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限时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畸形(jī) 文绉绉(zōu) 诚慌诚恐 深恶痛疾(wù)
B.瞥见(piě) 眼翳(yì) 无可质疑 藏污纳垢(gòu)
C.一绺绺(liǔ) 炽热(zhì) 筋疲力尽 正襟危坐(jīng)
D.酸渍(zì) 锃亮(zèng) 骤雨猝至 广袤无垠(mào)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当我发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B.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C.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因为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
D.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耕田不可。
3.结合文意,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这里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B.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指(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C.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
D.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指外表很凶恶,让人感到十分害怕。)
4.下面句子中横线上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母亲待人最________,最_________,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_________,不受一点人格上的_________。
A.慈祥 温和 刚烈 欺负 B.仁慈 温和 刚气 侮辱
C.仁慈 温柔 刚气 欺负 D.慈祥 温柔 刚烈 侮辱
5.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B.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呐喊》。
C.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传记《三大师》等。
D.《回忆我的母亲》作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日
汪藻①
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茅茨②烟暝③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
(注释)①汪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南宋文学家。②茅茨:茅草屋顶。③烟暝:烟雨迷蒙。
6.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了一个多雨的“春日”,作者是用浮云带雨、田水如镜、客衣沾湿等典型景物来表现。
B.诗中“客衣湿”所呼应的一联是“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C.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春日桃花含苞欲放的神态,点染出作者喜悦的心情。
D.尾联描绘了一幅绚丽、喧闹的田园图景,表达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向往田园生活的闲适情怀。
7.下面选项中对这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景中含情 B.视觉、触觉相结合 C.比喻、拟人 D.动静结合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①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②,而逵马仆甚多。侃母湛氏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③,卖得数斛米,斫④诸屋柱,悉割半为薪,锉⑤诸荐⑥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注释)①范逵(kuí):人名。②室如悬磬(qìng):屋里就像挂着石磬一样。形容穷得什么也没有。悬:挂;磬:乐器,中空。③髲(bì):假发。④斫(zhuó):用刀斧砍。⑤剉(cuò):同“挫”,割。⑥荐:草编的坐垫。
8.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 )
A.陶公/少/有大志 B.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
C.锉/诸荐/以为马草 D.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
9.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同郡范逵素知名( ) (2)湛头发委地( )
10.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
(2)至洛阳,当相为美谈。
11.文中范逵“深愧其厚意”,陶侃母子的“厚意”表现在哪些方面?用自己的话回答(至少答出四个方面)。
12.此文涉及的主要人物有三个,请你选择其中一个人物进行分析,说说他是怎样的人?
四、句子默写
13.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
(1)__________,志在千里。__________,壮心不已。
(2)风声一何盛,__________ 。
(3)__________ ?松柏本有性。
(4)妻子象禽一兽,__________。__________,狐兔翔我宇。
(5)农务各自归,__________
(6)此理将不胜,__________ 。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回忆我的母亲(节选)
朱德
①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②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③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④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14.简要概括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15.“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16.第④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是(? ?? )
A.具体生动的记叙 B.富有感情的描写
C.深沉的抒情 D.充满感彩的议论
六、综合性学习
17.语言综合运用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景象不同,所代表的生命状态也不相同:春天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夏天骄阳似火,蛙鸣虫唱,是生命的张扬;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冬天落雪无声,闲云舒卷,是生命的恬静。
①日子太清闲,便会多些空虚无聊,日子太忙碌,便会多些奔波疲劳。②无论哪一种日子,如果长期以往,生活便会出现危机。③奔波劳累的恐怕会病痛缠身而苦不堪言,空虚无聊的或许会沉迷于某种嗜好而不可自拔。④这两种结果都不是我们想见到的,所以说: 。
(1)仿照第一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在①②处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2)根据第二段语境,请在段末横线处补充一个议论性的句子总结全段。
(3)第二段文字第①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不恰当,应将第二处的逗号改为____号,若第
③句与第①句在结构上吻合的话,应将第③句改为________________。
七、命题作文
18.无论是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还是朱德司令的《回忆我的母亲》,都是用文字表达着自己的情感。
请你以“____________引起的回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要恰当地穿插进议论和抒情;③要有真情实感;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答案
1.D 2.B 3.D 4.B 5.B
6.D 7.B 8.B
9.(1)向来、一向(2)散落、掉落
10.(1)你只管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来想办法。(2)我到了京都洛阳,一定给你美言一番。
11.①剪下长发,换了几斗米;②每根柱子都削下一半来做柴烧;③把草垫子都剁了做草料喂马;④傍晚,为范逵主仆摆上精美的饮食;⑤范逵告辞,陶侃相送百里。
12.①陶母是一个重视友情,重视功名,有主见、敢担当的人;也是一个疼爱孩子、理解孩子、支持孩子的人。②陶侃是一个胸有大志、对朋友重情重义的人。③范逵是一个有良知,懂得感恩的人。
13.(1)老骥伏枥烈士暮年(2)松枝一何劲(3)岂不罹凝寒(4)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5)闲暇辄相思(6)无为忽去兹
14.(1)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2)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3)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15.抒发了对母亲的悼念之情,表达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由爱母亲推广到爱劳动人民,由赞美母亲到赞颂劳动人民,升华了感情,深化了主题。
16.C
17.(1)示例:①惠风和畅,莺飞草长,是生命的萌发;②秋天明月朗照,五谷飘香,是生命的纯熟
(2)我们的生活必须得有紧有松、张弛有度(或“日子既不能太清闲,也不能过于忙碌”)。(意近即可)
(3) 分号应改为: “空虚无聊的或许会沉迷于某种嗜好而不可自拔,奔波劳累的恐怕会病痛缠身而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