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愚公移山 课件(共18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23 愚公移山 课件(共18张幻灯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7-19 10:4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课题:22.愚公移山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 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 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 讲起来不是那奇闻,谈起来不是笑谈。 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 面对着满堂儿孙,了却了心中祈愿。 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 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愚 公 移 山《列子》知识链接  1.列子和《列子》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其中寓言故事百余则,如《夸父逐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

2.文体链接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目的。大量的寓言在历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文学遗产的宝贵财富。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积累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能够疏通文意。
2.品读课文,体会对比、衬托手法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3.悟读课文,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学习愚公精神。预习展示我最棒1.两人一组互听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
音,读好节奏,尝试读出人物的语气。
2.四人一组讨论预习的重点实词虚词意义
及用法,并记录疑难。 注意这些词1.词类活用
面山而居 面:
帝感其诚 感:
毕力平险 险: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
2.文言虚词
之 而 焉
名词用作动词,面朝。
被……感动,被动用法。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代词,指代人、事、物
动词,去、往
助词,的;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补足音节;
倒装句的标志 连词,表承接、
表转折、表并列
表修饰兼词.,相当于“于之”
代词,相当于“之”.?哪里
句末语气词,可译为了、
啊、呢.、也(一)疏通文意
1.借助注释翻译课文,圈出疑难,组内探讨。
2.两个学生一组互说翻译。通文意注意这些句子(1)甚矣,汝之不惠!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3)投诸渤海之尾。
(4)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5)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汝之不惠甚矣!遂率子孙三夫荷担者。投之于渤海之尾从冀之南到汉之阴曾不…… 如 ……何知故事(二)整体感知
1.这则寓言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他们对待移山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家人:
妻子:
遗男:
智叟:杂然相许献疑助之笑而止之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读出关切语气——读出嘲讽语气——读出坚定语气 析手法
1.作者把歌颂的人物称为“愚公”,把批判的人物称为“智叟”,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2.文中写移山遇到的困难,结尾又写到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其诚”对表现人物有何作用?
这是对比。愚公不愚,智叟不智,称愚公是贬词褒用,称智叟带有讽刺意味。 写山的高大,路程的遥远,运土石的人数少,工具的简陋,说明移山任务的艰巨,衬托了愚公的要移山的坚定决心和不凡的气魄。
操蛇之神“惧”和天帝“感其诚”从侧面衬托了愚公移山的决心,肯定了愚公的精神 。 方法点拨:对比、衬托让人物形象更突出。悟精神
3.愚公移山的成功说明了什么?(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4.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什么呢?这种精神在今天有什么意义?
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 有远大目标,不怕困难,坚持不懈,顽强奋斗“当代愚公”黄大发,一辈子修一条渠 黄大发的家乡,位于贵州遵义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一个叫团结村的村子。在这里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包沙饭,过年才有米汤喝。如今,潺潺渠水,涓涓流过,润泽了当地1200多人,使曾经闭塞的贫困村面貌一新。 “成为党的十九大代表,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会继续发扬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的新愚公精神,让家乡越变越美,老百姓越来越富。”
说起王光国,地处武陵山腹地的店子坪村村民,无人不竖起大拇指。
“要想富,先修路。” “5年修不完,就修10年。10年修不完,就修15年、20年。”面对村民的质疑,王光国坚定地说。 “愚公支书”王光国悬崖上凿出路绝境中闯坦途反思升华1.有人说:“愚公真的很愚。大山挡住了路,自己去挖
山本来就傻,为什么还叫子子孙孙去吃这苦头呢?绕
开山路或者干脆搬家不就行了吗?”对此,你怎么看?
2.请用思维导图整理本节课的收获。(提示:可以从重点实词、虚词、句式、内容、手法、精神等方面整理)愚公移山内容手法精神实词虚词句式你,是山脚下普通的百姓;
你,为了子孙和别人的方便而决心移山;
你,不惧怕山高路远,不轻信别人的嘲笑,更
不相信不能战胜自然;
你,象征着坚持不懈,矢志不渝的坚定精神,
这正是中华民族永久的传承!
愚公,我们敬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