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7.1昆明的雨(同步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4.17.1昆明的雨(同步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7-25 13:50: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昆明的雨[慕联教育同步课程] 课程编号:TS1803010201R810416XY
慕课联盟课程开发中心 www.moocun.com
余尔 学习目标了解作者汪曾祺及写作背景壹掌握重点生字词贰明确文章内容叁了解作者汪曾祺及写作背景壹汪曾祺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作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主要作品有《邂逅集》《羊舍一夕》《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等。背景资料 汪曾祺是性情中人,他的趣味是中国传统的文人趣味,他一心志在泉林,关注草木,体现的是宁静淡远的情趣。他早年在西南联大读书,在昆明生活七年,对昆明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都十分了解,对昆明有着很深的情结。本文正是作者选取昆明雨季最有特色的事物,也是最能触动他思绪的事物写成的,表达了作者四十年后对昆明的雨的怀念。学习重点生字词贰生字词鲜腴新鲜肥美。篱笆(líba)用竹子或树枝等编成的遮拦的东西,一般环绕在房屋、场地等的周围。鸡枞(zōng)食用菌的一种。张目结舌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密匝匝(zā)非常浓密的样子。苔痕苔藓滋生之迹。连绵不断形容连续不止,一直都不中断。炽(chì)热烈、旺盛。明确本文内容叁明确文章内容昆明的雨
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题了这样几行字:
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第1段,应宁坤要求,“我”为他画了一张体现昆明特点的画。“昆明”点明具体地点,“雨”指出具体对象。题目交代了文章写作的主要内容,即“昆明的雨”。明确文章内容 我想念昆明的雨。第一部分(1、2段),从一张画写起,点明昆明雨季的特点,自然引出“昆明的雨”。这样写能够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第2段,独句成段,既承接上文的画面介绍,又引起下文对“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描写。同时还点明了文章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深切怀念。明确文章内容 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第3、4段,写出了昆明的雨季给作者的感受。明确文章内容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第5段,写出了昆明雨季的特点。明确文章内容 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第6段,证明自己的画是写实的。第二部分第一层(3-6段),写昆明雨季的特点。明确文章内容 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枞,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枞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枞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枞,他跳下去把鸡枞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枞随处可见。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滴溜儿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第7段,写昆明的菌子极多。明确文章内容 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第8段,写雨季的果子。明确文章内容 雨季的花是缅桂花。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做“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云南把这种花叫做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其实这跟桂花实在没有什么关系。——不过话又说回来,别处叫它白兰、把儿兰,它和兰花也挨不上呀,也不过是因为它很香,香得像兰花。我在家乡看到的白兰多是一人高,昆明的缅桂是大树!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第9段,写雨季的花。第二部分第二层(7-9段),写昆明雨季的菌子、果子和花。明确文章内容 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着比丘尼装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磁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
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第二部分第三层(10段),写作者对一些往事的怀念。第二部分(3-10段),具体写昆明雨季中的景、物、人和事。明确文章内容 我想念昆明的雨。
1984年5月19日第三部分(11段),自然点题,表达对“昆明的雨”的深厚感情。第11段,独句成段,内容上深化主题,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结构上照应第2段内容,自然收束全文。总结归纳昆明的雨想念:一幅画——引出昆明的雨回忆深切怀念
热爱生活想念:“我”想念昆明的雨昆明的雨季的特点昆明菌子极多雨季的果子是杨梅雨季的花是缅桂花对一些往事的怀念了解了作者汪曾祺及写作背景一二学习了重点生字词学习小结三明确了文章内容亲爱的同学,课后请做一下习题测试,假如达到90分以上,就说明你已经很好的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有关情况将记录在你的学习记录上,亲爱的同学再见!慕联提醒