)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望期盼)了半个多世纪。
10.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没想到,没有预先料到)
B.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打垮;打散)
C.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悄悄地)
D.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出于本心)
11.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 )( )
(2)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 ( )
(3)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
( )( )
(4)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 )( )
(5)在两人时断时续、不急不缓的对话声中,舰、机配合得非常默契。( )
(6)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 )
(7)再见了,奥地利50先令钞票上的弗洛伊德。再见了,塞尚和你的苹果。再见了,阿波罗和亚历山大大帝。 ( )
12.写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
(1)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
(2)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況,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 )
(3)歼-15舰载机前沸腾了,鲜花映衬着飞行员的笑脸,人们忘情地与飞行员紧紧拥抱,争相与飞行员合影留念……( )
(4)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 ( )
(5)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
(6)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嬴得了金牌。 ( )
13.给下列句子排序。
①1896年诺贝尔逝世。
②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
③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金。
④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
⑤这使他获得巨额收入。
正确排序为
14.新闻结构包括五个部分: 、 、 、 和
。 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 ,它扼要地揭示
; 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 ,是对
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和 有时可以暗含在
中。
★知识点二:短文阅读训练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徳、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
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15.用一句话简要概括这一部分文字的内容。

16.敌军的纷纷溃退、毫无斗志与我军的哪些地方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对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7.语段中加点的“至发电时止”和“余部”能不能改成“到现在”和“剩下的”?为什么?




18.选文中画线的部分是议论,下列对该议论在语段中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插入简短的议论是为了揭示事件的本质。联系这一片段,是从我军英勇善战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两个方面揭示了这两路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联系全文,则是敌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原因。
B.对敌军的情况详议几笔,可以把极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以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
C.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正是我军发动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着重点明这一点,有力地证明了我军发起渡江战役在政治上是完全正确的。
D.在叙述的基础上插入简短的议论,在写法上富于变化,避免了平铺直叙。



参考答案
kuì xiè dū dǐ jiān nuó bān zhǔ chāo wèi líng kù xiāo yíng wěi wéi lǐn hào xián páo
(1)dāng dàng (2)hé hè (3)fā fà (4)xíng háng (5)qiáo qiào (6)qiǎo qiāo (7)zhāo zhe (8)jiàng xiáng (9)zài zǎi (10)cān shēn cēn
3.A[解析]A项中“歼”应读jiān
4.D 5.B 6.C
7.丝 手 家 想 真 殚 如 初 风 浪 悔 翘 而 拉朽
8.(1)溃退 (2)歼灭 (3)摧枯拉朽 (4)锐不可当 (5)殚精竭虑 (6)一丝不苟
9.(1)精彩 (2)英勇 (3)绽放 (4)圆满 (5)承载 (6)期盼
11.(1)比喻 拟人 (2)比喻 (3)比喻 拟人 (4)对偶 夸张 (5)拟人 (6)夸张 (7)排比
12.(1)记叙 (2)记叙 议论 (3)描写 (4)抒情 (5)议论 (6)记叙
13.②④⑤①③
14.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导语 第一句话 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主题 导语 背景 结语 主体
15.写西路军的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
16.与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作者藐视敌军,赞颂我军的心情。
17.不能。“至发电时止”比“到现在”时间概念更确切,还有“战势发展迅速,我军胜利进军”的豪迈之情蕴涵其中。“余部”是军事术语,在此指还未渡江的部队,“剩下的”则容易产生误解,是人员,还是物资呢?语意不明确。
18.D [解析]新闻报道中的议论,是根据行文的需要,有的放失地在叙述新闻事实的过程中加以必要的议论,并不是写法上的需要。

(2)和

(1)当

(4)行

(3)发

(6)悄

(5)翘

(8)降

(7)着

(9)载

(10)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