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愚公移山 课件(共18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23 愚公移山 课件(共18张幻灯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7-19 11:0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愚公移山《列 子》作家作品的介绍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列子,名寇,又名御寇)著,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1、积累文言词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把握愚公的形象,理解课文寓意,学习愚公精神。
3、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我有目标我会读自读课文:
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字词。万仞( ) 魁父( ) 荷担( ) 孀妻( ) 始龀( ) 智叟( )
穷匮( ) 一厝( ) 陇断( ) 箕畚( ) 汝( ) 曾不若( ) 诸( ) 亡以应( )
惩( ) 塞( ) 雍( )hèrènKuífǔchènsǒukuìcuòlǒngjī běnrǔzēngyōng 我会读zhūsèchéngwúshuāng竭尽全力险峻的大山成年男子凿挖加大、增高解释划线词语:
以残年余力
投诸渤海之尾
吾与汝毕力平险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叩石垦壤
而山不加增凭、靠之于,兼词我会译通假字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甚矣,汝之不惠
一厝朔东
无陇断焉 反:通“返” (往返)惠:通“慧” (聪明)厝:通“措” (放置) 陇:通“垄” (土丘) 词类活用
毕力平险: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面山而居:一词多义 且 :年且九十( ) 且焉置土石( )
焉 :且焉置土石( )始一反焉( )形容词作名词:险峻的大山名词作状语:用箕畚装。名词作动词:面向着。将近况且哪里语气词我会说说说这篇寓言故事的寓意 通过愚公立志移山,终于搬走两座大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我们只要下定决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我们会辨 北山愚公者,面高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遂率子孙移山。河曲智叟笑而止北山愚公曰:“吾之子孙无穷尽,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后三年,愚公死,子孙承其志,世代挖山。时至今日,尚未休矣…… 提示:删掉了对大山的描写,删除了家庭会议,删掉了愚公妻、小孩,删改了愚公与智叟的对话,改变了原文的神话结尾要求:四人一组,组长分配任务,一人读,一人翻译,一人解读对比和衬托手法对比和衬托手法二山高峻人少力微 工具简陋对比智叟目光短浅 安于现状 自作聪明愚公胸怀大志 远见卓识 敢于斗争对比遗男热情帮助智叟顽固不化对比山神惊惧 天帝感动衬托愚公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 我们从愚公的身上能学到哪些积极的品质?
1、做事不畏艰险。
2、有坚忍不拔的毅力
3、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山困难我们会做给下面划线字注音并解释词义
始龀
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惩山北之塞
毕力平险
杂然相许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荷担者三夫
寒暑易节
始一反焉
其如土石何
亡以应
惧其不已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并翻译)(1)反映愚公移山艰苦情形的句子是:
(2)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
(3)愚公能够移山的原因是:根据课文内容,将下面一段话补充完整。
愚公移山,所移之山可谓( )矣,愚公之力可谓( ),移山之人可谓( )矣,往返路程可谓( )矣,然愚公移山之目标可谓( )矣,计划可谓( )矣,信念可谓( )矣,诚心可谓( )矣。嗟乎﹗后人颂之而不学之可谓( )矣。我们会想象 山神告状
“玉帝,老神有本要奏!”山神拄着拐杖一瘸一拐的来到大殿上。
“有本早奏!”玉帝不耐烦的说。
“玉帝啊玉帝,您可千万要给我做主啊,我与森林之神一起住在太行、王屋。山门前有户人家,户主叫愚公……知其不可而为之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