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白杨礼赞 课件(共33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15 白杨礼赞 课件(共33张幻灯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7-18 10:3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题白杨图 茅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白杨礼赞
茅盾2019/7/264速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这篇文章对白杨树充满什么感情?
赞美
请你找出文中直接对白杨树进行赞美的语句。?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2019/7/265 文章要赞美白杨树,
第二段却没提白杨树,
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删掉这一段可不可以? 2019/7/2672019/7/268生长环境黄绿错综色
无边无垠大
坦荡如砥平雄壮伟大 单调 正衬反衬对比不平凡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2019/7/2610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2019/7/2611它所有的桠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2019/7/26122019/7/2613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2019/7/2614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2019/7/26152019/7/2616 干枝叶 皮白杨树笔直 丈把高 无旁枝笔直 向上 靠拢 成为一束 宽大 片片向上 没有斜生的光滑 有晕圈 淡青色力争上游
倔强挺立
努力向上
不折不挠精神特点白杨树
不平凡生长环境外部形态内在气质这篇课文仅仅是在礼赞白杨树吗?你凭什么知道的?请找出有关的语句。“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 (树本无所谓力争上游,可见是在写人。)? “难道你就觉得他只是树?……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第一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就是“你不应该觉得他只是树。”那么是什么呢?)?2019/7/2620诵读:“难道你就觉得他只是树?……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这里连用了四个反问句组成了一组排比句,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意思一句比一句扩展而深化,含意隽永,发人深思。
第一个“难道”是总提,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第二个“难道”,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性格出发,把它象征为北方农民。第三个“难道”,进一层由白杨树的“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地守卫自己家乡的哨兵。第四个“难道”,由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2019/7/2621 文章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
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伟丈夫!伟岸 正直 朴质
严肃 坚强不屈
温和 靠紧团结
挺拔 力求上进 好女子 农民 哨兵
精神 意志拟人 对比 衬托欲扬先抑排比 反问 层层递进 气势充沛 酣畅淋漓 婆娑
屈曲盘旋文章反复强调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你认为“极普通”和“不平凡”
矛盾吗?说说理由。 不矛盾。
“极普通”是单纯从树的生物角度而言,
因为这种树在西北很多很常见。
“不平凡”是从树的象征意义角度讲的,
因为它象征北方的抗日军民。 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手法叫象征。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
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这种托义于物的写法叫做:象征2019/7/2627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农民哨兵精神这种手法称为托物言志。白杨树象征抗日军民层层深入树 ——人
朴质、严肃
坚强不屈
坚强不屈 ——哨兵
团结、力求上进——精神和意志北方的农民 茅盾借赞美白杨树歌颂北方抗日军民,
为什么他不直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呢?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
与当时的写作背景有关。 本文写作背景《白杨树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2019/7/26312019/7/26桐城市黄岗初中:舒林32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